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差点儿定都哈尔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8:55:09
新中国定都初选哈尔滨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国歌
大事记(1947~1949)
刚刚解放的哈尔滨,百废待兴。市民生活和社会秩序渐渐转入正常之后,人们开始投入了建设城市的大生产运动。与此同时,哈尔滨成了民主人士共商国是之所,即将成立的人民共和国也在此筹备政治协商会议。
●1947年1月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指示,决定发放5亿元无息贷款,以帮助贫苦农民解决缺乏耕畜、农具、种子的困难,促进1947年大生产运动的开展。
●1947年3月15日,哈尔滨电车厂工友昼夜努力工作,哈市四条电车线路全部恢复通车,每天出车可达25台。
●1947年4月1日,东北政委会决定自本日起全东北解放区实行标准时间(东经120度上海时间)。
●1947年4月5日,哈尔滨特别市政府布告:为减少粮食浪费,保证市民粮食供给,自即日起,所有本市各大、小烧锅一律停止用粮食烧酒。
●1947年9月,据哈市公安局户口调查,哈市总人口729185人,其中男399173人,女330012人。此外,所有军事机关、学校、公营企业、群众团体住宿没有户口者和外侨38134人未统计在内。
●1947年12月30日,东北行政委员会颁发《划一度量衡和丈量土地标准的命令》,规定:1市升=1公升,3市尺=1公尺,2市斤=1公斤,1垧=1公顷,并采用10进制。
●1948年,哈市外侨情况调查:现有前苏联、美、英、法、捷、意、罗、匈、瑞士、南斯拉夫、丹麦、奥地利、希腊、土耳其、葡萄牙、瑞典、伊朗、朝鲜、日本等侨民共33721人;有14国侨民经营工业,18国侨民经营商业,外侨经营工商业者共728家。
●1949年5月21日,据东北行政委员会命令,哈尔滨政府改称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新中国定都初选哈尔滨
提起北京,谁都知道那是新中国的首都。可你知道吗,在共和国成立前夕,新中国首都所在地最初选定北国冰城哈尔滨。日前,《钟山风雨》披露了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
初选首都——哈尔滨
毛泽东一直觉得中国像一只雄鸡,而黑龙江省犹如一只展翅翱翔的天鹅,哈尔滨就在这天鹅的项下,人们把哈尔滨称为“天鹅项下的珍珠”。毛泽东深知哈尔滨饱经忧患的沧桑岁月,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给它涂上了浓厚的殖民地色彩,先后有30多个国家的侨民汇集于此,16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形成以沙俄为首的国际城市。开办了数以千计的工商企业,建起形形色色的欧洲风格建筑,与东京、伦敦、巴黎、柏林、纽约等世界一流城市贸易频繁,成为中国东北最大的商品市场集散地。1945年8月15日,前苏联红军和东北抗日联军一举解放哈尔滨,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但不久国民党军队大举进犯,东北民主联军进行自卫反击,哈尔滨成为中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一直是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所在地,为东北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考虑到哈尔滨是当时最安全的大城市,与前苏联最近,便于取得苏联的支援和帮助,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特地批准哈尔滨为特别市,而且非常重视这块风水宝地,并准备在这里宣布建立新中国。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当时的注意力虽然向东北倾斜,但哈尔滨毕竟远隔千山万水,转移过去很不容易,中间需要一个中转地,于是选定了华北的避暑胜地承德,准备把承德作为党中央的临时所在地。在辽沈战役前夕,东北野战军的林彪和罗荣桓曾就党中央迁往东北之事去电请示,考虑到当时的情况,毛泽东回电说:“中央必须留在关内,我亦暂不离开。”虽然毛泽东和党中央到东北哈尔滨之事暂时放下,但是党中央迁往哈尔滨的准备工作还在加紧进行。为此,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把中央警备团一分为二,一部分留下来负责保卫党中央,仍然叫中央警备团;一部分改称中央先行警备团,吴烈任团长,陕北公学的副校长李逸民为政委,共400多人。1945年10月2日,吴烈、李逸民率领中央先行警备团跟随被调到东北担负领导职务的李富春,从延安出发,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行军,到达冀察热辽解放区所在地的小城承德,准备赶往哈尔滨。
民主人士冰城商国是
就在这时,东北战局发生剧烈变化,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疯狂地向东北增兵,抢占交通要道,毛泽东果断决定,党中央不再迁往承德。中央军委命令,把中央先行警备团就地改编,隶属于冀察热辽军区。1948年4月20日,毛泽东向全国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号召,得到了全国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新政协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当时的国民党仍然占领着中国半壁河山,要把那些著名人士接到大连再转哈尔滨,共商建国大事,绝非轻而易举的事。毛泽东、周恩来亲自设想过几种接送方案,经过几番周折,在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下,沈钧儒、郭沫若、李济深等民主人士分三批先后经香港安全到达哈尔滨。黄炎培等第四批民主人士于1949年3月14日从香港出发,这时北平、天津已经解放。形势发生很大变化,中共中央决定新政协会议改在北平召开。黄炎培等人于3月25日到达北平。毛泽东、周恩来此举十分高明,历史已经证明,1949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新政协会议,由于有这300多名民主人士参加,便从本质上与国民党1949年召开的旧政协会议有了天壤之别,为全国人民所称赞。
1949年元旦刚过,毛泽东在指挥三大战役取得辉煌胜利的同时,也不断考虑新中国的建都问题。随着三大战役即将取得彻底胜利,毛泽东认为不必再远征哈尔滨宣布新中国诞生了。但把新中国的首都建在哪里,也还没有考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