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5:24:5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百科名片

第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简称“四医大”,是中国重点医科大学,目前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校址坐落在陕西省西安市长乐西路17号,是1959年中国首批20所重点大学之一,1997年首批22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也是中国设有研究生院的53所高等院校之一。

  

 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的前身为八路军晋西北军区卫生学校,创建于1941年,1948年11月进驻西安,先后更名为西北军区人民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学院。1952年10月,奉中央军委命令,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是1954年由原第四军医大学和原第五军医大学合并发展起来的,学校坐落在古城西安市,占地面积2800余亩(本简介数字不含吉林军医学院),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和现代化规模的医科大学。学校1959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首批重点大学,1997年经国家机关批准成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第四军医大学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主要培养军队建设需要的高级卫生技术人才,面向全国招生。学校设有基础部、航空航天医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系、预防医学系、护理系;附设1所吉林军医学院及两所综合性现代化的教学医院,1所全军惟一的集口腔高等医学教育、口腔医疗、口腔医学研究为一体的口腔医学院,3所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拥有三所附属医院即: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第三附属医院(军大口腔医院)。  学校有教、医、研人员3000余名,其中正、副教授(含相当职务)1100余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博士导师126名,硕士导师335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46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名;还聘请了5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学校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23个学科、38个专业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另有基础医学、口腔医学、生物医学工程3个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有36个学科、56个专业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图书馆藏书近70万册,中外文期刊4600多种,其中外文期刊2700种。馆内设有先进的计算机光盘检索系统、视听设备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图书资料缩微系统等。学校办有《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等11种刊物,其中6种杂志已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并被列入“中国科技信息统计源”。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对外交流,近十年来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1000多项。1978年以来,学校共派出1400多人次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学研究机构进修、攻读学位、讲学,并与美、英、法、日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  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军医学院现被第四军医大学合并,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卫生士官系。

专业设置

临床医学专业

  分设8年制、5年制本科。开设政治理论、军事体育、公共基础、医学基础、临床医学和军事医学等60多门课程。各专业教研室和所属实验室配有现代化仪器设备。7年制、5年制学员达到培养要求,毕业后分别授予硕士学位或学士学位。

口腔医学专业

  分设8年制、5年制本科。除开设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门专业课外,还开设有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和口腔正畸学等课程。有6个专业教研室及设备完善的实验室,拥有各种先进仪器设备。设有一所现代化的口腔医学专科医院和口腔医学研究所。7年制、5年制学员达到培养要求,毕业后分别授予硕士学位或学士学位。

康复医学与疗养学专业

  设五年制本科。培养全军疗养院医师和全军医院康复医疗、理疗及体疗科高级专门人才。除开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军事医学等主干学科相关课程外,还开设有康复医学、物理治疗学、运动医学、疗养学等专业课程。相关专业教研室和实验室拥有精良的教学科研设备,学校还建设了一批条件优越的专业实习基地。学员达到培养要求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毕业后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空军临床医学专业

  设5年制本科。除开设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外,还开设有航天航空环境生理学、航天航空生物动力学、航天航空心理学、飞行人员(学员)医学鉴定学和空军卫生勤务学等课程,并配有供教学实习及科学研究的大型特种仪器设备。学员达到培养要求,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设5年制本科。属现代电子工程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性学科。开设政治理论、军事体育、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电路理论、信号系统、信号处理、图像处理、自控原理、微机原理、医学仪器等课程。设有相应的专业实验室和计算机中心,有供教学及科学研究使用的新型仪器设备。学员达到培养要求,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

药学专业

  设四年制本科。培养从事药物生产、检验、流通、药物设计及临床用药等工作的药学专门人才。开设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物动力学、药用植物与生药学、药剂学、军队药材供应管理学、军队医院药事管理学等主要课程。学校药学系主干教研室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或全军医学研究所(中心),教学科研设备一流,还拥有具备药学中试生产条件的药物研究所,可供学员进行专业课程实习。学员达到培养要求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毕业后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生物技术专业

