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观察:2010年5月经济数据面面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36:57
综合观察:2010年5月经济数据面面观 2010年06月11日 14:02    责任编辑:小黄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5月份统计数据显示,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1%创下19个月来高位而5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7%;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亦同比增长25.9%,。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公布,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394亿元;当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1%.5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3.99万亿元,同比增长21.5%,比上月低0.5个百分点。此前海关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进出口值2439.9亿美元,增长48.4%。其中出口1317.6亿美元,增长48.5%,进口1122.3亿美元,增长48.3%。至此5月份的重要经济数据已全部发布,以下是各统计数据详细与最新各界评论汇总。【1】通胀: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1%,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1%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1%。其中,城市上涨2.9%,农村上涨3.3%;食品价格上涨6.1%,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3.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1-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1%。其中,城市下降0.1%,农村持平;食品价格下降0.5%,非食品价格上涨0.1%;消费品价格下降0.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1%。分类别看,5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5%,其中鲜菜环比下降9.8%;烟酒及用品类价格环比上涨0.1%;衣着类价格环比上涨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环比持平;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环比上涨0.5%;交通和通信类价格环比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环比持平;居住价格环比上涨0.2%。盛来运:未来物价上涨有缓解的趋势,今年物价上涨3%的目标有可能实现针对CPI破3%的通胀临界,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未来物价上涨有缓解的趋势,今年物价上涨3%的目标有可能实现。CPI达到3.1%有两个原因,一是翘尾因素。去年5月份,CPI相对低点,去年物价走势是前低后高,去年12月份CPI增速是1.9%,那对今年物价上涨肯定会产生很大的翘尾因素。这种翘尾因素对当月CPI的影响是1.8个百分点。第二个原因,在新涨价因素中间,这其中主要是因为食品及其居住类价格上涨所带来的,这部分的贡献率达到90%左右。同时我们可以分析一下,CPI其他一些构成因素,衣着类和家庭设备用品类价格是下降的,所以我们判断,当前的物价上涨仍然是结构性上涨。盛来运表示当前的物价以及今后价格上涨的压力有缓解的趋势。一是5月份环比价格下降0.1,这比上个月上涨0.2%是相反的趋势。主要因为随着天气的好转,前期一些农产品季节性的上涨所推动的物价上涨动力是在减弱的,像蔬菜,5月份鲜菜环比下降了9.8%,对CPI环比的下降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的深化,一些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下降,对于我们国家来讲,就是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三是从近期来看,去年物价低点是在6月份、7月份,相对应的,今年翘尾的高点有可能在6月份、7月份,所以对第三季度,翘尾因素的影响会相对减弱。从这几方面可以看到,前期影响物价上涨的一些因素有缓解的迹象。从全年来看,物价控制在3%左右,应该说是有基础的。虽然是压力比较大,但是经过努力,宏观预期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数据显示,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1%,1-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9%。5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8%,5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2.2%,1-5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8%。