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东非大裂谷003:第2章 野性东非 - Qzon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37:58

[荐] 邓勃揭秘东非大裂谷003:第2章 野性东非

  
邓勃揭秘东非大裂谷003:

第2章  野性 东非
文/图  邓勃

    来到东非大裂谷,时间返流,好像又回到史前。
    到东非,能不说动物吗?
    非说不可!
    这里人尽管收入不稳定,且常有温饱之虞,埃塞俄比亚人却因其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而能与遍布其境内的野生动物和平共处。
    东非大裂谷,人烟稀少,林疏草密,栖息着大量野生动物。这些出没在原野中的动物群落,形成一个又一个天然的动物园。这种动物园,在裂谷地区有几十个,成为非洲的一大自然景观。
    据资料介始,这里既是大量现代动物的栖息地,也是古人类的发祥地。
    千百万年之前,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气候发生剧烈变化,茂密的森林逐渐变为葱翠的草原。这为包括灵长类在内的哺乳动物的进化提供了机会。
    这里是动物的伊甸园!孩子的梦境!动物学家的天堂!
    对动物宽容也就是爱护人类自己!

在这里,
任何物种都是平等的

    叽叽喳喳。
    争奇斗艳的小鸟在自由自在地来回飞翔,五彩的羽毛在晨光中发出闪亮的光芒!
    早上五点,兰加诺湖(Lake Langano)度假村已被小鸟们唤醒。
    很久没有遇到这情景了,准确地说,三十多年来,第一次遇到。
    似乎所有的树都挂满鸟巢,农屋旁,农田上,孩子玩耍的地盘……小小的巢可是漂亮得很,朝阳淡淡地洒在心字形、圆形、有些还是四方形的巢上……
    求偶期的织布鸟跳着、唱着、炫耀着自己。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张树义说,小鸟唱歌跳舞都是为了找另一半,但只会表现自己是吸引不了雌鸟的,它必须打造一个安全温暖的小窝。所以雄鸟们都成了建筑师,上蹿下跳,忙忙碌碌地衔草做洞房。
    忽然,我发现一只贼头贼脑、左顾右盼的鸟,嗖地冲到不远处一无主人在家的窝边,叨起一根枝干就返回了自己的巢,嗬!这家伙为省力而偷邻居家现成的材料。
    筑巢引凤,是动物本能。
    “就像在人类世界,你光是长得帅还不行,要有了房姑娘才乐意嫁给你。”同行的一个人打趣地说。
    在旺杜嘎纳(Wendo Genet)度假村,疣猴和青猴自由漫步尽情嬉戏……人走过,也丝毫影响不了它们的快乐。
    路上偶遇疣猪,在丁秀山(Dinsho  Park)国家公园和当地特有的山地大羚羊“约会”,还有慵懒的河马、大嘴巴的鹈鹕、成群的火烈鸟和鹳鸟……非洲的日子里,我看到人、家畜或野生动物,全部和谐地生活在这悠久的自然中。可惜我不见一直“情有独钟”的大型猫科动物,后来才得知只是我们没去看而已。
    该好好谈谈阿比亚塔湖(Lake Abiyata)和火烈鸟了。阿比亚塔湖是东非大裂谷地区7大湖中的第4大湖,曾经是整个非洲地区最大的鹈鹕栖息地,有上万只鹈鹕在这里生活,但由于阿比亚塔湖水逐年减少,世代在这里生存的鹈鹕数量已锐减到数百只。幸好在这里我们还可看到上千上万的火烈鸟在湖边漫步飞翔,因湖边太湿,我们无法靠得太近,也许人太多,受到惊吓的它们还是不时起飞,应该说低飞,天啊,真美。数百只粉红色的翅膀在水面划过,仿佛一片粉红色的云朵飘动……
