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的“名言”-私史害正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29:39

    说起秦桧,这个在《宋史》中被列入奸臣名录的家伙,很少有中国人不知道的。说起秦桧的“名言”,天下人知道的可能是那句诬陷害死岳飞的“莫须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秦桧还有一句真正的“名言”就是“私史害正道”。千万别看轻了这几个字的“名言”,因为它所牵涉的不仅仅是三几个人的命运,它还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演变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南宋绍兴十四年(公元1145年),也是岳飞被冤死的第三个年头。一心要与金人议和,以求偏安的宋高宗以及秦桧,尽管可以从肉体上消灭异己,却无法钳制天下人汹汹之口。自靖康之变后,天下发生的事情如此之多,因此,民间记录当时史事,竟一时蔚然成风。而秦桧也知道,自己所扮演的不光彩角色,一定会被秉笔直书的史籍永远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于是,他除了排斥政敌和异己之外,还向宋高宗上书说:“是非不明久矣。靖康之末,围城中失节者,相与作私史,反害正道。”遂向宋高宗献策,请求禁绝野史。对原本就心虚的宋高宗来说,此策正中下怀。由是,在秦桧的精心策划下,一场大规模的打击民间舆论的行动开始了。

    对宋代的历史文化而言,秦桧发起的禁私史运动无疑是一场空前的文化浩劫。譬如:《涑水纪闻》是北宋司马光撰写的一部纪实笔记,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反“私史害正道”的运动中,司马光的曾孙不但不敢承认他曾祖父的著作权,还被迫交出了《涑水纪闻》的大部分原稿,遂遭焚毁,致使后世所流传下来的只是该书中幸存的一小部分。又譬如:学者李光,不仅本人遭到秦桧的迫害,还祸延所藏图书。其家人在秦桧的淫威下,不得不把家藏的万余卷图书尽皆焚毁。

    为了树立自己在历史中的正面形象,秦桧一方面禁毁私史,另一方面就是把自己的儿子秦熺安排在史官的位置上(《宋史.奸臣三》载录:“桧乞禁野史,又命子熺以秘书少监领国史”)。由此,官家的档案史册上就只剩下对他的歌功颂德了。

其实,秦桧的所谓“私史害正道”,不过是一块为了掩盖自己罪行的遮羞布而已。其中“私”和“正”的标准是极其清楚的,只要是对他不利的,就是“私史”,就是“诽谤”,就要遭到禁毁。如果将这样的“私史”都禁毁了,那天下还会剩下什么样的“正道”呢?所以说,“私史害正道”归根到底就是官方为了钳制舆论的一种说词。说实话,一个秦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私史害正道”从此流传开来,遂成为权力拥有者排斥和打击异己异见最为冠冕堂皇的借口。

    自古以来,私史就是与官史并行不悖的。唯如此,后人对历史的观察才会有一个多维的、立体的角度。“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春秋》,其实就是孔子所作的一部“私史”。因为有圣人作榜样,中国文人历来就有重视“私史”的传统。很多后来被定为正史的史籍,其实就是文人撰写的“私史”。譬如班固的《汉书》,李延寿的《南史》等等。这表明,尽管“官”、“私”史籍的“口径”不甚一致,难免会让执政者恼火。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执政者对这种“私史”传统还是保持了一定的包容度。当然,也有少数君王因为无法压抑住自己的怒火而大施狠手的;但,这样的人,几乎无一例外都在历史上留下了骂名。这也许就是后来的执政者,对禁毁“私史”总要三思而行的重要原因吧?

可恨的是,正是秦桧的“名言”“私史害正道”,使得一些执政者的思路豁然开朗了,他们似乎一下子找到了禁绝“私史”的重要依据,“私史”危害了“正道”,我不处置你行吗?

    明令禁止私人作史的先河从南宋一开,野蛮就益发肆虐了。清初浙江乌程盲人庄廷珑遍邀江南名士私修明史,书成后,庄廷珑病死,由其父庄允城为之刊行。不久,此事被人告发。该案被清廷冠上了“私修明史”意在“反清复明”的罪名。不仅书被焚毁,还将死者开棺戮尸,并殃及其老父及整个家族。与此同时,凡此书的作序者、校阅者及刻书、卖书、藏书者均被处死。先后因此案牵连被杀者共七十余人,被充军边疆者达几百人。

    也许,以“私史害正道”为借口,执政者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的程度上对舆论进行钳制。但是,正如俗话说的:“公道自在人心”。历史的真相总会借助各种方式和渠道,曲曲折折地透露出来;尽管有时会显得有些模糊不清,但终竟会有明朗清晰的那一天。“私史害正道”的始作俑者秦桧,尽管如此处心积虑,机关算尽,可又何曾一手掩尽了天下人的耳目?到头来还不是落了个和老婆及帮凶一起赤身裸体地跪在岳飞墓前的下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