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学篇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42:27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学篇
作者:北大附中河南分校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106    信息录入:刁璐璐
四种能力:他们要让每个人成才
学生笔记:想不到只是一个小小的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竟然有这么多的乐趣。通过实践体验和“微型科研”,我们把课堂上的问号化成了生活中的感叹号,在这个过程中,有我意想不到的巨大收获!我爱质疑,我问故我在!
早在建校之初,北大附中河南分校校长、北京大学教授赵钰琳(全国知名中学联合体理事长、全国中学远程教育联盟理事长、原北大附中校长)便为学校指明了一条发展之路:欲形成自身课堂教学特色,必须以“五五四四”为指导思想。所谓“五五四四”,是指“五转变、四带进,五让、四多”,即:
在教学观念上要做到“五转变”:教师由绝对权威的课堂管理者转变为善于引导的课堂组织者;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逐步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课程目标由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并重;教师由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实施者和开发者;“一刀切”作业、课后作业为主转变为分层作业、课堂作业为主。
在教学目标上要做到“四带进”:教师把尊重带进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激励带进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把方法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把创新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会创造。
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到“五让”:新知识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提出和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讨论;规律、结论让学生总结;让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教室。
在教学组织上要做到“四多”:给学生多一点预习的指导;给学生多一点自学的时间;给学生多一点活动的余地;给学生多一点提问的机会。
5年来,经历了“讲练结合——导学式学习——研究、体验式学习”三个阶段,在“五五四四”思想指导下,学校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已日渐成熟。其中,“培养学生四种能力”,被学校立为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标准:
培养学生预习能力,勇闯学习上的“天下第一关”。“人人都知预习好,唯有懒惰忘不了”——这是学校老师在开学第一堂课上为新生敲响的警钟。“每先行一步,就离成功更近了一分”——这是学生的预习笔记本上,统一印在扉页上的寄语。学校开发了由学期前预习、周前预习、课前预习组成的“三级预习法”,开展了以“体验、思考、温故、知新”为主线的预习能力教育。而预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则落实在“预习自省卡片”的坚持使用上,落实在“预习闯关座谈会”的深入交流上,落实在“三级预习方案征集大赛”、“三级预习大比拼”的竞争过程中……良好的预习效果印证了学校老师的观点:“打响了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枪,学习能力的培养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三分学,七分问”。学校认为,学生的质疑能力是课堂评价的重要指标。课前质疑开山铺路,课中质疑画龙点睛,课后质疑发掘潜力。各学科均开发了形式多样的“质疑卡”和“问号手册”,在“质疑——解疑——质疑”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中,“问号精神”引领学生不断成长,同时推动了学生的“微型科研”:怎样用现有数学知识解决校警巡逻路线难题?高一(2)班学生绘制地图,埋头演算,实地演习,忙得不亦乐乎。六易其稿之后,他们最终开发出了“校警巡逻路线简易方案”。手捧学校颁发的“质疑金牌班级”锦旗和保卫科写来的感谢信,孩子们从质疑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体验。
“行家一出口,便知有没有”,“听进去不如学进去;学进去不如讲出来”,课堂上,老师们这样告诫学生。学校极其重视对学生讲解能力的培养,并将其列为重要的课堂评价标准。学生们随时随地能够侃侃而谈,思路之清晰,措词之严密,显然训练有素,非一日之寒。平日里,“小教授”、“小助教”们登台“讲大课”已是家常便饭;课下,学生们“兵教兵”更是充满了热情。学生之间“一对一”个别辅导,或“一对多”进行小组辅导,绝大部分讲解任务都由学生承担。经历了“自学——备课——讲授——反思”的反复锤炼,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学习成绩明显进步。
