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峰会的遗珠之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24:40
3G峰会的遗珠之憾http://tech.tom.com  2003年11月04日 07:08来源:TOM科技吴海菁
连续三天的“3G在中国”2003全球峰会在北京落下帷幕,会议没有取得业界关注的实质性结果,这让满怀期待的电信设备商和尚无移动牌照的固网运营商倍感失望。会议的中心在信息产业部官员的引导下,始终贯穿着两年前制定的16字方针,给笔者留下“沉稳有余,激情不足”的深刻印象。既然是稳字当头,差强人意的3G测试结果自然成为官方缓解3G牌照发放压力的最佳武器。按照还有一年外场试验的时间表安排,中国发放3G牌照最快也要到2004年末。到那时,估计有不少设备商早就“春去花已落,秋来叶自零”。

遗憾之一:3G测试何时了?
在这次峰会上,相关官员将冗长的3G测试做了简单的总结,解决了一直困扰笔者的四个问题——什么时候开始测的?测什么?测的结果如何?还要测多久?据称,整个3G测试分为室内测试和外场测试两个阶段。截止到2003年9月,室内测试阶段基本结束,历经近两年的时间,除了各个公司提供的样机测试之外,还做了设备之间互操作、2G和3G的之间漫游等功能的测试;外场测试阶段则需要一年时间,将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建立3G技术试验网,对3G设备的性能、3G业务和多厂商设备的互操作性以及抗干扰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试。
2001年,信产部在制定“积极跟进、新型实验、培育市场、支持发展”16字方针时,曾经有过如下计划安排:2001年开始3G测试、2002年为3G测试年、2003年中国3G进入商用化、2006年以后2G用户开始减少,3G产品进入主导市场……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电信产业全球性的衰退阻碍了3G的发展进程,中国3G也就停留在“积极跟进”的层面,而在计划安排中,额外插入了2003年和2004年的3G测试年。正如同程序中要插入空指令操作以放慢CPU的处理速度一样,伸缩自如的3G测试时间表给予主管部门更多的回旋余地。外界媒体也一直在揣测,官方一再放慢3G脚步的原因在于大唐的微妙地位,并为岌岌可危的TD-SCDMA提供一定的缓冲时间和生存空间。不过笔者认为,这应该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在3G技术和市场开发尚未完全明朗的情况下,官方选择“稳中取胜”也是可以理解的选择。
换句话讲,到了2004年末,如果3G前景还不清晰的话,3G测试会象一帖百试不爽的“灵丹妙药”,将中国3G进程再度定格在“原地踏步”阶段。当然这不是什么好结果,3G启动得越晚,设备商的投入资金压力越大,高回报的希望也就越渺茫,估计唯一能开心的则是生产3G测试仪器仪表的厂商们。
遗憾之二:技术该不该是焦点?
令人遗憾的是,本次峰会的焦点依然是技术+测试,而更重要的产业链、商业模式和3G业务等问题却轻描淡写,没有进行深入探讨。在经历了下半年一连串的3G峰会之后,设备商也开始懈怠这种技术层面的探讨,参与者的级别一降再降,从副总、技术总监、市场总监,下滑到产品经理。设备商在前期大规模造势之后,想在今年“逼”出3G牌照,然而官方却“以不变应万变”,凭借测试的由头,将3G商用日程推后一年。由此,一冷一热的两极,形不成积极的互动,自然让本次峰会平淡如水毫无悬念。
毋庸置疑,完善的测试能够有效地规避技术风险,为3G网络正式运营提供有利的保障。实际上,在3G系统的协议标准还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测试技术不仅仅是一种被动性的“完善”,还能做出一些主动性的工作,在标准制定、实施及产业化阶段都起着相当关键的推动作用。然而,当前3G的症结并不是技术。如果3G的技术还很幼稚,那么欧洲、日本和韩国的3G网络为何已经开始实际运营?更何况,不经过实际运营,如何验证技术成熟度?要知道,技术是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市场建立在产业化基础上,产业化基础建立在普通用户的大量需求上。假如3G设备卖给运营商,而运营商的服务却没有人用,结果只能是双输。
