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金融主动权[人大经济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45:56
金融主动权
关键词:新财富;银行业;高盛;股市;中国
薛长青 李凌    毛学麟
过去,甚至2006年以前,新金融时代的提法,充其量是国人的一个愿景,一些创新再鲜活,都只是旧制度的修补,而转折意义的2006年过去后,金融的局面已经大不相同了。
中国股市进入全流通,以工商银行和中国人寿为代表的中国的主流金融机构A股上市,券商正在掀起上市高潮,机构投资者成为中国股市投资的主流,去年一年之间,发生的这些从量到质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制度性变革,扎扎实实地把中国推进到新的金融时代。
目前,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最大课题是如何对外开放,这是个前无古人的任务,由于金融业的重要性,其开放可沿袭的现成路径不多,如果仍沿用20年前改革开放时的摸石头过河的权宜思路,中国可能会吃大亏,这个亏甚至不能用所谓“交学费”来自我搪塞。
新财富本期研究国际大行的财技,希望能给国内金融业以借鉴和警醒。从国际大行介入中国银行业前后的效果,我们看到中国金融业与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差距,中国金融业需要奋发图强,不然,无法在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手竞争中取胜。
国际金融寡头已经苦心经营百年,无论从硬实力和软实力都不可同日而语,市场话语权、资本定价权所密切配合出来的金融控制权,使国际大行总能在一些发展中市场利用或放大当地市场本身的弱点,攫取最大利益,然后全身而退,留下一个凋敝的市场,很多年恢复不了,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就是标本。
值得警醒的是,在中国金融市场尚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国际大行尚能成功操作,若金融完全开放之后,结果会如何呢?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逐步开放市场的今天,中国金融业需要学习的还很多,毕竟中国改革开放不到30年,中国资本市场还不到20年,中国的金融开放这个词汇出现还只有四五年。
无论是内在发展的需要,还是更好地与国际对手共舞的需要,中国的金融开放都成为中国经济中最重要的一步棋,如何落子,兹事体大,关乎到中国未来。各方有识之士也有很多真知灼见,试图寻找一个最优解决方案。
国际大行的经验是永远掌握金融的主动权,这一条也可作为中国金融开放的大原则。不妨再次借用鲁迅老先生的办法,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如何开放同时意味着如何“拿来”,借鲁迅的主义诠释“拿来”,首先要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金融不能自成为新金融。
中国人有句话,下棋看五步,对弈高手的每一落子都是其全盘战略的有机环节,步步为营,终盘奏凯,赢家无不是战略和战术完美结合的结果;在博弈中国资本市场这局棋上,国际大行们让我们看到了这种高超技法。
金融控制力,正是一些国际大行的杀手锏。凭借纵横于国际间将近200年的经验累积,磨砺出一套战无不胜的“金融兵法”;加之有了国家战略的保驾护航,使这些大行成为树大根深的超级金融寡头;他们甚至正在扮演金融上帝,意图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的真正主宰。
新财富考察和研究了一些大行在进入中国银行业前后的言行,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信息,像一副拼图,逐渐呈现出他们的操作脉络,五个步骤实施起来秩序井然,手法娴熟:“妖魔化”中国股市、唱空中国的银行业,打击市场信心,低价介入目标公司,之后唱多目标市场,实现账面盈利。
“五步走”是大行们通常的做法,他们就是用这套操练得烂熟的组合拳进出世界各个市场,最大限度地攫取超额利润。
在中国市场,大行的组合拳渐露峥嵘:打击中国资本市场融资能力与介入中国银行业套作,鼓吹人民币升值与买进中国房地产套作,下一步很可能利用中国H股与A股市场的隔阂、利用中国股指期货工具套作……
大行在其他国家的行迹表明,他们最猛的一记组合拳在于和目标市场的政府叫板。现在大行在中国左手是房地产市场,右手是资本市场;当他们手里拥有的中国资产筹码足够分量时,不排除会在这两个领域“搞搞震”;这两个领域足以影响中国整体经济和社会稳定,目的是逼迫中国政府坐在谈判桌前,做出对大行利益团体最大化的让步。
国际大行呼风唤雨的金融控制力,已经把世界市场变成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现代的战争不只是狭隘的常规范畴,金融市场上的拼杀可能更残酷,杀伤力更强。
作为经济发展最高阶段的金融业,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美国最近几十年的发展告诉世界,得金融者得天下;也有些国家因为失去金融操控权而经济一蹶不振甚至崩溃,反证了失金融者失天下。
从中国目前经济发展进程来说,与大行搏弈还刚刚开始,胜负言之尚早。但大行的凌厉出手,不能不给经济高速发展中醺醺然的国人一记响亮的警醒,日本和俄罗斯的前车之鉴仍然昭昭。
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很多问题需要深入思考,更需要付诸实际行动:比如中国靠什么崛起?中国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金融开放?如何引导资本配置到代表中国未来方向的产业上?中国资本市场如何才能不沦为国际大行的“提款机”?