5月份,有色金属材料类购进价格上涨26.0%,燃料动力类上涨23.4%,化工原料类上涨7.8%,黑色金属材料类上涨10.9%。盛来运:PPI数据相对滞后,不会传导到消费品价格上来针对PPI5月份上涨7.1%,但国际产品价格在5月份是回落的问题,盛来运表示,这有一个滞后期。因为现在工业品出厂价格反映的是前期的原材料价格,这个月原材料和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特别是从国际上进口的原材料和燃料方面的影响会在以后一段时间来反应,这是国内PPI走势和国际上有一些反差的原因。另一方面,PPI它会不会传导到消费品价格上来,这中间的传导机制,主要是经过工厂的加工生产,一部分会传导到消费品,一部分会通过工厂技术的改革创新消化掉一部分成本的压力,还有就是生产出来之后,还有一个市场竞争的状况,如果市场竞争压力大,企业会压缩利润的空间,也不会转嫁这部分负担。还有就是PPI走势和CPI走势也有一些差不多,因为从结构因素来看,7.1%中间,3.6%是翘尾因素的影响,将来随着三季度或者更长一段时间以后,翘尾因素逐步缓解,对CPI也会减缓一些压力。【3】信贷:5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21%,人民币贷款增加6394亿元数据显示: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6.34万亿元,同比增长21%,比上月低0.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3.65万亿元,同比增长29.9%,比上月低1.4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3.87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当月净回笼现金1005亿元,同比多回笼307亿元。本外币贷款增加6306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6394亿元,外币贷款减少14亿美元。5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46.81万亿元,同比增长23.2%,当月本外币贷款增加6306亿元,同比少增1436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43.99万亿元,同比增长21.5%,比上月低0.5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加6394亿元,同比少增275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63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1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919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376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3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087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77亿元。外币贷款余额4120亿美元,同比增长59.6%,当月外币贷款减少14亿美元。本外币存款增加1.07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增加1.08万亿元,外币存款减少19亿美元。5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67.46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当月本外币存款增加1.07万亿元,同比少增2793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66.07万亿元,同比增长21%,比上月低1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08万亿元,同比少增2528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00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4872亿元,财政存款增加3843亿元。外币存款余额2025亿美元,同比下降1.7%,当月外币存款减少19亿美元。分析:今年实质性回收流动性的举措没有改变5月新增信贷量环比4月的7925亿有大幅减少,表明央行今年实质性回收流动性的举措没有改变。这也间接减缓了未来的通货膨胀压力。另外,6月到期资金量大幅放出,央行尤其是在下旬很有可能一改5月的资金净投放态势,而重新稳步回收流动资金。不过客观而言,在经济调结构的关键时期,新兴产业、城镇化的加快依旧需要大量信贷资金,另外,外汇占款的减少或许能让央行减缓回笼流通资金的举动,市场总体资金供应量不会出现突然断层。【4】工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数据显示: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增速比上年同月加快7.6个百分点,比4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2.2个百分点,比1-4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5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6.8%,集体企业增长10.4%,股份制企业增长18.