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尼系数不适合中国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33:58
  2008年09月13日08:57   证券时报  黎明  我要评论(68)

否认中国社会存在贫富差距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是近日传媒和学界的一大“亮点”。担纲人物是经济学界名人张五常和政界名人刘吉,这二位先生几乎在同时发动了对“贫富悬殊论”的批判。

既然否认两极分化,现今中国过高的“基尼系数”是个绕不过去的问题,所以两位不约而同地、坚定地否定了这个“该死的”系数。但这二位否定基尼系数的方法和说辞有所不同。

在下认为,如果按某些人设计的套子径直陷入“有无贫富悬殊”的争论,那就弱智得让某些人暗中发笑了。所以,我们还是先用二位先生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让人明白他们设的这个套儿,还不足以挑战平常智力。

张五常没否认基尼系数的理论和算法,他否定的是中国的算法。“这个是怎么算出来的?谁算出来的?这些人念过书没有?他们做我的学生都没有资格”。从他的问话可见,他不知道怎么算出来的。按说,在不知道这种基本情况的条件下是做不出任何结论的,但奇怪的是张先生却直接做出了否定的结论。

张五常紧接着举例说明:“很多农民(外出打工)赚了钱是不报税的。你无从统计。你要去问他,他当然说自己穷啦!”好,我们据此告诉张先生:按中国税法,这些农民不必报税,原因是他们挣钱不多,也就是说:因为穷才不报税。

刘吉先生的火气要冲一些。他说“两极分化完全是混淆是非”,“炒作贫富差距这个话题违背了现实,更违背了邓小平理论”,“经常是有些舆论挑动社会情绪,激化矛盾”。

刘吉就“中国的基尼系数早过了警戒线”的说法评论道:“这个说法更荒唐。这个所谓的基尼系数,是意大利一个经济学家在意大利创造的一个系数,是在一元工业结构社会里面,一个小国衡量贫富的系数。中国不适合这个,中国是一个大国,又是一个二元结构的社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多元结构,怎么适用?有些人不是反对西方经济学吗?怎么在这儿积极照搬西方呢?无非是危言耸听,扰乱社会思想,企图激化矛盾。要说危机,中国基尼系数超过0.45已经许多年,并没有出现所预言的什么危机。”刘吉的结论是,被人为“炒作”的基尼系数,成了某些一直反对改革的人做文章的幌子。

刘吉先生否定基尼系数是完全彻底的,除了学术的、国情的理由,强调的是政治立场和思想动机方面,上升到了“反对改革”的高度。由于很多人注意过、担心过基尼系数,这一来打击面很大。在刘吉先生眼里,“预言危机”似乎是“阶级斗争新动向”了。

张五常不仅否认中国存在严重的贫富差距,他连下岗失业问题也否认了,还说“改革进程中出现贪污腐败等问题无可避免”。张五常给的说法最乐观:人们议论、忧心的主要问题根本不存在;实际存在的如腐败问题则根本不是问题,而是“正常现象”。而讲政治的刘吉先生则认为腐败问题是导致民情激愤的真正原因,“贫富差距中有相当部分是腐败造成的,才是百姓深恶痛绝的”。我赞成这种观点,如果刘吉先生同时也承认腐败会形成严重的贫富差距,那么我就和刘吉先生的观点一致了。

张五常和刘吉两位先生观点有差异,其一致的地方就是都把否认“两极分化”作为肯定改革的必要条件,为此都对基尼系数表示不屑。

应该说,中国现在的基尼系数算法的确是不对的。早在5年前,我发表在《书屋》杂志的一篇文章,批评过成思危和厉以宁先生的主张。他们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不像国外评价的那么高,那样的算法高估了中国的贫富悬殊程度,因为中国有“城乡二元经济”,不能把城市最富的和农村最穷的比,而要以农村最富的和农村最穷的比。现在的算法,就是接受了这两位先生的主张,把中国基尼系数的算法修正成“一国两计”(城乡分计)了。他们将本是造成贫富悬殊因素的“城乡二元经济”,当作了“贫富悬殊程度不高”的理由,这样的“一国两计”,逻辑上的谬误是明显的。它的意思其实是“我们这里存在着使贫富差距过大的因素,所以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其实并不存在”。这就像生产厂家说“由于我们采用了糟糕的工艺和设备,所以我们废次品过多的问题根本不是问题,改变一下通用的废品率计算方法适应厂情就可以了。”

但修正后的基尼系数算法仍不争气。当初修改算法的初衷未能达成,现在则产生了完全否定基尼系数的需求。如果外来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能起到添光增色的作用,中国学者和官员会高度评价、积极使用它;如果发掘、暴露社会问题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真能发现不想发现的问题时,我们这里就会有权威人士出来否定这些指标、方法的科学性———当年我曾指出的这种毛病,如今依然如故。

多数人并不知道基尼系数概念和算法,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贫富悬殊现象的判断。两位权威人士或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尽管如此也说服不了谁,因为“第一手资料”和亿万的“第一手人”迎面相撞,再高深的学问和“纯学理性”也抵不过公众的直感。学者可以从理论上论证“眼见并不为实”,可这理论用在这个地方,就会因调戏了公众智力而“激化矛盾”。

两位先生抛出高论,借了怀念邓小平的时机,高举了拥护改革和邓小平理论的大旗,似乎谁继续说“两极分化”就是反对改革、反对邓公了。这是不光彩的政治小手腕,正说明了学理与底气的不足。至于“中国基尼系数超过0.45已经许多年,并没有出现所预言的什么危机”,这又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中国特色,更让人担心因积累和漠视而加剧危机。高喊“平安无事”,指出执政和改革的“完美无缺”,只有助于某些个人利益而对社会毫无益处。承认改革设计和进程中的失误,才是出现新改革、新气象的前提。完善、推进改革的力量,不可能产生于公然否认重要社会事实的人群中。承认贫富悬殊现象,正视可能的危机,才利于改革,“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的对策才具备合理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