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器重”你,所以“刁难”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3:35:26
       

  《你有多少问题要请示》 林少波 著 石油工业出版社 订价:26.80

  内容简介

  每个员工都想成为单位里的佼佼者,每个管理者都想聘到优秀的人才,每个企业都需要德才兼备的员工。也许立场不一样,但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让自己的利益与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如何做到呢?什么样的员工让企业放心、省心、舒心呢?答案是:不逃避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找方法解决问题,并把问题当成机会的员工!优秀的员工,有问题绝不上交。优秀的员工,让问题止于自己。优秀的员工,把问题当成机会。《你有多少问题要请示》就是这样一本为打造解决问题专家型的卓越企业、培养责任与方法并重的优秀员工量身定制的书。

  目 录

  第一章

  唯一需要恐惧的是恐惧问题本身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那次美国金融危机,罗斯福发出了著名的言论:“唯一需要恐惧的是恐惧本身!”在工作中,我们由于没有真正与问题接触,就将其无端放大,以致很快心生恐惧。其实,绝大多数问题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严重,只要我们撕破恐惧的面纱,就能很好地解决它。可以说:唯一需要恐惧的是恐惧问题本身!

  第二章

  不能解决问题,那企业请你来干什么

  企业聘用你,因为企业觉得你有解决某种问题的能力,能给企业创造效益。如果你看到问题却坐视不理、得过且过,那么你对自己的工作就没有明确的认识,也没有发挥你自身的价值,更没有承担起工作的责任。解决问题是员工的责任,当问题的难度和重要性提高时,解决问题也就成为一种提升自己的机会。解决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以实干的态度和精神面对它、消除它。   

  第三章

  工作中的问题就是你发展的机会

  一位管理学家曾指出:“为什么机会来临时我们无法确认,因为机会总是乔装成问题的样子。”在优秀的员工的眼里,问题不是“宣告死刑”的预言家,而是机会“乔装打扮”来到自己的面前。无论面对的问题有多大、多难,只要冷静分析、积极行动,问题就会成为你发展的机会。

  第四章

  借口多的人离问题最近,离成功最远

  在现代企业中,总是有那么一些员工,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就找借口,企图通过借口来逃避责任。殊不知,他们越是这样做,就越不可能做好工作。曾经有人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借口多的人离梦想最远。”同理,“借口多的人离问题最近。”因此,当遇到问题时,明智的做法是把想发泄的情绪引向问题而不是别人,把能量聚焦到想办法上而不是找借口上……   

  第五章

  正确的方法能让问题迎刃而解

  为什么很多人工作很努力,业绩却不太理想?为什么面对同样的工作,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取得的效果就会不一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方法是高效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可以使很多难题迎刃而解;正确的方法也是你取得突出业绩的决定因素,可以让你迈向优秀、成就卓越。   

  第六章

  有责任心的人不为问题操心

  西点军校有句名言:“没有责任感的军官不是合格的军官,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是优秀的员工,没有责任感的公民不是好公民。”责任心是每个身在职场的人的第一素质。现在很多年轻人最被人诟病的就是缺乏责任感。抱着认真尽责的态度去工作,你的业绩会更加优秀,也不用为工作中会出现问题而操心。

  第一章

  唯一需要恐惧的是恐惧问题本身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那次美国金融危机,罗斯福发出了著名的言论:“唯一需要恐惧的是恐惧本身!”在工作中,我们由于没有真正与问题接触,就将其无端放大,以致很快心生恐惧。其实,绝大多数问题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严重,只要我们撕破恐惧的面纱,就能很好地解决它。可以说:唯一需要恐惧的是恐惧问题本身!   

  任何一个公司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存在   

  只要公司存在,就永远有问题存在。小公司有问题,大企业一样有问题。关键是你要客观地看待这些问题是不是可以解决的?这些问题是不是任何一家公司都可能存在的?如果你用放大镜去看这些问题,那你得到的永远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这个世界不存在完美的东西,也就不存在没有任何问题的公司。遗憾的是,很多人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而选择了离开或者懈怠工作,于是永远平庸而得不到进步。

  对于职场上的员工来说,工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多员工为了保住工作,只是故步自封、按部就班地做领导吩咐的事情,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正在工作”或者“已经工作了”,但实际上,却把问题原封不动地留给了别人。你一定要明白的是:问题不可能因为你的回避而自动消失,推卸责任也只能使问题更严重。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个有心人,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积极地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换了一家公司,问题就能消失吗?  

