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与精神病的根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59:00
(2010-09-17 08:01:06)
笔者按:下文来自向往自由自在的飞翔的博客。笔者已略作编辑。释宇轩师父用佛法为我们解释了抑郁症与精神病的甚深根源,乃来自于人类意识的第八识—— 阿赖耶识。且发病必须在阿赖耶识的种子成熟的外因之下。故此,善恶的阿赖耶识的种子必须通过外因,才能显现出来。这也契合了当代的潜意识沟通疗法或催眠疗法治疗精神病患的的原理。感谢师父的开示,阿弥陀佛!
抑郁症与精神病的根源
现代人出于很多原因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西方心理学家发现,有95%以上的人们患有心理疾病。严重的,就从亚健康走向了抑郁症,更有甚者会演变成精神病。对于抑郁症和精神病的解决办法,心理学只能对异于常人的言行和病态心理予以纠正,遗憾的是,他们以社会大众能够接受作为判断是否治愈的标准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因为,社会大众似乎都默认了人性本应该存在种种缺陷,表现出了病态的包容力——对贪得无厌习以为常,甚至认为不能随波逐流就会“出局”;对冤冤相报表示理解,甚至妄言“有仇不报非君子”;对充斥整个社会的文化解构潮围观、呐喊,甚至干脆跳进酒香声色、讽刺恶搞的娱乐时代宣泄情绪、讳疾忌医……只要别人的贪嗔痴慢疑不触及个人安危,要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么把别人的无明和我执当成茶余饭后的一碟小菜拿来消遣。大众很难意识到烦恼即是苦因,就是疾病的根源。
那么,西方心理学借助病态来衡量健康怎么行得通呢?试想,我们是不是即使睡眠充足,还是常常觉得脑力疲劳、身体虚弱。即使求医问药,依旧不明缘由的恐慌、焦虑、孤独、自卑,有时候表现出神经质?再看看周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郁闷”悄悄地成了更多人的口头禅。其实郁闷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正确排解郁闷的自我疏通能力。不然,怎么会不断上演生命自我摧残甚至被摧残、自我摧毁甚至被摧毁的闹剧乃至悲剧!其深处的隐患并不是目前的医学所能排解的。
因为,人的意识有八: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为前六识,第七识为末那识,第八识为阿赖耶识。西方心理学家只研究到第六意识与第七意识的中间,还没有研究到佛学唯识学的第七识和第八识。人性的缺陷也好、人们的烦恼也好,在六识中虽有表象,但是根源于我们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如何影响了六识等等。
能从根源上认识问题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因此,必须依靠佛法。佛法所解决的,不仅是异常的心理问题,还针对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烦恼,以及在生命中潜伏已久却未被发觉的病灶。
我们的精神之所以萎靡不振、癫狂错乱,往往是因为自我疏通的功能出现了障碍。而自我疏通出现障碍的原因在于内心深处的贪、嗔、痴、慢、疑、无明、我执不断挑衅,猖狂地制造各种烦恼,难以降服。