就像一些有识之士指出的那样,中国在金融开放上要有管制地开放,牢牢抓住主动权,加快金融业发展;同时,引导资源向先进的产业配置,比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企业,他们是中国未来竞争力的保证。
欣慰的是,这届政府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这个问题。日前,温家宝总理在《求实》上的署名文章,已经把金融安全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中国最近几年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的政策引导,同时“两会”期间又传出加快创业板的推出,种种信息表明,中国正清醒而坚定地沿着自己的方向前进。
以2007年3月9日数据估算,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的外资战略投资者实现账面投资利润超过3000亿港元。其中,亚洲金融公司入股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收获的账面利润超过650亿港元,高盛、美国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RSS)的账面利润也均超过500亿港元。而高盛账面盈利相当于其2006年全球利润的65%(表1)。而另一个有趣的数据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2005年利润总和约为1200亿元。
外资机构在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历史性机遇中步步踩准节奏,以较小的风险和较低的代价成为战略投资者,并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就获得巨额账面利润,绝非偶然。研究外资机构在中国银行业改革历程中的出色“财技”,发现他们一贯的操作手法:善打组合拳,以国家战略为统帅,实施精确的战术安排,目标市场不知不觉被其“捕获”。
大行必胜五步
高盛从2001年中开始,先是“唱空”中国股市,打低投资者信心;然后“唱衰”中国银行业,并通过“研究报告”引导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方向,增强自身在战略入股谈判中讨价还价的能力。这一套“组合拳”的目的,是在促使中国股市失去融资能力同时,压低中国资产的估值以利于其低价介入;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大型国企不得不选择海外上市后,大行则获得丰厚的投行收入和投资收益;更进一步的目的,是抓住中国银行业、大国企改革的机遇,巧妙引导中国的资本配置方向,使得本土资本错过了投资低估的中国资产的机会。
第一步:“喊话”唱空
200多年的金融运作经验,使国际大行的运作像一部精密的超级赚钱机器,运筹帷幄,有条不紊。
据在美国华尔街浸淫多年、对国际大机构运作相当了解的David Smith先生透露,2000年前后,中国经济已高速发展20年,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在美国一些人弹起“中国威胁论”的老调之时,华尔街金融大佬们谈得最多的是“配置中国”。“他们看好的是中国的银行、电力、石化资产。” David Smith说,这些大机构通过华尔街各个层级的早餐会、午餐会将这个主基调的投资方向层层传达,从华尔街到格林威治,从美国到欧洲,再到新加坡等大型投资机构和对冲基金集中的地区,最终形成一致的方向。“这就是华尔街的一套通过层层‘喊话’以达到战略意图的传播机制。”
为了以最低的代价拿到中国商业银行的股权,完成在中国金融业的初步布局,“华尔街金融大佬们采取了两个战略步骤,一是利用各种机会打压中国股市,使其丧失融资功能;二是‘唱衰’中国银行业。” David Smith说,高盛在这场精心布局中充当了在中国市场“喊话”的角色。事实证明,高盛最终获得了不菲的收益:作为中国商业银行20多家战略投资者中唯一一家“纯投行”,高盛在工商银行改制上市后获得超过500亿港元的账面利润,也在承销等中间业务上分取了一杯羹。
回顾2001年以来关于股市和中国银行业改革的重要言论,我们发现,在股市“千点论”、银行改革的关键时刻,高盛总是率先对外发布重要观点,并在不同的时机和场合以不同的方式强化其观点,对市场产生影响。
