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悟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16:46

胡 耕:汉字悟语                             

               

  中国宗教佛、道、儒,万门千宗,无一不强调一个“悟”字。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人皆因这个字,虽穷尽一生努力,最终也成就不了一代得道宗师。正所谓“佛祖在心中,全凭悟性深。”
  悟,显然成为左右人一生的关键。
  那何为“悟”呢?“悟者,吾心也。能见吾心,便是真悟”。“悟”字乃“心”与“吾”的合成。从左往右看,为“思之吾”也,即思考的我;从右往左看,为“吾之思”也,即我的思考。由此看来,非思考不能有悟,无个性不能算悟;悟乃是思考与独创的统一。
  仓颉造字,真是精辟。直到多少多少年之后,西方的笛卡尔才发明了所谓惊天动地的命题:“我思故我在!”我因为思考,因为有了独自的思考,所以我才是存在生活着的。由此可见,存在的前提就是悟。
  人因而贵在一个“悟”字。而悟有大悟、有小悟;有真悟,有假话。
  无论怎样的悟,它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用心去感知、认识世界,透过繁冗迷惑,获得真谛,是将不同事物有机的联系起来,透过现象看出本质的东西。这是渐渐进行的过程。悟,不可能有“顿悟”。即时每个看来像是顿悟的都是因为渐渐累积,如同“压跨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到某一刻,终于爆发。正因为是渐悟,所以人每个“悟”都有价值,每个错都指向对,每个迷失都走向找到。
  悟是对人的一种提升。“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人的阅历、所处环境等不同,对世界思考也不同。但不论怎样,都是“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心。”这里,我们千万别轻视那些细微的心灵感受,细节往往能让人终生难忘。我正在看美国GE的总裁杰克·韦尔奇撰写的书籍《杰克·韦尔奇自传》。在自传的第一章,韦尔奇记述他在赛勒姆高中读书时参加一场冰球比赛。在以一分之差输球后,韦尔奇愤怒地将球棍摔向场地对面。正在这时,他的母亲大步走进休息室,冲着他大声吼道:“如果你不知道失败是什么,你就永远都不会知道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如果你真的不知道,你就最好不要来参加比赛!”母亲是韦尔奇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人。他说:“母亲的这番话我从此就再也无法忘记。因为我知道,是母亲的热情、活力、失望和她的爱使得她闯进休息室。她不但教会了我竞争的价值,还教会了我胜利的喜悦和在前进中接受失败的必要。”
  悟,恰如屈原所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悟伴随着人的一生,改变并影响着人。荀子曰:“不觉悟,不知苦。”人切莫昏昏噩噩,不识自心,不知自己为何物,不能主宰自己。有的人之所以屡受挫折,坎坷不平,就是至死不悟。
  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工作上,人特别要讲究悟,要独具匠心地“悟”,别出心裁的“悟”,独树一帜地“悟”,推陈出新的“悟”,悟出超越自己,超越他人的东西;悟出自己没有、他人也没有的东西。
  人不可不悟。悟,要悟出内涵,悟出适合自我的人生哲理和永恒意义。
 

       

