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15:24:07
何为“春捂”与“秋冻”? 秋冻

“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同样道理,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

 

春捂

“春捂”就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春捂四大纪律 捂重点

背部保持适当温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机会。保持腹部温暖很重要。因为宝宝脾胃功能发育不是很完善,当冷空气刺激腹部时,很容易引发肚子疼等各种不适。“寒从脚起”,足底是对外界最敏感的地方。宝宝的小脚暖和了,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把握时机

春捂要把握时机。在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是春捂的最佳时机。因为许多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等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因此,妈妈在冷空气来临的前一两天就要适当给宝宝增添衣物了。

 

捂多久

气温回冷增加的衣物,在气温回升后也不能立即就脱掉,最好再捂7天左右,小宝宝免疫力弱的话,最好捂14天以上以便身体适应。

明确气温

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一捂了。而15℃则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专家观点:“三暖二凉”穿衣法

背暖保持背部的“适当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的机会。“适当温暖”,就是不可“过暖”,过暖则背部出汗多,出汗多反而因背湿凉而患病。肚暖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即是保护脾胃。孩子常脾胃不足,当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孩子就会肚子痛,从而损伤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稳定地运转,影响到消化吸收,且不能把营养物质有效送至全身各个器官。睡觉时围上肚兜,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足暖脚部是阴阳经穴交会之处,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孩子的手脚保持温暖,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头凉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头热容易导致心烦头晕而神昏,中医认为,头部最容易“上火”,孩子患病更是头先热。如果孩子保持头凉、足暖,则必定神清气爽,气血循环顺畅。心胸凉穿着过于厚重臃肿,会压迫到胸部,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穿着过厚,还容易造成心烦与内热。

专家:王应麟

介绍: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号称“京城小儿王”擅长小儿消化、呼吸系统疾病,小儿肝炎、小儿多动症,小儿皮肤病,小儿癫痫,小儿遗尿,小儿过敏性疾病。

在家在外不同“捂” 出门怎么捂

宝宝刚刚睡醒时,不要马上抱到户外去,应该让宝宝在室内活动一会儿,如果宝宝从室外进入有暖气的房间时,最好提前给他脱掉外套。当宝宝玩得满身大汗时,千万不要立刻脱衣服,应该把汗擦干,待汗水完全下去时再脱衣服。“先捂后脱”比“先脱后捂”更容易使宝宝感冒。 出远门前爸爸妈妈要关注一下目的地的天气情况,以便给宝宝带上合适的衣服。如果汽车或火车车厢里有暖气的话,进出时应及时增减衣物。

 

在家怎么捂

在太阳出来后或中午气温有所回升时开窗。 且不要急着给宝宝换上单鞋。让宝宝多穿几天棉鞋,以避免小脚受凉。袜子也可以穿得稍厚一点。 一般来说,春季里如果气温比较低,还是应该开一下空调,使居室温度适当高一点,同时被子也要适当厚一点。宝宝睡觉的时候也是很容易感冒的。但是最好不让宝宝穿较厚的睡衣睡觉,或者给宝宝盖得过厚,因为如果捂得太热了,宝宝反而会因为踢被子而着凉。

 

“秋冻”勿盲目 南北气候有别,应因地而异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此外,对秋冻的理解不应局限于天气寒冷而不急于增衣保暖,还应加强体育锻炼。要想增强机体的耐受能力,最根本的就是加强锻炼。

 

因时而异,看“天”行事

儿童为稚阴稚阳之体,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自身调节能力较差,遇到寒冷刺激,身体不能很快适应,感受风寒邪气后,极易诱发上感、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人到老年,阴阳俱衰,全身抵抗力下降,御寒能力减弱,寒冷刺激可导致血管痉挛收缩,易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旧病复发,甚至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压病人易发生中风。所以,小儿及老年人在“秋冻”问题上当慎之又慎。

 

不要过早过度添衣保暖

在秋季小儿比成人更易患病,不过,这种功能和能力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对冷环境的逐渐适应加以提高。但不要过早过度添衣保暖,使自己有暴露于冷环境的机会,这样在逐渐变冷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而增加产热量,从而有效提高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要用冷水洗手洗脸

小朋友还要从秋天开始进行其他的耐寒锻炼,以进一步提高机体的冷适应能力。最简单的方法是养成用冷水洗手、洗脸及喝凉开水(以25℃左右为最宜)的习惯,即使到了冬天也不放弃。由于这是一个逐渐降温的过程,小朋友一般都能适应,并且效果显著。如能再坚持每天用冷水擦拭身体则更好。

多到室外活动

要天气许可,小朋友就要多到室外活动,特别是课间休息。虽然时间不长,也要走出教室,活动活动手脚。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而且可以促进消化和吸收,加强呼吸系统与新陈代谢的功能,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肌肉的耐寒及抗寒能力。

“秋冻”有个度

万事皆有个度。“秋冻”也不例外,尤其是深秋之后,早晚外界气温偏低,而午间气温偏高,这时要注意及时地适当增减衣服,以防身体过冷而着凉生病,或过热出汗着风而患感冒等。

专家指出:每年的秋冬季节之所以呼吸道疾病高发,一方面是因为气温变化大,同时与衣着调适不当也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体弱多病的小朋友,则不宜盲目的进行“秋冻”,重点是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以便平安度过“多事之秋”和严寒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