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姐姐现象(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07:30
   2005年初,一个叫“芙蓉姐姐”的网民以令人叫绝的照片、以及“狂舞清华”的视频片段被清华、北大以及国内无数个BBS转载,“芙蓉姐姐”瞬间成为今年中国互联网上最炙手可热的偶像人物。
  
  “芙蓉姐姐”1977年生于陕西,是个曾游荡在北大、清华高校附近,号称以考研为业的边缘人。她坚持不懈地在BBS上张贴个人照片,并配以自信真诚、极富个人色彩的自我介绍,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成为娱乐平民化的典型。
  
  芙蓉姐姐真名叫史恒侠,今年28岁,陕西省武功县史家村人,1996年考入陕西工学院机械设计专业就读。陕西工学院位于汉中,在原北京大学陕西分校的基础上扩建而成,高校合并的时候与汉中5高校合为现在的陕西理工学院。史恒侠为了考研,浪迹北大和清华求学。从“芙蓉姐姐”的表现中不难看出,她曾经受过打击——没有通过考试,出过车祸等等,她一直不甘于平凡,但是往往生活又不尽如人意,于是她选择了暴露自己来获取大众的眼球,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关注,但芙蓉这种做法无伤大雅,大家可以对她宽容一些。“超级女声”的现实集体版,木子美、竹影青瞳、芙蓉姐姐的网络个人版,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作秀的权力,网络提供了一个平台,“超级女声”提供一个舞台,于是芙蓉姐姐跳出风情,跳出风骚,跳出风采,跳出自信。
  
  从她的文字可以感觉得到,她很内向,同时渴望受到尊重。她曾经在读完大一后休学一年重新参加高考“圆自己的北大梦”,然而没有考上。这期间,她还出了一次车祸。当她重新回到学校后,整个人都变得“古怪了”。是的,她不是什么“清水芙蓉”,而是现实社会中一个地道的弱势者。不少人骂她是又烂又丑的老女人,精神分裂、不知羞耻是作践自己。但是请问:自信,有个性,独立,按照自己的梦想生活,却由于种种原因,总是失败,“芙蓉姐姐”错了吗?还是原本这个世界就是荒谬?我们从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缺失的东西。全体的沉默与循规蹈矩才是一种悲哀,让芙蓉姐姐这样的人更多一些,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就会更丰富多彩一些。没有像芙蓉姐姐这样的人,我们的生活可能是一潭死水。连王小波这样的自由知识分子都感叹“自从我辈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着的。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芙蓉姐姐”这样并不惊艳的女人,多年以来生活在不被正看的压抑的环境里的小人物,可想而知。我们的生活是什么?在一个无趣化倾向四处弥漫、铺天盖地的时代,生活成了那幅灰暗、荒芜、"无趣"的精神底片,过往的所努力的一切不过是在无趣的生活中煎熬,这个世界上的太多的人更热衷于生活在一个“无智无性无趣”的世界中生活,社会源源不断的生产着“无智无性无趣”的人,层出不穷的圈子在出现,窒息生命的僵硬教条在桎梏着人性,周围充斥着虚伪的说教和自以为是的“假正经”,而“芙蓉姐姐”的真诚、温和与善良,面对嘲弄和讽刺,她只是淡然处之,是的,她没有漂亮的容貌,眩目的文凭,高雅的品位,她只是平常的农家女,但是她为我们无趣的生活带来了欢乐。那些围观的看客们的嘲笑总令人感觉悲哀,我们从对她的高距离俯视里获得了精神的满足,干吗用粗鄙语言嘲笑她呢?难道我们不能深刻反省自己的一切?我们凭什么打破她的白日臆梦?如果一个社会堵死了所有通向成功和幸福的美梦,只允许大家按照一种单调的方式活着,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芙蓉姐姐”是一个小人物,她有点类似小人物演的周星驰,面对社会的竞争带来的失落,总是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来安慰自己。在周星驰的电影中,所有的主人公都是小人物。而这些年代、职业不同的小人物最后都成功了,而他们的成功全都靠着自己的努力。周星驰影片有着浓厚的个人英雄主义,他的小人物是不被社会认同的,甚至遭受社会的百般凌辱,既边缘又弱势。这个小人物也往往不是什么正人君子,有着各种各样的怪癖、毛病,不是痴傻就是耍小聪明。看着“芙蓉姐姐”这样的小人物四处碰壁,大笑不止的同时也不由得泛起阵阵的辛酸,生活的艰辛和黯淡就这样写在她并不漂亮的脸上和那些略显夸张的肢体动作里,怎样也挥之不去。 毕竟她对这个社会还有着一些浪漫的幻想,总希望凭自己的努力,让世界更美好,没有象那个自杀的北大中文系女生,我们应该为她送上祝福,世界上多了一个所谓的精神自恋者,总比多一个自杀者强,站在珍惜生命的角度,我为“芙蓉姐姐”加油。
  
