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真正“走出去”还要一两代人的努力——“走出去”系列报道全文 - 魏和平 | Wei...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9:07:00
中国企业真正“走出去”还要一两代人的努力——“走出去”系列报道全文

编者按

科技部于去年提出了拉动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并于当年推出了第一批重点扶持的50家企业,而第二批名单也将于近日公布。

和跨国企业相比,几乎都是“小企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一个必然趋势。2004年,TCL和联想的跨国并购,更是坚定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决心。

“走出去”,其实就是中国企业的海外创业。而他们的行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中国经济或中国企业的未来。但中国企业怎么“走出去”?“走出去”以后怎么办?现在是“走出去”的最佳时机吗?

从本期起,本刊将推出“走出去”系列报道,关注和探讨中国企业的海外创业。


到了该走出去的时候——“走出去”系列报道之一
对想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来说,早一天走出去,就会早一天占得先机
首发2005年01月17日中国青年报
 
“去年我们的软件外包的营销额达到700多万美元,40%以上的市场份额来自美国和日本等海外市场。”1月13日,北京天海宏业国际软件公司的总经理孙永吉高兴地对记者说。2002年6月,他的公司就开始在美国设立分公司,是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第一批50家试点企业之一。

记者是在去年9月召开的中关村电脑节上认识孙永吉的。在那次活动中,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副主任修小平透露,火炬中心将通过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重点支持100家企业走出去。

孙永吉是2000年从美国留学回国创业的,在此之前,他在新加坡和日本工作了6年,有着丰富的海外市场工作经验。在他看来,国家用政策拉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相关企业不但可以得到税收的优惠和财政补助,“更重要的是,国家为我们打造了一个交流和创业海外的平台”。

科技部火炬中心软件处负责人宋少刚认为,推出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的初衷,就是为帮助中小企业克服海外创业的困难。

宋少刚说,自去年推出第一批50家试点企业后,现在即将推出第二批49家试点企业。目前,第二批企业正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网站公示,1月中旬将正式公布试点企业名单。

目前,火炬中心主要为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企业提供培训工程、渠道工程、平台工程和金融工程四个方面的服务。以金融工程来说,宋少刚介绍,火炬中心将利用国内外金融机构、投资机构、担保机构共同搭建一个金融平台,“为试点企业在海外创业提供业务开拓、投融资、收购兼并、贷款担保等方面的服务”。

孙永吉说,这两年中国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和国务院发布的两个文件密切相关,一个是2000年6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一个是2002年9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这营造了中国软件企业走出去的大环境”。

从1999年以来,财政部、外经贸部(现为商务部)等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转发的《关于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意见的通知》制定了15项配套政策,从中央外贸发展基金中划出23亿元人民币支持境外加工贸易的发展。同时,还根据国务院转发的《关于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意见的通知》,设立了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贷款贴息等,为更多行业的企业走出去建立了政策体系。

“中国大量的企业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基本条件。”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在1月8日举行的“青年华商峰会”上指出,特别是新修订的《对外贸易法》从2004年7月1日施行以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只要你具有条件,你就可以登记获得对外贸易权做国际贸易”。

据了解,商务部下面有两大执行机构:一个是投资咨询中心,帮助中国的中小企业获得一些法律、中介上的服务,了解国际市场;一个是对外贸易促进局,主要是帮助中小企业如何进入国际市场,如何利用国际市场做货物贸易。

傅自应介绍,为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商务部还建立了中国贸易指南网站,提供大约30多万家全球采购商的相关信息,“有出口意向的中小企业,商务部可以免费帮你在网站上做推荐”。

近几年,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在境外遭遇的与投资相关的障碍和壁垒也逐步凸显,为此,商务部从2004年11月11日起开始建立了《国别投资经营障碍报告制度》,以年度报告和不定期报告的形式,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指导和参考。

傅自应认为,为企业走出去服务,体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当然这只是一个起步,我想中国的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条件会越来越好”。

作为一家在1998年就借壳上市的企业,同时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领跑者,创智科技公司早在1994年就在美国和日本设立了办事处,并于1995年和1999年分别成立了创智美国公司和日本创智株式会社。其董事长丁亮认为,走出去是一个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环节,“尽管对一些企业来说,走出去并不意味着就能成功,但对想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来说,早一天走出去,就会早一天占得市场的先机”。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一直关注中国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曾经专门为中小企业走出去开了一个讨论会。他认为,走出去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一个必然的规律”,也是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