2001年6月,上证指数创出2245点新高,当月,高盛发布中国经济形势研究报告,认为“在中国股票市场平均市盈率达到60倍的水平及股票市值明显被高估的情况下,市场很可能会发生相当规模的调整。”国内不少媒体和网站都转载了高盛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盛世危言”。
2001年9月,时任中金公司研究部总经理、“海归”背景的许小年执笔了一篇题为《终场拉开序幕—调整中的A股市场》的研究报告。尽管这篇报告的详细内容从没有对外公布,但是,许小年“中国股市起码要跌掉一半”的观点在一些重要的会议上出现。即使同时国内有少同观点,但在当时迷信国际大行的环境下,声音显得微弱,形不成市场主流。该“千点论”通过媒体广泛传播,成为深沪股市向下突破的导火索—截至2002年1月下旬,股市最低已跌至1339点,较2001年8月下跌了30%以上,较6月的最高点更是跌去了40%以上。股票总市值从2200点时的46000亿元下降到28000亿元,流通股市值从18161亿元跌到9000亿元,中国股市投资者亏损过半。而此时,“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正成为全球媒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热门词汇之一。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严重背离,“晴雨表”失灵了。
客观而言,中国股市下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国有股减持—2001年6月14日推出《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监管层面加强整顿—7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发布查处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情况的通告等。管理层把2001年定为“监管年”—9月6日证监会对银广夏利润造假立案稽查,该股连续15个交易日跌停;9月29日,证监会对郑百文公司及有关中介机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正当市场普遍认为国有股减持价格过高,对流通股股东补偿不足之时,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在不同的场合表示了相同的观点,即中国1000家上市公司,只有12家符合标准,市盈率到20-30倍合适,即上证指数到1000点以下。胡还对媒体表示,股市下跌与国有股减持无关,并且反对补偿股民损失。
与“唱空”中国股市异曲同工,高盛同样以“喊话”的形式唱衰中国银行业。2002年12月,高盛发布题为《2002年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比率》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比率接近40%,是亚洲之最糟糕者。此时,正值中国正式加入WTO一周年。按照入世承诺,自加入时的五年内,中国将取消地域限制,外资银行具有完全的市场准入,允许开办人民币零售业务,并在指定的地区享受国民待遇。开放时间表其实是“倒逼”中国银行业改革必须在5年内完成。
其后,高盛又发布了多个关于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报告,而且主要的国际机构都发布了相关报告,一致认为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严重。“目前中国银行业的最大风险是7000亿美元的不良贷款。处理不好,银行改革的成本会吞没经济改革的成果。”2003年5月,英国《金融时报》、高盛公司、穆迪公司、法国里昂证券同时对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状况发出警报,众口一词,在国际国内中形成对商业银行的信任危机。
第二步:打击目标市场信心
某种意义上,证券市场是一个靠“信心”支撑的市场,在中国相关政策及其它因素对股市产生影响的时候,高盛不时抛出的“唱空”股市的言论,因其国际大行的地位对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导致投资者信心丧失的重要因素。