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4.7%。分轻重工业看,5月份,重工业增长17.8%,轻工业增长13.6%。分行业看,5月份,39个大类行业全部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纺织业增长11.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7.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0.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0.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2.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21.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7.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5.3%。分产品看,5月份,503种产品中有437种产品同比增长。其中,天然原油1715万吨,增长7.0%;发电量3405亿千瓦时,增长18.9%;粗钢5614万吨,增长20.7%;水泥17358万吨,增长18.0%;汽车145.8万辆,增长26.6%,其中轿车71.9万辆,增长21.5%。5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6%,比上年同月提高0.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7628亿元,同比增长31.7%。【5】贸易:1至5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1000.9亿美元,增长48.4%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1000.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44%。其中出口5677.4亿美元,增长33.2%;进口5323.5亿美元,增长57.5%;贸易顺差为353.9亿美元,下降59.9%。5月份我国进出口值2439.9亿美元,增长48.4%。其中出口1317.6亿美元,增长48.5%,比上月加快18.1个百分点;进口1122.3亿美元,增长48.3%。与2008年5月份相比,进出口增加10.2%;其中出口增加9.2%,进口增加11.4%。今年前5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5504.3亿美元,增长46.9%,高出同期全国进出口增速2.9个百分点。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4297.6亿美元,增长39.4%。其中出口2699.2亿美元,增长32.9%;进口1598.4亿美元,增长51.8%。加工贸易项下贸易顺差1100.8亿美元,增长12.6%,相当于同期总体顺差规模的3.1倍。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今年前5个月,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总值1774.9亿美元,增长37.4%。同期,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1386.8亿美元,增长28.2%。东盟以微弱优势超过日本成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在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速普遍加快。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3374.3亿美元,增长34.6%,高出同期我国总体出口增速1.4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9.4%。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1371.8亿美元,增长36%;机械设备出口1141.7亿美元,增长33.9%。同期,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平稳增长,增速普遍较前4个月有所加快,其中服装出口416.5亿美元,增长13.1%;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285.6亿美元,增长29.7%;家具出口126.9亿美元,增长26.6%。在进口商品中,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进口均价普遍出现明显回升。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铁矿砂进口2.6亿吨,增长8.4%,进口均价为每吨106美元,上涨36.6%;大豆进口1960万吨,增长12.8%,进口均价为每吨447.4美元,上涨11%。此外,进口机电产品2467亿美元,增长48.7%,其中汽车进口31.9万辆,增长1.7倍。分析:今年下半年净出口对GDP的贡献依旧不会太显著5月我国贸易顺差达195亿美元,比4月的16.8亿增长10多倍,可见已经大大缓和了今年3月逆差的担忧情绪,5月出口增速超出市场预期,可见全球需求依旧稳步增长,不过欧元持续贬值引致的出口下滑具有时滞性,后期出口能维持延续还有待观察。进口增幅少过出口,表明在地产调控压力之下,国内相关周期性产品比如大宗商品的需求有所下滑。今年下半年,我国净出口对GDP的贡献依旧不会太显著。另外,西方国家看到我国出口目前复苏明显,又会进一步要求人民币快速升值。