  设四年制本科。培养从事生命科学、技术领域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的专门人才。除开设工科基础课程外,还开设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微生物学与工程技术、细胞生物学与工程技术、生物安全等专业课程及反生物战相关的军事课程。根据国家教育部给予“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政策,学员达到培养要求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成绩优秀的保送进入研究生学习。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设四年制本科。培养从事部队卫生行政管理和医药卫生统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开设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临床医学概论、军事医学概论、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管理学基础、卫生经济学、医学统计学、军队卫生统计学、医院统计学等主要课程。该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和先进的设备,可为学员专业实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学员达到培养要求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毕业后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护理学专业

  设3年制大专。开设政治理、军事体育、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临床护理、基础护理、内外科护理等30余门课程。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和两个现代化的实习医院,设有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心理学等专业教研室。

重点学科和实验室

重点学科

  国家级重点学科:  神经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内科学(消化系病)、内科学(传染病)、外科学(骨外)、外科学(胸心外)、外科学(神外)、皮肤病与性病学、口腔临床医学  国家“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航空航天医学、外科学、神经科学、分子医学、口腔医学、病原生物学与感染性疾病防治、高技术武器防护与特殊环境医学、现代药学与新药研发  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学科:  神经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病理学、航空航天医学、内科学(消化)、内科学(传染病)、外科学(骨外)、外科学(神外)、口腔基础医学、口腔临床医学、麻醉学  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  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

实验室

  国家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西京医院、秦都口腔医学院  国家“863”西安细胞工程中心  中国癌症基金会肿瘤医学研究所  博士后流动站:基础医学、生物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  全军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基因诊断技术应用研究所、心血管病研究所、消化内科研究所、骨科研究所、骨肿瘤研究所、神经外科研究所、眼科研究所、口腔医学研究所、优生优育围产医学研究所、整形外科研究所、皮肤病研究所、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  全军医学专科中心:传染病诊疗、神经内科、皮肤病、影像医学、胸外科、微创神经外科、整形外科、耳鼻咽喉科、中医内科、优生优育儿科、优生优育儿童牙科 烧伤中心、器官移植中心、麻醉中心、临床检验中心、风湿病诊治中心、超声医学中心  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芯片、分子病毒学与分子免疫学、军队流行病学、消化内科学、骨肿瘤、口腔内科学、军事医学电子工程、新概念武器损伤与防治、军事医学心理学、创伤骨科

科研、教学成果

教学成果

  国家级教学特等奖、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狠抓五个环节 深化教学改革 培育一流人才”  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构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新体系  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分子生物学网络多媒体教育系统  军队教学成果二等奖——把创新教育寓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大李培养军队卫生事业的创造型人才  军队教学成果二等奖——外科学课程教学“一体化”模式和教学网络化的建设  第四军医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四军医大主编19本国家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科技成果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1项)  流行性乙型脑炎单克隆抗体治疗的实验室研究  中国十大科技新闻(1项)  核糖核酸的加工修饰及其催化作用研究  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3项)  微电级介入定向治疗帕金森氏病  新型肝炎导向药物研制取得重要突破  血小板T细胞活化抗原1(PTA1)获准新的免疫膜分子编号CD226  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1项)  杀灭肿瘤和HIV感染细胞的新型T淋巴细胞  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  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内脏初级传入中枢联系的系统研究  国家技术发明奖(4项)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微电极边界定位法在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中的应用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免疫PCR新技术的建立及其在胃癌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XH-超短波皮肤整形手术仪及临床应用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合成手性双膦配体的新方法及其铑催化剂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奖(22项)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胃癌恶性表型相关分子群的发现及其序贯预防策略的建立和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的创建及其在镇痛机制和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医学数据交互式统计分析方法体系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重组合异种骨的系列研究与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颅脑创伤机理与临床救治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在人体的分布及致病机理的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人原发性肝癌病因及发病的免疫病理及分子病理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口义齿固位的研究0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消化系统生物活性物质的基础及应用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口腔颌面高速投射损伤的实验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航空供氧装备呼吸阻力容许界限》国家军用标准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单克隆抗体用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原学及感染动物保护作用的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人粘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长期模拟失重下心肌功能与结构的变化及其机理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三叉神经领域本体感觉中枢通路的发现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牙髓尖周病的厌氧感染和根管治疗新技术的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口腔粘结技术的系列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飞行员基本心理品质的心理测量方法研究与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的生物学特异性、作用及临床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烧伤后瘢痕增生与挛缩畸形的临床整复治疗及实 验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实验和临床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重症喉气管狭窄成形术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隧道式”食管胃吻合方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  神经损伤后背根节神经元递调质和受体变化与慢性痛  流行性乙型脑炎单克隆抗体治疗的实验研究  核糖核酸的加工修饰及其催化作用  合成手性双膦配体的新方法及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的研究  完全气化的超高频皮肤整形手术仪及临床应用  肝癌单抗HAb18导向研究及应用  延髓内脏带概念的提出及其结构机能的研究  酪氨酸蛋白激酶Btk在细胞内外与蛋白激酶C相互作用的研究  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炎、肝硬变和肝癌发病关系的免疫病理及分子病理研究  周围神经损伤和修复后周围和中枢不同时期退变与再生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新型生物心脏瓣膜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更年期综合征发病机理及防治研究  烧伤后瘢痕增生与挛缩畸形的临床整复治疗及实验研究  胃癌血清MG7-Ag免疫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研制及应用  医疗成果  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4项)  中国首例成功的活体肝部分移植  微电极引导定向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帕金森氏病  骨盆环区域内骨肿瘤的外科治疗  应用整形外科技术于烧伤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形成产业化或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重要成果  国家级新药-肝癌导向药物  国家级新药-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  国家级新药-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生物芯片诊断分析系统  基因工程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师资力量