佛法认为每个人的阿赖耶识里面都蕴藏有无量无边的善的种子、恶的种子和不善不恶(《唯识三字经》称之为“无记”)的种子。只不过,它们平时没事儿也会“闷头睡觉”,所以,它们有个很形象的名字,叫“随眠种子”。眼所见、耳所听、鼻所闻、舌所尝、身所受、意所想能成就不同的境界。一般的,好的境界会叫醒善的种子,坏的境界会叫醒恶的种子。没有善、恶的因缘它们是不会现行活动的。
譬如有人精心装扮,准备赴约,突然一辆汽车飞驰而过,溅了他一身泥水,那后果可想而知——路人极有可能免费观赏到一个精致的“泥娃娃”操着方言粗口咒骂,而且“久久不能平静”吧?恶的种子于是应缘而现。
当然,每个人的烦恼深浅轻重表现不一,现行的烦恼状况也各种各样、形形色色。因此,如果我们能将根本的烦恼——大大小小随烦恼的种子,还有不定的烦恼,统统净化成善的、清净的种子,那我们就快乐了。
那么,如何净化呢?佛法告诉我们,认真“新熏”我们“本有的种子”——让善的种子扎根发芽,开花结果,把恶的种子消灭在摇篮里,或使转善。
具体的说,“本有”即本来就有。就是靠自己生生世世的思想行为,累积下来的或善,或恶,或不善不恶的种子。所以说善恶之种本来就有、与生俱来。每个人积累不同,因而“先天”禀赋不同。这就是业力,就是DNA。
但是莫怕,先天禀赋可以被改变。这一世能在前世积累的基础上再积累。“新熏”就是这个意思。就像养花,这一世六根所受如阳光水露,能培育我们本有的花种。依靠佛法的指引去培育,去熏习,我们就不会给恶的种子生长的机会。否则很可能弄巧成拙、事与愿违。
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北京女孩本来帮助患有抑郁症的朋友,结果却被朋友污染的心所转,最后自己也得了抑郁症。看到她的病情发作的画面我真替她痛心不已。可见,这个女孩子自身潜藏的恶的种子,被恶缘激活了。原因就在于,她内心没有强大的正念做主导,不具备疏通烦恼的能力,就容易在治疗过程中粘著于患者的情绪,为别人的烦恼而烦恼,因别人的痛苦而痛苦。所以,正念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而且需要依靠佛法并持之以恒,才能使正念固若金汤。这样方能保持健康稳定的状态,从而更长久、更有效地自利利他。
学诚大和尚曾开示说,要先了解烦恼的根源,再依善法修持。这样就能烦恼渐消,保持心灵健康了。开示大意,愿能与你共勉!
除了烦恼心之外,得精神病还有其他因缘。《瑜伽师地论》总结了五种因缘:“云何狂?谓由先业所引,或由诸界错乱,或由惊怖失志,或由打触末摩,或由鬼魅所着,而发癫狂。”
“狂”当狂乱解,就是心乱了,丧失了自控能力,生活失去正常秩序,为痛苦烦恼所缠而失去正常意识。
经云第一个因缘是“由先业所引”。是说由过去生中所造的罪业引发患病。什么罪业的果报是精神病呢?其一是因酒造业。劝人饮酒或卖酒为生,将来就容易得神经病。《梵网经菩萨戒》上也说到卖酒为生果报严重,所以菩萨与凡夫都不可以做这种职业。远的不说,且看那些醉汉,目光呆滞、胡言乱语、哭笑无常、东倒西歪的样子和精神病患者有什么不同?所以大家不要成为今天“酒文化”的牺牲品,更不要把别人变成牺牲品。其二是投毒害人或有意恐吓。有的人喜欢开玩笑,看见朋友来了就躲起来,等着吓对方一跳。其实这样不好。同理,别人正在静坐,有人突然大吼,这样做都容易得神经病。所以不要扰乱别人的精神“秩序”,否则自己的“秩序”就容易混乱。其三是放火烧山易患精神病。因为这样的恶行令山林里面的禽兽精神受到伤害,同样扰乱了他们的精神秩序。
对于得精神病的“先业”,《俱舍论》第十五卷上有很详尽的解释,有机会可以拜读。