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还没有显现霍建国指出,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还没有显现,一般来说,从签订订单到发货到最终结汇,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而5月出口数据反映的是2月或3月的订单合同。霍建国对《国际商报》表示,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要到第三季才能看得出来。霍建国指出,现有贸易政策应保持稳定。【6】投资:1-5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统计数据显示:1-5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7358亿元,同比增长25.9%,比1-4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8064亿元,增长21.7%;房地产开发投资13917亿元,增长38.2%。从项目隶属关系看,1-5月份,中央项目投资5400亿元,同比增长14.1%;地方项目投资61958亿元,增长27.0%。在注册类型中,1-5月份,内资企业投资62261亿元,同比增长27.6%;港澳台商投资2270亿元,增长14.7%;外商投资2539亿元,增长2.3%。分产业看,1-5月份,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6.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8.8%。在行业中,1-5月份,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3214亿元,增长8.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738亿元,增长5.9%;铁路运输业投资1611亿元,增长20.4%。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1-5月份,累计施工项目234805个,同比增加18385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55133亿元,同比增长28.7%;新开工项目118090个,同比减少5788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7419亿元,同比增长26.5%。从到位资金情况看,1-5月份,到位资金91349亿元,同比增长33.8%。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10.1%,国内贷款增长33.1%,自筹资金增长32.3%,利用外资下降6.8%。分析:传统型经济投资领域对GDP的贡献温和下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环比4月有所回落,印证了传统型经济投资领域对GDP的贡献依旧温和下滑。但在净出口和消费增幅缓慢的背景下,投资作为三驾马车中最重要的一架,未来几年都不会改变。【7】消费: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7%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55亿元,同比增长18.7%,比上年同月加快3.5个百分点,比4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1-5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339亿元,同比增长18.2%,比上年同期加快3.2个百分点,比1-4月加快0.1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5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818亿元,同比增长19.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37亿元,增长15.8%。按消费形态分,5月份,餐饮收入1434亿元,同比增长16.7%;商品零售11021亿元,增长18.9%。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4669亿元,增长31.1%。分析:内需对经济的贡献还有大幅提高的空间社会品零售总额依旧维持在18%以上的高位水平,并且环比4月继续增加。全年达到商务部16%的目标并不难实现。内需两大领域之汽车销量还将温和下滑,贡献度将逐步降低,家电在政策的继续大力扶持下,并由于季节性因素,还有望保持高增长。总体而言,内需对经济的贡献还有大幅提高的空间,这不仅取决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水平,比如,近期各地纷纷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就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进步。当然,还和政策扶持息息相关。5月份中国经济数据面面观:◆统计局:当前中国的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不存在发生滞涨的可能性针对投资和工业生产在5月份下滑,未来经济会不会二次探底,盛来运表示,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的同比增速之所以会回落,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六大高载能行业增速回落比较快,当月增速是15.8%,回落了2.1个百分点,由此带动了工业同比增速回落了0.6个百分点,这跟我们国家的政策有关。