  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参加我举办的培训的新员工经常会问我:林老师,我除了周末和节假日,基本每天都工作。在工作中,我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情。然而,我一直不明白做这些事情,我是为了什么?

  也许你会说:工作不就是养家糊口吗?每天踩着时间的尾巴上班、下班,到了固定的日子领回自己的薪水,然后又去上班、下班。要是觉得工作中出现什么问题,比如老板规定的任务指标太高、客户太难伺候,那就换一份工作呗!

  如果你这么认为,那么我问你:在工作充满问题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换了一份工作,就能保证新工作中没有困难、没有问题吗?

  前阵子,我们公司刚走了一个将自己生存状态的改变寄托在下一份“好”工作上的人。这个人小有才气,可是,若论才气,他的处境应该不会是眼下的这种状态,都已经36岁的人了,还没有找到女友,住在郊区廉价的出租屋里,每天上下班要来回奔波近5个小时,两年内曾6次跳槽,后来的4次工作,几乎没有超过两个月就离开了。按说,这样的人公司就不应该留,但我当时出于好心,再加上觉得他有点才气就留下了他,希望能使他不再“流浪”。刚开始,他干工作很认真,而且经常独自加班加点。遇到这样的“好员工”,我们大家当然都很感动。

  于是,我就和别的领导带他出入一些重要的社交场合,希望能够改变他的生存状态。可是事隔不久,他就开始不交“作业”了,一会儿推托网络有问题,一会儿又说电脑出了毛病。对此,我们也没有在意,直到国庆放假的前一天,不见人了。我接到他打来的电话,说:“林总,我给你写了一封邮件。我要辞职了。我认为现在公司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让我觉得收入比之前少了,而且我做事找不到感觉了。”我还是想挽留他,于是对他说:“公司肯定存在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啊。你再考虑一下?”没想到,他还是很坚决。后来我才知道他离开的真正原因,原来,他9月份在我们公司只能领到5000元的工资,而他的工作成果拿到别处可以卖到8000元,仅仅3000元的差价就让他又一次背叛了自己的灵魂。痴人哪!别以为下一份工作会更好,别以为小聪明总能胜算。   

  每一位员工都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公司的问题,因为你的工作就是解决问题,即便你觉得公司的问题太多,要跳槽换一家公司,你也同样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每个公司都存在问题,其差异也仅仅在于问题的不同。   

  世界上不存在一份没有问题的工作   

  在一个公司里,上至高层领导,下至基层员工,不论他的工作是简单是复杂,不管他的职位是高还是低,问题总是避免不了的。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一份没有问题的工作,或者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永远有问题存在。   

  李明最近非常郁闷,因为工作中的问题太多了,常常把他弄得焦头烂额,他为此牢骚满腹,情绪也越来越暴躁,于是,他去向一位职业规划师求助。

  了解了他的情况后,职业规划师说:“我带你去一个地方吧!”

  职业规划师开车把李明带到了郊外,李明下车一看,诧异不已,原来是一处墓地。职业规划师指着前面的坟墓对他说:“你看看吧,只有这里才没有问题,也只有这里的人才不会被问题困扰。”李明恍然大悟。  

  的确如此,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小的时候要解决说话、走路、穿衣的问题;上学的时候,要解决读书、写字的问题;参加工作后,要为企业解决问题。一样的道理,工作中有问题是很正常的,没有问题才是不正常的。

  公司的问题不可能因为我们的回避而自动消失;而问题得不到解决,公司的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公司发展受阻,当然也会影响到个人的发展。当工作中出现问题时,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不是逃避,而是去面对、去学习、去钻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问题迎刃而解。

  一定要记住:工作中有问题是正常的,正如人生中会遇到种种麻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过在工作中没有碰到问题的人,不论他是老板还是员工。我们经常听人讲这样一句话: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许你幻想着公司里的问题都已经有人给你解决掉了,对你来讲只需做现成的、容易的事。那么,你要知道,这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而已!

