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形象教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47:28
——读显明先生《典型风波》
林永蔚
2004年10月,《重庆文学》期刊终于提起了丹田之气,拨开山城的重重雾霭而复刊面世,精神抖擞地站到了以北京为首的三个直辖市文学刊物的后面。
《重庆文学》复刊正值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高潮迭起之时。文学总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此期发表的中篇小说《典型风波》以其凝重的笔调,揭露了官场的积弊,形象地诠释了先进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品立意新颖,视角独到,读罢令人荡气回肠,禁不住扼腕叹息,引发了许多深层次的思考。
《典型风波》洋洋洒洒四万余字,作者一气呵成,读来毫无亢繁之感。作品在花丛锦簇的背景里,在故事情节中烘托出了深刻的主题———这是一个精、气、神都旺盛,色香味都诱人的仲春时节,在“莫负好春光”心理的驱动下,江南县机关干部倾巢出动,纷纷以其身价,钱财为量,或游山玩水,或豪赌一场……正是在这些人饕餮春色,也可叫做虚耗光阴的时候,县委书记但志明却早早地坐在办公室里殚精竭虑、勤于政事。但书记自到江南县以来,为政清廉,创新务实,政绩显著,深得百姓拥戴。但是,尽管他个人是如何的洁身自好,心系地方发展,然而积重难返的落后状态,也仅是稍有好转,说到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却更是难于启齿,干部们不安本职岗位,眼球总往上翻,一级一级,“秀、等、跑、告、混”的不良习气,弥漫官场。作品从市里推选但志明为“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说起,展开了故事情节。
作者以其深沉的生活体验,在作品中揭示了当前“吏治”的许多隐患———“现在,某些公务员的活法有些变质变味……,他们大都是奔向人自身的享受而活着的,是奢望人性的本性向着恶性发展而努力的。”作者深恶痛绝官场中的腐败现象,他大胆地通过但志明的内心独白说:“市场从项目立项到工程验收的全部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无不是将一枚枚公章置换成一把把银子的过程。许多掌权人由此变成了玩耍公章的魔术家,一股‘钱流’汹涌成的阴河,使许多弄潮儿成了阴河的溺死鬼,项目成了升迁沉浮的魔方”。透过许多肤浅的表象,作者对腐败现象发出振聋发聩的天问:“官场啊官场,你究竟是为志士仁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还是为贪官庸吏,奸佞小人设置的互相驾驭驱使的角斗场?”
我们的痈疽,便是敌人的宝贝。当前,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人固步自封,不思进取,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群居嚷嚷,言不及义,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党中央才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号召。
著名作家拉狄克说:在一个最大社会变革的时代,文学家不能做旁观者。当今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繁重艰巨的国内建设,这瞬息万变的客观社会现实,正应了那句“形势逼人,形势摧人”的老话。面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时代,作者作为一个党员干部,一个人民的作家,他没有寂寞,他没有忘记自己在入党宣誓时的铮铮誓言和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这确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的文化市场,充斥着不仅是花呀月呀的靡靡之音,更有甚者,那些描写丰乳肥臀的裤裆文学,为了追求读者的低级趣味和物质利益,也在粗制滥造中腐蚀着世人的灵魂。正统文学在地摊文学面前反到表现出了几分底气不足,许多文人创作的良心出现了极大的倾斜,恪守“三贴近”原则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不多了,同情平民百姓的作品不多了,理直气状旗帜鲜明的针砭时弊的作品不多了。象《典型风波》这样褒贬分明的春秋之笔,不仅显示出了作者心系党的执政大局的忠鲠之气,也表现出了我们文学艺术界正气的回归。这也正印证了鲁迅说的“石在,火种是不会灭绝的”这句名言。
平心而论,显明的《典型风波》确实也是选择读者的,其原因就是主题的严肃性。笔者就此曾向作者进言,建议他何不在刘咏秋和肖琅琅这两个明目皓齿,感情丰富的女秘书身上多着点颜色。作者坦然对我置之一笑后说:“那样写我就不是我了,媚俗不是我的性格。”的确,任何文学作品都表现着其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反映出作者的性格和情绪。《典型风波》不正体现了作者在“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所应持的正确态度吗?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保持旺盛活力的生命之源。作者爱憎分明,他在作品中不仅塑造了有志难展的但书记的正面形象,也用犀利的笔尖,描写了曹介夫那种守旧官僚的丑态。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深厚,他对陈旧的势力有一段精彩而富有哲理的描写:守旧势力借助“斜斜的阳光”的映衬,粗状得不得了,很丰满,很充实,很壮丽,实在诱人,但最终在红日当空时,却“歪斜了,变得越来越小,还有些漂浮不定……”。笔者认为,这就是作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认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假、恶、丑”的东西终究没有生命力,作者对我们的事业充满信心,这样形象的文字使读者心灵受到的启发,不知要比空洞的说教收效大出许多,这也正是文学艺术巨大的社会教化功能的重要体现。
作者学识渊博,厚积薄发。他在作品中引用了一则《圣经》故事———文士和法利赛人问耶酥怎样处死一个偷情的女人,耶酥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拿石头打死她。结果人们从老到小,一个个都羞愧地走开了。这则故事喻意深刻,其中含义读者自然心知肚明。笔者读后拍案叫绝,这样的引经据典,绵里藏针,形象深刻,真也是“文章本天生,妙手自得之”,没有对学问深层次的融会贯通是难以有这样的神来之笔的。
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曾被列为当年延安整风时的干部必读,就在今天,其现实意义也仍不可忽视。历史有惊人的相似,古今中外,许多政权“ 其兴也勃焉、亡也忽焉”,正是我们在当前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所必须读探讨的重要问题。《典型风波》中所揭露的歪风邪气,就是我们所要荡涤的,不利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浊流。为什么要进行“保先”教育?我们该要什么,不要什么,为什么要加强政治思想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在作品中都给我们作了明白的注脚。
《典型风波》是“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一本形象教材,我们希望有更多,更好的具有这样的严肃主题的作品问世,让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早日实现。
(作者:林永蔚 《今日巴南》编辑 电话:86534982   13308316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