二是去年基数的影响。去年5月份工业增速是8.9%,比4月份加快1.6个百分点,增速由低到高,影响到了今年同比增速。工业增速回落并不意味着工业增长减速,更重要的是看它的环比,看它的日均产量。从环比来看,还是增长了1.09%。包括钢材、水泥的产量基本上是正常的。从出口来看,5月份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了31.7%,比上月加快了4.2个百分点。从这些数据来看,工业尽管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但仍然处于平稳较快增长的正常区间。投资增速确实也在回落,但这个增速是在去年基数比较高基础上的一个增速,应该说还是相对比较快的一个增速。同时,投资方面也有很好的现象,就是民间投资一直保持比较高的增长速度,1—5月份增速是32.6%。消费增长是18.7%,比上个月扩大了0.2个百分点,而且一些主要消费热点仍然比较活跃,比如汽车类消费增长是39.6%,还有石油制品业以及家电行业,增速都比较快。进出口继续保持了快速的恢复,5月份当月进出口增长了48.4%。从这些指标可以看到,无论是从实体经济还是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来讲,三驾马车状态来讲,当前中国的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不存在发生滞涨的可能性。◆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分析师祝宝良:通胀的预期在下降通胀的预期在下降,通货膨胀本身压力也不大,3季度到年底加息没太大可能,也没必要。对于5月出口增长48.5%顺差195亿。从需求来看,投资消费在缓慢回落,6月出口不会像5月这么高。国际上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后,初级产品的价格在适当回落;国内的一些食品价格也在回落,通胀的预期在下降。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紧缩与去年年底库存回升,使全球经济处在一个回落的态势。◆高盛驻香港经济学家宋宇和乔虹:整体经济活动成长明显放缓5月工业增加值数据显示整体经济活动成长明显放缓。我们认为这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增速放缓导致,不过消费增长仍保持完好。尽管CPI和PPI按年持续走高,但我们认为潜在通胀压力在随经济增速放缓而快速消失。◆加拿大皇家银行驻香港分析师BRIANJACKSON:贷款利率将会升高,人民币也将走强将近一年来通胀一直逐步走高,但利率并没有调整,官方似乎相信物价压力会在今年稍后缓解,但有众多理由可以认为,通胀会继续上升--货币供应额增长十分强劲,产出缺口为数年来最大,薪资正在大幅上升。中国政府希望将收紧政策的时间进一步延后,等待房地产市场形势以及欧元区问题的影响更为明朗,但鉴于通胀的短期前景,这一策略存在风险。预计在未来几个月,贷款利率将会升高,人民币也将走强。◆中银国际经济学家程漫江: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应已在银行信贷上有所显现中国5月份的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均有所回落,这在预期之中,与当月新增贷款增加不多有关。5月新增贷款较上月下降,这表明中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应已在银行信贷上有所显现。目前看来,银行新增贷款投放节奏还是按监管部门3:3:2:2的7.5万亿季度投放进度来进行。由于新增贷款较上月下降,使得相应的派生存款增加也不多,当然近来大行存款增加较少,也与小行加大存款资源争夺力度有关。◆第一创业证券分析师郑振源:单月的数据说服力不够,还需要继续观察没有异常的数据,票据融资继续增加,中长期贷款占比还是挺大的,说明房地产贷款还没下去,销售量已经降下来了,但传导到开工量还有个过程;5月出口增速很高,但其他的数据并没有特别的地方,有些相互矛盾,单月的数据说服力不够,还需要继续观察。◆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熊鹏:未来一段时期CPI、PPI将继续回升在渐达峰值的正翘尾效应推动下,CPI将继续惯性上涨,并于6、7月达到年内高点,此后CPI同比增速将缓慢回落;而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输入性通胀压力将逐步缓解,PPI或先于CPI见顶。如果没有其他突发性因素并在政策及时的调控下,2010年全年CPI同比涨幅可能在3%-4%之间,PPI同比涨幅在5.5%-6%之间。2010年总体通胀水平将处于相对温和的状态。未来一段时期,物价上行趋势仍将延续,虽然近期通胀预期有所减弱,但通胀压力仍不可小觑。因此,有必要继续运用多种政策手段加强对通胀预期的引导和管理。当前欧洲债务危机影响仍在持续,市场对国内经济下行的担忧逐渐增加。同时,近期一年期央票利率连续两周上行,预示市场短期资金面趋紧。尽管如此,2010年M2增速仍将维持在20%以上,银行体系流动性依旧宽松的局面暂难改变。在"走钢丝"成为不可避免的政策挑战形势下,鉴于通胀压力仍然较大,即使当下退出政策处于观察期,进一步管理流动性的货币政策操作仍不可放松。货币政策操作手段仍应以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型工具为主,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同时要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调整政策力度。由于存款准备金率已处历史高位,短期之内存款准备金工具的调整空间收窄。在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可能性加大,中国经济增速趋于平稳的格局下,近期加息的必要性明显下降,利率调整时点有可能延至三季度。