   大凡妻子,没有不渴望得到丈夫疼爱的。
  在浓浓的巧克力和玫瑰的气息弥漫的日子(情人节)里,我读到了一则佳文:当上帝用亚当的肋骨造了一个夏娃时,就预示着男人该认真照顾身边那个由自己身上肋骨变成的女子,好好爱她吧,否则你自己的胸口也是会疼痛的。跟着你,就是要你疼的……
  好一个“疼”!刹时,我强烈地感受到在汉语中表达情爱的语言词汇里,最令人动心的是一个“疼”字。怪不得平时人们在哼唱爱情歌曲时,与“疼”字有关的歌许多许多,《疼你的心》、《亲爱是疼》、《疼你的责任》、《爱我就疼我》……而“疼”这个字所含的丰富情感方式,又让人感受不尽。
  “曾经你被爱伤得意冷心灰/你的梦已支离破碎/多年的等待你知道为了谁/别再对我如此防备/闭上我的眼/你的容颜/仍能让我如此般的醉/爱无怨无悔/让我甘心给你最深的依偎/舍不得让你为爱独自流泪/一个人拥着悲伤你怎么入睡/疼你的心一直守在你周围/……(《疼你的心》)”这是一种深沉的“疼”;“每次你任性时说的一些话/你知道那有多伤人吗/但我顶多只气个三分钟吧/最后仍然体贴的送你回家/有时想知道我不是一直让/你也许会懂得学着体谅/但是我完全无法硬着心肠/做得让你有一点难过失望/总觉得有疼你的责任/要你是最快乐最单纯的人…..(《疼你的责任》)”这是一种宽厚的“疼”;“寻回忆中/小把戏/玩味已无穷/竞赛中/故意失手/交给我冲/顽皮失纵/都知道/落泪满面容/打得痛/心里面/亦更心痛/抬头于空中/深呼吸追索/大气中/失踪飘香气味/试过了珍馐美味千百种/遗留于心中/一幅幅佳作/立了功/相争宠的趣味/爱赞美/爱器重/亲爱是疼……(《亲爱是疼》)”这是一种嬉戏浪漫的“疼”…….
  “疼”,不是单方的,正如爱。在人世间有太多的人想要人疼,却未必都能得到,它同样需要双方彼此真诚地付出。比如,欧·亨利笔下的男主人公出卖掉自己最心爱的金表,只为了送给妻子栗子色瀑布般的秀发一只发夹;而妻子断发换银只是为丈夫心爱的金表配一只表链。对于这些,我们有“爱”这个词已经乏力。说“温馨”更不知所云,只好说他们彼此心疼。
  爱,是一种无法不用心疼来滋养的植物。当你疼对方的时候,宁愿用自己的疼来换自己的宁静。因此如果把“爱”这枚银币翻转过来,另一面写的必然是“牺牲”两个字,但这牺牲并非不得已,而是出于情愿。不过,作为男人更要明白:其实很多女人外表虽很坚强,内心却是柔弱的,需要男人呵护。她不在乎你给了她多少钱,却会永远记得你调皮地从路边花坛偷回的那朵玫瑰放到她手中时扎破手指吮吸的时刻。她在厨房忙碌的时候,你从身后送来的一个吻会让她觉得无比慰藉。你们过马路的时候,站在左边的你紧紧握住她的手,让她觉得安全、疼爱。
  世界上女人很多,美丽的,温柔的,聪明的,可爱的……可无论什么类型的女人,期待幸福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她们等待一个男人的出现,等着这个男人对她们的好—疼。“爱我就疼我/别让我梦里也会泪流/总是梦到你远走/我被回忆折磨/爱我就疼我/别给我一点点伤痛/最怕我在你怀里/却不在你心头……(《爱我就疼我》)”
  疼是什么?疼,原来是一种扑鼻的香气,打扮着你,使你象个少女;疼,原来是一种清香,浸过水,沐浴着清风,飘过你的发梢,带来深情和安逸;疼,原来竟是这样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香!它改变你,让你始终幸福、快乐、单纯、透明!
  疼,真的是这样一种香吗?我张开鼻翼,贪婪地呼吸着。事物最初的味道,爱情最初的色泽,人生最初的甜蜜,我就着空气啜饮着。此时,“疼”让人彻骨地香了。

        

