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伍子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9:12:57
伍子胥(?~公元前484年)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人封于申地,故又称申胥。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伍子胥的哥哥叫伍尚。他的祖父叫伍举,因为侍奉楚庄王时刚直进谏而闻名显达,所以他的后代子孙在楚国很有名气。      伍子胥本为楚国人。性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因楚平王怀疑太子“外交诸侯,将入为乱”,于是迁怒与太子太傅伍奢,将其父、兄骗到郢都杀害,伍子胥只身逃往吴国。 父亲曾在听说子胥逃跑后感叹道“:楚国的君臣将要吃兵火之苦了。”伍子胥只身逃往吴国。      子胥离开楚国的当天,他跟朋友申包胥说“我将来一定要灭了楚国  !”申包胥说“:那我一定要保住这个国家!”           在伍子胥入吴之前,跟随楚国太子建到齐国。后又到郑国。太子建和晋国君王私通。要做晋国攻打郑国的内应,伍子胥劝说建,郑国以忠义对待他们,他们怎么能背叛郑国呢?但是太子建说他已和晋国说好了。就不听伍子胥的劝说,后来被郑国知道后,郑国国君就把太子建杀了。伍子胥就逃亡到吴国去。在他还没到吴国时。出了郑国都城之后,出了昭关之后还有一条河隔着。伍子胥看见没有船,内心非常焦急,突然划出一条渔船。同意渡载伍子胥,渔夫知道伍子胥在楚国被通缉。当时伍子胥想把它价值百金的宝剑送给渔夫怕他把秘密说出去。渔夫回答“楚国早有悬赏,谁能抓到伍子胥上给他粮食五万石,赐爵为‘执珪’,难道那些就值百金吗?”(我知道你的贤能,所以我杀不了你。你走吧,你的世界不应该在这里)               入吴后,知公子光有野心事项杀掉吴王自立,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劝他向外用兵。于是推荐专诸给公子光,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得进用为“行人”。与谋国政。辅佐吴王阖闾修法制用来选拔贤能的人,奖励众人粮食,加强城郭守卫。又举荐深通兵学的孙武为将,选练兵士,整军经武,同为谋略。使吴成为东南地区一强国。根据吴与周边各国的强弱形势及利害关系,与孙武等制定先西破强楚,以解除对吴之最大威胁,继南服越国以除心腹之患的争霸方略。周敬王八年(前512),针对楚国执政者众而不和,且互相推诿的弱点,提出分吴军为三部轮番击楚,以诱楚全军出战,彼出则归,彼归则出,“亟肆以罢(疲)之,多方以误之”等到楚军疲敝,再大举进攻。此后数年间,吴军连年攻楚,迫楚军被动应战,实力大为削弱。随即展开大举进攻楚国的准备。又出兵进攻越,给楚国造成吴国不会大举攻楚的假象,并在出国施用反间计,使楚低扁知兵善战的子期,而用贪鄙无能的子常为帅。十四年,与孙武等佐阖闾统领大军沿淮水西进,由楚防备薄弱的东北部实施大纵深战略突袭,直捣楚腹地,以灵活机动的战法,击败楚军主力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一说今汉川北),并展开追击,长驱直入楚都郢。          攻入楚国后,吴先生到处搜捕楚平王,但没有找到,于是把楚平王的坟墓撬开,用钢鞭鞭尸三百!此时,逃往深山的申包胥派人对他说":先生你如今太过分了。所谓人定胜天,天亦能破人,你过去为楚王做事。现在又如此,简直是违背天道!”伍子胥眼睛都不眨一下回答“:我是一个日暮途远的人因此我只好倒行逆施了。”    等到夫差想率大军攻齐,越王勾践率众朝贺,再度劝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以除心腹之患,结果被夫差拒绝。知夫差昧于大势而不可谏,吴国必为越国所破灭。               夫差把属娄剑赐伍子胥告诉他“你用它来自杀吧。”伍子胥仰天长叹,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我要看着有朝一日越国军队从这里入城灭吴!”,遂自刎而死,死后仅十年,越灭吴,终应其言。              作为春秋战国的“士者”伍子胥在最后选择了自杀,像很多的君子那样以死明志。有人说但是之前子胥在楚国的时候他却苟且的活了下来,为什么之后却选择了不同的方向。如果当时吴先生和他的父亲一块儿死了,那跟死一只蝼蚁没什么区别。二伍子胥能不顾当前的小利,终成大器名扬后世。正是他当时的忍耐。当年司马迁在选择受刑和死时他在一片惊呼声中选择了后者。他并不是不想死,只是他明白自己的使命,他自从提起笔的那一刻就选择了为历史而活着。他的行动已经摆脱了生理的存在。两千余年后想起他,即想起了那个不屈的灵魂。有人因为失败而低头,但司马迁的低头则是一种姿态:为了背负起千年历史的的重担!由此,作为和司马迁同病相怜的伍子胥在江上受困,在路边乞讨的时候他何尝有一分一秒想灭掉楚国。说他忠诚,可他却背叛了自己的国家甚至怀着二心去侍奉人。说他是小人,那么是谁在吴国将要灭亡之际力挽狂澜,在昏庸无道的朝廷上直言劝谏?是谁死心塌地的为一个已死的人的命令付出了一生?          有才能的人是不会轻易地死的。有一些人遇上一点冲动的事就要自杀,这也算不上什么勇敢,是因为他们没有别的办法了。伍子胥在最后终于看清楚了人死的价值,所以他才这么不在乎。伍子胥是一个无比真实的人。他有他的仇恨,有他的私心,有欲望,同时也很无奈,吴国还是亡了。但他终究是个伟大的人,并且在历史上留下了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