◆安信证券:中国内需增长动量明显放缓,经济及工业增速将回落中国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当月内需增长动量在明显放缓,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需减缓的格局仍将维持,经济和工业增速将从一季度较高的水平上逐步回落。安信证券据此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长约10.7%(其中6月份工业增速15.8%),年底可能会回落至8.5%左右的水平。此外,预计今年下半年出现滞涨的可能性并不大,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能会在今年四季度有所回落,全年均值在2.8%-3.1%之间。安信认为,在2010年后续各月中,尽管月度数据之间可能还会出现一些波动,但贸易顺差应该已经转入增长轨道,仍维持全年贸易顺差较2009年下降15%左右的判断。报告认为,在出口加速的背景下,5月份工业增长却出现明显放缓的局面;此外5月非住房类投资增长持续回落,进口增速也不断下行,中长期贷款需求较前期出现了一定的下降。此外,微观层面的调研情况似乎也显示企业订单的饱满程度较此前有所下滑。这些证据暗示5月份的内需增长动量在明显放缓,确认了4月份以来中国内需放缓的格局。"在内需减缓的背景下,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加速仍在持续,其趋势值得留意。考虑到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的转变,我们猜测中国可能已经处于大众消费兴起的中长期趋势的较早阶段."报告称。报告认为,消费的持续强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低端劳动力市场的紧张有关,低端劳动力供应的紧张会系统性的提升平均工资水平。"这一点无论是从近期各省市纷纷上调最低工资水平,还是从富士康、本田加薪这种极端的案例来看,都已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验证。"报告称。"如果劳动力收入的提升进一步扩散并构成趋势,那么消费特别是大众消费的扩张趋势是可以预见到的。"◆中国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短期内中国物价上升趋势不会改变报告预计未来一段时期CPI、PPI将继续回升。在渐达峰值的正翘尾效应推动下,CPI将继续惯性上涨,并于6、7月达到年内高点,此后CPI同比增速将缓慢回落;而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续跌,输入性通胀压力将逐步缓解,PPI或先于CPI见顶。报告指出,今年M2增速仍将维持在20%以上,银行体系流动性依旧宽松的局面暂难改变。在''''走钢丝''''成为不可避免的政策挑战形势下,鉴于通胀压力仍然较大,即使当下退出政策处于观察期,进一步管理流动性的货币政策操作仍不可放松。由于存款准备金率已处历史高位,短期之内存款准备金工具的调整空间收窄。在欧洲债务危机影响持续,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可能性加大,中国经济增速趋于平稳的格局下,近期加息的必要性亦明显下降。交行预计,如果没有其他突发性因素并在政策及时的调控下,2010年全年CPI同比涨幅可能在3%-4%之间,PPI同比涨幅在5.5%-6%之间。2010年总体通胀水平将处于相对温和的状态。◆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下半年仍存在诸多变数CPI虽然超过3%的调控目标,但也不必过于紧张,全年的调控目标是3%,不是要求每个月都低于这一数字,近期发改委一系列稳定蔬菜价格、绿豆价格的措施已显现成效,预计6、7月份的CPI将有所下降。在PPI方面,应关注富士康加薪的影响面到底有多大,是否会演变成一场整个行业的全面加薪。工资的上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有多大也需要进一步观察。因此,汤敏认为,下半年中国的PPI仍存在诸多变数。从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看,还是比较好的,不存在滞涨,全年肯定将超过去年8.7%的增长速度。目前有众多经济学家认为2010年不太可能加息,汤敏认为,2010不加息的说法比较武断,但从目前的经济形势看,确实尚没有加息的必要理由。下半年仍存在变数,调控手段将会针对经济形势的具体情况作出调整。◆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通胀根本原因在于供需不平衡CPI上涨3.1%在意料之中,由于去年CPI走势呈现“前低后高”,今年上半年CPI将继续上行,最高或达到5%。王建认为目前不会加息,他表示,我国目前面临的状况是通胀和经济放缓并存,在“保增长”和“保物价”之间,政府倾向于前者。目前还是输入性通胀,通胀压力仍然主要来自于农产品价格。针对日前发改委严控农产品价格的措施,他认为并不会有明显效果,因根本原因在于供需不平衡。近期,多个区域工人要求涨工资,王建表示“这只是局部性通胀压力”。◆银河证券策略分析师任承德:年内加息概率极小经济数据基本上都在预期之中,股市应不会出现大的波动。CPI,PPI都在正常范围内,并未超出年初的预期,甚至低于我们的预期。我们年初预期上半年CPI最高可能冲到5%。由于去年基数较高,下半年CPI有可能回落,所以目前来看,年内加息概率极小。另外,从新增人民币贷款数据来看,央行采取了温和调控方式,并未一下子紧缩,原先大家最担忧政策紧缩过度。所以,这些金融数据对一些原先持悲观预期的股市投资者将是一个利好因素。◆中国银河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郭济敏博士:资金面的资金紧缺状况会是下半年的常态新增贷款基本处在合理的水平,符合我们的预期。但由于存款准备率高企,公开市场前期的回笼力度也蛮大的,目前已经出现的流动性紧张局面很难改变了。