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海事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2:36:41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专题讲座讲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杨炳平(2009年8月25日)     一、“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提出的背景    今年4月21日至23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山东视察,4月22日下午,在听取了姜异康书记的汇报后,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共分三个方面的内容: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胡书记在第二部分中讲了四句话: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胡书记从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是深思熟虑、深谋远虑提出的战略构想。胡锦涛总书记发出的这一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对山东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是山东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加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大机遇,必将对山东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我省充分挖掘发展潜力,拓展发展空间,增创发展优势,增强综合竞争实力;有利于我省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有利于我省扩大投资规模,促进消费需求,有效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山东省委、省政府对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度重视,省委专门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进行认真传达学习,在此基础上,于4月28日召开了九届七次全会进行深入学习和全面部署。全会之后,省委、省政府立即成立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领导小组,姜异康书记、姜大明省长亲自任组长和副组长,同时成立了推进协调小组和办公室。5月12日,省委又专门召开务虚会,研究规划建设工作,要求省发改委等部门拟定工作推进方案和规划调研方案。随后,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围绕发展定位、建设布局、产业重点等关键问题,分别到青岛、烟台等沿海地区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从5月开始,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组成专门的工作班子,起草《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于6月中旬形成初稿。在充分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省委、省政府于6月30日以鲁发[2009]15号文件下发。8月10日至11日,山东省政府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12部委联合在青岛成功举办了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世界15个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官员、专家以及企业代表共500多人出席了论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专门发来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到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出席了论坛。论坛上,22名国内外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围绕“蓝色经济,引领未来”的主题,对蓝色经济发展、海洋高新技术、海洋管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探讨。论坛最后发出倡议,呼吁世界各国政府和有关组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注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科技进步,积极推进蓝色经济发展。论坛提供了研究蓝色经济发展的平台,拓宽了蓝色经济发展思路,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帮助,必将对蓝色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论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8月14日,省委、省政府在济南召开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会议。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纪委五大班子负责人、在济的副省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全省17市的党政一把手和省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姜异康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对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8月17日,省政府在济南召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仁元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省直有关部门分管领导和沿海七市分管副市长,发改委主任参加了会议。省直12个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就做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谈了思路和打算。    二、近年来国际国内海洋发展战略状况简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资源的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是解决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这三大世界难题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海洋经济,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代表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和基本方向。纵观世界强国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重海则盛,轻海则衰。世界经济强国无一例外都是海洋强国,其发展轨迹都是由内陆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走向强盛。14世纪,荷兰人口不到100万,有20万从事捕鱼业,鹿特丹从鲱鱼贸易起步,最终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港,荷兰也因此发展成为世界贸易强国。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葡萄牙、西班牙依靠获利丰厚的海上贸易和强大的海上实力,迅速称雄全球。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的美国,也先后依靠海洋成为世界霸主。进入21世纪以来,海洋的战略地位愈加突出,世界各国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控制海洋空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美国制定了《21世纪海洋蓝图》和《美国海洋行动计划》,确定未来50年发展重心要从外层空间转向海洋,抢占蓝色经济发展制高点;欧盟发表了《海洋政策绿皮书》,提出打造一个海洋经济体的战略构想;日本实施了《海洋基本法》,全面推进海洋强国战略,要在本世纪内建设2500座“海上城市”;韩国颁布了《韩国21世纪海洋》国家战略,旨在解决食物、资源、环境、空间等紧迫问题及21世纪面临的挑战,通过开发和利用海洋,成为超级海洋强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韩国还设立了由100个具体计划组成的6个特定任务目标。