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看中国的“被强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10:47

程亚文:居安思危看中国的“被强大”

2010年05月14日09:59南方网程亚文我要评论(29) 字号:T|T

程亚文 北京学者

在今天的世界上,如果有人不能就“中国崛起”发表几句议论,那几乎就不能称作有知识有文化。中国近年来是如此地吸引住了世界的眼球,以至全球主要媒体——无论纸面的还是网络的,时不时就以中国为题大张旗鼓做出报道。

与日本陷入“失去的20年”、欧洲“对世界事务越来越无足轻重”、美国“相对衰落”形成对照,中国以“新贵”的身份出现在名声赫赫的“金砖四国”中,且在其中占据着最大分量。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在传统上代表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汽车产量销量也已跃居世界第一位,按照目前的经济增长水平,中国今年底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在全球各地特别是西方国家到处突出宣扬中国的经济成就时,当前的中国人一如20世纪初的德国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人,沉迷于“崛起”的良好感觉,习惯于听信他人的吹捧,还想当然地认为只要中国继续保持经济增长,不仅未来经济总量超越“世界老大”美国可以期待,中国实现全面复兴也将是囊中之物,世界从此便是“中国世纪”,国际政治即将平稳安宁地发生权势转移。

太阳底下并没有新鲜的东西。实际上,这种乐观主义不过是一些发达国家曾经有过的历史的一种最新重复。在经济总量的背后,没有多少人愿意提及的是,中国还是一个极为落后的国家。就拿即将“取而代之”的日本来说,中国目前的发展水平,包括城市化比率、二三产业占比、人均收入、社会公平度、婴儿死亡率、高等教育普及率、技术创新能力、社会保障能力等,其实只相当于日本的1960年代,整整相差了将近50年。日本1970年家庭拥有电冰箱比例达100%,2008年中国的数字则仅为60%;日本在1970年千人拥有汽车约为120辆,中国2008年的数字则不到20辆;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中国在2008年为5500美元,与日本1961年的数字相当,仅为日本1970年水平的一半。与上世纪60年代日本通过“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分配公平性并且建立起了高度发达的社会保障制度相比,中国现在还面临严重的贫富分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

对中国来说,整体永远都是一个大数字,但这个大数字一旦放到13亿人这个分母上,一切成就似乎又都无足轻重。更何况在决定国家长远发展和稳定的“软件工程”——法治化水平、公民的参政议政程度、行政的公开性,以及社会监督的效率等方面,中国与已经完成“现代性”构建的国家间的差距,就更为显眼,而且其长远前景如何,尚未可知。

然而,中国过于庞大的体形,以及其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总量的迅速增加,却使外部世界在看待中国时,越来越浮想联翩,各种怪论迭出。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中国被想像得比看起来还要强大。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今年1-2月号刊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福格尔撰写的一篇文章,就对中国又做了一次令人瞠目结舌的拔高。这位“吹鼓手”大笔一挥,说再过30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是40%,而美国将降到14%,欧盟更少,只有5%。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40年将达到8.5万美元,虽然仍略逊于美国,但比欧盟的同期指标多一倍。他指责他的中国和西方同行们,都有眼不识泰山,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期过低。相比之下,美国卡耐基基金会不久前的一个评估,就不算那么惊人了,后者预言中国经济总量在2050年将比美国多20%——尽管这是目前为止,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一个较高估计。

中国“被强大”在使不少中国人产生“盛世”幻觉的同时,会在国际间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最近500年以来的人类历史看,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大国,是在风平浪静中兴起的,大国兴起总是意味着打破现存国际格局,重新塑造既存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这通常都会引起原有国际体系中既得利益国家的抵制。国家兴起是国家与国际体系的博弈过程,博弈成功的国家会乘势而为新的国际体系中的“立法者”,而落败的国家不是衰落崩溃,就是成为国际体系中失去平等谈判能力的边缘国家。在这方面,1968年超越西德成为GDP“世界第二”、但却在上世纪80年代后在美国打压下一蹶不振的日本,就提供了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