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 捭阖①第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4:13:57

《鬼谷子》一书《汉书艺文志》未著录,《隋书经籍志》始见著录,其文为:“《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鬼谷子》三卷(乐一注)。”新旧唐书则不见有“皇甫谧注”而多“尹知章注”。《中兴书目》载:“一本始末皆东晋陶弘景注,一本捭阖、反应、内揵、抵巇不知何人训释,中、下二卷与陶弘景所注同。”史籍中共提到了四家注。皇甫谧生活在魏晋之际(215—280年),自号玄晏先生,好读书,著述丰厚,其风格与鬼谷子及陶弘景类似,其注《鬼谷子》是可能的。《太平御览》中所引《鬼谷子》有注文,其注释内容与陶注不同,与李善、马总所引乐注亦不同,可能即是皇注。现有的《鬼谷子》注本属陶弘景注。陶弘景为南朝齐、梁间有名的道教高人。博览群书,明阴阳五行,熟凤角星算,知天文地理,懂医药丹方,被时人称为山中宰相。其注《鬼谷子》也是可能的。现存注本严元照曾提出“是尹非陶”孙星衍据注中有“元亮曰”确认是“陶注无疑”。乐一本唐代鲁郡人,字正。当在李善、马总之先。李善注《文选》时曾引“《鬼谷子》曰:‘物有自然’,又引“乐氏曰:‘自然,继本名也’”。马总在《意林》中引《鬼谷子》时也称:“乐氏注,名壹”。可见乐一注“《鬼谷子》当确有其事。自《旧唐书》始就有尹知章注《鬼谷子》一说,宋王应麟在《汉书·艺文志》中引尹知章《鬼谷子》序文。文曰:“此书即与苏秦、张仪者,……秦仪复往见时,先生乃正席而坐,严颜而言,告二子以全身之道”。尹知章,唐人。勤学博览,通诸经,明易学及老庄玄言,曾注《老子》《庄子》《韩非子》《管子》,说其注过《鬼谷子》也是可能的,不过已不见注本。《管子·九守》与《鬼谷子·符言》内容相同,或许前人指的是注此一篇也未可知。宋、元、明、清未见注者,民国初年番禺俞棪有《鬼谷子新注》,民国二十一年又有常宁尹桐阳《鬼谷子新释》,今人亦有多种注本,如盛瑞裕,萧登福,张建国、陈蒲清等均注过鬼谷子。最难得的是日本学者丸山松幸的注本佳处甚多,其水平不在华人学者之下。
    本书注译是以本人1995年新校本(见《新编鬼谷子全书》)为底本。补出了《转丸》《胠箧》二篇,全书以简化字横排。注释详尽,译文使用规范现代汉语,意在为现代读者提供一个通俗的读本。