为使海洋政策更好地贯彻落实,韩国政府从组织机构和法律上提供支持,已制定了22项以海洋开发管理为目标的法律法规。建立了一体化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提出了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目标。我国周边其他国家也都加快了海洋资源开发的步伐,海洋已成为全球新一轮发展和竞争的主战场。目前,世界贸易总值70%以上来自海运,海洋和涉海经济已经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80%左右。科学开发利用海洋已成为国际性大趋势,世界范围内的“海洋热”正在到来。山东半岛濒临渤海、黄海,在东北亚经济圈中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大力发展以海洋经济为重点的蓝色经济,加快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于我国顺应发展潮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提高综合实力,赢得更大发展空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从国内看,近年来,我国新一轮蓝色经济浪潮加速兴起,沿海各省市区都把向海洋进军作为加快发展的战略取向,作为实现强省、强市跨越的战略选择,着力抢抓海洋经济发展的先机,谋求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我国占陆域国土不到30%的沿海经济带承载着全国40%以上的人口,创造着7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吸引着80%以上的外来直接投资,生产着90%以上的出口产品。河北曹妃甸新区、辽宁“五点一线”、天津滨海新区、江苏沿海开发区、福建海西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等,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战略目标,发展势头十分强劲。21世纪前30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时期,也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更是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机遇期。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重新认识海洋,认真理清思路,大力发展蓝色经济,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全力抢占海洋经济发展制高点,提高我省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增强我省参与全球一体化的综合竞争力。    三、我省发展海洋经济的三个阶段,认识上的三次飞跃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海上山东”(91年)。开始主要是从一产角度。到后来发展为四大工程(98年全省大会,海洋农牧化、临海工业、海上大通道、滨海旅游工程)。从2000年以来,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从一二三产业的角度全方位的发展。提出了六大工程(07年全省大会)。一二三四五的布局。提出强省战略。06年印发十一五发展规划,07年下发省委决定。视野更宽,提出五大板块:黄河三角洲、济南省会都市圈、鲁南经济带、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海洋经济。省九届人代会后上升为全省重点发展战略:一体两翼+海洋经济。今年4月胡书记提出蓝色经济区。这是理论上的创新,是认识上的进一步提高,是一种新的理念,它代表着时代发展的方向。也是山东工作的着力点和努力的方向,它已经超出经济的范畴,作为一个区,他涵盖着: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    由海洋经济到蓝色经济,体现了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我们理解,与传统的海洋经济相比,蓝色经济有着更加科学、更加深刻、更加丰富的内涵。蓝色经济更加注重海陆统筹,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各种海陆资源;更加注重科学引领,提升海洋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更加注重改革开放,运用改革的思路、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运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扩大对外开放;更加注重突出海洋生态文明,强化生态建设,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永续发展。    四、为什么胡总书记在这个时候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而且只是对山东提出了蓝色经济区?去年由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冲击很大。在当前形势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保证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任务相当艰巨。在山东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要借助山东的优势,在全国走出一条蓝色经济发展的路子,率先发展起来,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带动沿海省市并通过沿海省市向内陆延伸,带动全国经济的加快发展。    另外,近年来,我国周边的国家加紧占领和开发海洋资源,对我国形成了很大的威胁和利益损害,我国再不抓紧这方面的发展,就会失去很多。最近的一篇报道,中国南海的油气资源可与波斯湾媲美,至少蕴藏367.8亿吨石油,7.5亿立方米天然气。近年来,我国南海周边国家伙同200多家西方石油公司大开千余口油井,不断抢夺中国南海油气资源,年产石油达5000万吨,而中国在该海域至今没产出一桶油。日本更是采取强硬态度,加紧抢占中国东海油气资源,并且百般阻挠和指责中国在属于自己的大陆架上开采油气田。    为什么胡总书记只在山东提出打造蓝色经济区?人认为,我省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优势,能够在全国竖起一面旗帜:    (1)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南北好处。长三角、珠三角与京津冀、辽宁(特别天津滨海新区)之间的连接点。南北相连,向腹地延伸(黄河流域),东北亚的桥头堡,与日韩隔海相望,贸易便利。    (2)海洋资源丰富:山东近海海域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广阔,海岸线长达3121公里,港口资源丰富,可建万吨级以上港址有50多处。海洋再生和非再生资源丰富,海洋经济生物60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53种,半岛北部海域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巨大,地下卤水近70亿立方米,海岸地貌类型多样,人文资源丰富,海滨旅游业资源得天独厚。    (3)人才集聚度高:在海洋方面全国第一,山东是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核心基地,拥有国家驻鲁和市属以上海洋教学机构56所,海洋科技人员一万多人,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其中,两院院士18名,拥有各类海洋科学考察船20多艘。省部级海洋重点实验室27个,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科技兴海示范基地10个。    (4)产业基础好:具有较强的海洋经济实力,为发展蓝色经济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近年来,我省海洋经济,保持了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2008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534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9.4%,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7%,居全国的第二位。船舶、海洋化工、海洋油气、海洋装备制造、海洋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风电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优秀的人才团队,为发展蓝色经济集聚了创新优势。以上几点,我国其他沿海省市无法与我省相比。    