  “芙蓉姐姐”是以一种剑走偏锋的姿态,借助网络的广泛传播而于一夜之间蹿红成为名人的。她出名就出在她异于传统偶像的反常态表演,譬如她的超级自恋、她的令人捧腹的S形玉照,制造出了类似周星驰“无厘头”的效果,不同在于,周星驰是在有意识地表演“无厘头”,而“芙蓉姐姐”的“无厘头”却是在无意识中制造出来的,而这种“无厘头”恰恰是时下大部分生活单调、精神紧张的都市年轻人所需要的精神放松剂,在公开场合暴露自己的照片,是想突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从她的文字和照片看来她很自我,但也说明她是个很有头脑的人,现在的社会裸照和性已经不能吸引大众的眼球和注意力了,而芙蓉姐姐’的出现正好顺应了大众的期待——另类。
  
    
  流氓燕和芙蓉姐姐等的出现是一个警醒,说明社会对个体个性压抑已久,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显山露水的潜在愿望,希望受到众人的关注,但现实中只有很少的一个群体才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像芙蓉姐姐这样的人才会剑走偏锋,用反常规的表现形式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她们的行为只是显现了这个社会的症状而已。
  
  “使用自己的身体,是每个人的权利。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借助自己的身体来彰显个性,这也是权利之一。从这个角度而言,芙蓉姐姐等人的做法确实无可厚非。但是问题在于,她们非得用身体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吗?”中山大学政务学院的教授肖滨认为,这么多人不约而同地使用了身体这一载体来彰显自己的个性,这种选择的局限性本身就说明了她们思想上的局限。
  
  有学者认为,她们在使用自己身体表现个性时,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行为与社会风俗之间的兼容性问题。“芙蓉姐姐”们应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新闻传播学教授刘家林也持同样观点。他认为,“芙蓉姐姐”们无意中倡导的低俗文化,将会跟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恶性的互动”。“特别是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年轻人,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对他们产生很不好的影响。香港《成报》文章称,有人把“芙蓉姐姐”看作是社会鄙俗文化的一个符号。
  
  对于现在红透网络的“芙蓉姐姐”,杨澜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现在社会非常多元,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不必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就界定人家是自暴或者是自恋。“我觉得中国一直存在的一个最大的不公平,就是我们人很多,机会很少。现在网络提供了这样一种机会,每个人能够有机会把自己‘秀’出来,可能她秀的方式不中你的意或者是不中我的意,但她有这种勇气,能够有这个机会‘秀’出来,这本身就是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心态和各种各样的性格,如果我们在网络或传媒上看到千篇一律的性格,也是很可怕的事情。我觉得她们也很有娱乐的精神,知道大家生活很有压力,所以自己也自娱、娱人。所以我对她们并没有特别的偏见。我觉得就是现代网络的一种现象吧。”王小山认为芙蓉姐姐身上有些好潜质,正是这些潜质帮助她走红的。好潜质是指善于表现自己,角度独特,而且通过展示自己而成名这方面,女性总比男性要占优势。
  
  一位清华的学生说:“大学把好几万无聊的人关在一起。为了排解枯燥生活中巨大的压力,大伙需要像芙蓉姐姐这样的人来调剂和放松。”我那张耐看的脸,配上那副火爆得让男人流鼻血的身体,就注定了我前半生的悲剧。“这是网上流传最广的芙蓉姐姐的经典语录。芙蓉姐姐原本不过是借网络这个虚拟世界,自我催眠,做一个美好的梦而已。然而网络不再虚拟,看客就在身边,真实与梦境早已融为一体。观众前仰后合,而芙蓉却不愿醒来。卡比里亚的观众只是剧场里的一群,而芙蓉的观众却被网络、被媒体无限放大。
  
  
  也许是网络拯救了文化,眼下最有文化的事情,就是在网络上,毫无功利色彩地谈论木子美、LMY、芙蓉姐姐,以及其他的所谓超女。超女们自动、自发又自费地向网络的受众,提供了她们的隐私,包括私人记录、私人照片和私人的自我感觉;受众吃饱喝足之后,也自动,自发,自费地进行评论,或盛赞,或诋毁,或挖苦,或漫骂;虽然前者因为后者的热情而出了大名,多少有点实际利益,但是后者却没有得到任何真正的实惠;这种吃饱了撑着才做的事情,当然是一种文化。
  
  
  芙蓉姐姐主演的名为《芙蓉姐姐》的电影短片(视频),时长仅5分钟,完全是为她量身定做的。投资方介绍,该片是一部“博客电影”,主要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上播放,选中芙蓉姐姐做主角是看中了她在网络上的超高人气。
  