经云第二个因缘是“由诸界错乱”。这个“界”,就是地、水、火、风。世尊在《十诵律》说有五事能令人发狂:一是亲人死尽故狂;二是财物失尽故狂;三是田业、人民失尽故狂;四是四大错乱故狂。这“四大”就是地、水、火、风。它们合和构成我们的身体,包括了各种生理组织。如果地、水、火、风各部分错乱、失衡了,由他们主宰的身体内部各种组织就会相互冲突,一旦诸界错乱致使人脑受不了,就得了神经病。这一点,中医与佛法作出了相通的解释。中医认为,五脏六腑对应着不同的五行特征,五行存在相生相克之理。大脑为元神之府,我们的贪欲、愤恨、嫉妒、傲慢、多疑等各种烦恼犹如风如火,风、火借势壮大自己的势力,就会伤害其他器官,最终把身体折腾的不得安宁,若伤及大脑,就会混乱我们的情志。抑郁也好、精神病也好,自会应运而生了。有的人先天诸界错乱四大不合,《俱舍论》解释为由先业所引——因过去罪业而得到这样的生理的组织,再因这样错乱的生理组织而患精神病。
经云第三个因缘是“由惊怖失志”。就是说因为什么恐怖的事情,失掉了正念,才得了神精病。如果有人看见鬼神现出恐怖的形像,就会受到惊吓,神精错乱。其实更多人“见到”的鬼神形象源于自己的想象,这叫“心里有鬼”,没事儿自己吓自己。我听说有被自己的影子吓死的,还听说讲鬼故事互相吓得神经错乱的,还有看恐怖片吓得不敢上厕所、不敢独处的。其实不用害怕,佛经讲:“鬼怕人七分,人怕鬼三分,持戒的人有护法神护佑,更不用自己吓唬自己。”
经云第四个因缘是“由打触末摩”:这个“末摩”,这个就是我们身体里面的肢节。《瑜伽师地论-遁伦记》将之译为“死穴”,就是死亡穴道。也有书译为“死节”,都是说人有死亡的部位。如果碰到了,人有可能疼得厉害导致神经错乱,严重的会因为受不了而死掉。我们全身有共有六十四个节,遍布身体的六十四处,也有说遍布一百二十处的,那这些地力是不可以碰的。
经云第五个因缘是“由鬼魅所着”。鬼魅就是鬼神,或者是狐狸,或者是树里面年代久了有这些鬼魅。鬼魅所着就是说被鬼神干扰而神经错乱。招致鬼神捣乱的原因有几种,可能是因为自已做了严重的错误的事情。造了罪业,鬼神恼怒,就来干扰。也可能是你和鬼神之间,原来宿世多生以来有过仇恨,现在遭到报复。所以人与人之间,应该学习佛菩萨的大智慧大慈悲,用智慧来处理这个问题,不要用瞋心解决问题。有仇不报非君子那是狭隘嗔恨,没有长远眼光,冤冤相报何时了啊?毕竟,摆脱敌人的最好方法是化敌为友,另其得度,解脱别人才能解脱自己。我们凡夫能力有限,所以,遇到外力干扰——不管是人还是鬼神,除了控制自己的情绪莫激化矛盾之外,记得做功德回向给宿世债主仇人,怨债慢慢就会消减了。
其实,人类的一切问题归根结蒂都是心灵的问题。正是因为观念和心态的不同,决定了人生道路的千差万别。
佛教为我们提供的,正是对世界、对人生的正确认识,通过对认识的调整,完成心态乃至生命品质的改善。如果能使佛法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心灵良药和终极依归,就能用佛法智慧解决人生旅途和社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最后,引用去年在我编辑的《第四届法门之光福慧营》里面的几句话结束这篇文章吧:
“如果我们缺乏感性的慈悲爱心,人心将会变得冷漠而孤独;
“缺乏理性的思维,思想变得极端而精神显得贫乏;
“没有了悟性生活的高贵人格,人生的追求显得现实刻板,索然无味。”
愿能启发读者的智慧,阿弥陀佛。
得抑郁症即使华佗再世,扁鹊重来也无能为力,地道的药材也是不起作用的。开心才是解忧最好的药物,世界上没有任何药物能让人快乐。所谓“专家”研究的解忧药,其实才是麻醉人类的精神鸦片。佛在《楞伽经》说到:“凡愚妄想如蚕作茧,一妄想丝自缠缠他。”自己心情不愉悦欢喜,假借外面的 “解忧药”能让不舒展的内心开颜,岂不是自欺欺人的吗?
抑郁症的根源是什么?
