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总理朱镕基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57:23

布衣总理朱镕基

一杯酒    发表于2010年06月03日 20:01 阅读(613) 评论(0) 分类: 个人日记 举报

 

香港近日出版的鴻篇巨著《布衣總理》一書﹐從多角度多層面上全面展示了中國總理朱鎔基經濟思想體系形成的全過程。該書以一百二十餘萬字的豐富內容﹐生動地介紹了嚴厲而自信﹐感情豐富而又充滿正義感﹑幽默感的這位中國第五任國務院總理。

  青年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楊道金在去年推出反映國家主席江澤民的大型傳記文學《平民領袖》之後﹐又與林文軍﹑林文明共同完成了描寫共和國第五任總理朱鎔基的鴻篇巨著《布衣總理》﹐並於近日由香港世界人物出版社出版﹐面向全球發行。該書一百二十餘萬字﹐分二十二章﹐全面多層面的展示了朱鎔基經濟思想體系形成的全過程。

  朱鎔基是一個毫無背景而又在中國政壇脫穎而出﹑就任中國國務院第五任總理的人﹐也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具有傳奇色彩的領導人物之一。他心繫國運興衰﹐不苟言笑﹐殫精竭慮﹐力挽時艱﹐清政廉明﹐剛直不阿﹐嫉惡如仇﹐嚴於律己﹐克盡職守。無論在國家經委﹑上海工作﹐還是榮升國務院常務副總理﹑總理﹐朱鎔基都充分展示出自己的堅定從容的睿智和才能。嚴厲和自信是朱鎔基十分鮮明的性格特徵。朱鎔基是一個感情豐富而又充滿正義感﹑幽默感的人物。

(一)

  一九九一年﹐年逾花甲的朱鎔基由上海調任國務院副總理﹐當時的中國經濟正處於「疲軟」﹐生產衰退﹐人心不穩﹐三角債盛行﹐接踵而來的是房地產熱﹐開發區熱﹐集資熱等﹐供需脫節令物價飛漲。面對撲面而來又棘手的問題﹐在江澤民的領導下﹐朱鎔基力挽狂瀾﹐鐵碗實施「十六條」﹐果斷開倉放糧﹐防止重複建設﹐調整產業結構等一系列舉措。使中國經濟成功「軟著陸」﹐實現了「高增長低通脹」。隨之﹐中國經濟花開花落幾春秋﹐深層次的矛盾日益顯露出來﹐再加上亞洲金融危機以及特大洪災﹐企業產品積壓﹐開工不足﹐失業下崗的職工日漸增多﹐「三農」問題等﹐新的更加嚴峻的考驗擺在了中國領導人的面前。

  一九九八年春天﹐經江澤民提名﹐朱鎔基在人民群眾的企盼中當選國務院總理。滿懷憂患的朱鎔基提出了本屆政府將完成「一個確保﹑三個到位﹑五項改革」的任期目標﹐要建立一個「高效廉政」的政府﹐並表明為此不惜闖地雷陣﹑赴萬丈深淵的決心﹐舉世震動。他大刀闊斧地改革行政體制﹐財政體制和財政稅收制度改革﹐對金融體制﹐糧食流通體制﹐國企體制﹐醫療體制都作出了必要的調整和改革﹐還在擴大內需﹐構築社會保障體系﹐科教興國﹐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促進區域之間平衡發展﹐扶貧攻堅戰﹐增加農民收入渠道﹐維護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等方面卓有成效﹐形成了朱鎔基經濟思想體系。

  其實朱鎔基很好的解決中國這些高難度的問題﹐是他知識﹑智慧才能厚積薄發的結果﹐早在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朱鎔基就編著過三本書﹐一本是《管理現代化》﹐另一本是《當代中國的經濟管理》﹐還有一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管理大事記》。這些都是朱鎔基經濟思想的堅實基礎﹐並且為江澤民興國思想體系作出了巨大貢獻。

(二)

  一九九五年後﹐糧食生產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開始變得供過於求。為了保護農民種田的積極性﹐政策決定用保護價收購﹐專門設立一家農業發展銀行給糧食貸款﹐可是﹐糧食儲備持續增長﹐加上農民手裡的存糧﹐新的矛盾又擺在朱鎔基的面前。在過去缺糧的時代﹐全國農村都上山開荒種地。現在糧食過剩﹐政府便提出退耕還林﹑退耕還草﹑退耕還湖﹐糧食由政府無償供應。