                                     捭阖①第一

    粤若稽古②,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③。观阴阳④之开阖以命物⑤。知存亡之门户,筹策⑥万类⑦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⑧焉,而守司⑨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10。变化无穷,各有所归11。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12,校其伎巧短长。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13。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14之。审定有无,以其实15虚,随其嗜欲16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17,阖而捭之18,以求其利19。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20。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21有守22,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23,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24。捭之者,料其情25也;阖之者,结其诚26也。皆见其权衡轻重27,乃为之度数28,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29;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30。纵横31,反出、反复、反忤32必由此33矣。
    捭阖者,道之化,说之变34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鄢。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35。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
    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36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37,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38。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39。为小无内,为大无外40。益损、去就、倍反41,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始,阴极反阳42。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注释】
①捭阖:捭,分开、撕裂。《礼记·礼运》:“其燔黍捭豚。”阖,本意为门扇,古注曰“用木曰阖,用竹苇曰扇”。引申为关闭,《周易·系辞》:“一阖一闭谓之变”。捭阖,在这里指纵横驰骋,大开大合。是鬼谷学说中一种基本的方法。
②粤若稽古:粤语首助词;若,顺;稽,考。粤若稽古,在这里指顺考古道。
③众生之先:众生,众多有生者;先,先知。众生先,在这里指广大生众的老师。
④阴阳:阴,本意为山的背阴面;阳,本意为山的朝阳面。被引申来概括对立统一的两类事物或现象。
⑤命物:辨别事物。
⑥筹策:就是计算、谋划。
⑦万类:就是万物。
⑧朕:指征兆,迹象。
⑨守司:看守和管理。
10其道一也:道,大自然的规律。全句指圣人的“道”始终是一样的。
11归:归宿。
12度权量能:指测度权衡、比较才能。
13有差:指各有不同,有差别。
14以牧:用来掌握。
15实:指实情。
16嗜欲:喜欢,特殊的爱好。
17指:意同宗旨。
18阖而捭之:先封闭,然后再打开。
19求其利:检讨对方的善恶利害。
20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或开放使其显现,或封闭使之隐藏。
21离合:离,离开,不一致。合,闭合,合拢与“开”相对。
22守:遵守,信守。
23欲捭之贵周:周,不遗漏。当要采取行动时,必须作周详的考虑。
24与道相追:道,道理、规律。这里指与规律相近的道理。
25料其情:就是检查实情。
26结其诚:使其诚心坚定。
27权衡轻重:指权衡、比较谁轻谁重。
28为之度数:测量重量与长度的数值。
29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出之,指出去。内之:收容、接纳。意思是或开放,让自己出去;或开放,使别人进来。
30四时开闭以化万物:就像春、夏、秋、冬的开始与结束一样,来促使万物发展变化。
31纵横:自由自在的变化。
32反复、反忤:或离开,或反回、或复归,或反抗。
33必由此:必须通过这里。
34道之化,说之变:道的变化规律,说的变化形态。
35终始其义:指始终保持的义理,即善始善终。
36诸言:各种言论。
37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或开启或闭藏,都以阴阳之道试行。
38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入,进入,与“出”相对。可,可以。这里指没有不可以的地方,没有不成功的事情。
39可以说天下:可以说服天下。
40为小无内,为大无外:做小事不尽其小,做大事无限其大。
41倍反:背叛或复归。
42阳还终始,阴极反阳:阴阳相生,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译文】
    纵观古今历史,可知圣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要成为众人的先导。通过观察阴阳两类现象的变化来对事物作出判断,并进一步了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径。计算和预测事物的发展过程,通晓人们思想变化的规律,揭示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所以,圣人在世界上的作用始终是一样的。事物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然而都各有自己的归宿:或者属阴,或者归阳;或者柔弱,或者刚强;或者开放,或者封闭;或者松驰,或者紧张。
    所以,圣人要始终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度量对方的智谋,测量对方的能力,再比较技巧方面的长处和短处。至于贤良和不肖,智慧和愚蠢,勇敢和怯懦,都是有区别的。所有这些,可以开放,也可以封闭;可以进升,也可以辞退;可以轻视,也可以敬重,要靠无为来掌握这些。考察他们的有无与虚实,通过对他们嗜好和欲望的分析来揭示他们的志向和意愿。适当贬抑对方所说的话,当他们开放以后再反复考察,以便探察实情,切实把握对方言行的宗旨,让对方先封闭而后开放,以便抓住有利时机。或者开放,使之显现;或者封闭,使之隐藏。开放使其显现,是因为情趣相同;封闭使之隐藏,是因为诚意不一样。要区分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就要把那些计谋研究明白,计谋有与自己不相同的和相同的,必须有主见,并区别对待,也要注意跟踪对方的思想活动。
    如果要开放,最重要的是考虑周详;如果要封闭,最重要的是严守机密。由此可见周全与保密的重要,应当谨慎地遵循这些规律。让对方开放,是为了侦察他的真情;让对方封闭,是为了坚定他的诚心。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使对方的实力和计谋全部暴露出来,以便探测出对方的各方面的程度和数量。圣人会因此而用心思索,假如不能探测出对方的程度和数量,圣人会为此而自责。因此,所谓开放,或者是要自己出去;或者是让别人进来。所谓封闭,或者是通过封闭来自我约束;或者是通过封闭使别人被迫离开。开放和封闭是世界上各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开放和封闭都是为了使事物内部对立的各方面发生变化,通过一年四季的开始和结束使万物发展变化。不论是纵横,还是离开、归复、反抗,都必须通过开放或封闭来实现。
    开放和封闭是万物运行规律的一种体现,是游说活动的一种形态。人们必须首先慎重地考察这些变化,事情的吉凶,人们的命运都系于此。口是心灵的门面和窗户,心灵是精神的主宰。意志、情欲、思想和智谋都要由这个门窗出入。因此,用开放和封闭来把守这个关口,以控制出入。所谓“捭之”,就是开放、发言、公开;所谓“阖之”,就是封闭、缄默、隐匿。阴阳两方相谐调,开放与封闭才能有节度,才能善始善终。所以说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嗜好、财货、得意、情欲等,属于“阳”的一类事物,叫做“开始”。而死亡、忧患、贫贱、羞辱、毁弃、损伤、失意、灾害、刑戮、诛罚等,属于“阴”的一类事物,叫作“终止”。凡是那些遵循“阳道”的一派,都可以称为“新生派”,他们以谈论“善”来开始游说;凡是那些遵循“阴道”的一派,都可以称为“没落派”,他们以谈论“恶”来终止施展计谋。
    关于开放和封闭的规律都要从阴阳两方面来试验。因此,给从阳的方面来游说的人以崇高的待遇,而给从阴的方面来游说的人以卑下的待遇。用卑下来求索微小,以崇高来求索博大。由此看来,没有什么不能出去,没有什么不能进来,没有什么办不成的。用这个道理,可以说服人,可以说服家,可以说服国,可以说服天下。要做小事的时候没有“内”的界限;要做大事的时候没有“外”的疆界。所有的损害和补益,离去和接近,背叛和归附等等行为,都是运用阴、阳的变化来实行的。阳的方面,运动前进;阴的方面,静止、隐藏。阳的方面,活动显出;阴的方面,随行潜入。阳的方面,环行于终点和开端;阴的方面,到了极点显就反归为阳。凡是凭阳气行动的人,道德就与之相生;凡是凭阴气而静止的人,开拓势就与之相成。用阳气来追求阴气,要靠道德来包容;用阳气结纳阳气,要用外力来约束。阴阳之气相追求,是依据并启和关闭的原则,这是天地阴阳之道理,又是说服人的方法,是各种事物的先异,是天地的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