不能想到哪儿走到哪儿——“走出去”系列报道之二
走出去就是为了寻找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
首发2005年01月24日中国青年报

2004年有两起大的跨国并购事件:TCL国际与法国Thomson订立的合并协议,联想并购美国IBM公司PC业务部门。

刚到2005年,业界又传出两大并购案:一是朝华集团正在与日本游戏巨头世嘉进行谈判,欲把世嘉的游戏研发部门收购到朝华数字旗下;另一个并购案是七喜电脑将收购韩国大宇电脑。

尽管后两宗并购案还没有最后确定,但毫无疑问地显现出中国的一些企业决心靠并购实现走出去的愿望。

据商务部统计,中国企业在2003年共支出28.5亿美元收购外国公司和其他资产。Traszheim全球顾问公司的最近调查说明,在过去的2004年,中国企业用在并购外国公司方面的费用总额可能为70亿美元,而在2005年将增长到140亿美元。

“走出去,不只是强势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所有的企业都有走出去发展的机会。”丰佳国际集团董事长耿健对记者说,1991年创建于海外的丰佳国际集团,全球员工规模已超过1500人,98%是外国人,是以实业投资、多边国际贸易和跨国销售网络为商业模式的跨国公司。耿健认为,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必须要有规划,不能想到哪儿走到哪儿,“走出去就是为了寻找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

靠什么才能走出去

海外创业,新加坡的企业有比较好的经验。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局长李奕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加坡政府在10年前就积极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我们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协助他们开拓国际市场”。他认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走出去,“这是很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都要遇到的问题”。

长江商学院教授曾鸣对“走出去”战略提出了不同见解,他认为中国企业普遍缺乏“走出去”的经验,在没有对相关市场相当了解和研究后,就贸然走出去,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恒隆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启宗领导的企业曾经跨国并购了70多家企业,他认为企业要增长有两个方法:一个方法是自身的长大,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并购。

但因为很多跨国集团已经占据了那些重要的营销网络,中国企业要走出去是比较困难的,最好先在国内打好基础,“这方面联想就是一个好的例子”。陈启宗说。

美林亚太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主席刘二飞认为,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要把自己的核心产品做好。以联想收购IBM公司PC业务部门来说,从长远来看,联想能不能留住IBM公司PC业务部门的那些人,取决于联想的产品能不能继续维持下去,能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得更好。

应该走向比较有优势的市场

“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全球化视野和观念非常重要。”在全球市场中,主要有北美市场(以美国为首)、南美市场(以智利为首)、欧盟市场、东盟市场,企业应选择比较有优势的市场。耿健认为,中国企业应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欧盟,因为北美、南美的市场已经接近饱和,中国企业可以与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东欧国家合作,以之作为进入欧盟体系的跳板。

耿健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没有必要等到长大后再走出去,“因为市场的机会是变化的”。

耿健以10多年的经验告诉记者,那些市场化水平相对落后并较为接近中国的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经济有着显著的互补性,这些国家分布于东欧、南美、中亚和非洲地区。2004年欧盟东扩,又形成一个大的历史契机,欧盟市场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让“东欧制造”成为“中国制造”的延伸。

北京大学国际MBA美方院长杨壮教授认为,中国企业无论走向哪个市场,都要在市场竞争中做到“知己知彼”。他介绍,当初日本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花了十几亿美元、派了一个大的团队、利用6年的时间了解当地市场,最终一举成功进入美国市场,“我觉得这个经验很值得中国企业借鉴,如果这样走出去,成功的概率就会增高”。

人才结构本土化至关重要

“一直使用自己公司派出的代表,忽略对接班人的培养。”李奕贤认为,这是亚洲企业走出去常犯的错误之一。

他认为,亚洲企业走出去时容易犯的错误还包括:同时开拓过多的市场,造成资金、人力等方面的不到位;因为对市场了解不透彻而作出错误的估计和判断;盲目跟随同行或者热点投资,忽视自身的优势;把国内的成功模式照搬过去;对于企业走出去的基本战略不明确。

