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丹:矛盾的叶利钦与俄罗斯的民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01:52
实习编辑 贾丹
【我要评论】【该文章阅读量:198】【字号:大中小】
1999年12月3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出乎意料的宣布提前结束自己的总统任期,由普京任代总统,同时宣布将原定于2000年6月举行的总统大选提前到3月26日,这宣告了俄罗斯叶利钦时代的结束。
2007年4月23日,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亚历山大·斯米尔诺夫又再次出乎意料的向媒体证实,俄前总统叶利钦逝世,享年76岁。次日下午,叶利钦遗体告别仪式在莫斯科举行。
短短8年,在辞去总统职位八年之后,叶利钦意外逝世。也许正如刘灏所言,评价叶利钦,8年或许太短。在这8年,俄罗斯人似乎还没有准备好怎样评价他们历史上的第一位总统。然而,这位颇具争议的政治家,却轻易的吸引住了人们的视线——毕竟,无论是丰功伟业,还是祸国殃民,叶利钦对于俄罗斯(前苏联),乃至于整个世界,都有着无法忽略的影响。也许,正如南方都市报评论的那样,“不必等待时间的裁决,叶利钦注定是世界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章”。
苏联终结者:作为民主者的叶利钦
关于叶利钦的价值,世人多有说法:
譬如像普京,作为俄罗斯第二任总统,从民族的角度,其给与了叶利钦极高的评价,叶利钦是“率直而勇敢的民族领袖”。
譬如像吕义国,叶利钦的价值:俄罗斯的遗产就在于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而言,叶利钦无疑是一个顿挫与转折的代名词,一个意味着近乎终结的象征符号。
譬如像南方都市报,认为叶利钦最大政治遗产是面向自由。其曾这样评论:叶利钦一生中最大的政绩,是在集权专制留下的荆棘丛中,带领俄罗斯走上自由发展的道路。尽管他大权牢牢在握,并不时重蹈旧时代的积习,但是他义无反顾地,为国家带来了自由的言论、自由的市场、自由的选举和自由的市民社会。
再譬如像网友南阳游客:叶给国家带来了,让人民选择领导人的制度。
也许,对于这些人而言,他们眼中的叶利钦,是那位作为苏联终结者的叶利钦,或者说,是那位作为民主者的叶利钦。对于他们而言,俄罗斯不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世界,一个时代的象征,而叶利钦则是一个年代消逝的背影,亦是一个随风而逝的历史符号。叶利钦作为共产主义的掘墓者、或者是作为共产主义的终结者而为人们所尊崇。也许,他并未带着俄罗斯往民主自由的道路上走了多远,甚至于,走向了某种更令人尴尬难堪的境地。但是作为勇敢的向旧制度说“不”的领袖,他成为了一个象征符号。叶利钦政治生涯中最动人的身影,就在于在1991年苏联发生“8·19”政变之际,他一次又一次地站在戒严坦克上发表演讲,号召人们反对政变者复辟专制铁幕的企图。
《莫斯科华人报》副主编子河曾经说过:“站在坦克上的叶利钦,是一个标志性的形象,那几分钟,几乎抵消了他所有的缺点。”对于大多数俄罗斯人而言,喜不喜欢叶利钦已经不再是问题,而更为重要的,叶利钦成为了改革的代名词——“不是因为我们喜欢他,而是我们喜欢改革。”
也正因为此,所以在其第二次竞选联任时,纵使有着诸多的不满与埋怨,俄罗斯人民终以53%的支持率把他重新送上了总统的宝座。或许,在这些善良的俄罗斯人民心中,只是抱着某种隐隐约约的期待。
无法摆脱强制境界的叶利钦
然而,也许在俄罗斯人民心中,也是有着一些难以释怀的担忧的。毕竟,历史是如此让人不安。
人们在评价叶利钦时,往往把1993年10月作为一个转折点。之前,他是一位勇于进取的政治强人、一位成功的政治谋略家;之后,他是一个优柔寡断治国者、一个延误了历史时机的政府首脑。