五、鲁发(2009)15号文件的主要内容    1、与蓝色经济有关的几个概念(初步):蓝色经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为了进一步统一各级各部门对蓝色经济及相关重要概念的认识,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同时,为编制总体发展规划、建立统计考核评价体系打好基础,我们根据省委鲁发[2009]15号文件精神,在认真研究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制度》、《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等标准和规定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讨、反复推敲,对蓝色经济等重要概念提出了初步界定意见。    蓝色经济是开发、利用、保护海洋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各类经济活动的总和。蓝色经济具有海洋的、生态的、开放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海洋经济、临港(海)经济、涉海经济等。蓝色经济的内涵是与海洋密切相关的、以海陆统筹发展为基础的、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为导向的、以科技为支撑的,高度开放的、生态环保的新型经济形态。    蓝色生产总值是指区内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蓝色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是海洋产业、涉海产业、临港(海)产业增加值之和。    海洋产业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业、海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等主要海洋产业,以及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    涉海产业是指以投入产出为联系纽带,与主要海洋产业构成技术经济联系的上下游产业。主要涉及海洋农林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涉海建筑与安装业、海洋批发与零售业、涉海服务业等产业。    临港产业是指与沿海港口生产和运营高度关联的各类经济活动。临港产业具有以沿海港口为中心,以城市、园区为载体,以内陆腹地为依托,海陆一体化发展、高度开放、综合配套的基本特征。主要涉及:依托沿海港口布局的、大进大出型的钢铁、石化、汽车、电力等重化工业;临港布局的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与临港工业密切关联的金融保险、科技信息、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创意产业等新兴服务业;临港发展的现代农业等。    蓝色经济区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区域(功能区)。    2、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的基本思路,坚持科学谋划、高点定位、强力推进,坚持统一规划、保护开发、立体发展,坚持海陆统筹、区域统筹、产业统筹,坚持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开放带动,以沿海七市为前沿,以全省资源要素为依托,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内外联动,努力建设我国海洋科技教育中心、海洋优势产业聚集区、海滨国际旅游目的地、宜居城市群和海洋生态示范区,形成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沟通黄河流域广大腹地、面向东北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3、形成“一区三带”的发展格局:    鲁发[2009]15号文件提出,着力形成“一区三带”的发展格局。“一区”就是全面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三带”就是以沿海七市为主体,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形成三个优势特色产业带。    (1)通过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着力打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带。其范围包括东营、滨州全部,潍坊的寒亭、寿光、昌邑,德州的乐陵、庆云,淄博的高青,烟台的莱州。涉及6市的19个县市区,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在黄河三角洲地区重点建设以绿色农业、水产健康养殖、生态林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海洋化工等为主的高效生态产业带。    (2)通过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着力打造胶东半岛高端产业带。范围是青岛、烟台、潍坊、威海四市。重点建设以海洋高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的胶东半岛高端产业带。    (3)通过建设鲁南临港产业区着力打造临港特色产业带。包括日照市的东港、岚山、经济开发区,五莲、莒县和临沂市临港开发区的部分乡镇。依托日照港,重点建设以钢铁、电力、石化和现代交通运输物流业为主的临港产业带。    4、实现五个突破:经过全省努力,实现“五大突破”:在发展布局上有所突破,形成海陆一体发展新格局;在优势产业上有所突破,形成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在海洋保护上有所突破,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在科技创新上有所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在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形成促进蓝色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5、大力发展八大海洋优势产业    (1)海洋生物产业。把开发海洋生物技术与培育海洋生物产业结合起来,加强对海洋生物的研究开发,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药物、生物材料、功能保健食品、新型蛋白源等海洋生物制品,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海洋生物工程产业基地。注意挖掘和大力扶持已初现端倪、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高端生物技术产业,带动生物产业发展的规模化、基地化、品牌化。    (2)海洋装备制造业。注重发挥海洋装备制造业在产业升级中的驱动和支撑作用,把提高海洋装备制造业水平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加速推进装备自主化、高端化、集成化。对有比较优势和开发潜力的现代化总装造船和船舶零部件制造、深潜石油钻井平台、海洋精密仪器、数控加工、海洋通信等新兴高端设备、先进设备,加快形成长链条、大配套能力。    (3)海洋能源矿产业。建设海洋能源综合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核电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海水冷却电厂,大力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用作海水淡化、城乡公共设施电源的技术和设备,高水平利用海洋清洁能源。加强与中央企业的战略合作,策划和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战略周期长的能源矿产项目,规划建设国家重要的海洋油气、矿产开发和加工基地。    (4)现代海洋渔业。以发展生态、高效、品牌渔业为方向,建设山东半岛现代渔业经济区。实施近海主体功能分区,合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积极修复近海渔业资源,推动优势水产品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鼓励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打造国际一流的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大力发展多元化复合型海外渔业,突出开发公海渔业资源,培育一批远洋渔业龙头企业,增强我省现代海洋渔业国际竞争力。    (5)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海洋运输体系,积极发展近海和远洋运输,推进水陆联运、河海联运,大力度、高水平培植发展港口物流业,大幅度提高物流业在海洋经济中的比重。有效整合港口物流资源,着力增强港口的货物分流和配送功能,提高港口集疏运能力,依托重大交通枢纽改造提升、规划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和大宗商品集散地,依托中心城市发展一批专业化和综合性的现代物流基地,发挥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开放口岸的作用,形成以海带陆、内外互动的物流发展大格局。    (6)海洋文化旅游业。充分发挥山东半岛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突出海洋文化特色,整体策划,整合资源,彰显创意、生态、时尚等元素,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动漫游戏、数字出版、数字传输、新型文化装备制造等新兴文化产业,打造海洋文化品牌,建设创意文化产业园,形成全国创意文化产业高低。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重点开发滨海休闲度假、海岛观光、原生态湿地、海滨城市旅游、邮轮与游艇旅游、海洋文化体验等高端旅游产品,系统提升产业层次,构建以滨海城市、度假区、度假酒店为主体的温带海滨度假连绵带,形成全国最大的休闲度假半岛,打造山东“蓝色旅游”品牌。    (7)海洋工程建筑业。发挥海洋工程项目投资大、效益好、关联性强、带动内需的作用,引导扶持发展相应的工程设计和建设业,在服务省内海洋基础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向省外海外拓展市场,着力提高水平、打造品牌,培育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8)海洋生态环保产业。根据海洋经济的特点,顺应海洋生态建设、环境治理需求大幅增加的趋势,积极培育发展岸线整治、近海生态修复、河口资源保护、沿海防护林建设、滩涂生态涵养等相关工程设计、技术研发、设备制造业。加强对海洋产业循环技术的研发,依托沿海园区,大规模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把海水利用作为战略性的接续产业加以培植,扩大海水利用的产业规模,推广应用高效化、规模化海水淡化技术,形成工程开发中心和产业发展基地。    6、加快发展临海现代产业。发挥山东半岛的区位、资源和科技优势,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沿海聚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大力发展临海工业。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着力培植钢铁、石化、电力等重化产业集群,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提升产品档次水平,拉长产业链条。加快钢铁企业联合重组,临海布点,促进钢铁业布局优化、结构提升。依托我省骨干石化企业,积极与中央和世界大型化工公司合作,大力开发油气资源产品,形成从炼油到合成材料、有机原料、精细化学品的产业链条和优势产品系列。加快调整我省火电偏重的能源结构,重点在胶东半岛地区建设核电站。二是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紧跟世界科技进步潮流,立足自主创新,以重大科技项目为引导,整合创新资源,组织联合攻关,突破关键技术,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三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与现代产业相配套的要求,坚持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并重,优先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业务,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完善财政、税收、价格、土地等政策措施,落实重点产业协调推进机制,搞好重点服务业项目的策划、筛选、储备和建设,做大做强一批服务业重点企业。四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农业投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恢复和提升传统名优农产品的知名度,增创新的品牌,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7、建立六大支撑体系:    (一)深化改革建立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把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结合起来,既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又区分轻重缓急,抓住重点,着力突破。哪个领域的改革任务紧迫就率先推进哪个领域的改革,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要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推动形成有利于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体制机制。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优势产业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税收政策扶持,加大对海洋高技术研发机构建设、境外资源开发、企业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生态环境补偿等扶持,落实好国家各项财政扶持政策。研究制定税收政策,重点支持海洋资源利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研究制定金融政策,优化金融布局,创新服务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推动银企合作,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鼓励企业发行债券或短期融资券,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尽快上市。放宽民间投资范围,发展民间小额信贷和担保公司,最大限度地融通社会资金。扩大利用外资渠道,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研究制定集中集约用海和节约集约用地政策,科学划定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合理利用岸线和海域资源,大力推进集中集约用海,保证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需要。在规划许可范围内,可以在有条件的沿海滩涂地带组织实施拦海造地或填海造地工程,努力增加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土地后备资源。    (二)加快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坚持科技兴海,充分发挥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区海洋科技资源优势,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切实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和创办海外研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推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综合性海洋科考船、国家深潜基地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在区域内全面开放各类科技资源和创新平台。明确产业发展的技术重点,加强区域联合协作,组织重点攻关,努力在渔业养殖新品种培育、海洋生物制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洋深海技术、海洋环保技术等领域,突破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带动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完善创新服务体制,扶持发展一批面向产业和服务社会的创新服务机构和成果转化机构,特别要依托现有各类经济园区,建设一批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    (三)建立健全人才智力支持体系。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人才汇聚、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适应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要求,大力推进教育资源重组,完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加快全省特别是沿海中心城市高等教育的发展,集中支持建设高水平理工院校(分校区),形成集群效应和强有力的科研、人才资源保障。要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积极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创新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实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为蓝色经济区建设输送高素质劳动力。