耿健认为,要想少犯错误,让人才结构本土化至关重要,“我们公司98%的员工是外国人,是因为我认为,在走出去的初期,我们不可能比当地人更了解当地市场。”

但要做到“入乡随俗”并不容易。陈启宗说,并购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是企业监管制度。如果你不了解西方的文化,包括企业文化、社会文化、商业文化,“就很难管理外国的公司,以及有外国人的公司”。

陈启宗说:“走出去,最好的途径不是自己做,而是请那些犯过错的人来帮忙,要不就请他来,要不就兼并他的公司。”

不要怕“碰钉子”

“我相信中国的很多公司到海外去拓展时,一定会碰钉子。”陈启宗说,他领导的企业曾经跨国并购了70多家企业,其中碰到的钉子数不胜数。

开达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丁天立也碰到了钉子。他用20年的时间在欧美市场创造了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玩具品牌,不过,“刚开始时,我们在美国买了一间做模型的公司,还是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管理,于是碰了很多钉子”。

“之后,我们用美国人来管我们的公司,可也碰钉子了。我们发现是因为美国人太懂美国的市场了,就可能伪报,给你一些假的消息。20年后的现在,我们的公司可以说是美国最好的做模型的公司,为什么?”丁天立说,有了20年的经验和教训,开达实业才慢慢懂得了怎么在美国做生意。

著名国际咨询公司贝恩对729家亚洲上市公司进行调查后发现,只有1/6的企业在走出去的5年之后有盈利的记录,这足以说明企业走出去是相当有风险的。

“这让我感到忧虑。以我非常短的工作经历,我看到,日本的公司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韩国的公司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到中期,都曾经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走出去的愿望,而他们当时的背景和我们今天的背景有着惊人的相似。但是最后来看,我们的企业成功的案例相对比较少。”摩根大通证券(亚太)董事总经理方方说。

“走出去是找死,但是待在国内是等死。等死不如找死,所以我一定要出去。”这是一部分打算海外创业的公司老总的观点。曾鸣分析,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所谓在国内等死,是指这些公司还是照着传统的经营思路粗放式地经营企业,当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大的时候,国内的这些公司生存空间确实会越来越小;而所谓找死,则是指如果走出去一定要用风险很大的并购方式发展公司的话,那么肯定是找死。

曾鸣认为,任何企业的走出去,都可以用中国的两句俗话来解释,第一句话叫“强龙压不住地头蛇”,第二句话就是“不是猛龙不过江”。

“强龙压不住地头蛇”,是说无论多大的公司,如果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不了解,竞争力就会打折扣。外国公司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并没有很快占领市场,反而是中国的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不是猛龙不过江”,是说企业要想走出去,要想全球化,一定要有自己非常独特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可以是传统的成本优势,也可以是快速反应的优势,更重要的是要有对全球资源的把握和控制优势。

曾鸣认为,任何企业,只有强到可以克服走出去或全球化的天然缺陷,“才可能获得走出去的成功”。


一个先行了30多年的行业——“走出去”系列报道之三
中国企业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障碍
首发2005年01月31日中国青年报

在西非、东南非和东南亚等区域市场,“COVEC”已成为著名的国际工程承包商品牌。

“COVEC”的中文名字是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在刚刚过去的2004年里,该公司新签合同额达到2.4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48亿美元。

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总经理方远明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正在实施的国际工程项目有66个,其中,大型项目主要有:赤道几内亚国家体育场、摩洛哥水工隧道和博茨瓦纳马哈拉佩医院等。

方远明认为,和国内市场相比,在海外,工程项目追踪承揽及经营管理全过程中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更为突出,中国企业走出去后需要不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自觉规避国际市场风险。

“和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资金实力或融资能力相对欠缺,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也相对较弱。”方远明说,目前,在海外创业的中国企业,一方面面临着某些国家存在的国别歧视,一方面不时遭受着中国公司之间的低价竞争,“承包工程项目的竞标,在有些地区有些领域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据了解,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是最早进入国际工程承包、实业投资和劳务输出领域的中国企业之一,至今已有30多年的经营历史。