  停止抱怨,无能的水手才去责怪风向  

  西方有句谚语:“无能的水手责怪风向。”同理,无能的业务员责怪顾客,无能的经理责怪员工,无能的下属责怪上司,无能的员工责怪老板。   

  任何指责和抱怨都是无能的表现。一味地抱怨,业绩和客户是不会主动上门的。你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每一项工作,而不是为不能完成工作而找借口或者抱怨。

  抱怨的人是无能的人,是悲哀的人。这样的人在哪里都不受欢迎。

  如果你的工作遇到问题,或者没能做好,你要考虑的是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因为,你必须要对你的工作负责。每个人都应该对他的工作负责,一旦工作出现问题,他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抱怨、指责、推卸责任=无能。请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能力的人,不要总是抱怨是别人的责任,工作需要团队完成,每个人都有责任。   

  不做喋喋不休的鸭子,做只展翅高飞的苍鹰   

  一天,《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哈维·麦克在机场排队等候出租车。当一辆出租车停在他面前时,哈维眼前一亮,这辆车一尘不染,司机穿着整洁的白衬衫,熨烫得十分平整的黑裤子,系着黑领带。他走下车来为哈维打开后车门,同时,他递给哈维一张薄薄的卡片说:“我是您的司机威林,在我给您装行李的时候,希望您能够阅读一下我的工作介绍。”

  哈维拿起卡片看了起来:“威林的任务:让我尊贵的顾客沉浸在愉快的氛围中,通过最快捷的、最安全的并且是最为廉价的路线,到达顾客的目的地。”

  哈维心里为之一振,尤其是他注意到出租车内同它的外观一样,也是一尘不染。哈维坐在座位上后,威林说:“您要来杯咖啡吗?热水瓶里有加糖咖啡和无糖咖啡两种。”哈维说道:“不用了,我还是喜欢喝点饮料。”

  “没问题,在小冰箱里面有可乐、水还有橙汁。”哈维有点惊讶,差点口吃起来,“我,我还是来杯可乐吧。”递给哈维饮料后,威林说:“如果您想看点东西的话,车里有《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体育画报》还有《今日美国报》。”

  车开起来了,威林递给了哈维另一张卡片:“这是我所搜集的播放音乐的电台频率,如果您喜欢的话,可以听一下收音机。”似乎还没结束,威林问哈维车内温度是不是合适。然后,他告知了哈维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线。他还让哈维知道自己非常乐意交谈,如果哈维喜欢的话。

  “告诉我威林,你一向这样为顾客服务吗?”

  后视镜中的威林面带笑容:“不,实际上,仅仅是最近2年才这样。在开始5年中,我的大多数时间都用来抱怨,就跟大多数出租车司机一样。后来,我在收音机中听到了一位心理学家韦恩·戴尔的成长经历,他写了一本名为《只要相信就能实现》的书,书里写道,如果你在早上起床就期盼会有糟糕的一天,你将不会失望,因为糟糕的事情肯定会如约而至。停止抱怨!在竞争中改变自己,不要做鸭子,要做一只鹰。鸭子喋喋不休,抱怨不停;而鹰则越过人群,展翅高飞。他真的让我茅塞顿开,韦恩说的就是我,我就是喋喋不休、抱怨不停,所以我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变成一只鹰。”

  威林的一席话让哈维陷入了深思……   

  故事中的威林肯定是那种特别受大家欢迎的司机,也正是大家需要的司机。在企业里,同样需要这样的员工。他们不会像鸭子一样抱怨,而是像鹰一样开始在高空展翅翱翔,于是他们获得了像鹰一样的胸怀和成功的事业。  

  最好的方法是做点什么来防止这个问题   

  在我们的工作中,头号的“绩效杀手”就是抱怨。

  这是某企业的一次季度会议。  

  营销部门张经理首先发言:“最近销售做得不好,我们有一定的责任,但是最主要的责任不在我们,竞争对手纷纷推出新产品,比我们的产品好,所以我们很不好做,研发部门要认真总结。”

  研发部门李经理接着说:“我们最近推出的新产品是很少,但是我们也有困难呀,我们的预算很少,就连少得可怜的预算,也被财务削减了!”

  财务部门刘经理说:“是,我是削减了你们的预算,但是你们要知道,公司的采购成本在上升,我们当然没有多少钱。”

  这时,采购部门王经理跳起来:“我们的采购成本是上升了10%,为什么,你们知道吗?俄罗斯的一个生产铬的矿山爆炸了,导致不锈钢价格上升。”

  “哦,原来如此呀,这样说,我们大家都没有多少责任了,哈哈哈哈!”张经理、李经理、刘经理、王经理齐声说。

  总经理说:“这样说来,我只好去考核俄罗斯的矿山了?”