   国人太崇尚一个“缘”了。古语: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现代人更刻意追求“缘”了,一边哼着倾述心思的忧伤、快乐的小调,一边瞪着圆圆的眼睛,双手敲打着键盘,忙乎不停地在网络上极力寻找、期望着那一份缘。这还不满足,现在公然在各种报纸上大做特做起广告:“同堕红尘这么多年,问世间,缘为何物?同年同月同日生,你我同生定有缘!告诉我你在哪里?(中国移动同生缘广告语)”好一个“我一定要找到你”广告,这不知又会让多少人心生情愫、蠢蠢欲动。
  “问世间,缘为何物?”我深深思索着。
  缘是个抽象的概念,摸不着、看不见、猜不透,它应是一次机遇的把握或流失,是人际间的分分合合,是生活中演绎出的许多恩恩怨怨,也是似是而非的因果关系。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走在俗世凡尘中,人与人之间能够相遇相知,或是相亲相爱,是必然,也是偶然。冥冥之中,自有一种说法或叫缘的东西。
  “君住江之头,妾居江之尾,同饮一江水”,这是地缘;“同年同月同日生”,这是生缘;从你诞生的那一天起,谁是你的父母,谁是你的兄弟姐妹,这是亲缘;你的老师、同学和同事、朋友,像走马灯一样地在你眼前流动,这是人缘……世事如棋,每个人都注定与缘有关,每个人又都曾为一个“缘”字所牵绊。佛云:缘份天定。很多的偶然,每次的巧合,不经意的邂逅,让人感觉到自然界中确实有一股捉摸不到的力量存在。“嘿,又见面了。”“这个世界真小。”“我们真有缘。”“莫非这是缘?”无处不显露的缘,给人们的脸上带来无穷的惊喜,还有心底的那份感激。
  但是,缘这个东西是刻意追求不得的,如要那就无缘可言了。俗语:是你的永远都逃不掉,不是,即使强求也未能如愿。比如:与自己失之交臂的东西,急需时倾尽全力地去找也找不到,最后却发现原来它一直在自己的身边,只是找到时,自己却不再需要它。无缘的我们不必强求,有缘的我们应平静处之,因为这些东西是无法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不如让它们随风而逝,一切顺其自然。免得苦苦追寻的那一份缘,到手后,却发现跟自己心目中的相差甚远,想放弃,又舍不得,弄得前进的脚步竟全是缘的负荷。
  不要说自己不懂缘。缘抓不住的,抓,已经有了一分刻意,只能用心去领会,感悟。缘来去匆匆,你感到它来时,那是一阵惊喜;如果它离去时你才感到,那是一种惆怅和悲伤。有些逝去了便不会再来,你只能遗憾一辈子。
  缘无需等待。它要来的时候自然会来,因此不必对缘翘首以待,望穿秋水。只要用心去感觉,那已经是很不错的了。缘无规律,苦苦的等待着一份缘,很可能永远都等不到。苦苦等待,那是刻意,那时即使缘擦身而过,你也感觉不到。与其如此,不如放弃等待,多用心去体会,或许,缘已来到了你的身边呢。不过,缘需要呵护。有些人与你也曾心心相印,也曾相携相扶,后来随着空间的阻隔和时间的流逝,那缘也就由浓而淡,由淡而终至于无了。
  缘是无言的默契,是相似心灵的呼唤。因为有缘,它成就了人世间的许多功名事业,圆满了许多爱情婚姻家庭,也缤纷了人际间的来来往往。因为有缘相伴,我们感情的星空里,才有了永结同心的许诺,才有了在天愿做比翼鸟的浪漫。也因为缘的起灭,才繁衍出人际间的悲欢离合,丰富了我们的多彩人生。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就是缘。人生在世,随缘而安。缘来不拒,缘去不惊。珍惜缘,就是珍惜人情的美好,共同收获人情的美好。
  相信缘的人多是敏感的、感情细腻而且很有爱心。他们知道,每份缘都是难得的,求不来的,所以尽力善待缘带来的一切,包括好的和不够理想的。你信缘吗?你会惜缘吗?
  信缘、惜缘吧,你会因此拥有许多知心朋友和快乐的人生的。

         

   不经意间,我读到一则寓言对话: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说: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胳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有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为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放下书时,一股巨大的冲击波深深震撼着人的心灵。动物如此,那人呢?人生的路,只能靠自己走。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听到周围的人这样宽慰自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一个“靠”字,把自己摆弄得平平稳稳,舒舒服服,一点也不操心,一点也不进取。
  靠,《说文》释:相违也。段玉裁曰:今俗谓相依曰靠,古人谓相背曰靠。看来,古人比起现代人来更清楚明了“靠”字的真正含义。我也思忖着:靠近山的人要有本领吃山,靠近水的人要有本领吃水。本领大,吃得好,吃得多;本领小,吃得差,吃得少。靠山,本领大可以开矿,本领小只能打柴。靠水,本领大了行轮船,本领小了捞鱼虾。如果什么本领也没有,还不是望洋兴叹。在当前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一个人即使你有父母、朋友可依靠,也只是靠得了一时,却不能靠得一世。再说,这年头交朋友也得需要钞票呀。虽然金钱不能代替友谊,但交往之中总得打点花费,即使朋友并不在意,可麻烦添多了,也会有让你失望的时候。
  靠,是靠不住的。而且靠,只会让人失去自我,找不着自己人生的方向。“自己的手就是大自然的统治者(尼泊尔谚语)。”只有自己的本领最真实。你看,“靠”这个字的结构已经明明白白“告诉”你依赖他人的念头殊属“非”是。此时,我想起那个年代常常唱起的《国际歌》中的一句歌词:从来就没有神仙皇帝,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一切全靠我们自己……