在去年美国《工程新闻记录》评选的2003年度全球最大的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企业中,中国内地的企业达到47家,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也是其中之一。

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工程商会日前第一次发布了年度报告——《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年度报告2004》,旨在帮助中国企业了解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发展的总体情况,熟悉国外市场环境,更好地让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该报告表明,2004年1~11月份,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44.8亿美元,同比增长28.8%;新签合同额208.6亿美元,同比增长44.3%,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大关。截至2004年11月底,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1110.38亿美元,合同额1533.13亿美元。

根据报告测算,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每增加1亿美元,可拉动中国GDP增长26亿元人民币。

“在国家‘走出去’战略指导下,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实现了快速增长。”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工程商会副会长刁春和说,目前,中国有对外工程承包业务资格的企业有1600多家,业务涉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以亚洲、非洲为主的多元市场格局。

刁春和说,尽管在入选《工程新闻记录》的225强中,中国入选企业家数达到21%,但营业额仅占225强的5.9%;从全球国际承包商的业绩来看,业务重点主要分布于欧美和亚洲,但中国企业仍然局限在传统的亚非市场,“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障碍”。

和方远明的看法相同,刁春和也认为,“融资能力不足,已成为中国工程承包企业承揽大型国际项目的最大瓶颈”。

据该报告统计,大企业的融资成本一般在10%左右,一些中小企业甚至达到20%~30%。现在中国银行对外工程贷款利率为3.8%,虽然低于国内其他企业贷款利率两个百分点左右,但远高于国际通行工程承包1%的贷款利率,较高的融资成本削弱了中国工程承包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报告说明,尽管为促进企业走出去,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还有许多不足,需要适度加大支持力度。刁春和建议:“要利用中国比较充足的外汇储备,适当增加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资本金,提高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能力,以适应支持企业走出去的需要。”

“走出去就要站在经济全球化的高度,推行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在海外业务拓展时应向实体化、本土化、公司化方向发展。”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企业文化部朱宇光认为。在美国《工程新闻记录》225家企业中,中国港湾公司排名第36位。

朱宇光介绍,30年前,中国港湾就成功地设计建造了经援项目———马耳他30万吨级干船坞,目前,由中国港湾承建的印度尼西亚泗水—马都拉海峡大桥下部结构已开工建设,该桥建成后将是印尼第一大桥;而其承建的泰国曼谷南外环路高速公路工程也开工在即。

在2004年,中国港湾累计完成总产值400亿元,新签合同额460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9亿美元,完成外经营业额7.5亿美元,新签外经合同额13.2亿美元。

刁春和也认为,中国企业要成功地走出去,应该提升企业在本地化的运营能力,“这将获得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

“要借鉴中国制造业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和股权置换等方式加大了走出去步伐的经验。”刁春和认为,通过并购当地企业,不仅可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也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由于充分利用了当地人力资源和政策法律环境,也就降低了企业经营的风险”。

刁春和分析,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发展,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近两年国家推出“走出去”战略后,在国家政策的拉动下,通过企业自身的重组和并购,这一行业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去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是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比较好的一个行业。


专家呼吁设立国家经济安全机构支持企业走出去——“走出去”系列报道之四
联想并购案可能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
2005年02月07日 02:33:18
 
“就联想的这起并购案,可以说是联想并购了IBM的PC业务部门,也可以说IBM并购了联想。”国家科技部研究中心创业投资研究所所长房汉廷教授说,针对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正在对联想与IBM的这项交易进行调查,他认为,“这暴露出中国在这方面的空白”。

去年12月8日的联想并购案中,联想不仅向IBM支付了6.5亿美元现金并承担了其PC业务部门5亿美元的债务,更付出了6亿美元的股票,由此,IBM公司将拥有联想18.5%左右的股份,成为除联想控股外的第一大股东。

房汉廷认为,联想并购了IBM的PC业务部门,美国相关的国家经济安全部门就要进行审核;联想作为中国IT行业的旗舰企业,业务涉及国家各级政府机构,可IBM持有了联想18.5%的股份,却好像只是一个纯粹的企业行为,并没有将之与国家安全联系起来。

据了解,尽管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近日发表了“联想与IBM交易不会危及美国国家安全”的言论,但该交易的调查目前已经延至45天。45天的审查结束后,由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提供的调查报告将送至布什总统,布什将在收到报告后的15天内决定是否同意这一收购案。

“联想并购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涉及到比较高端的并购,是否和国家经济安全有关系?”房汉廷分析,“如果再出现类似事情,如果涉及到石油、化工、航天等等领域,那怎么办?”