笔者按:抑郁症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医学上仅仅推断为:什么遗传啊、压力啊、精神受到刺激了啊、头脑中缺乏某种元素啊、遇事想不开啊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到现在为止,导致无法治愈的精神类疾病的根本原因,医学科学家们并没有找到。所以给精神病人使用的所有药物,一概没有能够去根的,只能起到一时的控制作用,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就是使用当今最先进的进口药物治疗,也是无济于事,相反,如果药物控制不当,倒会让狂燥的病人变得痴呆,让抑郁的病人变得狂燥,让聪明的病人变得呆傻,让富有的家庭变得贫穷!所以,精神病至今都是全世界医学界难以攻克的尖端难题!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一个结果的出现,同时这个结果,又会成为下一件事情发生的原因。因为世界不是真空的,所以每一件事情的发生就绝非是孤立的。所以,任何疾病也都是由自己过去所造“业”所产生的力量导致的。因果循环的表象与真理,在精神疾病的范畴内同样适用。今世被折磨,恰恰是过去世曾经折磨别人的果报,我听到很多朋友在受到疾病折磨时埋怨说:“我这辈子竟干好事了,为什么还遭到这样的恶报?”其实,这是因为自己不懂得因果循环的原理,才做出如此糊涂的判断。
精神疾病不同于肉体疾病,但肉体疾病却可以引发精神疾病,并且精神疾病比肉体疾病更加痛苦,甚至让许多病人选择了轻生。我的一个朋友的老父亲,就因为常年住医院,而被引发狂燥症,需要服用精神病药物才能令其入眠、安静。而笔者是一个非常乐观豁达的人,同事评价本人:“就是全世界的人都得抑郁症了,你也得不了!”可是笔者竟然也曾经被医生诊断为“隐型抑郁状态”,为此服用过“百忧解”治疗。其症状:一是浑身莫名疼痛多年,二是受“更年期”影响,夜晚长时间不能入眠,三是工作压力大,四是迫于爱侄的怪病,故此,笔者深受肉体与精神折磨多年。而服用“百忧解”后,又因为出现副作用——皮疹而被迫停服。
在现代医学已经无法解决笔者病苦的情况下,本人被迫求教于信仰了多年的佛教,每日虔诚修法不断,最终得遇大恩根本上师仁祥老和尚,在师父的慈悲加持与口传心授下,笔者依师如法修持,迅速出现可喜征兆,不但自己身上的病痛日益减轻,爱侄的怪病也一扫而光!看来,“业力”才是万恶之源!否则,怎么服用了多年药物却不如修诵《烟供法》几天更为速效呢?!所以啊,看不见的那些负面能量——也就是那些“暗物质”才是所有疾病的幕后总导演,而这些导演,完全是根据一个人过去所造的“业”的大、小、多、少,来决定你身体疾病的形式与轻重的。
笔者还发现,所谓看似遗传的抑郁症或精神病,实际上是自己已去世的怨气大的亲属附体造成。尤其非正常死亡的亲属,也就是所谓遭遇“横死”的人的怨气更大。因为过早的、出乎其意料死去的生灵,往往会去找与自己有缘的后代附体,一是想通过活着的后代修些功德,比如给人看病查事等,以期获得出离非时“横死”的时空控制,进入六道轮回;再者就是想拉活着的后人和自己就伴。因为,凡非时“横死”的人,包括自杀者,都无法逃离死时的时空境界的限制,不能正常进入六道轮回去投胎转世,所以死后所遭受的痛苦要比生时强烈亿万倍。医学专家们因为不明这些隐态的就里,仅仅从物质层面来观察实验,是永远也找不到精神疾病的根本原因的。
笔者非常同情那些患有抑郁症或隐型抑郁症的大学者、大教授、大博士、大企业家与大学生们,因为知识并不代表智慧,现代科学知识虽然激发了这些时代精英的聪明头脑,却不能令他们走出“业力”所制造的阴影,不能令他们得到解脱人生痛苦的智慧!眼看许多选择“自杀解脱”的痛苦精英一个个的倒下,不能不让笔者为这个“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世界深深的悲哀!那么,在我们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肉体舒适与感官快乐的时候,我们到底还缺乏些什么呢?不知道大家深思过一下没有?
愿以此功德,回向所有遭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折磨的患者朋友,愿他们能够听受正法,迅速获得健康!!!