    阿比亚塔湖水量充沛时面积有176平方公里,但我看到湖底已大量裸露。生物学博士梅纳赛(Menassie)说,阿比亚塔湖水量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造成的。埃塞俄比亚政府在进行资源开发时,忽略了“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平衡。湖边盖起的苏打粉加工厂用水来自阿比亚塔湖,作为补充水源注入阿比亚塔湖的4条河流也以地方发展的理由被阻断。这一切都造成大型水鸟鹈鹕数量的锐减。但同样生活在这里的火烈鸟的数量为何并没受到太大影响?梅纳赛博士如是说:鹈鹕主要以鱼类为食,水量减少影响鱼类的数量,鹈鹕失去稳定的食物,同时鹈鹕数量也很大,种群对外部条件的变化非常敏感。而火烈鸟的觅食习惯是过滤水中比较细小的食物,种群的数量也不是很多,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
    梅纳赛博士还说,对于人类行为极大地改变自然环境并影响到野生动物的后果,埃国政府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
    这么多的动物,哪种动物最珍贵?我求教于动物学家,张树义严肃了:“任何物种都是平等的,物种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熊猫不一定比猪高贵,只是人类才会根据动物的珍稀程度认为有的物种更加珍贵。按这个标准,埃狼就类似咱们中国的大熊猫。”
    运气真好!有天下午,我们在塞内特高原(Sanettie Plateau)目睹了埃狼的风采:看惯了《动物世界》的人可能会以为非洲是个扁平的大陆,任凭野生动物自由驰骋。殊不知,非洲也有高原和雪峰,其平均高度仅次于亚洲,海拔500米至1000米的高原占整个大陆面积的70%左右。特别在东非,埃塞俄比亚高原素有“非洲屋脊”的美称。塞内特高原海拔最高地区在3450米到4370米之间,是埃塞俄比亚南部最高的高原,我们的车缓慢爬到海拔3900米左右时,我们终于看到了埃塞俄比亚狼。
    埃狼个头较小,皮毛呈微红色,主要生活在埃塞俄比亚的巴莱(Bale)山脉。埃塞俄比亚狼是埃塞俄比亚独有的野生动物,目前野外生存数量仅有400多只。成年的埃狼体重约有50磅,大约是北美狼和欧洲狼的一半,可它们却是一个古老的物种,进化于冰河时期,距今已10万年。埃狼的生活习性与其他地区的狼有很大的不同,其他的狼都是群居,而且在捕猎时也是成群行动,可是埃狼虽然以每群大约有十几只成年狼的数量生活在一起,却单独捕猎,这样一来,成功捕到猎物的机会就很少。在许多情况下,它也许还被猎物杀死,这也是埃狼数量一直不多的原因之一。不过我们见到的埃狼们却似“少年不识愁滋味”,顽皮地追逐打闹,只是有一只在远处孤独地走着。
    在丁秀山国家公园,这里面积不大,却生息着疣猪和在埃塞俄比亚仅有的珍贵动物山地大羚羊,它们在全国范围内仅存2000只左右,丁秀山国家公园里则生活着70多只。
    我看到在公园门口的标示上写的字:“保护是我们的使命”。
    人类与动物在地球上已共存了多少万年,漫长的岁月,曾经是赤身裸体,使用着简陋工具的人一直在独自面对着同一个世界的其他居住者。在这段人兽共存的远古历史里,日子在流失,在漫长的岁月里,人兽的故事就变成了一起悲欢离合的故事,是人抛弃了兽,还是兽抛弃了人?
    回首万年。