针对联想并购案暴露出的国家在经济安全体系方面的问题,房汉廷认为国家应该对此类事情有一个统筹的安排,不能“把政府应该干预的领域放任了”。哪些是需要有关部门来批准的,哪些是不需要的,“国家应该对必须禁止的行为作出规定,至少应该作出哪些是必须要经过批准的规定”。

对于这个问题,万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巍近日撰文指出,“希望政府参考国际经验筹建综合处理有关国家经济安全事务的机构”,而政府有关涉外部门和涉外机构,应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市场协调、投资担保、并购信贷协调、企业经营支持乃至外交协助等一系列措施。

王巍分析,传统产业规划部门随着管理部委的消亡已失去依托,而中国的企业尚没有能力形成民间的产业协调机构,面对全球化市场的竞争,政府应积极有所作为。

王巍认为,今天中国的企业,刚从计划经济懵懵懂懂地转向市场经济,一方面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壁垒消除,同时还必须面对产业的整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不走出去,只有死路一条;走出去,也许同样面临绝路,但是还是有成功希望。“我们不能只把眼光放在谁并购谁,而是应该关注中国财富的安全问题了”。

在这方面,一些国家的做法值得借鉴。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都在海外投资方面建立了政府保障支持体系。北京大学国际MBA美方院长、美国福坦莫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杨壮教授认为,在美国,相关部门既会对企业提供整套的支持系统,同时还有监控,“对兼并,特别是国外企业兼并,有自己的一套系统,要进行各方面的审查”。

“我代表的这个机构,其实就是协助新加坡的企业到世界去开拓市场,寻求投资的机会。除了非洲之外,我们在全世界都有办事处。”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局长李亦贤对记者说,目前,该局已经设立了37个办事处,专门为新加坡企业走出去服务。国际EMBA俱乐部的刘新华认为,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其实就是新加坡企业走出去的支持系统。

刘新华介绍,上月,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的“首届青年华商峰会”,国际EMBA俱乐部也是其承办机构之一,举办这样的峰会,目的就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打造一个民间的平台。他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离不开国家有关部门和机构的支持与帮助,毕竟一个企业的视野是有限的。

“对于一些重大的并购事件,国家应该有自己的发言渠道。”杨壮认为,“如果没有相应的组织做这样的工作,那就乱了套了。”

杨壮分析,无论是一个外国企业来购买中国的一个企业,或中国的一个企业走到国外去,这家企业如果涉及到国家安全,或者这个企业在国家整个经济发展中,有比较重要的位置的话,“是不可能被随随便便并购的”。

“中国政府应该有意识地在国际上策划自己的形象,对走出去的情况进行切合实际的宣传,让国际上,特别是投资比较大的目标国了解。而这些事情只能由政府来做,不可能由一个经营性的企业去完成。”房汉廷说,尽管我们的一些优秀企业比如海尔、华为都已经走出去了,但企业的海外创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长虹事件和中航油事件。

房汉廷认为,和国际上的大企业相比,中国的企业其实都算小企业,很难靠单打独斗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对于走出去的企业,国家该怎么做,确实值得探讨。


要学会担起一个全球化企业的角色和责任——“走出去”系列报道之五
首发2005年02月21日中国青年报

一个企业的全球化角色,从产业链的生态来说,就是一个企业的产品和市场的定位。

在北京天海宏业国际软件公司总经理孙永吉看来,中国软件外包业赶超印度是很困难的,因为在印度,万名员工以上的软件外包企业有3家,3000人以上的外包企业有15家,1000人以上的企业有几十家;而在中国,超过1000人的软件外包企业凤毛麟角,大多数企业只有几十名员工,有几百名员工的就是大企业了。

天海宏业2002年就开始在美国拓展业务了,去年在美国的营销收入已经达到200多万美元。孙永吉说:“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公司的全球化定位。印度软件外包业,做软件开发是他们的强项,所以我们另辟蹊径专做软件测试。”