当父母“抑郁症”的基因在她心里发芽(转贴)
她的爸爸妈妈在她两岁的时候,一起携手走进了那片深邃的海洋,从此长眠。她是在奶奶的腿上听着故事长大的,但奶奶从不跟她说起她爸爸妈妈的故事,直到奶奶去世的前一天,老人交给女孩两本日记,两本日记的扉页上写了同一句话——我仰面,寻找天空中或许属于自己的一缕幽光。从此女孩才知道了属于自己家族的秘密……
莉莉一个人拖着个大大的旅行箱走在秋日洒满阳光的校园里,今天是大学入学的第一天,她从长满椰子树的家乡小镇只身一人来到座落在古城西安的这个充满生机的校园,然而对她来说,似乎眼前这些树影婆娑、阳刚伟岸的梧桐树与家乡的椰子树并没有什么不同,她才不在意呢。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就对身边的一切完全失去了兴趣,她不觉得身边的这些花花草草有什么美丽,更不知道自己也是这个美丽世界的一个青春亮点。她只喜爱阳光,因为阳光照在她身上的某些时刻,她是如此迷恋死亡,有时候她就顺着这道光茫往前走,但却常常在中途被一些拿着刀叉斧戢的小鬼挡住了去路,他们对她说“该吃药了。”于是她顺从地照他们告诉她的做。
假善良,真抑郁
按照报到处的指南,莉莉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宿舍——四舍208。门虚掩着,里面很热闹,显然大家都来得差不多了。莉莉觉得自己刚来就已成了局外人,犹豫了一下要不要敲门,正想着,门开了,从里面走出来一个脸蛋黝黑、穿了一套褪了色的蓝色运动服的女孩,她的眼眸没有莉莉的黑亮,她的皮肤没有莉莉的白皙。女孩看到莉莉先是怔了一下,然后低声说了句“你好”,莉莉忘记了刚才的窘迫,大方地伸出手,“你好,我叫莉莉,你呢?”“小白,我去洗手间。”女孩的声音依然很低,说完便匆匆地从莉莉身边走过。莉莉舒了口气进了寝室,大家正谈得热火朝天,看见莉莉进来,屋子里一下子静了下来,有几个人先后说了“你好”,又有人作了自我介绍,并问了莉莉的名字,莉莉草草地回答了几句,便无意再聊,找到自己的床位就开始收拾东西。
小白从外面回来了。她来自东北乡下,似乎没有多少见识,像只小麻雀一样战战兢兢的,在门口站了许久,才终于鼓起勇气问坐在靠门边床位的一个女孩她是否可以坐一下她的床(小白睡上铺),因为她还没有买凳子,那个女孩穿着打扮时尚得很,一派娇小姐的气势,嗲声嗲气地说:“你等一下,我在床上铺个垫子你再坐,我的床单好贵的,弄脏了不好洗。”小白窘得黝黑的脸蛋也可以看得出红晕,不知该如何是好。“小白,坐我床吧。”莉莉听不进去了,招呼小白过去(莉莉的床靠窗),小白像遇到救星一样,感谢地冲莉莉微笑。从此她们便成了“好朋友”。莉莉知道小白家困难,总是给她买这买那,小白挺不好意思的,她与莉莉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谢谢”,但不知为什么每次见到莉莉又会很不自然地想匆匆离去。这样几次之后,她发现莉莉对她也不似先前那般好了,有一次还对她发了脾气。
小白一直想不明白像莉莉这么美丽善良的女孩,对自己又那么好,为什么自己会不自觉得想逃开她,甚至和她在一起会觉得窒息;她更想不明白为什么莉莉每天早晨都会从一个透明的玻璃瓶里取出几颗药片,然后表情决绝地咽下它?她不知道那种药片叫盐酸阿米替林,更不知道这种药是为抑郁症患者准备的,因为她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心中的完美女孩竟然是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而她对自己的一切“善举”原来也大半来自这种病。
解密
