襄县心意拳母式熊出洞(图这是一种很科学的训练方法限制手的运动用步法身法去找目标而不用手去够从而练出身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57:46

心意拳母式熊出洞(图)

[日期:2008-02-27] 来源:功夫资讯网  作者:KungFu

襄县心意熊出洞

        熊出洞可以说是襄县心意拳最根本的母式,大部分的拳式都是从熊出洞变化出来的。襄县心意拳的熊出洞不象其它地区所传那样只是一个起手势,而是一个复杂的动作。和形意拳相比较熊出洞就等于是拗步劈拳,也可以看作鹰熊合演,一变而成龙形。跳步熊出洞变出猴形。熊出洞有柔练缓练,有刚练快练。柔练缓练时就是一种优秀的丹田功;刚练快练时称落把,就是打法。

        拳功一体。据车毅斋一系形意拳传人讲:老辈曾传言形意拳最初只有鹰熊合演,变而为诸拳。此说虽属传闻,但正与襄县心意拳以熊出洞为母式暗合。襄县心意拳的母式就是熊出洞、十字把、四把捶、溜鸡腿和鸡踩步。全捶的各个招式可以说都是从上述母式里变化出来的,结构严谨,任一拳式皆可随意交叉,连接紧密成网状。十字把是由熊出洞引出的。鹰捉、猴纵身和斩手都可以看作是熊出洞的变式。当然鹰捉和斩手也是母式,好多变化是直接从鹰捉和斩手变出的。

        在实际运用中熊出洞、鹰捉、猴纵身、斩手的变化是用的最多的。所以说熊出洞是最根本的一个核心母式。在这里各动物名称不是平等的关系,鹰捉、猴纵身可以看作熊出洞的变式。鹞扇膀是由熊出洞引出的。虎扑是另一个母式,含在十字把中。马奔腾是蹬脚带双手齐出,可以看作虎扑的变式。鸡抖身是腾空双蹬,不常用。熊出洞口诀:丁不丁,八不八,身如寒冷,脊如背锅,夜鹊束尾,一鹊蹬枝。嘴里掏手,肚里掏足。起如搊(音抽)搓,落如勾抹。两肘不离肋,两手把腮托。夹膀进力,摩胫磨胫摸胫。熊儿观天不看天,鹰儿观地不看地。熊劲出于枕骨,鹰劲出于额旮。观山西祁县郭瑾刚所著《戴氏心意拳》之用气诀法:眼上翻属阴,阴气落在枕骨。鼻一掐属阳,阳气落在腭角。         《心意拳两仪》谱称熊为阴,鹰为阳。对比两家谱,可知口诀暗合。虎扑出手是典型的起如搊(音抽)搓,搊是本地方言,有向上托架之意;搓则如搓绳之摩擦而出,有向前向下之意.搊搓合一。熊出洞落手时是典型的落如勾抹,勾者勾挂也,有向下向回之意;抹者如同用泥抹抹墙,有向下向前之意。勾抹合一。熊出洞出手时是单手,但也是起如搊搓。熊出洞起手时两臂极力拧裹,身体极力拧裹。身如拧绳,臂也如拧绳。起钻横,落翻顺。手起而钻,脚起而钻;手落而翻,脚落而翻。严格按照要领训练,筋不抻而自抻,骨不拔而自拔。不走反弓劲而走拧绳劲,落手时起手之劲已蓄。起也打落也打,随高打高随低打低。

        在练习时讲夹膀进力,两肘始终紧贴肋部,就算出手时肘也不离肋,手不长出,这是一种很科学的训练方法,限制手的运动,严格训练身法,用步法身法去找目标,而不能用手去够,从而练出身劲,就是常说的的功夫练到身上。在实用时就自由随心了,手可长可短,肘可贴肋可不贴肋。心意拳讲整学乱用,死练活用。襄县心意拳不管是练套路还是单盘还是交手,都没有出势收势,侧身稍息而立,就算出势;练完自然起立,随意散散步就算收势。实用时也是侧身稍息而立对敌,正是“与人交手不可先备式”之意。

        襄县心意拳进步落脚强调不可高抬,脚贴地而出,要有踩劲而不可跺脚,脚跟先落地,然后脚掌向前滚动落地,如踩毒物。当前多家心意拳抬脚过高,为襄县心意所不取。十字把练的就是十个字,一观二听三节四梢五意==七到八迴九转十实。称十大动。非是脚下步法走十字之谓也,亦非两臂交叉成十字之谓。也不是左手右脚相合,或右手左脚相合成十字形。十字把以虎扑双把和攫劲为主,主练正身双手发力。虎扑双把发力时严格控制不可转腰,全凭后足蹬劲和尾骨的抖转将力调上脊背,从两臂送出。熊出洞刚练时主练单手转腰发力,二者结合,劲力全面。不管熊出洞还是十字把,都强调束长和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