健全人才引进机制,采取更为优惠的政策,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紧缺型人才,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到山东创业发展,鼓励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在沿海地区建立分校或科研平台,动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主动服务企业。对于重视人才使用,重视高素质劳动力培训,自主创新成效突出的,要给予表彰奖励,进一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通过综合施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努力使山东半岛成为高端人才的聚集地和优质劳动力的富集地带。    (四)健全完善现代市场流通体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条块分割,整合流通资源,培育一批现代化流通基地,规范发展各类市场中介组织,构建海陆相连、空地一体的现代流通网络,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流通体系。积极引进现代交易制度和流通方式,努力争取国家主管部门支持,探索建立涉海产品期货交易机制,形成区域商品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努力打造具有海洋特色的全国商品重要集散地。建设“虚拟海关”,发展“无水码头”,使沿海口岸功能向内陆延伸,共享开放平台,促进蓝色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五)着力构筑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安全可靠的原则,紧紧抓住当前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蓝色经济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抓紧制定全省港口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以青岛港为龙头,以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以半岛港口群为依托的现代化港口集群。加快铁路、公路、水路和空港建设,进一步完善重点港口之间、城市之间、沿海与内地之间的交通网络体系。加快铁路干线、港口支线及疏港铁路专用线建设,形成纵贯南北、横贯东西“四纵四横”的铁路网。加快沿海各市之间、沿海与省会城际铁路建设,营造同城效应。加快公路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建设,实现沿海港口和产业集中区的直接高速连接。加强空港建设,提高沿海地区航空运输能力。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形成覆盖全区域的水利网络。构筑陆海互动、一体化发展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推动信息化与港口物流等业务的深入融合,建设大通关信息服务平台,推动电子商务建设,开展网上贸易,促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六)积极建设全方位开放型经济体系。蓝色经济是开放型经济,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努力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大力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促进加工贸易向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方向发展。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引导外资投向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节能环保等领域。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并购境外知名品牌、研发机构和营销网络,扎实推进境外资源开发,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主动搞好与环渤海地区各省市的合作,加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交流与协作,探索与周边功能区和内陆腹地之间的联动发展机制,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    六、下一步重点工作    为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学习。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学习姜异康书记、姜大明省长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省委15号文件精神,学习国内外蓝色经济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加深对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加强领导,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工作。    二是尽快组建专家委员会。我们拟选择一批科研力量强、技术水平高,在蓝色经济和高端产业发展方面创新能力突出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作为“两区”规划建设专家咨询单位。聘请国内外区域经济、海洋产业、海洋科技、发展战略、港口建设等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为专家委员会成员,为“两区”规划建设提供咨询和指导。    三是扎实做好规划编制工作。规划是基础性工程,是整个工作的龙头,起着先导、主导和引导作用。近期我们将组织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在对省内外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借鉴国内外发展蓝色经济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充分吸收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结合山东实际,抓紧做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10月底完成初稿,争取今年底印发实施。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方面支持,力争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纳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进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四是注重加强对产业发展的研究,找准突破口。在认真搞好各项规划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好产业集群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发展,集中力量积极培植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能源矿产、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物流、海洋文化旅游、海洋工程建筑、海洋生态环保等8大海洋优势产业。优化涉海生产力布局,以科技研发为先导,着力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引导产业向重点区域、优势地带集聚,向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充分调动沿海各市的积极性,以全省要素资源为支撑,尽快启动一批科技应用重点项目,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批支柱产业发展项目,把蓝色经济理念落实和体现到具体项目和载体上,尽快取得实际进展。    五是创新完善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加强对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要素市场等统筹规划,推动交流合作,提升整体效能。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加强政策措施研究,在金融、财税、土地等方面,深入研究如何利用国家政策、如何从我省实际出发创新政策并发挥好现有政策的作用,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