笔者认为,官方最担心的因素并不在技术层面,而在于3G是否具备杀手级的应用和廉价的数据业务,而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现有的3G网络中。当然,官方也要照顾TD-SCDMA的发展情况,一旦最棘手的TD-SCDMA终端问题有所突破,技术层面就不会成为3G的主要障碍。在笔者看来,W-CDMA和CDMA-2000的终端滞后问题也无关紧要,在没有大规模应用之前,手机制造商自然会谨慎投资。一旦形成消费热点,规模效应自然会让3G手机价格偏高问题迎刃而解。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3G仍然没有成功的范例。日本NTT DOCOMO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3G运营商几乎成为失败的代名词,用户数量增长乏力;韩国SK电讯情况稍好些,但大部分用户还在垂青2.5G的CDMA2000-1X;和黄引导的欧洲3G革命也才刚刚起步,数据业务拓展的步伐屡屡受挫。事实上,作为过渡形式的2.5G网络(GPRS/CDMA2000-1X)给运营商和官方一个失望的参考坐标。从本质上将,2.5G与3G仅仅存在传输速率的区别,用户如果连承载在2.5G网络上的数据业务都不愿付费,3G网络就更加没有必要着急铺设。当然,也有人认为2.5G与3G在传输速率上相差一个数量级,最终会形成量变到质变的累积。在2.5G上无法承载的视频等业务将可以在3G上轻松实现,由此将引申出无数崭新的商业应用。一种是典型的市场主导论观点,另一种是技术主导论观点,两者激烈碰撞,成为当前3G争论的主线以及关注的焦点。
正因为3G网络缺乏成功范例的支撑,当前市场主导论甚嚣尘上,乃至于市场研究公司Probe Group发出悲观观点,认为在2007年以前,3G不会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布署。在这种观点的主导下,通信产业的复苏步伐显得异常艰难。它不仅损害了制造商和运营商的利益,而且相关的3G产业链也将有难产的危险。中国政府可以对国外电信巨头置之不理,但是对于前期投入巨大的华为、中兴和大唐,对于嗷嗷待哺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不能不管不问。因此,加大3G商业模式和产业链的研究和探索,将能理清3G市场繁芜杂乱的局面,以及相互关联的复杂因素,这也许比聚焦技术更能开阔视野。
遗憾之三:中国3G为何走不出国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国外利益团体和设备商的高层纷至沓来,游说中国政府尽快选择3G标准发放3G牌照的时候,我们大都沉浸中国的3G将如何如何,很少会想到中国的3G如何走出国门,放眼世界。诚然,我们的技术实力以及技术标准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但作为一种远景规划,中国的通信产业要实现腾飞,就必须支持国内电信设备商和运营商参与国际竞争。这也是考验主管部门智慧和勇气的直接方式,光是求稳,只能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后面亦步亦趋,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
先人一步胜人一筹。韩国的宽带和无线经验证明,只要瞅准方向,集中力量,加大投入,昔日的网络荒漠也能变成“宽带之都”和“CDMA强国”。当无数人还在笑话UT斯达康落伍技术的时候,其硬是凭借独到的眼光和并不完善的小灵通技术,在大江南北扎下根来,形成一个年产值百亿的巨型企业。当年,和黄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下,实现了千亿卖橙(Orange)的神话,而今又在3G最低潮的时候投资百亿美元在欧洲多个国家启动3G服务。目前,还很难判断和黄能否在这场大手笔的“赌博”中胜出,单是这种勇气已是让人钦佩。
相形之下,我们的官员宁愿求稳,也不愿跨出激进或者出格的一步。迈着四平八稳的步子,如何将国产标准跃出纸上谈兵的层面,如何能锻炼自己的研发队伍,如何激励国内的电信设备商,如何帮助电信运营商出国淘金?
笔者认为,前一阶段中国政府对3G发展的步伐控制稳健,确实让中国的运营商没有受到类似欧洲运营商那样的负面影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移动通信业务高速、稳定的发展。然而,如今国内外的形势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国际通信产业已经走过最低潮,在3G的带动下,开始缓慢复苏;而国内的通信产业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加速度的疲态已生,运营商的固定投资减缓,给国内设备商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稍微加快一点3G商用的步伐,尽快组建3G试验网,既能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又能让设备商看到希望,其好处自然不言而喻。
诚然,如何制订3G政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决策的难度和风险也不是身处其中的人所能体会。等待是一种智慧,出手更是一种勇气,期待3G能给民族的通信产业带来腾飞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