  最后讨论出的结果是:销售不好是因为俄罗斯的矿山爆炸了。  

  就像这个案例中的情景一样,销售部销售不好,责任在产品;产品不好,责任在预算;预算之所以少,是因为成本高,盈利少;而成本之所以提高,责任在采购;而采购成本高,则是因为俄罗斯矿山爆炸。每个人都可以把原因往别人身上推,每个人都能在别人那儿找到借口。

  他们不愿意承担风险,不想承认自己的问题。也许,这样的逃避行为可以使他们暂时逃脱公司的处分,但最终的结果呢?

  最好的做法不是怪罪别人,把责任推个一干二净,而是认真问自己:“我可以多做点任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目前的情形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以及“我们如何才能摆脱困境,向前推进?”

  在工作中,无论遇到任何棘手的问题,都要保持积极向前的态度,做一个敢于面对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优秀员工,做职场中的楷模。抬起头,向前看,根据目前的情况确定最佳的行动路线。

  勇敢地接受麻烦,躲避问题不如挑战机会   

  麻烦即是人生,问题即是工作。从呱呱坠地的那天起,人生就注定要与麻烦为伍,不同的是,强者不断地摆平麻烦,弱者不断地被麻烦摆平。从开始工作的那天起,工作就注定要与问题相伴,不同的是,优秀的员工把问题当成挑战,平庸的员工把问题当成麻烦。   

  有人说:工作的一半是麻烦,另一半是处理麻烦。把麻烦当做朋友,不要敬而远之,否则就会更麻烦。麻烦是朋友,于理,让你学会领悟而豁达;于人,让你学会取舍而宽容。

  没有麻烦,工作就没有生机。想要工作得精彩,必须带着麻烦,因为工作是一次旅行,你必然要跋山涉水,走过荆棘。倘若你遗弃了麻烦这个朋友,你永远没有登高望远览胜景的机会,只能停留在原地,做井底之蛙。  

  问题越多,出路就越多  

  很多员工总是会被那些所谓的问题难住,于是觉得工作不好开展,找不到出路,越做越难,最终放弃。其实,问题就相当于“出路”,你能够发现、提出的问题越多,你的“出路”就越多。抓住机遇就相当于“选路”,在路多的情况下,才有更多的选择。

  问题与机遇并存,而且问题与机遇并不冲突。相反,如果你不能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也就不可能发现和抓住与问题相伴而来的新机遇。在工作中,新的问题有时候会带来新的机遇,而机遇同样也会以问题的面目出现。如何变问题为机遇,在机遇出现时将问题处理好才是工作的关键。聪明的员工往往善于在问题中寻找机会,他们在问题中遇到的机遇要比他们在其他地方遇到的机遇更多。

  美国著名的新闻记者罗伯特·怀尔特曾说:“任何人都能在商店里看时装,在博物馆里看历史,但只有具有创造性的开拓者才能在五金店里看历史,在飞机场上看时装。”

  面对同样一件事情,有的人只看到问题本身,而有的人能看到问题背后的机会。对待问题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导致不同个体的发展机遇也是截然不同的。在现实中,出现问题时不要仅仅抓住问题本身不放,透过问题表面,我们可以发掘出更多的机遇。

  无论是处于基层的普通员工,还是身为中层的管理者,那些取得一定成就的杰出人士,都会致力于解决自身的和工作中的问题,努力发现问题,并努力抓住与问题相伴相随的机遇。一定要记住:有问题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希望,有希望才有出路。不要拒绝问题,因为,你拒绝了问题,就拒绝了成功的出路!