                    
          

   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香港影视风靡大陆,不知有多少人痴迷,反正我是其中一个。缠缠绵绵的谈情说爱,扣人心弦的枪杀打斗,紧张快捷的剧情发展,一改国内影视剧严肃、松弛、拖沓的戏路,赢得了众多的“眼球”。不过,岁月流逝,什么剧呀、片呀、星呀,脑海中早已荡然无存,没有丝毫印象,唯有黑社会大佬对善良之人一句训斥的话语至今仍记忆犹新。“什么叫义,王八忘我就是义(義)。”昨天,又看香港新电影《古惑仔》,片中黑老大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義”字,说:义是什么?就是“我是羊”,一讲义气就要被人所利用,为人所驱使。
  “义”它是人们心目中多么圣洁之词。当然,黑老大将“义”字拆开进行诠释,虽说牵强附会,但却令人细细玩味。
  从古至今,国人一直崇义。司马迁在他的《史记》里就专门为侠义之士作传立记。现代人更爱读武侠小说,这正是因在作品中描述了一个个侠义之士,提倡人间正道,快意恩仇。
  国人重义。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的美谈常常流传人间。人可以不要生命,但不可不讲义气。义,早已成为民族的一种高尚美德。
  殊不知,社会的发展,早已将“义”意进行了更改。走到街头,常常能见到招旗、广告牌上打出“义卖”、“义诊”一词。先前见到,它让人肃然起敬。但今天当你看到时,你却还是小心谨慎为好。比如“义诊大夫”态度绝对好,比起医院的吃“冷面”长大的医生来说要好得多,那一身白大褂使你不起疑心。他们“义诊”后,会告诉你你已经病得不轻,就像庙里的和尚在给你算完卦后告诉你凶多吉少。他们肯定会认真地向你推荐一种灵丹妙药,说吃下几个疗程就必见效,就像和尚说你花点钱必消灾一般。如果你听了“义诊大夫”的话,轻则花冤枉钱,重则叫你病入膏肓。善良的人屡屡以受其奸,就是因为“义诊”招牌上的“义”字当先。
  现在流行着这么一句至高的名言: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可以说,这是当代人对“义”字一种新的注释。
  义,演变了。它改变着人们为人处事的态度与观念。我和朋友讲感情而不讲义气。在我认为,感情是弹性的,义气是刚性的;感情是相对的,义气是绝对的。我也有为朋友在所不惜、排忧解难时候,但那是因为感情,而不是义气。今天我可以为你做的事情,明天未必,讲义气于我,是一种超负荷,讲感情于我,是一种自然而然。我笃信,我的朋友是真心欣赏和喜欢我的,就如我真心欣赏和喜欢着我的朋友。

          

   “一”横着、竖着,无论它端庄、工整,还是随意、飘逸,看来总是那么简简单单,却又浑厚隽永,耐人寻味。
  “一者,数之始也。”(《玉篇·一部》)在数学中它代表起头的数字,是极小,也是至大。
  “一”,作为一个字,则“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可见,“一”涵盖着世间万物的道理。因此旅美作家刘墉在他的《点一盏心灯》一书中说:“一,不可一以观之;一,不可以一观之;一,不可观之以一;一,不可以之一观;一者,一也。”多么明了的人生感悟呀!
  “一”,在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同的含义,时时刻刻以一个卫士的身份警醒着人们,告诫着人们。
  人不过一生,争的是一口气。因此,人不会一成不变。人生只要有目标,一心一意地追求,一吞一吐地生活,就会有朝一日功成名就。寄希望于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结果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人与人的区别往往在于一念之差。人万万不能一般见识,生活永远不会一帆风顺。一落千丈时,切不可一蹶不振。否则,一败涂地,最终一无所获;人万万不能一叶障目,见利忘义,越雷池一步,那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落败,一身清名付诸东流水。
  人面对斑驳陆离社会中的世态炎凉,常常表现出一种无奈的痛楚,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有的人却自以为早已看破红尘,一目了然;有的人揶揄他人一孔之见,少见多怪;还有的人则一笑置之,泰然无事。
  人与人之间交往贵于诚心与真挚,故有一诺千金、一见如故,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美谈。人忌讳的是“一本正经”。对于他人的过失,人应该坦荡地一笔勾销,切莫一味唠叨;对于他人的困难,人应该热情地助一臂之力;当然,对于出卖朋友之人,要毅然地一刀两断,绝不能有半点含糊。是非曲直,人胸中始终要有一把尺子。一身浩气,正确对待委屈,蔑视诽谤。一意孤行、一触即发,往往落入他人窠臼。
  一呀一。人只需一心一意,定然是一生无悔。

