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8:51:20

      

短评: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在校本研究中,写作教学叙事研究报告需要“反思”,撰写教学课例和教学案例也需要“反思”。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是反思实践的科研,教师即“反思性实践者”,“自我反思”被置于校本研究的核心要素中。可以认为,“反思”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起点,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高级思维能力,处于教师发展中心位置。

 

究竟什么是“反思”?通俗地讲,“反思”就是“回头看”,对过去的经历和经验进行“反省”。“反思”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对于教师而言必然首先要与已经发生的教学经历和经验相联系。杜威指出:“反思是对经验进行重构或重组,使之增加经验的意义并增强指导后续经验方向的能力。” 反思就是“识别我们所尝试的事和所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在其《思维与教学》著作中,他用了一个专章“反省的思维的分析”,详细地解释了“反思”的功能。

 

在杜威看来,在进行教学反思前,人们凭借经验所感知的情境,通常是模糊的、纷乱的和不确定的,只留下一些未解决的困难、未解答的问题。“反思”的作用就是“把困难解决、疑惑排除,问题解答”,从而得到一个清晰的、连贯的和确定的新的情境。

 

他进一步指出,通过观察得到的“事实”和依据推论得到的“可能的解答”,是一切反思活动两个不可或缺的、相关的因素。前者可以称为“反思前的情境”,它设定所要解答的问题;后者是“反思后的情境”,疑难已经消除。从这个意义上讲,“反思”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思维活动,反思的主要功能在于揭示(或猜想)问题的答案,从而“把我们经验中的智慧的要素明显地表现出来,使我们有可能按照看得见的目标而行动”。

 

在写作教学叙事或教学课例时,有的教师“挖空心思想了又想”,好像写不出什么“反思”,原因主要在于没有从教学生活中发现、识别某个或某些“教育冲突”,没有通过观察发现“教学问题”,当然也就无从“反思”。

 

这就是说,校本教研中教师的“自我反思”,(包括在教学叙事和教学课例中写作“课后反思”),主要应该围绕着“问题解决”进行。教师们可以问一问自己:我的课堂上产生了哪些教学冲突或教学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发生的?它们的背景是什么?已经(或可能)导致什么结果?这些问题有没有研究(反思)的价值?能否链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准备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或许,“教学反思”的写作将变得不那么困难,将成为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思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