  躲避问题就是躲避机会   

  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但有的员工却把躲避问题看成是一种趋利避害的处事方法,遇到棘手的问题、难以解决的问题,就主动绕过去,把问题放在一边,希望问题自己消失。他们在放弃所遇到的问题的时候,没有想到问题的背后可能正孕育着机会。

  真正爱岗敬业的人不会躲避问题,也不会被问题困扰而无法脱身,而是透过问题的表面,去把握问题背后的机会。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惧怕问题,更不要逃避问题。只有把问题看做是引导我们前进的导师,我们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句俗语说得好“嫌货才是买货人。”对你的产品感兴趣的人,才有可能去问更多的问题,千万别把“嫌货问题”当做是麻烦。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不断地发展就会有问题不断地涌现。如果企业风平浪静、顺顺利利,这只能说明企业是在停滞不前或发展还不成熟,从而企业也就没有发展的机会。   

  联想集团在成立之初,只是为一些国外的企业代理或加工一些电脑的配件。由于其人才、技术的限制,企业的工作效率低下,经常不能满足国外企业的需求,因而失去了许多客户。

  在一次为国外著名厂商做显示器的时候,客户的要求非常严格,甚至有些强人所难。联想集团经过多次改进后,产品仍然不能达到客户的要求。当时,交货期限将至,客户发出最后通牒,到期如交不了货将终止与联想的合作,并且要求联想依照合同承担相关的经济责任。

  为了维护客户和公司的利益,联想集团只能在柳传志的严格监督下,加班加点地改进不合格的地方。经过全体员工的集体努力,联想集团终于在规定的日期做到了让客户满意——这不但维护了企业的信誉,更主要的是加强了双方的合作,促使双方的业务往来越来越密切,同时也为联想集团的快速成长营造了更好的外部环境。   

  客户的要求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看似无法达到,但只要勇敢去面对,将苛刻的条件当成是前进的动力,让问题逼着自己成长,再大的问题也就不会成为问题。假如放弃或者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够完成目标任务,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信誉,失去合作的机会。

  要让问题帮助企业获得发展,不但不能逃避问题,还要主动去寻找和发现市场上潜在的问题,然后主动地去解决这些问题。躲避问题就相当于躲避机会。对工作中的问题置之不理、不认真地对待,就会使企业因为问题而陷入重重危机之中。只有把问题找出来,经过努力把问题解决掉,才能让企业突破一个个发展的瓶颈,寻找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机会。

  第二章

  不能解决问题,那企业请你来干什么

  企业聘用你,因为企业觉得你有解决某种问题的能力,能给企业创造效益。如果你看到问题却坐视不理、得过且过,那么你对自己的工作就没有明确的认识,也没有发挥你自身的价值,更没有承担起工作的责任。解决问题是员工的责任,当问题的难度和重要性提高时,解决问题也就成为一种提升自己的机会。解决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以实干的态度和精神面对它、消除它。   

  问一问自己:“我能为公司做什么?”   

  企业聘用你,不是为了供养你,而是因为需要你。不怕被“利用”,就怕你 “没用”。愿意奉献与付出的员工,一定能成为企业里的“大忙人”与“抢手货”;那些满嘴牢骚、满腹抱怨的员工,一定会成为企业里的“大闲人”与“蹩脚货”。   

  企业聘用一个人,给他一个职位,给他与这个职位相应的权力,是为了让他完成与这个职位相应的工作,而不是让他在这个职位上休息。

  “我能为公司做什么?”这应该是每一位员工从进公司那一刻就该明白的事情。一定要先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把属于自己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然后你才能获得“公司能给我什么”的报酬。你应该明白你和公司的工作关系是这样的:你是执行公司分配的工作,而不是你安排公司的工作。工作中遇到林林总总的问题时,不要抱怨,而要敢于面对和迎接。当周围的人们都喜欢找你解决问题时,你就取得了胜人一筹的优势,公司自然会知道你是一个良才。

  改变公司的员工在哪里   

  日本管理学家川上真史在他的《改变公司的员工在哪里——寻找公司的发动机》一书中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到底缺乏什么样的员工?能够改变公司命运的人是什么样的呢?在这本书中,他给出了下面的答案:

  ①他们不把问题当问题,而把问题当课题;

  ②他们有勇气迈出第一步;

  ③他们能及时、准确地发射知识和信息;

  ④他们时刻张开天线接收一切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资讯;

  ⑤他们能对企业的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探讨并解决;

  ⑥他们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观点、远见和计划。

  你是一个能改变企业的员工吗?

  许多员工心里普遍存在一种误区,往往忽视自己的作用,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打工的,人微言轻,所以企业的兴衰成败与我无关,我改变不了什么”。

  然而,事实是什么样的呢?  

