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孝献皇后看清朝的封号制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41:48
从孝献皇后看清朝的封号制度 

    东六宫,每一座宫殿都各具特色,例如这座承乾宫,一走进去,没有那种昏暗的感觉,不管是庭院还是室内都非常明亮,显然是具有相当特别的地理位置,采光能与之相比的恐怕只有养心殿了。
   清军入关后,在此先后居住过两位皇后,世祖的孝献皇后和宣宗的孝全成皇后。也许就是这一点,引起了笔者莫大的兴趣。为什么这么说呢?从所周知,清代对于帝后王臣有着极为统一的封号制度,而皇室向来对于此显得非常严谨。在大清王朝长达268年的统治之中,几乎少有例外(清制,关于公主一说,中宫之女封为固伦,嫔妃之女封为和硕,然后来中宫大多无女,固伦和硕比较混淆,暂且不计),舍此之外,就只有孝献皇后,清世宗及慈禧等少数了。
    自清灭亡以来,专门对宫廷封号进行考察研究的专家学者对于此现象的研究可谓层出不穷,这里收录一种比较广泛的说法。
    既是皇后,首先应当来看一下比较普通的皇后谥号形式,以乾隆帝一位皇后孝贤皇后为例,谥号“孝贤诚 正敦穆仁惠徽 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清制,皇后谥号在“皇后”二字前必须系夫君的谥号,如乾隆帝是纯皇帝,那么孝贤皇后就可以称为孝贤纯皇后,而前文提到的道光帝孝全成皇后亦系道光帝“成”字,这应当是所有上得玉牒的皇后应该享受到的权利,而孝献皇后的谥号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没有系顺冶帝的“章”字,难道是顺冶朝例外?不访来看看同一时期的其余两位皇后,一称孝惠章皇后,一称孝康章皇后(康熙生母)也均系“章”字。如此看来,不是普遍就是特例了。在谥号中还有二点,一是皇后谥号在某皇后之外均有 天 圣二字,例如孝庄文皇后是翊天启圣,慈安太后是仪天柞  圣,同治帝孝哲毅皇后是宪天彰圣等等。二是谥号字数的问题,孝献皇后谥号仅十二字,而其余则均有十六字,至于为何孝献皇后地位明显低了一截,确实是有非常多的原因,在《御制行状》以及顺治学责已14款罪中皆有佑证。
    不过,由此也不难看出,清代对于封号,尤其是对于皇室的封号,不仅字字讲求,规 格严谨,而且达到了一个空前的历史高峰。
  《汉书,惠纪第二》
  “孝惠皇帝,高祖太子也……”
   指明汉惠帝刘盈的谥号即为”孝惠皇帝”。
  《汉书,景纪第五》
  “孝景皇帝,文帝太子也……”
  指出汉景帝的谥号为“孝景皇帝”
  汉朝除了高皇帝刘邦之外,其余皇帝谥号都大致如此,仅仅四字,较为言简。
 《新唐书.本纪第二》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高祖次子也……”
  则唐太宗的谥号为”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 新唐书.本纪第五》
 “睿宗玄直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高宗第八子……”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唐朝对于帝王的谥号字数增加,也逐渐开始体现皇权,统一增大 大 孝皇帝为模式,用字也讲求吉字,规模略大于汉帝谥号的四字。
  《 清史稿.世祖本纪》
 “号世庙,葬孝陵累上尊谥日体天陵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清史稿.也宗本纪》
  “谥日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从以上两条看出,清制皇帝谥号其规模庞大程度空前绝后,前后共25个字,可以说囊括了一切歌功颂德的字词,充分体现了“极权”与皇位的高高在上,可与天齐。仅管如此,也依然有着比较完善的体制。如开头均是 天 运,大    (庙号)皇帝。清朝皇后谥号由每朝递加的祖制,至多可以一直加至十六个字。由此看来,清朝将字多视为一种尊贵显赫,字越多,表明身份地位越高。这其中,慈禧太后将谥号加至了二十五个字,就等于是与皇上齐平了。慈禧生前虽然没有越祖代袍,但从谥号上平看,慈禧的野心就昭然若揭了,而在诸多皇帝的谥号之中也有一个例外,那这是清太宗。
   《清史稿.太宗本纪》
   “冬十月丁卯 上尊谥日应天兴目弘德彰  武宪温仁圣睿孝文艺工作者皇帝……”
    只有17个字,而且也不是以  天  运打头,若说当时祖制尚未确立,可能也有道理,因为清太祖原先谥号仅为武皇帝,后改谥才成为现行二十七个字的规模,可既如此为什么不将太宗谥号也加以修改呢?猜测太宗谥号的原因显然比孝献皇后难得多了。
谥号毕竟是封建皇权的象征,离我们还太遥远,但如果能够透过谥号看人物成败,看历史端倪,那真正是受益无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