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毒一身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04:47
《无毒一身轻》作者林光常谈营养问题(实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8日20:16 新浪嘉宾访谈
《无毒一身轻》的作者林光常先生、健康时报总编辑孟宪励做客新浪网
林光常
孟宪励
聊天视频
林光常称病人不能多吃叶菜类果蔬   林光常称果蔬应吃当地应季品种
林光常重释鸡蛋健康论   林光常称全素食品不利健康
林光常称健康生活每天应摄九果蔬
2007年4月18日18时,《无毒一身轻》作者林光常做客新浪网,就营养问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以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晚上好,欢迎您关注新浪嘉宾聊天室,今天作客聊天室的是《无毒一身轻》的作者林光常先生和健康时报的总编辑孟宪励先生。两位打一个招呼。
林光常:大家好。
孟宪励: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来到新浪聊天室和大家聊天。
主持人:在聊天开始之前和网友道一个歉,由于交通的原因林先生来晚了。今天的访谈我们来讨论林先生尖锐的观点,也请他解读一下这些观点的科学语句。下面可以谈一谈营养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谈一谈怎样饮食更加科学。
开始第一个阶段的访谈,先请林先生给我们介绍一下自己。有相关的报道对您的身份有一定的疑虑。
林光常:我很简单,台湾出生、台湾长大,周游列国,喜欢学习。我目前正在完成第二个博士学位,预计顺利的话明年6月份能够拿到,开始准备攻读第三个博士学位的计划了,我非常喜欢学习、热爱研究,更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主持人:第二个博士是什么?
林光常:也是医学,只是不同领域的医学系统。
主持人:我知道健康时报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介入来报道林光常先生的观点,对林光常也非常的了解。正好也请孟先生以媒体人的眼光来看一看林先生的观点和您对他的评价,还有您怎么看林光常现象?
孟宪励:好的,刚才听到林光常一番自我介绍。刚到演播室以前我还考虑如何称呼林先生的身份,是称呼林教授还是林博士,还是林先生。健康时报和林光常的合作关系应该有接近四年多的时间。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些网友对林光常先生的身份,对林光常的学历,对林光常甚至其他的一些人品等等方面的东西提出了一些质疑,有的言词比较激烈,作为最早在祖国内地向百姓、读者推荐林光常先生观点的一家媒体,心里面格外捏了一把汗,希望在面对面交流的中得到林先生的确认。至少从做人和其他方面考虑来看,我们作为合作的媒体不应该因为和林先生的合作受到网友的指责。
健康时报和林先生的合作比较早,在2003年底,在林先生红遍东南亚、北美地区,最早进入祖国内地,我们祖国内地第一场讲座是由健康时报安排的。目前出版的《无毒一身轻》第一集、第二集,以及其他的一些营养方面的书,都是在封面上贯健康时报重点推荐读物,这大概有接近四年的时间了。这期间我们也接到大量的读者或者我们新浪网友的一些反馈。应该说评论还是很多的,当初健康时报为什么要推荐林教授的这本书,绝对不是心血来潮,也绝对不能发现了林教授的书上对健康传统观念的全部颠覆,不是哗众取宠的意义去理解。就我个人来讲我非常认真的读完了第一本书,当时是一些电子书稿还没有正式出,而且我们也随即做了一些调查,把文本发给对林光常先生不认识的读者,因为当时林光常在大陆没有人认识。当时是小范围的调查,他们感觉这个话题讲得很好,很符合他们的口味,当时我们决定授权出版社出版健康时报重点推广的字样。里面个别的表述是否完全正确,也有一个疑问。至少读完这本书感觉到这是一本负责任的书。当然某一些观点,是不是一个人讲出一个观点天下人都举手喝采,我相信这种观点不存在了。大家在学术的层面上讨论反而更好。
在通读全书以后,比较当下在大家看来敏感的或者不愿意触及的话题很少。
主持人:下面就来谈一谈林光常先生的观点,给我们科学的解读。
您说吃黄瓜要吃当地、当时的黄瓜?
