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钢:千万富翁、消失的锅贴以及其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0:38:49
董钢:千万富翁、消失的锅贴以及其他
2007年11月14日  10:00:50    杭州网

 

董钢的办公桌上,摆着他从世界各地搜罗来的小玩意:南非的狮子和河马,泰国的豆粉花,韩国济州岛的财神爷,巴西的鹦鹉,葡萄牙的小船,菲律宾的贝壳。  

董钢,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人,人生的第一个理想是有钱天天吃锅贴,第二个理想是做生物学家,最后在现实世界中成为一个商人:开着一家外贸公司,刚跻身千万身价的行列

如果是一部电影的话,这是其中一个闪回的场景:阳光灿烂,小桥流水,带着怀旧特有的纯净和安详。近景,杭州建国北路横河桥边,一家锅贴店。店面简陋,临街而开,金灿灿、油亮亮的锅贴热气腾腾地出锅了。一个面孔圆圆的小男孩被外婆牵着手走过来。不远处是一家幼儿园。特写,男孩的眼睛,紧盯着锅贴。祖孙俩走过去了,小脑袋还拼命朝着锅贴的方向扭去。外婆无奈地笑了。重新回到店前,外婆买了四只锅贴。男孩由衷快乐的笑脸。画外音响起,稚嫩的独白:“长大后我有了钱,每天都要吃锅贴!”

镜头拉远又推近,当年圆圆的面孔幻化成了一个30多岁男子敦实的身影。此刻,2007年的秋天,董钢一个人坐在店堂,面对着一盘锅贴。镜头推开,从街景上看,背景是在澳洲悉尼的华人餐厅。特写:白乎乎、软绵绵的锅贴。画外音再度响起:“我的理想破灭了!当我有钱可以每天吃锅贴的时候,已经没有我喜欢的锅贴了。这就是生活!”

董钢,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人,人生的第一个理想是有钱天天吃锅贴,第二个理想是做生物学家,最后在现实世界中成为一个商人:开着一家外贸公司,从事化工出口行业,刚跻身千万身价的行列。折合成美元,正好一百万朝上。

董钢资产的飞跃性变化,发生在三年前。和大部分外贸个体户一样,董钢稳扎稳打,白手起家。第一年利润只有十万人民币,第二年五六十万,第三年到了一百万。这样来到2004年,董钢掘到一只大单,一只产品赚了两百万人民币,由此打开局面,生意滚雪球般越做越大,现在公司每年有几百万的赢利。董钢成了发小口中戏称的“千万富翁”。

就像万科老板王石给自己开60万的年薪,董钢也只给自己定了10万的年薪,正好开销一年养车、请客吃饭的花费。董钢的座驾是奥迪A6,他个人更喜欢越野车,不过奥迪的稳重形象,可以让客户比较放心。

虽然发达了,董钢却不是个有赌性的人,股市的大起大落,和他没什么关系。他不投资股票,一来风险大,二来也没有精力去关注。他把闲钱都投在一家工厂和一家实验室里,还是投资实业比较安心。

从外表上看,低调的董钢没什么变化,依然是一身不起眼的T恤衫牛仔裤,尽管牌子可能是沉默的名贵。不过“有钱”这件事带来的变化,是低调也挡不住的。这在吃住行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董钢是钻石王老五,一直和父母同住。有钱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并非像个新科地主一般圈地买房,而是跑到西湖边,租了一套农民房——那可是白墙黑瓦、极富江南水乡韵味的独立小院落。年租8万,他签了五年。接上父母,过起了面朝西湖,春暖花开的田园生活。再看两三年后,那房租早已涨得不成样子了。从历史的眼光来看,董钢这一单下得还是值得的。

在吃上面,董钢还是打小那个狂爱民间小吃的美食家。只不过,可能他今天还在杭州城东津津有味地吃着“老头儿”油瀑虾,明天已经在澳洲唐人街上,寻找传说中的美味锅贴王。由于工作关系,董钢成了“空中飞人”,三天两头地出差,一年有三分之二时间都在外面:一半在国内,一半在国外,美英法,澳德意,这使他有幸吃遍了各国美食。董钢把这个当做是对自己超负荷工作的最好奖赏。

低调的董钢,只有在一件事情上比较高调,那就是出差到国外,必坐商务舱。当然,宾馆肯定也是四星以上。这里头有个小情结:没有发起来时,董钢也尝过艰涩,去欧洲参加展会,只能住30多镑的地下室小旅馆,窗外是隆隆驶过的地铁,晚上被臭虫咬得一塌糊涂,顿顿以四五镑的麦当劳、KFC打发。

现在有钱了,他自然不想再亏待自己,宁愿一年多花二十万在机票上。有一次去欧洲参加展会,董钢发现自己乘坐的航班上,竟然聚集了五六十位同行。人人都坐经济舱,包括身价几个亿的大老板,除了董钢。他一个人在商务舱里嘿嘿偷乐,同时在心里请求同行们的原谅:就让我膨胀一回吧。

董钢不觉得自己特别有钱,只能算是刚刚起步,比较有钱吧,也就是个小中产。比较有钱和相对有钱的工薪阶层相比,后者买了房子买了车子,可能就没有闲钱来支持兴趣爱好了。像董钢这样的,最实际的好处就在于,能够把钱花在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上,说得再明白些,就是有资格烧钱了。董钢有些圈子里的朋友,爱玩模型,几千元的模型飞机,不停地买。也有酷爱变形金刚的。或许这也是一种童年补偿——小时候都没玩过瘾呢。

董钢嘲笑自己胸无大志,几个锅贴就成了半辈子的念想。锅贴也烧不了什么钱——董钢最大的爱好,也就是吃个美食,自助旅行什么的。朋友都说,他这个千万富翁,怎么看怎么不像。董钢听到这番评价,心里是高兴的。生活是自己过的,分寸是自己拿捏的。

他倒是有两个希望。一个,当然是希望财产继续增值,向真正有钱人的目标迈进。所以,没有比生意人更盼望社会的安定和谐了。第二个希望,当然是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了。他心中有一幕,希望有朝一日,和新婚的娇妻共同分享——

如果是一部电影的话,这就是电影的尾声了:有芦苇的湖堤,汽车停下。男女主角在湖边坐下。脱掉鞋和袜,张开双脚,享受轻风。男主角切开西瓜,用最爽的方式,一人一半,用勺子挖着吃。他们吹着风,聊着天,对着在芦苇上低飞的蜻蜓吐西瓜籽。吃完后,两人把西瓜皮扔向芦苇丛,比赛谁扔的远……画外音响起:呵呵,恍若回到了学生时代在钱塘江边无忧无虑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