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人拜金男人拜性 非诚勿扰与虚弱的中国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58:39
非诚勿扰,诚在出名,并不在找对象。江苏卫视火了,两个光头主持人也火了,最出位的几位女嘉宾都成了全国各地卫视的座上宾。所有这一切,皆因嘉宾们一系列雷人的言辞所引爆。

  其实想想也挺简单,这些被设计的雷人言辞无非是抓住了两个关键词:金钱和性,如果还有催化剂,那就是张狂。看看这些年的网络新闻和论坛,沾上这三点,哪有不火的?

  女嘉宾韦多利亚,真实身份是模特和演员,而在节目中的身份却是“煤老板的女儿”;马诺的出名关键词是“宝马”和数不清的男友;朱真芳出名的关键词是“貌丑”和“牵手要20万”。“富二代”、“豪宅”、“跑车”、“拜金”、“不雅照”,吸引公众眼球的元素,归根到底都是金钱与性。

  当然,我也不赞成广电总局用行政手段去封杀节目和嘉宾。尽管观众可能是在被低俗所挑逗和愚弄,但相对于其它领域的愚弄,娱乐范围的愚弄也就不算什么了,完全犯不着用行政命令来封杀。虽然广电总局往往也只能对娱乐领域的愚弄生生气。

  女拜金、男拜性,《非诚勿扰》抓住了今天中国社会最敏感的神经,甚至引发了一场关于价值观的火热讨论。很多观众痛批《非诚勿扰》和嘉宾们传递了赤裸裸的拜金主义的价值观。但也有人觉得这种直白的表达很真实。

  《非诚勿扰》的主持人这样辩护:“我们中国人已经麻木到了连真假是非都很混沌的状态,听了一些习惯性的假话,听得是那么的顺耳。我可以说,全世界找不到另外一个国家的人,全民性地对金钱和物质的渴求和贪婪超过今天的中国人,但是我们在任何的场合下都还挺正经的,所以当女孩子在台上说她想要宝马想要房子的时候,我们就觉得受不了。”

  可问题是,即便拜金成了一种真实表达,这也绝不等于说拜金就不再是庸俗的价值观,更不代表电视节目的低俗就由此获得了合理性。

  女拜金、男拜性。不管他们态度上显得多么张狂,但那些言辞的背后,其实是一种缺乏人的尊严的虚弱,是当今人们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的一种折射。

  金钱对于国人的特殊意义

  如果留心一下中国和美国在报纸上的征婚启事,你就会发现两者有很大的不同。美国人要求的条件大多是关于兴趣爱好、对于事物的看法等方面,往往是要求对方要和自己志趣相投、有幽默感,热爱运动等等。

  这些要求在中国人看来简直是无足轻重,因为在中国年轻人找对象,收入状况、家庭条件、学历、职业等是最先考虑的要素,金钱在择偶中的重要地位更是日益凸显。

  中国人有多拜金?路透社与艾普索斯(Reuters/Ipsos)今年2月份有一个民意调查。二十几个国家的被调查者中,认同“金钱是个人成功最佳象征”的,中国人的比例最高,有69%的受访者认为金钱代表成功,而曾被我们义愤填膺谴责的金元帝国美国,这个比例仅有33%。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网随后对此做了调查,结论更加震撼:超过60%的中国人承认自己拜金,超过95%的人认为中国人拜金严重。

  或许有人认为中国人拜金是因为贫穷,认为发达国家的人富惯了所以不那么爱钱了。这种说法似是而非,因为即使在富裕的美国,普通人也必须辛勤劳作才能养家糊口,一般老百姓并没有多少余钱,奔驰宝马对于他们同样是奢侈品。而且,我们看到《非诚勿扰》里那些拜金的女嘉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在中国,许多年收入超20万,和美国普通工薪阶层持平的人,依然相当拜金。

  真正的奥妙可能在于金钱对于国人有一些特殊的意义,涉及基本的权利与尊严。在一个法治健全的国家,即使是穷人,其基本权利和做人尊严,在法律面前的地位,与富人并没有多少差别。不管他多穷,住的房子有多破,法律依然保护他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保护他的破房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富人不能为所欲为,穷人也不是一无所有。富人有金钱不能逾越的边界,穷人有自己的尊严和快乐。

