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历史上真实的周公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19:44
 

       《三国演义》把周瑜描绘成心胸狭窄、妒贤忌能的典型,临到绝命之时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长叹。小说对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写得丝丝入扣,极为生动,从人物塑造的角度讲是相当成功的,但从历史的真实性讲,则全属子虚乌有,纯粹是小说家的文艺创造。



         赤壁之战以后,周瑜威名鹊起,正当他雄心勃勃地计划先取巴蜀,再图北方,进而统一天下 。建安十五年(210年),突然忽患重病,死于行军途中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周瑜字公瑾175-210,与孙策同年,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他长得高大健壮,容貌俊秀,一表人才。比诸葛亮年长六岁,他步入政治生涯比诸葛亮早得多。诸葛亮26岁才出山,

周瑜20岁刚出头就踏入戎马行列了。

         从195年到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刺身亡之前这段时间,周瑜在汉末军阀割据混战之初即崭露头角,公元195年),孙策借故脱离表术归取江东之时,周瑜即由丹杨(今安徽宣城)率兵迎策,

 

        帮助孙策渡江东下,击败杨州刺史刘繇,为孙策平定江东起了重要作用。当时周瑜年方21岁。周瑜跟孙策同年,早先孙策父亲孙坚起兵讨董卓时,周瑜曾空出自家的一所大宅院让给孙策居住,两人有生死之交。 后周瑜来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被袁术看中,想要任命周瑜为部将,周瑜认为袁术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借故离开寿春 ,于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回到吴郡孙策身边。孙策亲自前去迎接,并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官职。当时孙策本身也只是个将军身份,这个中郎将是孙策私自署置的,其地位次于将军。当时周瑜为24岁。


       年纪轻轻的周瑜,一到东吴便被封为中郎将,吴郡的人都称呼他为周郎。孙策因为周瑜是庐江郡人,在那里很有威望,于是派他到庐江郡驻守长江下游的重要渡口牛渚位于今安徽当涂县北。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成为帮助孙策奠定江东基业的第一功臣!。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任水军都督。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

         周郎少年成名,年少却不轻狂,孙策死后东吴众将一度拥戴周郎,但周郎 为人谦和识大体,重大局 为孙权最终继位起了重要作用,孙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孙权西征黄祖,周瑜立下了大功 。208年,曹操南下,目标直指江东东吴军心动摇,孙权战和未定。又是周瑜及时赶回,向孙权数陈利弊,促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

         周瑜身为前部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赤壁之战。令不可一世的曹操不敢再南下,堪称三分天下的奠基之战!!!

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箭,但还是拼死取下了南郡。

         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可能因操劳过度,可能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

 

使东吴军事上痛失擎一柱!临死周瑜与权笺曰:“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操在北,疆场未静;

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傥所言可采,瑜死不朽矣!”卒于巴丘。权闻之哀恸,曰:“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着孝服自迎其丧于芜湖。一个没有抗生素的时代,一场感冒就能要了人的性命.千古名将周瑜就这么简简单单的病死了.,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猜想

,我们只能在"扼腕叹息"的感慨声中为他沉默致哀了!

         史上周瑜擅长音律,历史上“有曲音误,周郎顾”说法,如果不是战争他极可能成为一名音乐家!演义中 心胸狭窄的周郎不同

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升帐点牟时故意不到 ,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与其促膝谈心,最后使程普自己折服,周瑜年少却不轻狂,程普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

        到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这一点从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就可以看出 坦率的讲出师未捷身先死用在周瑜身上更为贴切。但到了元代以后,,至到《三国演义》成书时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了,千百年之后,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的垫背人,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而鲁肃则变成了一个老实得笨得出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