林光常:不只是吃黄瓜,建议吃食物的时候吃这个季节里生产而且是量最大的,因为提早熟的都打催熟针,过去的食物多数有泡防腐剂,反季节的食物吃得越多,身体调试气侯变化的能力越虚弱,所以现在的人天气一变化就感冒、生病,我个人的研究是他们经常吃反季节的食物。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地方长成的食物,记录了当地的温度、日照、湿度所有一些自然的变化,自然医学的角度认为,这不是我的观点,其实是自然医学的观点,它认为吃这个地区生产的食物,你的体质具备了在这个地区适应气侯变化的能力,我介绍很多朋友试,他们说对,照你的方式我们的身体强壮多了,不容易感冒了,最主要的是以前生病不容易好,现在很容易好。很多新的观念,听起来初听很讶异,但是对你很有效。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主持人:进口的水果越来越多,我们在选择的时候注意些什么?
林光常:尽可能吃当地、当季盛产的,如果是进口的食物,要选择这个地区也有产的食物,比如说这个地区有产苹果,当地是指同一个纬度,或者同一个气候带温带、寒带,甚至跨一个气候带问题不大。比如说榴莲是进口的,在温带、寒带没有榴莲这种食物,比如说苹果有生长,进口的苹果也可以考虑,但是以本地的为主。
孟宪励:估计听完您的话有人要骂你了,谁骂你呢?果农,台湾地区大量的水果进入祖国大陆,销售量会降低,首先让你的亲戚朋友的水果销售量降低。
林光常:销售到长江以南非常适合,因为是同一个气候带。台湾的水果移植到海南种非常的成功,表示可以种植,只是当时没有种。
主持人:在选蔬菜的时候要吃根、茎、花,我们很多人的观点里面要吃有叶子的蔬菜,绿色的很大的叶子口感好,为什么选择根、茎、花?
林光常:我的原文是,当你已经患了重大疾病的时候,暂时停掉叶菜类跟木树芽。因为这类的食物一般来说,在我第二本书有解释,特别解释很多人的体质,木树芽非常营养,不适合生病的人。叶树芽农药比较多,这个问题不好解决,建议暂时不要吃。所谓暂时时间很短,一般是几个月的,当体质慢慢的调整和恢复以后要不断的摄取各种食物,根、茎、花、果是第一优先。木树芽是很好的植物,但是不见得适合很多人的体质。
孟宪励:我不是专门研究营养的,我作为一个网友提出一些补充性的东西。林教授刚才阐述的吃水果要吃当季、当地产的,不要吃反极,吃蔬菜也要吃根、茎、花,我个人对他的这一番表述的理解是,这是一种饮食原则,原则有个体差异,所谓的饮食原则是大多数人所在生活中基本上赖以遵循的一个基本的规则,不是戒律。比如说榴莲在东南亚生长,但是我吃一颗榴莲,经常吃也问题不大。问题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旦脱离了一个饮食原则,从群体的角度来观察的时候,就会发现原则的重要性。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比如说林教授讲水果吃当地的,没有问题,可能一生都在吃,经常吃异地的,反季的,也可能没有病,但并不意味着这种原则是错误的。否则我们就没法儿解释,比如说我们的改革开放物质生活富裕了以后,各种食物构成改变以后,发现癌症病人增加了,
糖尿病增加了,心脑血管病人增加了,这种现象是综合的,可以理解为环境的压力,饮食是被我们吃进体内的,一定占很大的原因,我们能不能倡导一些健康科学的饮食原则,而不是戒律,而不是违反了原则就要触犯雷区,要中毒死,得癌症。
主持人:哪些根、茎、花是建议大家经常吃的呢
林光常:根类的比如说土豆,红薯、地瓜也是,像胡萝卜、白萝卜非常好,还有西兰花,茎类的芹菜,果类很多,我们平常吃的食物里果类占了很大的比例,比如说

西红柿、玉米,玉米是花,也结果。再譬如茄子、黄瓜、苦瓜。
主持人:您建议在食用水果蔬菜的时候连皮吃,但是大家很难遵循这个原则。为什么要建议呢?