特别是四大行的备付率都处在历史的较低水平。他们从以前的放款大户突然变成了资金的需求方,导致市场的流动性持续紧张,相信七天期回购利率未来都将保持在2.5%的水平以上。但我们相信目前这种资金稍显紧张的状况是央行乐意看到的。去年出台的系列救经济的措施力度相较中国所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似乎力度有点过大,目前一直在往回收。因此,资金面的资金紧缺状况会是下半年的常态。◆海通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李明亮:当前的经济状况较为活跃,中长期贷款比依然较高与刚性需求有关系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M1)同比增速双双回落,这在预料之中,这也与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市场等宏观调控举措有关系,M1同比增速目前依然处于高位,当前的经济状况也较为活跃。中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等调控,使得5月新增贷款有所回落。其中,中长期贷款在新增贷款中的比依然较高,这与去年以来的大型项目对贷款增速的刚性需求有关系。◆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中国经济仍属平稳增,货币政策仍会按现有基调保持动态微调尽管CPI涨幅超过3%,但并不能称之通胀,5月的上涨主要有翘尾因素以及蔬菜价格上涨等突发性及结构性因素所致,亦在市场意料之中,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以及收入分配的改革,CPI的适当上涨仍属可接受范围。从整体数据看,中国经济仍属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及工业增加值的增幅亦属合理范围,经济恢复的势头较为平稳,估计货币政策仍会按现有基调保持动态微调,但加息就没有必要。◆东海证券宏观经济小组:未来消费增速主要还得依靠政策的扶持和刺激CPI处于温和上涨的态势,尽管超过了3%的"警戒线",但仍为市场预期中。未来CPI仍将延续涨势,估计7月份前后会触及顶峰。结合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适当下调此前对今年CPI顶点超过4%的预期,而应停留在逼近4%的水平。随着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PPI增速明显放缓,但鉴于去年基数的影响,及未来市场需求支撑,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PPI仍会继续上行,在三季度触及高点。随工业增加值和投资均现回落,经济增速回落迹象已较明显。而消费增速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价格水平的支撑。目前各省市均纷纷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收入分配改革的呼声也日趋强烈,但这一块作用的显现仍需较长时间。未来消费增速主要还得依靠政策的扶持和刺激。◆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国内需求回落,暂不宜出台更多调控政策物价未来将见顶回落,预计未来1-2个月,CPI会到达3.5%左右,之后掉头向下。原因是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美元上升,和中国进口和工业数据显示出的国内需求回落。贷款整体数据来看并不是特别紧,但结构已经发生变化,显示中长期贷款收缩,短期贷款和票据恢复性反弹。显示大型优质企业的中长期贷款需求回落。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连大银行都开始争抢存款,而其形成原因中,值得关注的是京津沪地区的储蓄存款下降,这个趋势值得关注,还需在未来几个月确认。工业增加值比预期低,且未来将处于下降趋势中。6月以及未来的三季度都将维持这个趋势。中国经济在一季度达到高峰,目前高峰已经过去,下半年将维持波动下行的走势。很难说双底,关键是这个底怎么界定,预计经济增速回落至8-9%左右,还算是一个可以勉强接受的增速。不是特别糟糕。建议目前监管层应该密切观察,相机而动。暂不宜出台更多调控政策。◆西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剑辉:在9月份前,政策不会有明显的调整或转向从今天公布的数据看,中国宏观经济依然延续向好的势头。消费的增长显着超过预期,可以相信是一系列拉动消费政策的作用在显现。投资有所回落,但回落态势平稳。我们预计CPI同比增长超过3%的情况会再延续2-3个月后见顶回落。在9月份前,政策不会有明显的调整或转向。经济收缩政策的效果会在今年的三到四季度更加显现。◆海通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陈露:国内需求大幅上涨时刻已经过去宏观数据基本符合市场预期。预计CPI将会继续走高,在6-9月间可能达到今年高位,预计高点为4%左右,不会超过4.5%,食品价格上涨及劳动力成本不可逆转地上升将对CPI上行形成推动。PPI将继续上行但上涨动力减弱,预计PPI将温和上涨至年中,之后将见顶回落。工业增加值增速将继续下行,主要是基期因素导致,其次,刺激政策的效应正在扩散减弱而市场自身修复缓慢,这使得国内需求大幅上涨时刻已经过去。◆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PPI已见顶,后期会出现回落CPI上涨3.1%在预期之内,而且也是正常的,上涨原因主要是去年基数比较低,6、7月份会继续上升。他预计CPI会在10月份见顶回落,而PPI则已见顶,后期会出现回落。随着PPI的回落,CPI的涨幅也不会很大,通胀预期也不会很大。