  如果一个社会法治缺失,那就有可能导致这一局面:有钱的可以为所欲为,没钱就没有权利和尊严的边界。正如马诺的名言,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这种极端的表达可能源自她的生活观察:坐在自行车后面是不太可能笑得长久的。

  拜金,可怜的中国女人

  相亲节目中的拜金女经常表现得很张狂,要跑车、要豪宅、要鸽子蛋大的钻戒,不然就让男人滚一边去。这种表面的张狂和伪女权背后,实际是一种自贱和虚弱,是标准的色厉内荏。

  中国人拜金,源自于弱者害怕权利受侵害的不安全感。而相亲中拜金女更多,源自于她们比男性更缺乏自信和安全感,更依附金钱的保护。

  在近年的各种相亲中,最被追捧的男性莫过于“富二代”。这也是近年来社会经济状况的一个折射。

  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贫富差距急剧拉大。更重要的是,阶层之间的边界开始形成。由于一部分精英全方位掌握了社会资源,并运用体制的壁垒来排除竞争者的进入,使得阶层之间的边界开始固定化。因为赢者通吃,阶层之间的流动就变得越来越困难,人们上升的渠道也越来越狭窄。

  对于那些出生于普通人家的女性而言,她们无法选择出身,但她们还有一次机会向上一阶层流动,那就是通过婚姻。

  在美国,男婚女嫁,不太把收入、住房看成最重要的事,只要两人情投意合,想结婚,租个公寓就结了。他们大多都相信,只要两人同心协力奋斗,最后面包、房子、汽车都会有的。根据经济危机之后的一个民调显示,仍有81%的美国大学生说,他们将比父辈更富有,59%的美国大学生说他们会成为百万富翁。

  显然,不少国人越来越缺少这种对未来的自信,拜金女更是一种代表,公众在痛斥她们拜金的同时,是否应该反思一下,造成马诺们这种思潮的社会环境?

  拜性,浅薄的中国男人

  在中国的传统文献里,要找女性对男性的爱慕和思念的文字有不少。而要找一个男性对女性的真情实感的描述,则极其困难。对这种情感,诸子百家那里,几乎一句都没有。描述男性爱情的,则是“宠”、“嬖”、“惑”之类的词语。项羽与虞姬貌似很动人,但在《史记》中,对她和项羽的关系,用三个字来概括:“常幸从。”汉武帝爱李夫人,叫做“有宠”;韩寿偷香,出于“心动”。这里,你找不到平等人格的爱情,女性的地位和宠物似乎更接近。

  在《非诚勿扰》里出名的女性,美丽性感的模特和演员最多。长相不佳的朱真芳在阐述其拜金立场的时候之所以引起一片哗然,就在于很多人认为她的姿色决定了她没有资格要求太多。看来,今天的中国男人对于女性伴侣的看法,与古人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中国男人大多不喜欢女强人,甚至不喜欢和妻子处于一种平等的状态,他们更喜欢自己是家庭的主宰者,以女性保护者的姿态生活。这或许也源自于社会生活中的人格不独立和自卑。这些人往往希望在家庭生活里,找到主宰和尊严的感觉。

  而在一个个人尊严普遍得到确立的社会,男人不需要用这种方式来彰显存在的意义。他们更需要的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独立尊严的个体之间的平等交流。

  我们常听到很多中国女人说,她们喜欢和外国男人在一起,因为“感觉好”,因为他们给中国女人平等和尊重。中国男人常讲,如果你想追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首先要打掉她的骄傲。这样的比较,中国女人怎能不“弃暗投明”?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被视为成功婚姻的最重要因素中,性只占2%,“尊重”和“信任”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一个社会的男性择偶,过于重视外表和性,其实是一种生活要求低下的表现,因为他们还在拼命地寻求最基本的生物需求的满足。

  女拜金、男拜性,其实都是一种无力的嘶喊。张狂的背后,其实虚弱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