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钱了,还需要利用外资吗?(经济热点·三看利用外资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12:43

现在,我国外汇储备已超过2万亿美元,国内资金相对充足

不差钱了,还需要利用外资吗?(经济热点·三看利用外资①)

本报记者 崔 鹏《 人民日报 》( 2010年06月21日   17 版) 

  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即“国20条”)出台,新一轮外商来华投资热潮呼之欲出。但是,社会上对利用外资还存在着一些争议,有的外国投资者对我国引资方向也有一些疑虑。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利用外资究竟该何去何从?发挥什么作用?对新时期吸引外资应怎么看?最近,本报记者围绕“国20条”,走访了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外商投资企业、业内专家,对人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做了一些分析。从今天起,《经济周刊》将连续推出“三看利用外资”系列报道,以期引发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让利用外资为转变发展方式添彩助力。

  ——编  者

   

  外资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

  目前,我国利用外资正步入新阶段。与此同时,社会上对利用外资仍存在一些争议,其中之一就是:我国外汇储备早已超过2万亿美元,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足,还需要再利用外资吗?

  其实,这种不差钱是相对过去而言的。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时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钱并不是太多,并且钱不都等于资本,国内资金形成资本的能力较弱,还需要包括利用外资在内的各种渠道不断吸收资金资本。

  “更为重要的是,外商投资不仅带来了中国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外资带来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发展理念也深刻影响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说。

  从数字看,仅2009年,占全国企业总数不足3%的外商投资企业,创造了全国28%的工业产值、近22%的税收、56%的出口额,直接吸纳11%的城镇就业人口。外企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竞争最积极的企业群体,引进技术占我国引进技术总量的60%以上。

  据了解,吸收外资较充分的领域,正是技术和管理模式较先进、市场竞争较成熟的领域。外资对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政府管理模式与财税体制的演变等,也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在,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已成为全国响当当的汽车品牌,数千万名车主从中获益,“如果没有当初与德国大众和美国通用的合资,很难想象这两家公司有今天的行业地位。”业内人士说。在手机业,自1988年摩托罗拉向中国市场投放第一部手机后,随外企而来的先进移动通信技术就源源流入中国,使人们的沟通越来越便捷、顺畅。

  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外资对我技术进步、市场竞争等方面的作用不弱反强,服务外包、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的发展,都与外企紧密关联。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表示,吸收外资不是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和拾遗补缺的辅助手段,必须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长期坚持。

  经济实力强了,仍需利用外资

  事实上,虽然我国吸收外资已形成较大规模,存量约1万亿美元,但总体上讲并不高。据统计,目前我国人年均吸收外资不到80美元,仅为全球水平的1/3、美国的1/10,远未达到饱和程度。

  从全球看,吸收外资是大多数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政策。即便像美欧这样资金充裕、科技先进、市场体系完备的发达国家,也高度重视外资效用。2008年,美国尽管受到金融危机重创,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仍居高位,而当年我国的引资额虽达到历年最高值,也仅为美国的1/3。

  “中国经济实力强了,仍需要继续大规模利用外资,通过引进外资优化资源配置,并与全球经济实现互动发展。”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说。

  近两年,不断有人质疑外资并购国内企业,认为这会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我们对近年来媒体报道过的22个外资并购境内企业案例进行调查,发现没有一个真正危及国家经济安全,也没有一个在其行业内形成垄断,恰恰相反的是,它们促进了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的提高。”王志乐说,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出现某些问题,不要一味地简单苛责别人,而更应检视自己在法制建设、监管力度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外商投资企业是中国企业的一部分。温家宝总理日前会见欧盟在华企业家时表示:“所有在中国经过法律注册的外资企业,我们都视同于中国企业;他们制造的产品都视同于中国制造;他们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创新的各种产品也都视同于中国产品的创新。”

  转变发展方式,外资大有可为

  我国正站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性关口。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更好地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日立(中国)有限公司政府事务与市场战略部总经理蔡林海说:“中国现在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而我们在技术研发和制定规划上具有比较优势,可以为此提供更多支持。”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何曼青介绍,目前通用电气、思科、IBM、可口可乐、日立等公司都在主动参与和支持中国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等战略,其做法与经验可为国内企业提供重要参考。

  转方式,科技是支撑。近年来,韩国三星集团在华设立6个独立研究所,在通讯、半导体、设计、软件等领域培养了大量优秀本土人才。位于广州番禺区的广州中联电梯导轨公司与西班牙塞维拉集团合作,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其生产的高速电梯导轨将完全取代进口产品,成为当地产业升级的典型。

  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是一个重要方向。自1995年在四川投资生产菲尼克斯半导体开始,摩托罗拉一直积极响应西部大开发战略。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瑞彬说:“中国是摩托罗拉在美国本土之外最大的战略性市场,今后我们还将适时增加投资。”

  “很多外资企业有技术、有经验、有意愿,只要我们引导得当,实现‘引资’与‘引智’结合,完全可以利用外资助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张晓晶说。

  竞争加剧,吸引外资不能放松

  中美商会近日发布的《2010年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82%的企业对在华业务前景表示乐观。有关调查也表明,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广阔的市场空间、不断提升的人员素质、重视环保节能的科学发展方式等,依然是我国利用外资的突出优势。统计显示,一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外商投资法人企业4811户,同比增长20%。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进一步利用外资没有压力和难度。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大幅萎缩。为促进经济复苏,许多国家加大引资力度,采取强化国际投资合作、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加大政策优惠力度等方式吸引跨国投资。不少发达国家提出产业回归和“制造业再造”,吸引本国企业海外资金回流。据了解,作为全国外资企业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江苏省苏州市今年一季度外资企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尽管高达68.6%,但外资增加额却未摆脱负增长局面,不容乐观。

  同时,我国劳动密集型出口面临越南、印度等周边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这些国家劳动力、土地成本更低、没有货币升值之忧,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改善投资软环境。例如,越南对外资企业实行“四免四减”,马来西亚、印度实行“五免十减”,对我国吸收外资形成较大竞争压力,甚至一些在华外商转向这些国家投资办厂。

  后危机时代,全球大洗牌。只有抓住机遇,顺应世界经济格局新一轮调整变化趋势,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我们才有可能在竞争中求主动,在发展中占先手。即使看上去“不差钱了”,吸收外资也不可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