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分析:豆瓣为什么短期内会这么成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38:20
问DOUBAN为何在短期内成功,不是问豆瓣好在哪里,而是杨勃究竟如何将豆瓣做起来的,他在战略、业务和细节上做了哪些工作,使得豆瓣能够对接产业链、搭建系统和吸引用户?
战略上:
一,选择了“键盘用户”的重度人群——知识分子(这个定义并不老土。它是个泛定义,指在教育素养和表达欲望上指标领先的人群;相对于中国互联网的主力人群——青少年,知识分子是小众,因此DOUBAN的市场是细分市场,用户发展规模也较通用市场要慢)。
二,针对目标人群,选择了评论与分享为核心的WEB2.0社区平台。不管是小组,TAG,还是SNS,都是为目标人群服务,并且与其行为习惯吻合的。换句话说,如果目标人群不是知识分子,则并不一定选择WEB2.0形式。
三,选择了内容流量衍生模式。我觉得人们很大程度上误解了互动的意思,以为互动只有一种类型——谈天说地模式。谈天说地型,以天涯,猫扑,西陆等著名社区为代表。表现是没有特定主题,或者主题没有特定指向,这种类型的人群聚集是以明星为基础和核心,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而另一种互动,我称为内容流量衍生模式。以新浪、百度、土豆等为代表。这种类型,人们的评论与表达是有特定的、即时的内容为话题的,而这些内容又在网站上随手可得,随处可见;人们因感而发,触景生情。DOUBAN选择书籍音像,并且在社区前搭建一个内容资源,而后将内容流量与衍生社区紧密结合,我觉得是非常明智的。
四,在积累用户之后,能够迅速的找准自己在产业链上的位置。通过掌握终端消费群的力量,获得与产业链上游的谈判资格与条件,并顺利确认了具体合作方式(只做利润分成,不做广告,不卖商品)
战略上DOUBAN的清晰与准确,在众多WEB2.0网站里,确实不一般。
业务上:
(略,不了解也不推测,但DOUBAN在项目初期成本控制上值得赞赏)
细节上:
一、UI 豆瓣的UI很讨目标人群喜欢,但非目标人群则不一定(比如青少年更喜欢绚丽的页面,获取资讯目的的人群更喜欢超长的丰富内容页面)。
二、改进 一个经常修正细节的网站是很容易让人喜欢的。因为用户会认为这些改变是因他们而做出的。
三、推广 引爆流行中提到的几个要素:意见领袖、传递员等都做得非常到位,具体就不点名了。所谓的口碑,其实一点不神秘。
四、姿态 豆瓣如果像淘宝和猫扑一样的姿态,说不定就没那么受欢迎了,从气质来说,它和创始人都刻意包装成为低调、温文尔雅、专业的形象。这是个妙笔。
五、数据挖掘 这个是豆瓣真正的技术核心,未来会看到的。
最后罗嗦几句:
拿豆瓣去跟门户、大社区等为大众通用市场服务的网站与比的,弄错了参照系;
只关注豆瓣优点,而不去研究豆瓣为何用了这个产品而没用另一个产品的,属于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豆瓣的财富,是占有高素质较高收入表达欲望较为强烈的文化人群。无论以后豆瓣开发什么频道或者主题,图书、杂志、音乐、电影、博客还是旅游,都是为这些目标人群开设的。豆瓣需要做的,是找到真正跟这些主题相关的服务商,并能够从合作中获得利润。
未来豆瓣的风险:市场规模限制;非工具型应用(数据挖掘会成为豆瓣的工具型应用吗?)可能会出现的疲劳感;细分市场向通用市场扩展的企图(专变泛,九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