  第四军医大学现有教、医、研人员3000余名,其中正副教授(含相当职务)800 余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长江学者10名,博士导师171名, 硕士导师304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9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4名;还聘请了还聘请了周光召、杨振宁等8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  主系列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占36%。教师的平均年龄由40岁下降到37岁,其中50岁以下的占89%。硕士以上学位者,从1995年占教师总数的43%提高到62%,其中博士占24%。科室正副主任平均年龄由1995年49岁下降到43岁。主系列教师中获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的2名,被总后授予“一代名师”称号的11名,被总后评为“伯乐奖”的8名。  近几年,优秀中青年教师成长很快,先后有40多人次获中国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如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求是”实用工程奖、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有4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有20人入选总后“三星工程”(金星3名),7人被教育部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7人进入国家万名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在全军院校最多。西京医院消化内科形成了一支高水平中青年科技队伍,2000年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为“优秀科技创新群体”,这在中国医科院校和全军院校中是唯一的。2个团队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十五”期间第四军医大校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项目32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以上项目19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项目5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6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获国家I类新药证书2项、中药三类新药证书3项。获各类项目1381项,经费2.36亿元,其中200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总经费数(含创新群体延续)达2896万元,居中国医科院校首位。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陈永进教授(见右图)给日本师生介绍医院的情况。

现任领导

  校长:樊代明 少将  政治委员:戴旭光 大校  副校长:朱应华 少将  副校长:殷进功 大校  副校长:王茜 大校  副政委:张洪矛 大校

文化传统

校训

  团结、求实、创新、献身  

办学传统

  德育为先,学问为本,和谐为贵,进取为荣

校歌

  作词:苏博 作曲:印青  太行之神,钟山之韵,铸就了我们的风骨。  两华精神,模范大队,铭刻下无限的忠诚。  光荣啊,四医大,军魂矢志不变,  我们的旗帜永远鲜红(啊),永远鲜红!  德学谐进,知行合一,凝聚成我们的校风。  英才辈出,群星灿烂,熔铸于钢铁长城。  辉煌啊,四医大,人民军医摇篮,  我们的队伍永葆青春(啊),永葆青春!  团结求实,创新献身,弘扬着我们的校训。  自强不息,坚韧不拔,锤炼出激昂的雄心。  奋进吧,四医大,征服艰难险阻,  我们的队伍永攀高峰(啊),永攀高峰!

基本资料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乐西路17号  学校网址http://www.fmmu.edu.cn/  学校内网http://www2.fm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