东非的蝙蝠为科学“自动”投网

    东非的动物真多!为何这地方能保留这么多物种?
    与我同行的动物学家张树义老师极为专业地分析了热带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原因:首先是在地质时期,热带气候稳定,物种更容易扩散和繁衍;而温带遭受冰川袭击,大量物种夭折。其次,热带群落比温带群落古老,有更长的时间演化出更多的新种。第三,热带地区的气候有更强的容纳性,因为温带地区的种类必须对寒冷产生忍抗机理,或者特化出冬眠、迁移等习性。最后,热带不容易形成优势种。因为热带有来自有害生物、寄生虫和病毒的极大压力,每个物种都很难形成排挤其他物种的单一优势种,因此有利于多数物种的共同存在。
    研究当地的蝙蝠才是张树义老师此行的重头戏。最近几年他的科研工作主要集中于翼手目动物分类与进化的形态、回声定位与分子的比较研究等,是位不折不扣的“蝙蝠专家”。蝙蝠是一个人们都似乎知道、但又相当不熟悉的动物类群。蝙蝠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千多个形态各异、行为多样的物种,约占哺乳动物1/4的种类,遍布地球的各个大陆板块。它们与人类社会发生密切的关系:
    第一,蝙蝠在生态系统中起的作用相当重要,是关键性动物类群。使用回声定位的小蝙蝠是蛾、甲虫、蚊子等一些农业、林业和威胁人类健康的害虫最重要的天敌。一只蝙蝠在一个活动的夜晚能吃掉体重一半左右的害虫,栖息于一个洞穴的几万只蝙蝠一年便能消灭几十吨害虫。第二,蝙蝠在很多方面给人类以重要的启示。且不说雷达的发明与蝙蝠回声定位之间的关联,英国科学家最近研发的蝙蝠手杖便给盲人带来了巨大的福音。在回声定位、流体力学、生理等方面对蝙蝠的仿生,可以造福于人类。第三,蝙蝠是数十种病毒的自然宿主,其中不乏亨德拉病毒(Hendra)、尼派病毒(Nipah)、狂犬病等烈性病毒,如何避免蝙蝠携带的病毒传播给人类,保证人与动物和平共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在非洲,各种各样的动物让人眼花缭乱,但张树义却始终留意着蝙蝠的身影,总共采集到了四种蝙蝠的翼膜组织(可再生),分别属于两种菊头蝠、一只犬吻蝠和一只果蝠。被问及仅仅提取翼膜能研究出什么名堂吗?张老师说,一滴血就能分析出全部的遗传信息。
     阿瓦什镇(Awash)晚饭后。
    “哦,好多蝙蝠!”张树义一抬头,惊喜地说,他赶紧跑回住处拿出一张极细的网。
    “大伙来帮我撑着!”
     一张长约5米,宽约2米的“情网”刚布好,很多蝙蝠就噗噗噗“自投罗网”,不到5分钟就抓到了7只蝙蝠。
     “快收快收”,我们帮着打电筒,张老师细细地辨认了一下“猎物”,原来都是犬吻蝠,他只留下一只成体蝙蝠取样后,全部放生。可抓来容易放生难,只见张老师很小心地从细网中解救着仍在挣扎的小蝙蝠,还得谨防被咬伤,花了近半小时才让它们全部自由,他人已汗流浃背。
     而果蝠的标本得来全不费工夫——也是在不久后的一天,我们一大早到凡塔雷火山(Fantale)山尖上去看火山口,张树义发现一个树的树梢上挂着一只棕果蝠的尸体,它的翅膀和翼膜被挂缠在小树枝上,使得可怜的它断送了性命。
    “张老师真‘神’!”我们服了,偌大的地方,小小的蝙蝠,他居然一眼就能发现。
     回来后,我与张树义通电话获知,他正忙于研究这几种蝙蝠与中国相关蝙蝠的亲缘关系。这个研究能带来经济效益吗?
    “研究有很多种,一种是纯基础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揭示自然界的奥秘,非常纯粹但一样很有意义。”张树义一语点醒。

人类的宽容让狒狒的脸皮都厚了!