孙永吉的经验是,到海外市场发展,除了业务定位要准确之外,对当地市场与政策环境一定要熟悉,一定要遴选当地人才帮你拓展业务,“用人要用对”,但不要希望“当年就赢利”,更不要“急功近利”,制定过高的营销计划,不要因为公司拓展初期的业绩不理想就频频换人。

孙永吉认为,在海外并购是“走出去”的一个很好的方式,但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走出去可能更多的是从零起步。“从一个产业的周期来说,中国企业做到真正地走出去,可能需要一两代人的努力,至少需要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以我20多年的经验,在美国的公司就该完全由美国人管理,在欧洲的公司就用欧洲人来管理,因为当地人更了解当地情况。这个道理和外国公司到中国市场请华人来管理的道理一样。”香港恒隆集团董事长陈启宗曾在全球并购几十家企业,他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这种角色的转变很重要。

留学毕业后在美国创业的中国德集团总裁陈奋认为,无论是正在走向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还是已经来到中国的外国公司,都会面临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环境,除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外,还要担当起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也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成败。

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之后,美国纽约华尔街著名的证券投资公司美林公司,在灾难发生之后的第三天就宣布捐给灾区100万美元。美林(亚太)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主席刘二飞认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应该去做一些有社会责任心的公益活动”。

刘二飞分析,尽管对任何企业来说,惟一的目标就是“盈利和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但任何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不能只看眼前”,而“一些社会责任的活动,实际上有利于企业长期的利益最大化”。

实际上,无论是在海外还是在中国,人们衡量企业不仅仅看你的业绩怎么样,而且看一个企业对于整个社会的贡献是怎么样。

一些跨国公司,如英国石油公司(BP),有自己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其内容不仅仅包括一些慈善方面的事业,而且还有很多作为一个企业如何运营、如何对环境进行保护、如何促进可持续性发展等等。

针对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海外拓展业务,北京大学国际MBA美方院长、美国福坦莫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杨壮教授认为,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中国企业,一定要在走出去之前了解相关海外市场,“他们的企业到底怎么经营的?国外的市场怎么回事?国外的经营理念是怎么回事?法制法规是怎么回事?然后再进行具体的人才招聘,找到最合适的人做最合适的工作”。

杨壮认为,近几年,中国的一些企业走出去后,出了一些问题,“如果企业在基本行为举止方面,在基本的诚信上,在质量上都不保证过关,那么企业到国外拿出一笔钱捐给社会,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做企业有时需要‘作秀’,但不能本末倒置。”


采访手记
国家设立相关经济安全机构应提上日程

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企业走出去,但无论是已经在海外经营了30多年的中国对外工程承包行业,还是刚刚走出去的中国软件外包行业,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现在,他们还难以进入发达国家的主流市场,他们不仅面临国外一些同行的竞争,同样,也面临中国企业内部之间的无序挤压。

特别是去年以来,中国已经走出去的部分企业,却在国际市场频频碰壁,说明中国企业作为全球化的产业链的一环,并没有链接好。

在采写这一组系列报道中,记者了解到,所有已经成功走出去的企业,其共同的经验就是:既然进入其他国家做生意,就要熟悉当地的政策和市场,用当地的人才。道理很简单,但体验起来却是那么的艰难。

这种适应国外市场的艰难不仅表现在企业的产品和市场层面,在企业文化、法制法规方面的碰撞更激烈。正如国家科技部研究中心创业投资研究所所长房汉廷教授说的那样,根据他们的初步调查,一些走出去的企业发生违规事件,并不是有意识的,因为,这些企业在中国就是这样经营的。

同样,中国企业怎么走出去?中国企业到了走出去的时候了吗?中国企业凭什么走出去?也是现在企业、专家和相关政府部门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这其中除了企业自身的问题外,和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相比,专家建议的“国家经济安全机构”的缺失也是重要的一个问题。这从联想并购案中可窥一斑。

中国企业走出去,国家应该除了在宏观政策上给予支持外,更应该对“走出去”战略统筹兼顾,以树立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整体形象,从各方面对走出去的企业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服务,让更多的企业成功地走出去,让走出去的企业更好地展示中国企业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