          


  我常望文生义。何谓“等”,将字拆解,就是一个个人站立方寸之土等待或是等候。今日之所以说到这个字,我认为若论人生中最要紧的字,恐怕非“等”字莫属。作为人,不能不看重等,也不能太看重等。
  常言:要成大事,一定要学会等。人的一生是一个漫长的历程,难免不遇风风雨雨,这就需要你耐心的等。而等的过程视人的不同,时间长短不等,次数多少不一。有的人等无数,甚至会穷尽一生;有的人却不须等,或须臾即可。等,是个有来源却没有根据的过程。人千万莫坐“等”其成。那是万万不可能之事,凡事需要不断努力。等,只是对人生过程的一种把握。
  可以说,等是一种悠闲、焦急、失望、甜蜜的状态,是一个被动而停滞的意味。
  等,有千百万种。作为一个人要正确对待“等”。
  等,最怕是无所事事,起坐彷徨,一直是在抱怨钟表走得太慢。我曾在报纸上(《参考消息》2003年4月8日)读到一则佳文:“卧薪尝胆者和躺在那边怨东怨西的庸人,前者懂得等,后者虚生浪死,并不懂得等。卧薪尝胆者善于等,闻鸡起舞者更善于等。心中有定见,日日保持活力锐气,即使在颠沛困顿中,认清路径,不放弃沉渊上跃的态势,练就功夫,做好准备,耐心几十年,等成气候,等成好汉。最懂得等待的人,必明白‘待日如死,乘时如矢’的要诀。耐心等待,等待得像死寂一般,一点不烦躁,直到正确的时机一到。届时一切已准备好,如放箭射动靶似的,刹那不差,一矢中的。”
  等,实际上是一种不懈努力去追逐的动态趋势,是人韧性的体现。等的成败得失,关键在于人必须调整好心态。不是消极无为的期盼,而是积极主动,另辟蹊径,执著地追寻。有时等,带来忧虑和烦躁,心灵也时常被揉得倍感疲惫和倦怠。但是,只要信心不减,斗志不消,经历了寝食不安、辗转不宁的不眠之夜的洗礼后,终有期许的喜悦飘然而至。
  等,有时是一个人最关键的时刻;等,是人一种永恒的希望;等,也是一个人的仅有的贴身财富;等,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的绽放。
  等,有时是一滴水,一滴生命之水,一滴希望之水,一滴今后幸福生活的源泉。有机会千万不要放弃啊,每一个等的机会就是一个崭新的希望,它能改变一切。
  等,让人少了几分激情,多了几分理智;少了几分感动,多了几分冷静;少了几分自信,多了几分自尊;少了几分梦幻,多了几分清醒;少了几分浪漫,多了几分辛酸。
  等是一种经验,它可以重复,但无法归纳。
  等在生活中有其深刻意义,唯其有它,愿望的满足才更令人高兴。

         