2002年全年,上证指数在7月初最高反弹到1748点,反弹幅度不到跌幅的一半,随后又一路跌至年底的1350点一线。高盛的“盛世危言”加上“千点论”(包括吴敬琏的“赌场论”),引起了市场的恐慌,触发市场非理性下跌,结果不但没能解决市场的弊端,反而导致投资者信心丧失,给市场造成更大的混乱和伤害—2006年前的3年时间里,尽管中国经济仍然保持9%以上的增长,但股市却一直低迷,融资功能渐失。
数据显示,自2002年至今,中国企业海外IPO的融资额已连续5年超出境内IPO的融资额。2005年的IPO融资额更是创下1997年以来的最低点,深沪交易所仅发行了15只新股共募资57亿元,约6.84亿美元,比2004年大幅减少了约35.86亿美元。而2005年由于建设银行加入海外IPO队伍,将中国企业海外IPO筹资金额拉高到212.3亿美元, 较上年的数字增长了约90%。2006年共有86家企业海外IPO,融资额总计约达439.98亿美元(表2)。
无可否认,国际大行以其强大的研究能力和广泛的信息渠道,对世界各地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形势所做出的分析往往一针见血,切中肯綮,具有相当的准确性和预见性。大行毕竟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赚钱机器,而不是独立的经济学家,他们的观点很难具备客观性,相反他们的观点很难不带目的性。比如,国际大行在以上时点上关于中国股市和银行业改革的观点,强调了某一方面,而有意无意地淡化或忽略其他同样重要的方面。
在“中国股市泡沫”的论断中,高盛强调“市盈率高达60倍”的风险,避而不提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割的现实对上市公司估值的影响。这种简单地以成熟市场市盈率为参照得出的结论,应该说失之片面。而且高盛也避而不谈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对股市的长期支撑作用,股市有在“发展中调整”的可能性。
在关于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和资本充足率低下的问题上,高盛也淡化了中国银行业的隐性政府信用问题。巨额不良资产的产生在相当程度上是渐进改革阶段国家信用替换国有商业银行信用的结果,是政府将银行资金作为准财政资金使用、并以高度计划化的方式配置的结果,也是由中国独特的改革路径所决定的,中国银行体系积存的高额的不良贷款,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经济转轨的成本。因此,简单地用不良资产、盈利能力等指标来衡量商业银行的风险,也是失之片面的。
21世纪的最初几年,仅有10余年历史的中国证券市场存在上市公司信%
[转帖]金融主动权[人大经济论坛] 金融学习站点(转载)[人大经济论坛] 如何学习金融学 (相当经典)!!! - 金融上传下载专区 - 金融投资学 - 人大经济论坛 如何学习金融学 (相当经典)!!! - 金融上传下载专区 - 金融投资学 - 人大经济论坛 绝对不骗人!“人大经济论坛” 学习交流经济、金融、管理的最好网站 人大“浦江金融论坛““燕山金融论坛” 股票价值的最新简易估算方法(有严格推导) - 金融投资学 - 人大经济论坛 价值的最新简易估算方法(有严格推导) - 金融投资学 - 人大经济论坛 [转帖]愚蠢小猪:大国衰落之路[人大经济论坛] [转帖]单一思维的挑战[人大经济论坛] [转帖]中国历史十大定律[人大经济论坛]bvbb [转帖]愚蠢小猪:大国衰落之路[人大经济论坛] [转]希腊危机: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幕后金融故事 -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 人大经济论坛 经济学必读书目[人大经济论坛] 如何撰写商业计划书[人大经济论坛] 读书品书 - 人大经济论坛 国内投资项目人大经济论坛] 经济学必读书目 - 微观经济学 - 人大经济论坛 - 经济类求职与招聘 - 人大经济论坛 如何撰写商业计划书[人大经济论坛] [转帖]华尔街最后的良心──再次纪念高盛前总裁文伯格[人大经济论坛] [转帖]新医改方案4月公布 大学生不再享受公费医疗[人大经济论坛] [转帖]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 - 教育与经济学教育 - 学术道德监督 - 人大经济论坛 (转帖)郎咸平十大主要理论总结 -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 人大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