  對於國有企業﹐朱鎔基心裡明白﹐國有企業最大的問題是三個人的飯五個人吃﹐要進行改革﹐必須把人精簡下來。國家如果沒有一個社會保障體系把他們養起來﹐國企改革就沒法進行。「人往哪裡走﹑錢從哪裡來」﹐這就是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特有的難題﹐朱鎔基所要建立的社會保障體系就是要解決這個深層次的社會問題。保障最低收入者的生計問題。一是養老金保證按時﹑足額發放。二是失業保障保證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費。三是增加離退休人員的工資。

  與此同時﹐在江澤民的領導下﹐朱鎔基大抓了國企三年脫困的工作。這項工作幾乎被認為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工作。誰知到了二零零零年﹐大部分的大中型國有企業實現了扭虧為盈﹐有的實行了「債轉股」﹐國企輕裝上陣﹐出現了勃勃生機。

  朱鎔基大展宏圖的事業舉不勝舉﹐令每個中國人鼓舞的是加入 WTO﹐它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里程碑﹐標誌著中國全面融入國際經濟體系。另外是防範金融風險﹐如處理廣信事件﹑降低銀行不良資產率﹑加強監管等﹑讓軍隊﹑武警和公安撤出商海﹑整頓市場秩序等等都展現出高超的駕馭經濟全局的領導才能。朱鎔基還從政治上推動政府機構改革﹐一舉撤銷九個工業部門﹐大幅裁減分流政府冗員﹐實現了機構裁撤二成以上﹑人員裁減近半的目標﹐任期內機構改革沒有出現反彈。

  朱鎔基言行一致﹐表裡如一﹐他說到也做到了。

(三)

  朱鎔基很有魅力。他敢作敢為﹐雷厲風行﹑一竿子插到底的作風讓人想起湖湘文化中「雖九死而不悔」的剛烈精神。他輕鬆活潑﹐親切自然﹑詼諧幽默的談吐卻又令人發出會心的微笑。

  可是﹐似乎命中注定朱鎔基在中國將是個有爭議的人物。在抱定「青天老爺救世」傳統思維定勢的國人心中﹐朱鎔基的威信很高﹐可在思想新銳的部分知識者心目中﹐卻另有一番說詞。他們認為﹐一方面中國經濟每年增長﹐另一方面貧富懸殊情況惡化﹐保七保八又有什麼意義﹖三年國企脫困了﹐工人下崗的情況還很嚴重﹐農民的日子依然還苦。然而﹐這恰恰是朱鎔基早已意識到的社會問題﹐在二零零二年三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他指出要增加弱勢群體的經濟收入﹐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

  中國的「三農」問題﹐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就是中國的人太多了﹐都塞擠在農村就造成所謂的「三農」難題。這樣的難題﹐是中國獨有的。只能是寄望於工業化﹑城市化的長遠進程和持之以恆的人口政策。從中國錯綜複雜的國情而言﹐城鄉壁障不容易一下子廢除。當然﹐戶籍制度改革勢在必行﹐也將會逐步與國際接軌。

  關於積極的財政政策爭論也很大。所謂積極財政政策﹐要看到一點﹐它是一個非常之舉﹐是在原國有經濟疲軟乏力﹐民營經濟受體制和自身力量的局限下﹐政府果斷出手﹐利用和調動閑置資源﹐為國民經濟新建一個頗具現代水平的發展基礎平台﹐這樣可以拉動當前經濟增長﹐從長遠看﹐無論是民營經濟還是國有經濟以及外資﹐往後的發展都可以依托這一新的平台實現跨越式飛躍。

  朱鎔基擴大和培育內需﹐增加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水平﹐表明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強調消除消費體制方面的障礙。增加農民收入﹐減輕農民負擔﹐並將其作為一個檢驗標準﹐促進地方政府以及各方面的工作。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強調需要政府配套改革深入進行。對外開放﹐強調國際化﹑規範化﹑法治化﹐鼓勵外資對國有企業重組﹔強調外經貿領域的對內外開放。規範市場﹐規範市場範圍不斷擴大﹐反對壟斷等。由此形成了朱鎔基的經濟思想體系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