  1889年,柯达的创始人乔治·伊斯曼收到一份普通工人的建议书,该建议书呼吁生产部门要将玻璃窗擦干净。这虽然是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伊斯曼却看出了其中的意义所在,他认为这是员工积极性的表现,立即公开表彰、发给奖金,从此建立起一个“柯达建议制度”。

  如今,在柯达公司的走廊里,每个员工随手都能取到建议表,丢入任何一个信箱,都能送到专职的“建议秘书”手中,专职秘书负责及时将建议送到有关部门审议、作出评价;建议者随时可以直接打电话询问建议的下落;公司设有专门委员会,负责审核、批准、发奖。对不采纳的建议,也要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提出理由。迄今,该公司员工提出建议已达上百万个,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被公司采纳。柯达的成功经验,立刻成为其他各大企业纷纷效仿的对象。

  提建议只是改变企业的一种方式,其他的方式还有很多。

  比如,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节约公司的每一度电、每一滴水,要知道节约的都是利润。有些员工出去办事,电脑一直开着,对于公司的电费和网费毫不珍惜。用完电脑以后,不妨随手关掉,用的时候再打开,节约的好习惯会让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领导的眼中,这样的员工是有责任感的人,自然是受到提拔和重用的首选目标。

  这样的好习惯也会影响你的同事,甚至会给整个团队带来好的影响。“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古人的教诲是值得每个员工铭记在心的。

  老板迫切需要的是能及时解决问题的员工  

  1999年,美国第一大零售商凯玛特开始显露出走下坡路的迹象,有一个故事广泛流传:

  在1990年的凯玛特总结会上,一位经理认为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他向坐在他身边的上司请示如何更正。这位上司不知道如何回答,便向上级请示“我不知道,您看怎么办。”而上司的上司又转过身来,向他的上司请示。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一直推到总经理帕金那里。帕金后来回忆说:“真是可笑,没有人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宁愿将问题一直推到最高领导那里。”

  2002年1月22日,凯玛特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与竭力寻找借口的员工不同,有些员工没有做好工作时会直接对老板说:“您看怎么办?”也许这种坦诚似乎比找借口好一些,但事实上,在老板听来,“您看怎么办?”的潜台词就是“这是件麻烦的事情,还是您亲自介入并帮助我们解决吧”。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扰。问题会时不时的出现,就像每个人都会生病一样。所以,老板迫切需要的是那种能及时解决问题的人才。

  在老板眼中,没有任何事情能比一个员工处理和解决问题更能表现出他的责任感、感恩精神和不可替代的价值。一个经常为老板解决问题的人,肯定能最先得到老板的青睐和提拔。首先,他没有让问题延误,酿成大患;其次,他让老板非常省心省力,老板可以把精力集中到更重大的问题上。有了这样的员工,老板就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上司愿意看到自己分配和安排的任务被员工当做皮球一样踢来踢去。作为员工,如果你不能解决问题、不能完成任务,那老板请你来干什么呢?然而,在很多企业里,老板却不得不亲力亲为,去做下属做不好的事情,有时甚至还要帮下属收拾烂摊子。可以说,这不仅是下属们的耻辱,更是企业和老板的不幸。   

  为什么你总是认为领导在刁难你   

  如果你感到领导在刁难你,这不见得是坏事,领导的刁难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或许因为器重,或许出于帮助。不要反感领导的刁难,按照领导的要求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成功可能很快垂青你。   

  一般来说,领导对下属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希望下属能尽快羽翼丰满、独当一面,可以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自己则可以腾出时间去考虑更重要的事。但是,身为领导又不可能把自己所有的想法都告诉下属,而且很多时候领导也是在观察,究竟谁可以委以重任,然后在适当的时候起用。因此,所有这些,都需要员工自己去体会、去领悟。

  因为“器重”你,所以“刁难”你

  小徐和小范在同一个部门工作,两人年龄相同,平时共同语言也很多。不过,最近小徐的心情却有些低落。因为领导交代的工作,虽然小徐都能认真地完成,而且总是自认为会超出领导的预期,可是领导非但不表扬她,反而似乎总是不够满意,总会找出一些问题来。而交给小范的工作,小范完成后通常都能顺利过关。因此,小徐心里有些不服气。她觉得,无论工作态度还是工作能力,自己都在小范之上。不过,小徐并没有表现出不满,而是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能够得到领导的肯定。