林光常:我刚开始发现一个现象,建议他们多吃水果和蔬菜,每一个营养师都会建议多吃水果、蔬菜对身体好,我发现很多人吃了很多的水果蔬菜身体还是不好,我就找很多的文献和资料,发现在自然医学里有一个观念,食物要完整的摄取,当你完整摄取的时候,就可以把食物完整里面具备的营养被身体利用,有一种研究谈到,食物的表皮多数都是碱性,而食物的果肉多数都是酸性的,一起吃的时候就比较平衡。后来我建议我很多身边的朋友,身体不好要改善的,我建议他们这么吃,他们的身体就会好很多。有些我们不了解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只知道有这样的现象,也许讲得不是那么清楚,因为科学从现象开始,根据现象研究,倒回去找原因。我常常看很多现象,从现象再回去找很多的文献资料,想找出原因。各位可以试试看,对你不会有什么大的伤害,而且我觉得对你真的不会有伤害。举一个例子,芹菜吃的时候建议连叶吃,叶里面有很多的成份,对心脏非常好。比如说菠萝,里面有很多的矿物质,台湾叫做凤梨,科学界研究发现矿物质多数都在表皮上面,这个提出来以后可以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做研究,我个人建议,像凤梨的皮熬汤,因为物质容于水,对身体很有帮助。当然也可以吃别的,也有矿物质,你要记得,完整的食物一定有完整的搭配的比例存在,所以我觉得既然这个食物里面有就从这边摄取,因为科学界没有办法穷尽一个食物里所有的成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没有科学家家对这个食物完全了解,一定有些成份是我们不知道的,蕴含在完整的食物里面,大家可以试试看,对你们身体有帮助。
主持人:大家可以试一试用菠萝皮煮水。孟主编曾经报道过关于水果连皮吃,您也有一些相关的观点是吗?
孟宪励:这个问题可能比较复杂一些,刚才开始的时候最早发现林光常先生书稿的时候,我当时认定这是一个负责任书稿,我没有说书稿一定完全正确,正确的标准是什么?在当时的特定情况下,科学界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是这种观点过了多少年之后,这种观点又被推翻了,举一个例子,不要说老百姓对这些问题有困惑,毛主席都有困惑,我最近读到毛主席的一本书,毛主席在六十年代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这些专家我绝对不能相信你们的话,有一天告诉我,鸡蛋和胆固醇不能吃,过了几年说鸡蛋又可以吃了,搞得我不知道鸡蛋能不能吃。毛主席一生叱咤风云,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晚年为吃鸡蛋犯困难,现在老百姓为吃水果削皮困恼也正常,老主席都苦恼过,我们为什么不能苦恼。关于打皮的问题可能还是一种原则。比如说红薯,我倒觉得吃皮比较好一点。
像一些水果,比如说这个地区的农药打的比较多,或者绿色生产的过程我们不能确认、不能把握,从安全的角度讲我们削皮也没有关系,饮食可能是争论的空间,对话的空间,相互说服、相互证明的观点可能很多。这话可能意味着对林光常教授的观点并不完全认同。
林光常:一定是无公害的。
孟宪励:做一些限定,如果把林光常教授的观点或表述拆解开来,会认为林光常这个人大逆不道,胡说八道,信口开河。小时候我经常听这样的故事,村里的村支部书记到女民兵连讲话,书记说我今天给你们发枪,地下鼓掌,第二句话说“那是不可能的”。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
林光常:(笑)
孟宪励:用这句很经典的话表述对林光常大约有40万字的之一、之二的这本书的传播,会不会有一些有意无意的观点的发生。这种现象在传播学中是存在的。
主持人:总结刚才的谈话水果连皮吃更好,这种水果的前提是无公害的,这样对大家的健康更有帮助。
访谈经过到一半,各位网友休息一下,我们进一段广告。
主持人:欢迎各位网友回来,给各位网友介绍一下,今天作客直播间的是《无毒一身轻》作者林光常博士,健康时报的总编辑孟宪励先生,您还可以通过手机访问新浪网,在移动中关注聊天全程。手机访问的网址是sina.cn。
您提到每天吃水果蔬菜的时候要注意比例,为什么还要注意比例呢?
