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会无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26:19
■ 张筱云
忙!忙!忙!现代人生活紧张忙碌,而伴随着的是无聊。理论上讲,时间被填得满满的,应该没有机会无聊,奇怪的是,许多人在五光十色、多采多姿生活的背后,却摆脱不掉无聊、空虚的阴影。这种矛盾现象表面看来不合逻辑,仔细追究,其实是现代社会一种必然的结果。
科技文明愈发达,分工愈细,生活也愈趋单一化,各行各业中,具有挑战、创意性的工作并不多。无论是工厂工人、政府机关公务员、公司职员、商店售货员,每天大半重复的是机械化的例行公事,除此之外,就是等待假日来解脱。生活在工作与休闲之间摆荡。然而,非常讽刺的是,人们有了时间去从事工作以外的休闲活动,似乎也并没有跳出机械化的循环。虽然许多排遣无聊的娱乐休闲相关事业,例如,电影、电视、电玩、观光旅游、健身房、明星秀、舞厅、购物中心、酒吧、色情场所等等应运而生,五花八门看似丰富,实际上,这些只是消磨时间的方法,目的是把时间填满,缺乏建设性或创造性。这些休闲设施都是设定好的现成程序,毋须动用心思,等人去了就可以在模式中运作。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又走入另一种机械化的陷阱。只不过,从工厂的流水线换成电玩的操作杆;从公司的同事换成俱乐部或健身房的伙伴,无聊的本质并没有太大改变。惟一的好处,可以暂时忘记无聊的存在,而且,似乎别无选择,如果不遵循这两大项常轨,生活便随时有陷入空白的危险,无聊便幽灵般伺机出现,令人无精打采。
除此之外,无聊也是婚姻的头号杀手。夫妻之间相处久了生活便开始无聊,一般人以为,白开水般的柴米油盐是罪魁祸首,其实那不是原因,而是结果。产生问题的主要症结是,为了减少冲突,夫妻通常刻意绕开敏感话题,避免“哪壶不开提哪壶”的错误,看似明智,虽暂保“西线无战事”,但问题不会因此消失,甚至它将逐渐发酵,成为日后爆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之类无法收拾的灾难。德国著名心理医师贝尔认为,人与人之间,无论是父母、亲人、夫妻、情侣、朋友,倘若有逃避、压抑倾向或心灵死角,不想、不愿、不能把心里想的话说出来,双方缺乏共鸣,就会造成无聊。
同时,贝尔从多年的经验与观察中发现:“心灵的麻痹状态是无聊的根源。”何谓心灵的麻痹状态?例如,没有能力表达内心情绪、感觉、思想、愿望,或无法宣泄失望、抗议、不满,如果少了这些交流,人与人之间就各过各的,共同生活如例行公事般运转,只靠某种私人或共同利益维持关系,这时候,就会感觉无聊。因此,贝尔认为学习表达内心感觉是防止无聊的首要条件,无论正面或负面情绪,都必须面对接受。如果可能,和周遭人分享喜悦,例如读到一首好诗、好文章;看到一场好电影;听到醉人的音乐;吃到绝佳的美食;同时,感动、信仰、痛苦、烦恼……也都是避免无聊的好方法。贝尔之所以强调,情绪表达必须通过学习得来,因为有时候个人虽有意愿,但长期在文化、习俗、社会、不良经验等压力下,产生习惯性压抑,一时之间很难敞开心胸。为了克服这一点,贝尔建议,设法在亲友中寻找可以信赖的人,让情绪有一个适当的抒发管道。至于是否每个人都能如愿挣脱无聊的困扰,贝尔说:“寻者得之”,愈被无聊所困的人,内心希望解脱的欲望和需求愈大,在强烈意愿驱使下,通常能找到突破之道。最后,贝尔的结论是,无聊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探究,不要逃避、漠视无聊的存在,以此作为检视内心的依据,如果努力有成,人生境界甚至因此更上一层楼。毕竟,本质上,每个人都是孤岛,追本溯源,只有能够独处的人才不会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