学校认为,对课堂教学最具说服力的评价标准,莫过于学生的“自主命题能力”。学校大胆放权,鼓励学生“该出手时就出手”,自拟试题,自主组织考试。上至全校月考,下至学习小组自测,“自主命题——互抽试卷——合作批改——自我总结”贯穿始终,部分测试甚至完全由各级学生干部负责组织,令人惊奇的是,考试不仅秩序井然,考风更是异常端正!学生们这样评价自主命题考试:“‘自己挖坑自己跳’的过程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这是一个知己知彼的过程,也是一个超越自我的过程。”“考试不过是一种自我检验的手段而已,不信的话,自己命题考一回就知道了。”
两项制度:他们“一个”带动了“一群”
教师感言:“学科主任”既不像教务主任,更不像教研组长,如校长所说,这个职务倒真是有点教学副校长的意味。一旦接过“学科主任”的牌子,这个学科就算是交给你了,搭台子、出主意、带队伍,你得全权负责。权力大,责任重,真可谓压力与动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
“学科带头人”一词并不少见,而“学科主任”还真是头一回听说。翻开《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学科主任工作职责》,发现这个职务的分量的确非比寻常:
“学科主任全权负责本学科建设及学科教学、科研、教改工作,制定和实施学科建设方案,保证学科整体教学成绩达到或超过学校规定指标;在课堂教学方面,确立学科教改主题和方向,引领教师落实‘五五四四’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在教学管理方面,全权负责教师日常教学工作考核、督导和业务培训,对本学科教师任用有一票否决权;在科研活动方面,策划、组织系列教研活动,指导相关课题组开展工作,建立学科科研资料库;在学科相关特色课程及校本教材开发建设方面……”
学科主任是业务上的领跑者。率先垂范开展教育科研,在自己的班级里开辟“科研实验田”,学科主任第一个“挽起裤管下水”,带领本学科教师“摸着石头过河”。“会钻的”领导“敢钻的”,好比冲锋有了号角和军旗,学科主任的星星之火点燃了整个团队的创业激情,原先几个“瘸腿”学科也被做成了学校教学的“招牌菜”。
学科主任是教学的管理员。教师的去留任用,学科主任具有一票决定权,大量的日常督导、听课、调研工作,就是作出决定的理论依据。教学常规督导通报每日更新,每周汇总,办公网上及时公布,教研室里张榜高悬,鞭打快牛,警醒后进,学科主任的一张信息网带动了整个团队。
学科主任同时还是青年教师的引路人。作为“青蓝工程”的主要组织者,学科主任要为大学刚毕业的新教师“找师傅,引上路,扶上马,送一程”;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者,学科主任要为他们的发展“找苗子、搭台子、铺路子、出点子”。学科主任的辛勤汗水换来了学校人才苗圃的万紫千红。
每当上课铃响起的时候,学科主任们便匆匆走进了自己班的教室——在肩负众多重任的同时,他们每一个人都担任着一个普通班的班主任。教科研不能离开教学第一线,再忙也要带好一个普通班,这是全体学科主任主动请缨“讨来的任务”。英语学科主任宋香菱这样诠释“学科主任”的头衔:“是荣誉,更是挑战!”
一个带动了一群,个人激活了团队。在培养“领头羊”的同时,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同样重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为了强调集体备课这一优良传统,学校干脆将集体备课时间直接写进了课程表。
在高二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现场,一堂内容为“关注社会,感悟人生”的拓展讨论课正在紧张的备课当中,本堂课的主要备课人是语文学科主任谷锋。谷锋老师拿出自己的“个人教案”简要说课,厚达6页的“个案”,细致到了课堂上教师的每一句话,细致到每一个有用的肢体语言。本节课注重诱思探究,问题的设置自然是主要内容,谷老师的设疑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1.展示图片后,提出问题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你留意过你自己的父母吗?
2.导向归纳
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的父母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但中国的老人又何止是千千万万呢?
3.播放《可怜天下父母心》专题片,提出探究问题。
他们是为我们付出了一切的人,我们又为他们做过什么?
4.冷静观察
当我们的亲人们因种种原因而得不到我们做子女的悉心关照时,他们又会在做什么呢?他们随时可能面临的潜在威胁又会有多少呢?
5.合作探究
质疑:现代社会的“四二一”家庭结构下,我们将来到哪里去养老?
6.深层解读
关注老龄化,你能为解决这个问题做点什么?
全组教师就谷锋老师的“个案”展开了热烈讨论,备课纪要上,留下了集体智慧的结晶:“诱发感情,投入激情很重要”;“触发共鸣处要把握到位”;“也可舍弃关注老龄化话题,重在谈‘孝敬’、‘孝情’,不必深入铺展”;“口语练习很好,可以将书面表达放于课后作为补充”;“授课体态设计精细,妙用无穷,十分值得借鉴”……
纵观整个集体备课流程,不得不感叹于它的严格和精密:商定备课任务分配方案,主备人初备形成“个案”——集体讨论、修订形成“通案”——主备人印发“通案”,教师个性化再修订——听主备人讲授“先行课”——全组进行集体反思,形成适合于自己班级情况的“实战稿”并进行授课,期末存档以备来年借鉴。
一堂课,学校老师要共同倾尽心力,三易其稿,历经五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要谨慎推敲反复斟酌,力求将最完美的课堂呈现给学生。“让每句话都有效果,让每分钟都有效率”,是他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每堂课都是唯一的,每堂课都是充实的,每堂课都是完美的”是他们不懈的追求。路过一间间教室,所见皆是学生聚精会神的神情,不时间,某间教室会爆发出阵阵欢笑和掌声……
一间课堂:他们兼顾“家常”与“特色”