林光常:任何一个国家整个膳食上都有谈到食物的比例,只是我讲得更明确。比如说五谷杂粮,要占总饮食的55%-65%,蔬菜要占30%-35%,豆类藻类10%-15%,汤占总饮食的5%-10%之间。多数人照这个方式吃完之后会觉得精神很好,不容易生病,营养也够。这套方法不是绝对的,不可能拿秤量。水果最好是一天吃三种以上不同的水果,美国癌症协会自从推动天天五蔬果以后,癌症比例下降。我建议吃“九蔬果”,对一天需要的量来说是十分充足的,在这方面学界没有争论,是比较认同的。老百姓一般听到蛋白质几克、碳水化合物几克,我是用一餐的比例老百姓比较容易听懂。老百姓喜欢看我的书是因为我用的方式是老百姓比较容易懂的方式。
主持人:有一个量的问题,九种到底是多少?
林光常:早餐是一份水果、一份地瓜、二份蔬菜、一份五谷杂粮,你的食量大就可以多吃,食量比较少,水果一小份、蔬菜一小份,根据自己的食量决定比例,人人容易遵循,重点是吃得到。
孟宪励:林光常先生的《无毒一身轻》出版四年来,把中国人民搞糊涂了,因为吃是小孩生下来的一种本能,生下来就知道吃,但是现在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吃了。
主持人:有很多网友的留言。
网友:请问吃全素对女性健康有什么副作用吗?
林光常:学界有两派很集中的观点,一派认为身体会跨掉,要有动物性的摄取,另一派认为纯素食是够的,植物性的可以供给你身体全部的营养。我有两方面想法,我自己吃素,如果吃肉,要遵循八大健康原则,健康的吃肉。我讲到比例的问题,吃肉时间的问题,选择的问题,讲了八个问题,肉的比例一定占饮食比例的15%,不可以超过15%,我个人是完全不吃肉,可是你看我身体是相当的健壮,我身边有无数人因为健康而吃素的朋友,也都非常的健康,在全世界各地都有,我个人认为不要绝对。
主持人:您此前还提过一个观点要少吃鸡蛋,这也是困惑毛主席的问题,学界对这个观点有过反复,您认为应该持一个怎么样的论断吃鸡蛋?
林光常:鸡蛋是非常好的东西,非常有营养的。
主持人:很多人认为鸡蛋最后变成一个生命,有各种能量。
林光常:我们先肯定鸡蛋是非常好的东西,我们在饥荒的年代,物质缺乏的年代我们要补充很多的营养,鸡蛋是非常好的选择,但不要忘记现在的大城市,中国先富起来的一些地区他们的问题不是营养不良,而是全出在营养过剩上面,现在是两种病,农村是贫穷病,城市是富裕病,现在在你身边,常常听到某某人得癌症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癌症跟饮食有很大的关联,世界卫生组织认为40%-60%是饮食造成的。现在的人是营养不良,营养失衡,尤其是大城市蛋白质摄取失衡,在这种情况下真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吃那么多蛋。以前的蛋和鸡是自然的饲养,在大地原野里奔驰,当然鸡很少奔驰,只有马能奔驰,在那个环境里很开心,两三天下一个蛋,现在不同,工业式的生产,打抗生素、激素,打了一大堆激素进去,一天可以下两颗蛋,荷尔蒙的结构跟以前不一样了。日本女子京都大学的研究,一天吃一颗蛋死亡率会增加20%,而且吃得越多,死亡率越高。我自己也很震惊。个人可以衡量一下,在农村没有这样的问题,在城市要提高警觉。
主持人:鸡蛋还是要吃,你只是说要少吃,你要告诉大家要怎么吃?
林光常:先确定来源,真的是自然鸡下的健康蛋。第二,因为你的营养已经很够了,尤其蛋白质真的不太缺乏,各方面的营养都很多,我会建议一个礼拜吃一颗,会对身体非常好。
主持人:要少吃鸡蛋,少吃肉类,蛋白质怎么办?可以从什么地方获得呢?