然而,事实上,仅仅是这么个转折点也是如此的让人不安。因为此时的俄罗斯,已经是一个所谓的民主自由国家了。然而,莫斯科所发生的一切却让人无法不疑惑,民主似乎碰上了让其矛盾的东西:
本是一场政权内部的政治斗争,总统叶利钦却出兵攻打了政权另一个重要机构——议会;
在这场始终由民主派控制局势的斗争中,却有数以百计的平民死亡、数以千计的反对派被捕;
这场斗争的目的要清除前苏联的残余势力对议会的影响,其结果却强化了前政权的政治遗产——军队和警察对社会的控制;
确实,这是个民主的笑话——无论我们承认与否。叶利钦曾经说过:“我们生活在两个时代。”而生活于中,受旧时代专制独裁耳濡目染的他,终难以摆脱某种根深蒂固的本性。无论他是如何信誓旦旦的宣称:“体制曾经改变了我。现在是我改变体制的时候了。”
事实也确实不是叶利钦所想的那么简单。其本性的霸道、专横使得他难以如其所设想的那样——改变体制。甚至于,在这时的俄罗斯人民看来,叶利钦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在这个其所构建的“叶利钦时代”,其强大的旧时代的专制性格形成为唯一的威慑力量。在《叶利钦留给了世界什么?》中,周圆曾这样说:“在许多俄民众看来叶利钦的做法虽然他们不赞同,却并不意味着不接受——因为俄国不能没有领袖,而此时的俄国能具有领袖权威的,只有叶利钦。”
或许这确实难以让人置信,这位苏联的掘墓人,这位俄罗斯民主的开拓者的价值竟然存在于其骨子里的专制因子?但是事实上,这位矛盾的政治家却确实在上演着一幅吊诡的画面:其对西方的经济模式的偏爱,却又是采取了东方式的手段进行。或许,如尼·别尔嘉耶夫所言:“俄罗斯不是纯粹的欧洲民族,也不是纯粹的亚洲民族,而是将东西方两个世界结合在一起。”恐怕在这个俄罗斯第一个民主共和总统的身上,也是如此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在争议声中逝去的叶利钦,或许是永恒的光荣,或许如崔巍所言,宣扬叶利钦“伟绩” 中国共产党员不答应!但无论如何,对于中国,这位政治老人是有着某种程度的偏好的。让我们抛开其他政治因素,把他作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奠基人”,超越争议,送别“老朋友”叶利钦。
余感
读完这周的文章后,我总在想,民主到底是什么?或许,在叶利钦的心中,民主是一个政治目的,或者是一个政治理想,而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和理想,道路是多重化的。或许,在其看来,只要能够最终实现民主目标,哪怕是暂时的专制、暂时的牺牲也是无所谓的。所以,1993年,他才能下达将炮火对准克里姆林宫的命令,哪怕那将造成一些无谓的牺牲和无法估计的代价。有点断章取义的理解,就正如徐迅雷所言的,这是个选择“长痛不如短痛”的叶利钦。
然而,我却总怀疑这种暂时性的牺牲的正当性,甚至于其必要性。因为对于民主而言,其最终需要的是一种精神——宽容、妥协。我想,真正的民主,已经不再是一种制度,而是一种超越制度,内化于心的东西了。如那些民主制度完善发达的国家,民主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假设一个国家,哪怕有再民主的制度,如若缺乏遵守民主精神的人,那恐怕也算不上什么民主的国家。
这位俄罗斯的民主者,恐怕无法估量他自己的行为对于俄罗斯的影响。也许,那不再是死了多少平民的事情,也只是向国人传达一个信息——尽管这是个形式上的民主国家,我总统仍然可以用我的一个心血来潮的念头,来决定性的规定俄罗斯人民的活法。
恐怕,叶利钦对于俄罗斯人民,乃至于世界民主,最大的坏处就在于此。
民主!民主!中国式民主!又将走上什么样的道路?
无论英雄,还是叛徒?摧毁苏联的人,走了,留给我们的,是对民主的反思……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来源:本站编辑部  来源日期:2007-4-29   本站发布时间:2007-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