教师感言:“家常课”不是端出来看的满汉全席,而是给孩子们吃的一日三餐,实实在在是最主要的。学校实事求是,不搞教学上的“面子工程”,让我们有充足的时间潜心精研业务,也才有了精力做好“特色课”。说实话,“家常课”如同“家常菜”,看似平淡其实最见功力;“特色课”如同“拿手菜”,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只有“家常”+“特色”,才能让孩子们吃出营养、健康和品位。
如同河南老乡的家常便饭一样,北大附中河南分校的课堂,处处透着实惠和醇香。学校要求彻底杜绝“作秀课”、“表演课”,并贯彻到一切公开课、观摩课和日常教学当中。公开课“拧掉水分,拿出干货”,教学中遵循“风格上百花齐放,品质上求实为先”的原则,“家常课”先行,“特色课”紧跟,实实在在地把课堂变成素质教育主阵地。
“家常课”有一个务实求真的制度平台作保障。日常教学评价“不看广告,看疗效”;校长随时进班听课,校电视台随同录像,将“录像课”反馈给教师本人,或在教研时公开播放;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全民总动员”,强调“透明、公平、开放、互动”,种种措施最终使得“作秀”毫无用武之地,教风自然踏实起来。“教改示范观摩课”现场,说课言简意赅,授课心无旁骛,自评实事求是,互评开诚布公,点评一针见血,最后的“现场答辩”环节气氛活跃,无论是授课者还是听课者,均获益匪浅,真正做到了“讲课堂堂有收获,评课次次有提高”。
“家常课”还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教育科研理念做引导。在校本科研课题立项中,学校规定:“故作高深者,下马;脱离现实者,下马;拾人牙慧者,下马;到处挖井者,下马。”“四个下马”,将目光牢牢锁定在“实”字上,遂有“培优补弱专题研究”、“特色课与家常课教学实践关系”、“怎样落实堂堂清的若干细节问题”、“双轨动态班级授课制的评价系统”等成果纷纷瓜熟蒂落,教学中的堡垒逐个拿下,现实中的难题一一解决。直线上升的教学成绩,是务实精神最好的证明。
人人会做家常菜,但家常菜其实最不寻常。北大附中河南分校的课堂上,高质量的“家常菜”天天有、顿顿香。“向课堂要效益,以质量求生存,把素质教育的理想转化为踏踏实实的实践。”5年来,身践躬行这一教育理念,北大附中河南分校还端出了色香味俱佳的“特色菜”。
这是下午第三节课时,映入记者眼帘的一组镜头:初一(4)班教室里,英语短剧《2006版皇帝的新装》正在上演,掌声笑声不断,外教坐在教室角落里,不住地微笑颔首;初二(6)班的同学们分做两组,正围绕“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展开一场激烈的辩论;高一(5)班的小“军事专家”正在为全班同学做时事讲座,旁征博引历史事件,分析时局鞭辟入里,颇有大将风范;高二(11)班的“百家小讲坛”上,主题是“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我见”,结合课下合作探究的“研究成果”,几位同学正侃侃而谈……
这就是北大附中河南分校特色课程中的“班级活动课”。每天下午第三节准时开场,写进课表,雷打不动。策划、主持、授课均由学生唱主角,班主任、任课老师当“顾问”和“技术总监”,课堂内容由全班民主协商制定。5年来,“百家小讲坛”、“附中会客室”、“相约四点半”、“时政大本营”、“新闻有话说”、“每日论战”等不少极具班级特色的活动课,无形中也成了全校闻名的“班级名片”。正如一位老师所说,“班级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素质教育的前线,也是未来的学者、律师、主持人、政治家们成长的摇篮。
如果说“班级活动课”是培养“专才”的园地,“校级特色课”则是孕育“全才”的熔炉:口语实践课、心理卫生课、影视鉴赏课、交际礼仪课、形体训练课、武术健身课、法制教育课、地方文化课、中国传统文化课……一个优秀的现代人才应当具备的所有素质,在这些特色课程中均能找到答案。
强有力的制度为素质教育实践搭建了平台。学校规定,每天必须保证学生上两节班、校级“活动课”,每人必须选修至少8门特色课程,所有特色课程的成绩同样计入学分。更有“九个一”工程将培养学生素质深入量化、细化,学校规定:所有学生每学期必须参加一次竞赛、一次辩论、一次才艺表演、讲一次大课、当一次班报主编或“班级活动课”主持人、看一本名著、订一份报刊杂志、写一本周记、每次月末放假进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与特色课程同行的,是学校在素质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人文关怀。学校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份“成长档案”,自入学第一天起,学生成长的点滴,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痕迹。翻开高三毕业生的“成长档案”,家校沟通卡、家长手册、班主任手册、学生自评手册一应俱全,“素质教育成长纪录”记载了学生选修特色课程的全部资料,时间、科目、成绩、评语一一记录在案,资料光盘中收录了该生在校参加文艺演出的录像剪辑。“教师心语”一栏,舞蹈课老师陈诚这样写道:“你是个很有舞蹈天赋的男孩,你的聪颖让老师惊喜,你的勤奋更让老师欣慰,衷心祝愿你考入理想的舞蹈学院,岁月也将永远铭记你在这里舞动的无悔青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短短5年间,数百名学生在国家、省、市级各类学科竞赛中摘金夺银,满载而归,荣获全国中学生数理化生竞赛一二等奖达27人次,在北京国际马拉松竞赛中,学校选手一举拿下第7名、第9名和13名。
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当中,很多人关注的,是北大附中河南分校传奇般的发展速度、神话般的高考成绩,但一些教育教学专家对学校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之后,对这所刚刚建校5年的年轻中学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北大附中河南分校教学改革颇具超前性和实用性,是一个很有意义和值得借鉴的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