林光常:这是一个误解,你很难吃到一餐饭里是蛋白质不足的,蛋白质不止是肉、蛋、奶,蛋白质在不同的植物里也有丰富的蛋白质,我们过去被教育的一个观念,都认为蛋白质就是肉才有,蛋白质就是蛋才有,奶制品才有,其实不是,蛋白质有更丰富的摄取的来源,可以这样讲,更优质的蛋白是从整个植物里面得到,这是瑞士方面的研究,讲到最优质的蛋白可以从五谷杂粮里,从蔬菜里都可以得到。这方面我们国内很少谈到,我的责任是把过去各位没有谈到的,疏忽掉的,提出来让大家做一个参考,毕竟老百姓有知情权。
主持人:看一些网友的留言。
网友:您很关注对于癌症治疗方面的研究,请问您提到癌症是毒素累积所导致的,为什么?
林光常:这也是自然医学的观念,不是中医,也不是西医的观念,每一个医学系统对同一种疾病有不同的看法,我个人采用自然医学,我觉得自然医学讲得很简单,老百姓很容易懂。简单讲毒素可以解释成身体里的垃圾,该排出去而没有排出去,积累在身体的垃圾,累积到某一个程度会影响了身体免疫系统的运作,影响了五脏六腑器官的功能,以至于对疾病的预防和免疫就失去了力量,或者减少了免疫系统的力度,这是我个人从自然医学里学习到的。老百姓很容易懂,比如说我们吃了很多有农药的食物,比如说有污染的水,有污染的空气,这些东西在自然医学里都认为是毒素,老百姓能懂,教你的方法有效,我觉得最重要。
主持人:您讲到抗癌防癌方面的知识,您曾经提过,红薯被评为防癌抗癌食物的第一名。
林光常:这个不是我讲的,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做了26万人的研究,找出防癌抗癌最好的食物就是红薯,第一、第二名都是红薯,一个是熟红薯、一个是生红薯,当然不要每天都要吃红薯,最好是早餐吃红薯,而且要一次吃完。
孟宪励:马上就会有人反驳你林光常的观点,红薯能这么吃吗?会胀肚子。林光常的书里有很多这样的观点。我在参加这个访谈节目前,还留意了网友对林光常先生的评价和意见,我发现对林光常先生的评价观点非常鲜明,对立也非常鲜明。估计现在正在收看访谈节目的网友,也大概分成两个部分。认为林光常先生的观点是合乎情理的,对现代人的身体健康是有一定的益处的,反对者认为信口开河、胡说八道,没有科学依据。我现在了解到这个现象,我感觉到现在林光常现在的东西已经成为一种现象,也就是说如果我们2007年对健康生活界,或者老百姓的生活中做一个关键词的盘点的话,我觉得林光常可以列为一个关健词。林光常的观点进入祖国内地也有四年的时间,最近我看到形成一种现象,如果我们称为一种“现象”,对某一个主题的评价一定是多角度的,多元的,赞美者、肯定者、客观分析者都会形成一个嘈杂、复调的话语场。
主持人:以媒体人的眼光来看的话,您觉得怎样看待这个现象?