   尽管休闲已成为当今的一种时尚,但世人难得的仍是一个“闲”。近读董桥先生散文集《品味历程》,他的《爱闲说》让人顿时产生深切的同感。
  “闲最难得。闲和趣相似,袁宏道说是如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惟会心者知之。现代人慕闲之名,求闲之似,于是品茶赌马以为怡情,逛街打牌以为减压,浪迹欢场以为悦性。那只是闲的皮毛,沾不到闲的精神。闲,得之内省者深,得之外骛者浅。内省是自家的事情,常常独处一室,或读书,或看画,或发呆,终于自成一统。外骛是应酬的勾当,迁就别人多过自得其乐,心既难静,身亦疲累,去闲愈远矣。”
  闲,其实《现代汉语词曲》早已注释清清楚楚,是“没事做;没有活动;有空(跟‘忙’相对)”,或是“与正事无关”。这也就是说,“闲”肯定不是工作状态,这才有别于工作。如果是把 “闲”变成了累,何闲之有。再说“闲”,也不能是休眠状态,不然那会有“浮生偷得半日闲”的惬意和快乐。如果倒头就睡,何“闲趣”之有?闲,应该是养精蓄锐丰富自己,巧妙调节充实自己,这才是“休闲”的真谛。
  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关键在于心态。就是要利用难得的空闲,使身心得到真正的调养和休息,只要能蕴籍精神,抛开杂事的羁绊,找到寄托,带来趣味和愉快,就是独坐静观,庭前徜徉,也以起到休闲的效果。
  有人以为因为工作勤奋,就会冲淡闲情,则必须疏远勤奋。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如果说勤奋是工作和生活的推动力,那么,闲情就是对这种推动力的调节和补充。勤奋告诉人们为什么而生活,闲情则引导人们怎样生活得更有滋有味。勤奋与闲情的关系,两者即是相连的,又是辩证的。对于不论是从事脑力的还是体力的劳动者来说,忘我而卓有成效的工作,才是享受休闲快乐的真正母体。
  但人不可太闲。闲极无聊了,便会做些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事儿。培根曾说:“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绪,能享用它的只能是闲人。”嫉妒者之所以能喋喋不休,说长道短,哪来的工夫?不正是因为他们“闲”吗!我油然记忆起这样一副对联让人警醒:吃苦是良图,作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作闲事,闲人就是废人。
  闲,是人生活中一种常态。人为忙而生,所以闲才显其珍贵;在忙碌之后,才可体味闲的韵味。
  闲,重在自我品味,在于自身的放松和营建。
  那么,你呢?如果闲了,你会怎样。

        

   这个世界是“心”的世界,所谓“万法由心生”。一切唯心造,三界唯心所现。因此,人在这个世界中生活,你不会不被有些事物所感动、感触,产生自己的情感、快感、美感、责任感、自豪感,有时还深感不安、深感意外、略感疲惫……
  感,《说文》曰:“动人心也。”又字书曰:“感,心应于外物而动也。”人是一个有着思想的情感动物,来到世上行走一趟,喜怒哀乐,颠倒梦想,莫非心应外物而动者也。
  感,是人的一种生活常态。我常常扪心自问:人的生活为什么千姿百态。如果没有感知、感觉、感激、感慨,没有百感交集,哪来爱与情,更说不上愤发与激越。只有感同身受,才能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才有辉煌灿烂的人生。感,就宛如每个人敲响自己生命键盘上的一个个音符,或响或轻,或清脆,或凝重,串在一起便是人生的乐章。
  不同的阅历,不同的心情,有时同样的现象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春望》中的名句,对客观事物的描述赋予了人的情感,读后感人肺腑,难以忘怀。
  生活的浮躁和“近视”让我们一些人失去了感受,甚至产生心如死水的思想。正如一伟人所言:“许多人对生活做出自己的结论的方式像小学生一样,他们抄袭课本里的答案,以欺骗老师,更没有心思自己算出得数。”(丹麦·克尔凯郭尔)没有了“心应”,就等于人失去了动力。感是生命与生命、情与情的撞击,没有了“感”,人的生命开始黯然失色。人应该平息自身内心的不安,制服自身躁动的灵魂。流变纷繁的世界,虽时常让人迷离,但千万不能忘记拨动心灵深处的弦音,人该归于恬静而非功利,人该沉于淡然而非虚荣;要懂得人生的意义,感叹生存之多彩,哭过笑过才不枉潇洒走过一回。法国文学家、思想家卢梭曾说过:“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是年岁活得最大的,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只有用自己的生命去感受生活,去创造生活,才能给自己的生命赋予价值,才算得上真正活过。
  人心中有情,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段音律,其中,都蕴含永恒的真谛,让人感怀万千,难以忘却,在一个广阔的天地空间,来闪耀自己的感想。人不能放纵自己,在自己尚有心情的时候,应该为自己写下些什么,让自己成为自己生命的见证。在将来的某一天,用心告诉自己,曾经有过的那些感想,虽然是平凡的,但却是真诚的,要让自己有勇气对自己说,无悔于此生。

        