  两个月后,公司开始流传一个消息,那就是小徐和小范的领导要被派到美国总部工作了。谁能够接替他就成了一个悬念。一天下午,领导突然把小徐叫到办公室,并问她:“小徐,我要去美国总部工作两年,这个消息你知道了吧?”“听说了,恭喜您。”小徐说着,心里却很疑惑领导找她的目的,难道是因为自己最近的表现不好,领导要批评自己,还是有更不好的事情发生,小徐心里忐忑不安。

  领导接着问:“最近一段时间,你觉得自己的工作怎么样?”小徐更加担心了,但是她仔细地想来想去觉得自己确实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做好工作了,于是说道:“虽然可能与您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但我确实尽力地做好每一件事。”小徐已经打算好了,如果领导要在这个时候以工作表现不好让她走人的话,她一定据理力争。

  然而,听到这里,领导脸上露出了笑容:“最近一段时间辛苦你了。我早知道自己要去美国工作了,所以必须尽快找到能接替我的人,”领导接着说,“想来想去我都觉得你是最佳人选,可是你还有些年轻,处理事情上经验不足,我要在短时间内帮你提高,就经常找你的麻烦,希望你不要怪我。”听到这,小徐简直惊呆了,她没有想到,领导原来这般用心良苦。

  很多时候,领导也可能用一些“刁难”来考验你的心智是否成熟,是否能够成为提拔的对象。如果这个时候你没有体会到领导的意图,那就失去了非常宝贵的机会。作为员工来讲,要留心观察领导对待自己的态度,如果发现领导表面上在刁难你,但是只是就事论事,并不是针对你个人的批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你的能力和水平,并有意地让你去做一些本职工作之外的事,那么千万不要误解了领导的意图,这很可能是你获得提升的前兆。请记住,领导真正欣赏的就是那些面对刁难不卑不亢也不抱怨,仍然勤勤恳恳工作的人。

  领导的良苦用心堪比父母   

  由于肩负着比员工更多的责任,在员工没有达到领导要求的时候,领导不得不对员工唠叨上几句,情急之下,也许会发脾气,这让很多员工觉得难以接受。久而久之,领导和员工之间就仿佛产生了一道鸿沟,很难逾越。领导的良苦用心却很少有人能明白。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李亮,他开了一家小型广告公司,效益不错。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别看公司小,人力资源、财务、市场等方面的问题可是一点都不少。李亮也是善于学习的人,平日里聚会的时候,总是和朋友探讨一些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问题。

  一天,我突然接到李亮的电话,要我冒充他们公司的客户,去找他们的某位业务员商谈。我以为李亮这样做是为了借机测试业务员的水平和能力,谁知,事情完全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原来,李亮的公司里新来了一个业务员,这个业务员来自一个穷困的小山村,父母好不容易供他上了大学,所以,他一直十分努力,想做出一番事业。然而,销售工作除了依靠个人的能力之外,客户的积累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个业务员刚来公司,没有什么客户资源,经过百般努力,才终于签了一个单子。

  结果,公司的另一个业务员来找李亮,因为这个客户是他的。李亮怕因为此事打击了那个新来业务员的自信心,而公司里对于抢客户又有明确的规定,两难之下,才来找我帮忙,想让我去冒充公司的客户。在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我不禁感叹李亮身为老板的良苦用心。  

  在人生道路上,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教师。可是通常是长大以后,我们才渐渐明白父母对我们的良苦用心。进入职场之后,领导就是帮助我们成长的最好导师,有时候,好领导的良苦用心堪比父母。可是,这份良苦用心我们却总是很难明白,就像上文中李亮公司里的那个新来的业务员,他也许永远不会知道,他的第一份合同居然是这样签下来的。

  在很多员工看来,领导更像是挑他们错的或者监视他们的,因此,他们对领导的批评嗤之以鼻甚至怀恨在心。可是,你是否曾经想过,为什么我们能轻而易举地原谅一个陌生人的过失,感激一个陌生人的点滴帮助,却经常对自己的领导耿耿于怀,对领导的关怀视而不见呢?

  其实,我们很难理解领导的苦衷,他们或许并不愿意去批评下属,很多时候,他们也很无奈,因为他们身上的担子更重,他们有责任把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有责任把员工培养成才,为企业发展献策献力。如果我们能够试着理解领导的良苦用心,用一种感恩的心态去工作,我们就会发现,领导其实是很友善的,工作也变得更加轻松和快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