孟宪励:我也在思考,对林光常一些观点的评价,最后一个从传播的角度来看,林光常的一本书,还有林光常依据他的书在各地做的大量的讲座及其光盘,这是一个信息点。还有一个接收点,也就是各个读者的终端,获知的林光常的信息。由于媒体的介入,在传播林光常的观点的时候带有媒体的立场和观点。就像刚才举的极端的例子,我给大家发枪,顿了顿,不可能。然后就说林光常昨天到这个村里来发枪,他说了,录音都有。对于这样的观点,林光常的信息源在向公众传播的时候,由于媒体的二级传播或者称为一种放大,或者说有三级传播,再加上受众授之以媒体的立场和观点,对林光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评价。这种评价一方面很正常,但这种评价有时候是否符合林光常的本意?这里面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疑问。
林光常:感谢新浪网,让我有机会今天把事说清楚。
孟宪励:林光常在短短的访谈节目里讲得多清楚也未必,因为大家都进入到你说我说的观点。还有一部分读者和网友,受制于媒体的一句话。对林光常的其他东西都没有了解,就因为一句话认为林光常这个小子非常荒谬,不象话。从媒体的角度讲我希望大家有一种平等的,宽容的心态全面的听一听林光常到底再讲什么,再做发言。如果对他有探讨、证明应该是绝对的探讨和证明。包括健康时报在向读者推荐的时候,最近没有发过,都是两三年以前对林光常的观点进行摘录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全部赞成,我说句实在话,能有一种平等和宽容的观点,找来他的书看一看,再做结论可能会好一些。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再抓紧时间回答最后一个网友的问题。
网友:我是一位癌症病人,后遗症让我十分痛苦,我现在感觉到口中无唾液,喉咙很干疼,有没有食物可以摆脱、减轻这种痛苦?
林光常:这是治疗以后所产生的情况。我的建议是,第一,你跟医生一定要讨论一次,让他了解你的情况。第二,你的医院有营养师,让他给你提意见。第三,也可以考虑我的方法,一份水果、一份地瓜、二份蔬菜、一份五谷杂粮,会有不错的效果。
主持人:最后说一句话。
林光常:北京有一个媒体报道质疑我的学历问题,而且直接就说林光常的博士是冒充的,直接说美国的学历纯属伪造。在这里我跟大家说一下,我的学校是美国环球大学,这个学校是在美国州政府注册的学校,他们说这个学校没有林光常的博士学位,也就是没有东方医学博士学位,今天我也借此机会给大家稍微的看一下,(展示)
这里我当时01年入学时的学生手册,有这个系所。第二个是给大家看我的

毕业论文,我做的论文题目是毒与癌的研究,我的学号是第001296,可以在学校查到学生编号,当时论文通过的时候教授审核、审批的文件及其内容。这是学校通知我参加毕业典礼邀请函、通知函,我平常不太留这些资料,刚好留到了,这是毕业典礼当天的程序单,毕业典礼程序单上可以看到我的名字,那天毕业学生的名字其中有光常·林(英文),我的同学给我一份当天美国的报纸,星道日报,那天的报纸刚好报道我们的毕业典礼,我是9月13日毕业的,报道是在9月14日,报道中其中其介绍了整个系所还有毕业学生的情况。这是我的毕业的成绩单,还有我的毕业证书,原稿的毕业证书有三个特色,一个特色是这里有一个学校的钢印,一个是校长和教务长的签名不是印刷的,一个是这上面有一个学校表示的水印。还有一个是毕业典礼的合照,我在这个照片中灯的旁边,如果觉得太小了,灯的底下就是我,这是校长颁毕业证书给我的照片,在毕业典礼上。为什么媒体会这么大胆的认为是伪造的,其实里面有一个误会,我希望媒体能够知道。他们从网站上查资料的时候,只找到了2007年的资料,我这门专业在2006年9月以后学校在上个学期没有招生,所以没有这个学位,这个学位只有本科和硕士,没有博士。可是我是在2003年毕业。误会在这里,我觉得媒体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没有跟我的学校和跟我查询,直接把事情报道出来,我已经委托律师给他一份律师信,告诉他事情的原委,希望他尽快更正澄清,以免影响了报社自己的声誉。
孟宪励:非常高兴在今天短短的时间内给大家做一个话题还意犹未尽的短短的交流。在今天的网友一些提问中好象咨询病情的比较多,其实根据我个人的了解,在林光常书的扉页上有这么一句话,有助于读者对林光常及其观点的了解,也就是说本书的内容绝非取代医生的治疗,生病要看医生,健康要靠自己。不管对林光常的观点赞成或者反对,这句话都会赞成“生病要看医生、健康要靠自己”。从我个人的了解,林光常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有着爱心的,当然说话有点夸张的一位台湾同胞。
主持人::非常感谢两位作客我们的嘉宾聊天室,也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谢谢大家,我们下次访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