   懒,可以说是汉语中的一个“臭”字。它所组合的词,大凡人们不甚喜欢,如“懒惰、懒怠、懒散、懒洋洋……”,人们不仅连边也怕沾上,而且给“懒”字也没有一句好话,“功名不上懒人头”、“好吃懒做,到老不成货”、“懒惰乃万恶之源”、“懒汉争食,好汉争气”、“物要防腐,人要防懒”……懒在人们眼里简直就是无品无德。人们说起懒也都是一脸的鄙夷和不屑。而懒人们一旦被发现是懒人,便都觉着无地自容。
  凡事都有例外。一个风和日丽的双休天,围绕“懒”字,妻子、女儿与我进行了一场辩驳,着实让“懒”字流光溢彩,大摆大咧地风光了一回。
  妻子说:懒也是一道风景。慵装少妇抱猫倚在沙发上,或晃动着拖鞋的脚悠闲地吃着零食、聊着天。杨贵妃浴后“侍儿扶起娇无力”是一种懒;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洗纤纤手”也是一种懒;那些生活充裕的少妇,尤其是有文化、有情趣的少妇的懒是一幅图画,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沉浸在爱情之中的“知足常乐”的满足。
  妻还说:懒是一杯清茶,在午后的阳光中微微散着清香;懒是微风中的摇椅,手拿檀香扇有一下没一下摇晃;懒是滑落到肩膊上的轻纱,不再把它拂到身后。呵,身为女人,是如此享受这由懒带来的情趣,或者说是情趣造成的懒。每当这个时候,总叫人轻叹一句:做女人,还是好的。
  正在读高二的女儿更是振振有词。我们谁也无法衡量一个人懒的程度,很多人说懒的时候都是从一个角度来讲的。其实,我个人感觉,所谓懒,只不过是在对待兴趣上存在的一种惰性。懒,不代表什么都不做。懒,是追求能用最简短的时间去做好自己要做成的事,或者是说用同样的时间去做事,但要做得更出色。这不是要和别人去比拼,只是让自己积储更多的生活空余时间,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懒,人只会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去做,以自己的行为去开道,用自己的精神去奋斗,以无法为有法,有心做,无所不能。
  世界是懒惰的人创造的。因为他们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觉着了不美,觉着了麻烦,于是,才有了种种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发明。据说,一百多年前,有个叫汉弗莱·波特的少年,人家雇他坐在一台讨厌的蒸汽发动机旁边,每当操纵杆敲下来,就把废蒸汽放出来。他是懒人,觉得这活儿太累人,于是在机器上装了几条铁丝和螺栓,这样,阀门就可以靠这些东西自动开关了,这么一来,他不但可以脱身去玩个痛快,而且发动机的功率立刻提高了一倍,他懒洋洋地发现了复式发动机活塞的原理。现代农业机械都带有座位。起初想到安座位的可不是勤快的农夫,他们不在乎整天在田地上走路。这个主意最先是由想坐着干活的人想到的,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人的腿若不犯懒,就不会发明汽车。人的手若不犯懒,就不会发明机器。科学幻想其实是懒人的幻想,而它往往是科学发明的前奏。
  真是一家“懒”人,流连在懒的境界里,“乐此不疲”。我亦非独持偏见,一意孤行之人。倾听妻女的话语,重新解读“懒”的认识。
  懒,是人对待生活和劳动态度的一种特殊作风,是对多余、重复、繁琐的拒绝。人身体的懒不算懒,因为人的体力有限;头脑的懒才是真正的懒,因为人脑的潜力巨大,所利用尚不足百分之十。你瞧,古人造字仿佛有先见之明。懒字为竖心旁,是在说“懒”首先归咎于“心”。思想支配行动,当你有了懒的思想,就不可能有勤奋的动力,克服懒的关键是要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战胜懒,克服困难。排在中间的是“束”字,它告诫人们克服懒的关键是对自己要有所管束、有所约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指望别人做;今天的事情今天做,不要等到明天做;多一点对自己的约束,成功就多一点机会;多一点对自己的管束,明天就多一缕阳光。人一旦沾染了懒的习气,任其发展而不加修正,它必然会“束缚”你前进的脚步,成为你走向成功的羁绊。排在后边的是“负”字。因为懒,就会产生“负”面效应。克服懒,落脚是要对自己“负”一点责任,不要指责环境,不要攀比他人。如果你对将来负责,就会在今天“勤”于拼搏。如果你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就会尽力做好该做的事情,成为一个问心无愧、堂堂正正的人。
  在生活中尽情地舒展自己的慵懒,不要拘泥场合、形式,不经意他人的看法,但要真正的洞悉“懒”的美好境界,人一定要“懒”必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