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钓鱼”作文,有个科学漏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9:33:05
高考“钓鱼”作文,有个科学漏洞Comments>>| Tags 标签:原创, 钓鱼法则, 高考作文    瘦驼 发表于 2010-06-23 10:16

今年上海市的高考作文题目是《生活中的钓鱼法则》,所附的短文提及丹麦人外出钓鱼随身带尺,钓上鱼以后就丈量一下,大的留下,小的放生。揣其题意,无非是想讨论人与环境的关系,用抓大放小的方法保证鱼类种群的繁衍。

各处都有类似规则

其实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政策。比如美国科罗拉多州的Big Thompson河的管理部门规定,如果在河中钓鳟鱼,每人每天限钓两条,每条的长度不得小于 40厘米。中国对户外钓鱼虽没有什么政策法规,但对商业捕捞同样要求多多,不但有休渔期和禁渔区,连使用网具的网目尺寸和规格也有详细的要求。

制定这些规矩的目的,两千年前的孟老夫子都清楚,“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如果把所有的鱼都吃光了,还吃啥呢?总得留点儿活口,特别留下那些尚未成熟的幼鱼。只不过孟老夫子没有料到,如今的人类有如此大的胃口,以至于我们这个四分之三表面覆盖着水的地球都快变成“洿池”了。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2005年发布的报告,当年全世界捕捞到的食用鱼总量近1亿吨,75%的水产资源受到完全,甚至过度利用。如此一来,越来越多更加严格的“钓鱼法则”不断问世,它们的基本原则就是抓大放小。一方面留下小(通常也就是年幼的)的给这些物种留下了香火,另一方面同种的水产大个比小个经济价值更高。

另类的“驯化”过程

熟悉“演化论”的同学应该都能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人工选择”。最著名的“人工选择”是动物的驯化。我们的先人一代又一代地选择那些符合自己需求的动物留下,让它们繁衍后代。如今,我们的家禽家畜已经跟它们的野生亲戚大不一样了。渔猎活动中的“抓大放小”恰好把驯化工作反了过来。

1884年,海鳟被从欧亚大陆老家引进到北美。不久,这个“入侵物种”就在新大陆繁荣昌盛起来。然而,北美的钓客们却发现,海鳟比当地的土产鳟鱼更难钓。于是,这些钓客成了头一批思考“捕猎选择”这个话题的人,他们认为海鳟在欧洲已经被人们钓了千百年,而当地的鳟鱼在哥伦布之前基本没见过钓钩和钓饵,所以海鳟一定是在老家已经被一代又一代的钓客们训练得更滑头了——换个更生物学的表述就是,一代又一代的钓客用钓钩和钓饵选择了那些容易上钩的海鳟鱼,剩下的狡猾的家伙获得了更多的繁殖机会,于是在一代又一代的人工选择下,海鳟变得比没有经受人工选择的当地鳟鱼更不容易上钩了。

与之类似的是非洲象。赞比亚卢安瓜(Luangwa)国家公园的科学家在1995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到,公园中不长象牙的大象,比例从1969年的10.5%上升到了 1989年的38.2%。对象牙感兴趣的偷猎者使得不长象牙的大象获得了更多的繁殖机会。而在自然条件下,这些没牙象通常难以获得异性的青睐。

鱼类真的变小了

与家养动物或者实验室动物不同,很少有演化生物学家把注意力放到野生动物上。这倒不是因为进化生物学家们对此缺乏兴趣,而是缺乏方法。如何对这些来去无踪飘忽不定的家伙们进行跟踪、统计和研究,怎样完善描述它们的数学模型,这都是很让科学家们头大的事儿。这导致对于“捕猎选择”的很多理论都停留在假说的层面上。

最近,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个领域取得了不少进展。突破口仍然是捕鱼业,科学家们完善了利用商业捕鱼的数据进行进化研究的方法。比如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文图雷利通过对25种鱼的分析发现,通常的抓大放小的“钓鱼法则”使得这些鱼的个头普遍变小了。这是因为首先,个头大的性状被“选择”走了,而且由于捕鱼的压力,这些鱼的死亡率都提高了。这使得这些鱼的成熟提前——与其冒着被捕猎的危险多长几年再生,不如提前生下后代再说 ——虽然质量差些,但聊胜于无。鱼变小的后果不只是我们没有大鱼可吃这么简单,它改变了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由于个头小的鱼没有能力迁徙太远,传统渔场的鱼汛也会消失。

据此,也有科学家们提示可以适当“抓小放大”。不过,那也是“适当”,如今能获得“适当”捕捞的鱼,真是不多了。

已发表于:新京报新知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