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同济大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9:42:19
标  题: 百年同济(校史)-3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7年04月26日22:32:41 星期四), 站内信件
跻身国立  不断壮大
(1927 年 8 月~ 1937 年 7 月)
1927 年“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 1927 年 8 月,在
蔡元培的大力支持下,国民政府正式命名同济为国立同济大学。
起初,学校仍保留董事会,但校长全面领导学校的校务和教务,校董事会只起协助
和监察作用。同时,学校根据国民政府国立大学的体制建立了一整套的组织机构,建立
健全了规章制度,加强了对学校各个方面的管理。
国立同济大学第一任校长为张仲苏,他就职前是河北省教育厅长, 1929 年 3 月张
仲苏因健康原因辞职,此后是张群接任 3 个月后就去当上海特别市市长了。 1929 年
6 月,胡庶华就任校长, 1932 年 9 月,虽经同济师生一再挽留,但因学校经济拮据实
难维持,胡庶华辞职。几天后,同济毕业生留学德国获医学博士学位的翁之龙宣誓就职
,一任就是 10 年。
同济大学国立后,虽经济时有困难,但由于地位的提高,得到国家在人力、财力方
面的支持以及国内外人士的关心,从此日益壮大起来。
1930 年,同济大学医工两科均已具有相当规模。医科有教师 18 人,其中德籍教师
12 人,在校学生 204 人;工科有教师 17 人,其中德籍教师 14 人,在校学生 77 人
。两科的教学、实验(实习)设备也较完善。根据国民政府 1929 年 7 月 26 日 公布
的《大学组织法》关于“凡具备三学院以上者,始得称为大学”的规定,当年,同济大
学将医工两科改称为医学院、工学院,并筹设理学院。
为了加强实习环节和科学研究,医学院扩建了解剖学研究室、病理学研究馆,并补
充了各项设备;新建了生理学研究馆、生物研究馆、药物学研究室、细菌学研究馆。生
理学研究馆建于 1931 年,其规模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学生分组实习可容纳 100 人,
生物研究馆内动物标本陈列室长约 16 米 ,玻璃片标本 1000 多张,挂图 200 余张。
为了解决医后期的上课、实习及第六年的临床实习, 1932 年,同济大学与市政府合办
了市立医院, 1937 年 4 月市立医院建成,翁之龙兼任院长。根据合办医院协议的规定
,市立医院所有权属市政府,使用权归同济医学院。
1933 年秋,成立高等测量系, 1935 年一月改名为测量系。鉴于电工机械系设备完
善, 1934 年 5 月,增设造船及飞机机械课程,积极筹建造船飞机机械系,中国航空公
司特捐赠飞机一架。 1936 年 8 月,电工机械系内增设造船组。在课程设置方面,继续
注重打好基础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第一学年除开少数几门课外,大部分时间仍
安排在工厂实习。 1936 年 4 月 1 日 ,柏林德国工程师学会来函,承认同济大学工学
院毕业生与德国工业大学毕业生具有同等资格。
同济大学以德语为第一外语,每年可供招收的学生受到限制,因而,学校规模发展
不快。从 1932 年起,学校陆续与本市吴淞中学及广东中德中学、扬州高级中学、青岛
礼贤中学和开封高级中学等一些有名中学签订了合作协定,要求其增设德文课程或德文
班,其毕业生可入同济大学部学习。国立以后,同济学费昂贵,也是同济学生人数一直
增加不快的原因之一。国立之后,经学校多次申请教育部,使学生学费终得较大减少。
经以上努力, 1937 年全校学生从 1927 年的 605 人增加到 1100 人。
1935 年翁之龙聘请从英国和德国学成归国的王葆仁博士主持筹备理学院化学系。王
葆仁向国外订购大量图书、仪器,奠定了化学系的基础。 1935 年在医学院内建成生物
研究馆,开始研究动物,继而扩大到植物,之后成立生物系。 1937 年 7 月,同济大学
理学院正式宣告成立,王葆仁任院长,这是同济第一个担任院长的中国人。
至此,同济大学形成了具有医、工、理 3 个学院的国立大学,这是抗日战争前同济
发展的兴盛之时。
随着同济声誉及地位的提高, 1927 ~ 1937 年,每年都有若干国家与地方政府要
员来校视察,知名人士来讲演。 1933 年 10 月《国立同济大学旬刊》创刊,蔡元培亲
自题写刊名。
1937 年 5 月 20 日 ,同济校庆 30 周年纪念会盛观空前,浙江省政府主席朱家骅
、上海市市长俞鸿均,教育部部长王世杰的代表黄建中司长,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上
海市社会局局长潘公展,各大学联合会代表以及中外来宾,暨全校师生员工共计 3000
余人参加典礼;蒋介石、林森、朱家骅、王世杰、俞鸿均等分别题词,以示祝贺。
在庆祝同济成立 30 周年之际,学校检阅了科研成果。仅据 1936 年 10 月~
1937 年 5 月的统计,医学院就组织了 10 次学术报告会,在 1937 年 4 月举行的第三
届中国医学协会代表大会上,同济教师共作了 14 次学术报告。这些在解剖学、外科、
眼科、病理学、药物学、生理学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全面地反映了同济医学院科研的水
平和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