  时评家李方认为芙蓉姐姐是当代中国反智主义先驱。所谓反智主义,来源于社会普罗大众对于精英控制话语权的反抗,大众不希望被精英垄断一切话语权,试图摆脱控制,建立一套自娱自乐的游戏规则。现在的问题是,大众希望由自己来设定某种标准和规则。当然,标准和规则的设立绝非一日之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反着来:精英要美,我偏要丑;精英要崇高,我偏要低俗;精英要正确,我偏要错误……回想一下,很多大众文化活动不都是按照这样一种逻辑出道的吗,比如相声。这种“审丑文化”作为文化模式的一种,会生存下来,并且继续发展下去,但不会成为发展的主流。它只会与其他的文化模式并存,成为一种状态。
  
  北大学生评说芙蓉姐姐,说她只是在自娱自乐;芙蓉姐姐在网络走红,不是以作品而出名,是以类似行为艺术的方式来呈现只有网络才会成全她;《北京青年报》评论员蔡方华认为,从社会角度看,“芙蓉姐姐”及其言行并没有多少正面价值,是鄙俗文化的一个符号。雅文化甚至流行文化与当代精神的疏离,形成了一个空洞,也正是由于这一空洞的显然存在,才给“芙蓉姐姐”这样的亚文化形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更多的人认为芙蓉姐姐给大众带来了快乐,大家以一种娱乐的眼光看待此事,有的fans甚至还清醒地呼吁:千万不要让芙蓉姐姐醒来,保留一个人最高贵的做梦的权利。
  
  北大教授张颐武认为芙蓉姐姐满足了大众双重欲望,在这样一个文化多元、没有英雄的时代,观众和明星的界限日渐模糊,芙蓉姐姐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敢于秀出自己,受到众多网友的追捧,成为媒体关注的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说,“芙蓉姐姐”现象是平民的胜利,也显示了新兴网络媒体的影响力。

      在崇尚个性成为潮流的现代,这是一个没有了神话、陷入了心思大淆乱的时代,芙蓉姐姐用身体运动和全部的自信去呐喊,终于引起从网络到现实排山倒海的反应,颠覆了传统价值给了我们全新的再认识。我把这叫“差序时代”:在一种传统、保守和封闭的价值认识系统中,敌视和否认与主流价值相异的价值观,“芙蓉姐姐”发生在一个传统价值坍塌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的背景下的,昭示着新的社会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经历拜金、重商、多样、适度自由等变化轨迹,正从一种失去社会甚至政府的文化引导强音导致的无主题变迁中解放,一种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一种社会潜意识体现为显意识的自我超越和自我释放,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着。这种“差序时代”正是经历了单一价值观的解体而带来的,代表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草根”做主、群众做主和“我做主”的新价值观,社会经历了“无主题变奏”,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缺失,势必会造成社会心理中的迷惘甚至混乱。“芙蓉姐姐现象”带来新的观念,他所代表的个性自由诉求和个体力量释放的积极意义,都会激发人们来思考。方兴东在《大教堂里的章子怡和大集市中的芙蓉姐姐》文中指出,“互联网的力量已经超越社会精英的把握,义无返顾地走向大众主导阶段,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也不管我们喜不喜欢。博客的力量也在转移,从精英走向普通大众,这应该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变革。”作为20世纪60,70和80年代生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青年到中年所经历的先是“革命”后是“市场经济”的快速转变,面对头晕目眩的转变及生存的压力,他们对那些崇高、神圣的字眼不再在乎。他们深深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普遍陷入自嘲与无奈。作为“知青”的后代,对过往的价值、理想、意义、正义、信仰等,深深陷入怀疑和嘲弄之中。这种困惑也可以从“人文精神大讨论”之中可以看出,那一时代背景的知识分子对自身生活纷纷丧失解释从而产生精神匮乏的苍茫感,他们对个体的生存方式和价值产生了怀疑。人们为虚假信仰所欺骗后,一旦遇到社会开放,就会不顾一切冲破一切固有观念的阻拦。 主流价值坍塌,“差序时代的价值观”已经到来,而“芙蓉姐姐”就是发生在这样一个传统价值坍塌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的背景下的,昭示着新的社会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经历拜金、重商、多样、适度自由等变化轨迹,正从一种失去社会甚至政府的文化引导强音导致的无主题变迁中解放,一种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一种社会潜意识体现为显意识的自我超越和自我释放,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着。“芙蓉姐姐”所昭示出来的价值观就是一个很好的各案。许多青年学生对把芙蓉姐姐归入和他们一样的考研群体很为反感。芙蓉姐姐身上具有“差序时代”人普遍的特征:孤独,寂寞,压力,荒芜的心灵,焦虑,郁闷,压抑,失落,自虐,作秀 ,欲望,无助,委屈,尴尬等。几名女生甚至一遍遍地说:“她不具备任何代表性,真正想考研的人肯定不会这么做的。” 芙蓉姐姐确实不具备任何代表性,只能代表自己而已。多元价值观下的个体自由选择,与整个社会价值秩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