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出现重大战略性误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23:40
::文 刘罡
日本出现重大战略性误判
2009-06-02 14:14   麦克阿瑟(二战美国著名将领,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当年曾说,日本人实际只有12岁。如今距他说这话又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日本也由一个有人口爆炸之虞的国家变成了老龄化社会。但从日本钢厂新日铁今年再度抢先与铁矿石巨头达成矿石供货合同一事看,日本一些决策人士的判断力似乎并没有什么长进(编者注:世界铁矿石议价遵循传统的“集体定价机制”,如果需方中的一员率先妥协给出高价,则其他需方成员就得接受,详见文后“参考资料”)。

  当然,日本在铁矿石供需谈判久拖不决的情况下急于达成协议也自有苦衷,比如日本的铁矿石供应基本依赖长期合同,迟迟签不下合同会给国内钢企经营造成很大不确定性。但新日铁此举也不排除有排挤中国竞争对手的战略考虑。由于日本钢企技术先进、生产效率高,同样的铁矿石价格它们能够盈利,而中国的钢铁企业却很可能亏损。

  因此这两年每每出现这样的情形:中国钢铁行业想凭借铁矿石第一使用大户的身份左右铁矿石价格谈判,但一到紧要关头,日韩钢铁企业便习惯性“反水”,导致中国牵头的铁矿石买方联盟败下阵来。中国钢铁行业管理人士目前虽然坚称,不会放弃将2009~2010年度铁矿石合同价格下调至少40%的要求,但很难说今年不会重蹈去年的覆辙。

  然而,看似精明的日本人却由此出现了一个重大战略性误判,他们没有意识到,包括铁矿石在内,全球主要大宗商品的定价权正日益向中国转移。这是一个大趋势,并不会因日本是从旁助推还是从中作梗而改变。美联储的超宽松货币政策、美国为应对经济危机而大举增加的国债发行量,以及世界经济出现回暖迹象正在削弱美元的避险货币地位,这些都使美元面临大幅贬值的风险。当前形势下,引发美元走软的最大因素是全球投资者避险意识的回落,而控制投资者避险意识高低的开关,很大程度上掌握在中国手中。

  中国目前是出现经济回暖“切实”迹象最多的国家,这种迹象越多,全球投资者的避险需求就越低,美元的下行压力便越大。而世界上大多数大宗商品目前都是以美元计价的,因此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风险也就越高。中国是包括铁矿石在内全球多种大宗商品的头号或主要消费国,通过对本国经济复苏的迹象进行“数量调控”,中国可以影响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目前正在进行的铁矿石价格谈判就是一例。全球铁矿石三巨头之一的澳大利亚力拓公司铁矿石业务主管5月26日表示,中国经济已显现回暖迹象,并可能快速反弹。他这话的潜台词显然是,全球铁矿石需求不久将显著回升,供应商有理由拒绝铁矿石大幅降价。而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的钢铁行业紧急限产令,恐怕也有打击市场对铁矿石未来需求预期的用意,不妨视其为中国的一个谈判筹码。

  鉴于以超前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在美国已难以为继,全球经济即使复苏,一段时间内也会出现缺乏强劲火车头的尴尬局面。美中经济关系即将迎来一个重大转折,从过去那种“我消费你搭车”的模式,转变为相互取暖。一贯强烈批评中国的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此次访华,也将重点放在了寻找两国共同点上,这或许正体现了美国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一种默认。

  由于中国的钢铁企业正越来越多地从现货市场采购铁矿石,已经有人预言铁矿石谈判定价机制行将瓦解,而新日铁今年在铁矿石谈判中再度放水,很有可能促使中国下决心终结这一机制。

  (::美国《华尔街日报》5月27日)

  参考资料

  传统铁矿石谈判定价机制

  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掌握着全球70%的铁矿石供应量,在谈判桌上争取价格,有着相当大的优势。

  中国宝钢、日本新日铁、欧盟钢厂代表需方,供方与需方交叉谈判。在谈判中,任一对谈判对手率先达成协议,其他各方均无条件接受此结果。

  中国铁矿石市场存在两大体系:长期协议市场和现货市场。宝钢、鞍钢等大钢厂以长期协议矿或自产矿为主,供需方签订10年以上长期供货协议,供需双方每年谈判当年供货价格。中小钢厂以现货矿为主,价格随市场变化而波动。据统计,中国一半以上的进口矿和绝大部分国产矿属现货矿。现货矿与长协矿相互影响,当市场平稳时,两者价格相差不大。

  在这两大体系中,长协矿价格又实行集体议价机制,也就是前文提到的传统铁矿石谈判机制。

  但是,2008年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与中国钢铁企业矿价谈判的结果为:粉矿涨价79.88%,块矿涨价96.5%,推翻了当年2月日本企业与巴西淡水河谷达成的涨价65%的亚洲价格,即世界主流矿山公司在同一个市场出现了两个不同的销售价格。今年世界主流矿山和钢厂可以不必再参照其他企业谈判的首发价格,从这点上来看,延续20多年的谈判机制已经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