    索夫奥马尔山洞(SOF OMOR)的村庄。
    一条黄浊的小河流过,烈日下,一位老汉拿着一根玉米在树荫底下乘凉,周围坐了六只猴子,树上,还有三只在跳跃。
    这根玉米吸引了猴子猴孙,纷纷在他身旁走来走去,眼睛直盯着,垂涎三尺。
    老汉孙子来了,老汉把玉米干一颗一颗地分给这些猴子,他年幼的孙子偎依在他的身边,平静地看着……见此情景,张树义非常感慨。
    “这是我第一次到东非大裂谷地区科考,我知道那里有很多野生动物,但是我没有想到原来不仅是在野生动物保护区,普通的野外也遍地都是野生动物。埃塞俄比亚尽管经济还不发达,但他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如此到位,这么穷的国家还投入很大人力和物力建设自然保护区,我们国家相比埃塞俄比亚富裕发达许多,但在这方面投入程度确实不及他们。当地人总体对野生动物很尊重和爱护,连宾馆附近的小鸟、猴子都没人去抓,人们与家养动物也很和谐。而动物也大多不畏惧人类,这是因为人们几乎不干涉它们的生活,更别说打它们了,所以没有给动物的脑海留下负反馈。”
     呵呵!难怪这里的狒狒特别世故脸厚。
     一天上午,车队行进的过程中,突然在公路上遇到了非洲特有的灵长类动物狒狒。行车暂停。
     一只橄榄狒狒大摇大摆地跑到我们前面的一辆车旁,拍打着车门要食物,大吵大闹着……
     司机说,这还不算过分,有的狒狒还会跳上车头,不给食物就赖着不走,也不让人开车,更有自己打开车窗伸手抢东西的……
     这都是一直以来人们对它们宽容的结果,懂得了人类给它们好处的狒狒们自然胆大包天了。人和狒狒之间的进化差距很大,约3000万年以前,狒狒遵循的是与人和黑猩猩不同的进化途径,他们没有语言能力,也被认为几乎不具有推理能力。然而在2001年底,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心理学》杂志上发表报告称,他们发现狒狒拥有完成复杂抽象推理的能力。这是人类首次发现非人类及非猿灵长类动物拥有这种复杂的能力。
     面对非洲的动物,张树义说了许多许多——
    “同属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的华南地区也曾有过很多野生动物,但是现在越来越少,都被一小部分人吃掉了。像几十年前华南还能见到灵长类动物,现在已经难觅其踪迹。可能有人会说这与野生动物栖息地被破坏有关,而不一定是人类猎杀来吃的结果。但有些地方有树有林也没动物怎么解释?虽然吃的人没有直接去抓,吃野生动物的也只是一小撮人,但就是他们带动了消费,刺激了这个市场,自然有相应的人去猎取。”
    “近年来动物的疾病频繁传染给人类,许多人就怪罪于动物。但是我们难道不应反省自己吗?动物带病是广泛的现象,几乎所有的野生动物都会带有这样那样的病毒。如果人类不避免与动物的过多接触,如狩猎、食用、盲目驯养、乱养宠物等,肯定会出现问题。若是人类老老实实待在城市里,动物自由自在住在森林里,怎么会有疾病传染呢?就是通过呼吸能传染,也限于很小范围,不可能有病毒自己从几百几千公里外的动物身上自己飞过来吧。”
    “保护动物、尊重动物也是人类自我保护!”
     翻看着非洲的照片,火烈鸟那优美的身姿在照片里自由的飞翔着!很美很美!

黑色的故事:

    这里的人和动物真没矛盾了?我只不过是看到美丽而已,事实上,最近几十年来,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看似离奇的冲突不断发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人类留给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2004年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的金奖作品中,有来自法国摄影家的一组《非洲部落大量猎食野生动物》照片,其照片赤裸裸,很震撼,主要图片反映的是居住在非洲丛林中的部落大量猎杀野生动物用来果腹,穿山甲静静躺在地上,被割的大象的一节节的腿,一只猴子坐在大火中,这是人类在烤食它,一只只被肢解的猴子……
    张树义给我说了一个关于狒狒的故事:2006年6月,一支英国科考队到埃塞俄比亚谢贝利河流域的森林里考察狒狒,但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在考察队的驻地,他们和当地的村民一道卷入了一场与狒狒的血腥厮杀。原来,在当地,一段时间内狒狒不断咬伤孩子。再深究下去,最终原因却是驻扎在山谷里的一个马戏团专门捕捉幼狒,并把它们驯养成表演戏法的动物明星以赚钱。捕捉幼狒在该村已有两三年的历史了,当地农民发了不小的财,但狒狒也越来越少,并学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疯狂地攻击村里的小孩。当天睡到半夜,考察团成员被奇怪的声音吵醒,原来是狒狒发起了进攻。所有的村民都被惊醒了,家家都点起了灯。人们惊恐地发现,大约有四五百只狒狒从四面八方把村庄包围住。整个村庄乱成一团,人们撤向一户高墙大院,但大院也很快被狒狒包围。这时,人们在狒狒群里发现了一只大狒狒,它被数十只同伴簇拥在中央,口里不断发出声音,狒狒群随着它的声音或进或退,不断向人们发起进攻,村民也不断开枪射击,但狒狒群就是始终不肯离开。混乱中,英国科考队队员从村民那里了解到有一只狒狒的幼仔被关在地道里,便冒着危险将地道口打开将它放出,狒狒群才终于离开。整个冲突过程中,十几只狒狒被打死,不少科考队员和当地村民也负了伤……


附录:
这本书稿在做最后定稿时,我看到以下消息:

    动物园杀稀有狮子卖钱

    阿比西尼亚狮子濒临灭绝。
    天津视窗2006年11月23日讯:埃塞俄比亚一名野生动植物官员22日表示,由于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动物园资金不足,动物园职员不得不每年毒死一批濒临灭绝的阿比西尼亚狮子幼崽,并将它们卖给标本剥制师换取报酬。
    每只价格170美元
    据报道,动物园把毒死的阿比西尼亚幼崽以每只170美元的价钱卖给动物标本剥制师,由剥制师制成动物标本和装饰品,再以400美元的价格出售。
    亚的斯亚贝巴动物园旧皇家动物园的主管阿布杜拉斯表示:“阿比西尼亚狮子是埃塞俄比亚的骄傲,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挽救这些狮子的生命。但是我们现在除了把它们杀死制成标本,再没有其他办法。”
    阿布杜拉斯表示,目前他们每个月需要大约6000美元来维持动物园的开销,但是动物园每月的门票收入只有5000美元左右,入不敷出。他表示,毒杀阿比西尼亚狮子幼崽的行为至少在他两年前上任的时候已经开始,但是他没有透露遭毒杀的狮子幼崽的具体数目。
    阿布杜拉斯还表示,虽然他们可以把小狮子送返森林或者政府管理的园林,但是大多数时候它们还是被送到标本剥制师那里去。他们对此也感到非常无奈。
    动物园的做法也引起动物保护主义者的愤怒。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埃塞俄比亚动物保护主义者表示,动物园去年多次与他联络,涉及的狮子幼崽达到11头。他说:“他们告诉我如果我愿意,我可以收留它们,可是我没有土地收留它们。”
    这名动物保护主义者呼吁尽快建立动物保护区来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狮子。
    野生狮子只剩1000头
    亚的斯亚贝巴动物园是一个很受当地人欢迎的旅游景点,每天接待大约1000~2000名游客。但是动物园内破旧的设施令国际野生动植物组织备感担心。
    目前亚的斯亚贝巴动物园里还饲养着16头阿比西尼亚成年狮子和5头幼狮。阿比西尼亚狮子比其他狮子的身形小,雄狮身上有著名的黑鬃毛。
    阿比西尼亚狮子是埃塞俄比亚的国家象征,其形象被印制在埃塞俄比亚的货币上。动物学家估计,目前全球野生的阿比西尼亚狮子只剩下1000只左右。虽然当局尽力采取打击行动,但是一些非法狩猎的人仍然猎杀阿比西尼亚狮子,并把它们的毛皮拿去卖,换取大约1000美元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