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购买洋保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39:25
2007-04-17 16:51
近些年来,随着国人保险意识的增强。外国很多保险公司看到了中国的保险业市场更具发展潜力的,他们非常急切地想要在中国的保险市场中得到一杯羹,于是开始向中国“进军”。但是目前多数人都对外国保险公司缺乏必要的了解,也有些人盲目地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一定要等外国保险公司出现才开始考虑购买保险。
针对这些现象,笔者以为,保险公司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好坏对比,其存在的前提是与当地社会生活现状相结合,只要切合自身需求且性能价格比适当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保险。为此,保险方面的专家提示购买“洋保险”者,购买“洋保险”应跳出六大认识怪圈。
怪圈之一:国外公司财务非常稳健,风险会很小。
很多保险购买者认为,国外保险公司财务非常稳健,风险会相对较小。其实,国际性的大保险公司尽管实力雄厚,但由于易受全球政治经济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国内保险公司相比,经营风险会更大。目前我国保监会对国内开办的保险公司要求非常严格,对已有公司的资本金及偿付能力的监管同样非常严格,同时《我国保险法》还明文规定保险公司只能分立合并,不得解散,因此,无论从哪些方面来说,国内保险业都会从根本上保护投保人的利益。
怪圈之二:国外公司成立时间较久,购买后放心。
很多保险购买者认为,国外保险公司成立时间较久,经验丰富,购买后放心,不怕他们破产。其实,悠久的历史只能代表曾经辉煌的过去,并不能保证同样光明的未来,任何公司都要经历开端、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一些外国保险公司成立的时间很长,确实可以积累大量财富,但同时也意味着高成本的运作程序及缺乏创新与活力。我国的公司虽然起步较晚、经验不足,但因历史包袱轻,可以直接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创新发展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从而拥有较高的起点,买国内保险公司的保险照样也应很放心。
怪圈之三:国外公司人员素质更高,服务质量好。
很多保险购买者认为,国外保险公司人员素质更高,服务质量会更好。其实,保险业都立足于诚信周到和以人为本的服务,不论是中资还是外资保险公司都只能聘用当地人才为投保人提供常规服务。保险业的特殊经营方式产生了对精算、承保、投资、理赔等特殊人才的需求,各种专业人士的培养和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尽管外国公司对员工学历的要求可能高于国内公司,但这并不意味着业务水平与服务意识一定好,任何一家公司都可能存在各部门间推诿扯皮的现象。中外资公司在国内雇用的都是当地员工,只有那些值得信赖、愿意长期服务于保险业的人士才能为保户提供始终如一的服务。
怪圈之四:国外公司经营管理科学,能产生高效。
很多保险购买者认为,国外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科学,能产生高效。其实,由于两国所处的环境不同,外资公司沿用原有的管理制度和经营策略,在我国不一定能产生出最优效益。外资公司在我国的首席代表通常是短期派驻,导致不同任期内的经营策略经常调整;公司发展的重要决策需要跨国请示,公司高层的决策也未必符合中国国情。相比之下,国内保险公司无疑更了解和适应国情,在公司决策上更能考虑中国老百姓的实际情况。
怪圈之五:国外公司产品设计合理,险种很丰富。
很多保险购买者认为,国外保险公司的险种非常丰富,在设计上一定非常合理。其实,保险业的发展根植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中,东西方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有很大的不同,国外现有的保险产品与他们的社会经济背景密切相关,如果把这些险种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未必行得通。特别是目前,在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尚需完善和有待发展的条件下,国外的许多险种在国内的实用性并不大。外资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初期,由于对我国的文化传统、生活现状等国情不甚了解,险种结构设计也不一定完全适合国民的需要。为此,现在买保险还应倾向与国内保险公司的保险。
怪圈之六:国外公司可全球化服务,优势很明显。
很多保险购买者认为,国外保险公司可提供全球化服务,优势明显好于国内保险公司。其实,保险行业的发展与本土社会文化关系非常密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即使一些外资保险公司很多的国家,国外保险公司的业务量与当地保险公司相比都相差甚远。全球化潮流和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使得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它要求各行各业协同合作,发挥各自的专业化优势。目前,国内保险公司都是顺应全球化服务的发展趋势,积极寻求合作伙伴,通过与境外急救组织、行业协会的长期合作,同样可以为投保人提供境外的急救和理赔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