对于市场普遍担心的加息预期,李迅雷指出,市场对政策解读出现了错误的预期,加息目前不在国家的调控范围之内,原因是经济数据对股市来说是滞后的,实际上去年7月股市就已开始回落,而经济则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美银-美林亚太区经济学家陆挺:政策方面不会有大的变化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CPI是否超过3%只是心理方面的影响,盯着单月的数字没有意义。接下来两个月物价应该已经到顶,不会超过4%,下半年就下来了。PPI增速已经基本见顶,随着油价和铁矿石价格的下跌,以及去年基数在下半年逐渐上升,今年下半年PPI会回落得很快。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与市场预期差别比较大,这是对GDP预测最重要的数据。我们预计全年GDP增幅是10.1%。目前市场上预测全年GDP增幅在10.5%以上的就比较危险了,接下来几个月可能会有一轮下调风险。我们认为政策方面不会有大的变化,房地产政策会继续执行下去,不会有放松。6月加息的可能性非常小,我们仍然认为今年只有一次加息,在四季度。◆渤海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张雷:中国经济没有过热迹象我们认为以增幅3%作为衡量通胀水平的警戒线是不具有根据的。从总体角度来看,通胀水平还是比较温和的,CPI增长主要因翘尾因素提高。但从新涨价因素而言,对CPI的影响一直在降低,因为蔬菜价格进入5月以来一直处于回落态势。目前中国经济没有过热迹象。我们预计二季度之后经济增速会开始放缓,主要因第一,地方政府投资平台的清理整顿,可能因此对地方政府的投资有一个抑制作用;第二,房地产调控力度非常大.一般来说,投资的下降比较销售的下降可能有一个滞后现象,所以说现在的销量下降可能导致下半年投资的下降。◆中信建投宏观经济分析师胡艳妮:今年加息的可能性不大数据基本符合预期,通胀还会上行,7月CPI可能会过4%,二季度是CPI的高峰,5月PPI则基本已是高峰。信贷目前还是在央行调控之内,5月新增贷款跟预期差不多,按揭贷款下降比较厉害,6月人民币新增信贷可能达到7,000-7,500亿。今年加息的可能性不大,至多也上调一次。外贸顺差加大,热钱流入速度减速,外汇占款下降比较快,随着的流动性收紧,全年的通胀无忧。◆兴业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董先安:通胀和房价已是强弩之末居民消费价格略高于3%,但已是强弩之末,预计7月见顶不超过4%。地产调控导致夏凉,增长持续放缓。投资滞后反应,本月高于预期,短期维持高位,有待放缓,幅度需观察。结合地产数据可看出,通胀和房价已是强弩之末。货币信贷环比继续回落。5月由于海外数据变化、地产调控等因素,新增外汇占款或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资金外撤明显。央行近期释放流动性,政策有所放松。◆国海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小组:下半年通胀压力较大数据基本符合预期,预计未来PPI将逐渐回落,但CPI则将在6月份继续走升,之后略有回落,直到四季度10月份或再达小高点,因进入冬季后肉价涨价较快。估计下半年通胀压力较大,因各地工人工资涨价,粮价不断上涨,且猪肉价格也已调整到底部区域,继续下行的可能性很小。另外,投资方面还会继续呈缓步回落态势,工业增加值下半年亦将略有所回落。◆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刺激政策下半年“退出”与否,应取决于三大因素:一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到位的程度或世界经济复苏的程度。在目前由增长带动就业和财富积累的发展阶段,“退出”就意味着我们的投资能量可以通过民间的消费能力或外国的消费能量来加以支撑,否则,贸然的退出不仅不能抑制虚拟经济非理性繁荣,反而会使实体经济出现信心丧失而导致的大幅下滑的态势,从而断送了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了挽救经济所付出的巨大努力。目前的问题是应提高“救市”的质量——从简单追求“量”的扩张尽快转变成“为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资本提供更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机会和收入增长的空间,为社会大众丢下‘后顾之忧’的包袱提供切实可行的公共服务机制,为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从而释放出巨大市场所潜在的‘有效需求’提供富有智慧和胆略的改革尝试”这样“三位一体”的“质”的追求。二是取决于欧美国家“退出”的实际进展。跟同步降息救市一样,同步升息的做法对中国来讲也是成本最小的政策转换方式。如果我们率先退出,不仅会因为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强烈和虚拟经济相对繁荣等特征,加剧了短期资本大量流入中国而使我们单一的“退出”行动起不到收缩流动性的效果,而且也会因为这一错误的“信号”使得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负荷急剧增加。比如,出口自律、市场开放、价格放开的“诉求”会日益频繁,而且远远超过现阶段中国经济正常运营所能承受的范围。三是取决于实际通胀率和资产泡沫的恶化程度。这里,不排除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通胀问题的严峻性和资产泡沫的恶性膨胀的不利状况凸现。可以预计,届时央行会不得不通过加息等来应对风险。因为那时经济的主要矛盾是来自通胀、资产泡沫等方面更大的挑战。即使退出所引起的“通缩”风险依然存在,但严重的通胀和资产泡沫现象会威胁到中国经济是否硬着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