我们通常会把抑郁症患者的“善”称为“助人者综合症”。抑郁症患者热衷于为善,原因是:1.当一个人为善的时候会获得一种道德上和地位上的优越感,抑郁症患者在面临自己能力低下或者对自己的问题无能为力的时候需要这种感觉作为一种麻醉。2.为善的举动会给抑郁患者提供一种虚假的正常和强大的证明,这样他就可以绕开对自己的问题的检视。3.他们将善举当作一种需要回报的付出,一旦善举没有得到别人的肯定,就对这个世界充满敌意并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充满抱怨。认为这是世界的不对,而不是她的不对,从而逃避自己的责任。
文中的莉莉在与别人相处时表面上冷漠得很,其实那是因为她想掩饰内心的紧张(尽管她很优秀),只有在小白那里才找到了“自信”,所以她才对小白好,当她的“好”没有领到“小白”的情时,心理就产生了变化,抱怨也就油然而生了。
假中暑,真抑郁
军训开始了,大家个个兴奋得不得了,但莉莉的脸上却死一般沉寂。
中间休息时,教官叫同学到前面表演节目,莉莉第三个被点中,她径直走到队伍前面,没有像前两位同学那样先做一下自我介绍,她站在前面有些局促不安,一双纤纤玉手轻轻地擦了擦秀美额头上的几滴汗珠,相信大家都全神贯注于那双玉手了,不会发现她的脸上已渗出的一大颗一大颗汗珠。一曲动情的《千千阙歌》轰动了全班,大家使劲地为她鼓掌,而莉莉就在这掌声中缓缓地倒下了。被送到校医院,医生给她输了氧气,说没大事,女孩子身体弱,经不起“秋老虎”晒,有点中暑,要多喝点水。莉莉冲医生诡异地笑笑,说了声“谢谢”。
从医院出来,教官给了假,小白负责送莉莉回寝室,莉莉又从那个玻璃瓶里取出了几颗药片,小白忍不住问:“是什么药?”“神仙药,吃了就会舒服。”莉莉淡定地回答。
解密
莉莉患的是“隐匿性抑郁症”,这种抑郁症的外部症状是常常头昏、眼花、心慌、胸闷、气短,躯体上的这些症状常常把抑郁症本质的东西给掩盖了,因此常被误诊,文中的莉莉被误诊为中暑,更多的情况下会被误诊为“神经衰弱”,但患者自己却常常知道一些情况,比如文中的莉莉,她知道自己早晨四五点钟就会醒,躺在被窝里无缘无故地犯愁,愁什么呢?发愁新的一天又来了,如何打发这一天。她觉得,世界上没有再比她活得更累的人了,还不如早点死了舒服。白天做什么事都感到昏昏沉沉的,提不起精神。黎明是她一天中最痛苦的时候,到了晚上,她的整体感觉比较轻松一些。(这一点,与患“神经衰弱”的病人不太一样,神经衰弱的病人到了晚上,各种症状会更严重。)莉莉知道自己患的是抑郁症。
都是遗传惹的“祸”
——我仰面,寻找天空中或许属于自己的一缕幽光。
莉莉又翻开奶奶临终前交给她的爸爸妈妈的两本日记,仿佛在那一缕幽光中看到了钢琴师爸爸那双修长白皙的手向她招呼,看到妈妈跳着轻快的芭蕾像小天鹅一样过来拥抱她。故事里说爸爸妈妈彼此相爱,他们爱得刻骨铭心,轰轰烈烈,可是突然有一天,他们将这两本日记放到了奶奶的柳条藤箱子里,两人携手走进了大海深处,从此长眠。在日记的最后一页,他们告诉奶奶,他们两个都是抑郁症患者,在一起活得很痛苦,但是因为深爱着彼此,不想分开,所以要一起去找一个幸福的所在。那一天他们刚给莉莉过完了两岁的生日。
奶奶在告别人世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孩子,其实你爸爸不知道,你的爷爷就是抑郁症自杀“走”的,而我希望你好好活着,也许痛苦,但要坚持,会好起来的……
解密
虽然抑郁症的病因现在还不十分明确,但它是一种有明确生物学基础的疾病。比如脑部血清素的缺乏和抑郁就有密切的关系,血清素能使人感到放松和平静,抑郁症患者的血清素水平低于常人,需要通过药物来补充。临床观察某些病人具有明显家族遗传史。调查发现抑郁症先证者患本病机率远高于一般人群10~30倍,血缘关系愈近,患病机率愈高。如双亲均患病,后代患病机率可高达50%。
加油站
美国新一代心理治疗专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David D·Burns博士设计出一套忧郁症的自我诊断表“伯恩斯忧郁症清单(BDC)”,这个自我诊断表可帮助你快速诊断出你是否存在着抑郁症。请在符合你情绪的项上打分:没有0,轻度1,中度2,严重3。
1、 悲伤:你是否一直感到伤心或悲哀?
2、 泄气:你是否感到前景渺茫?
3、 缺乏自尊:你是否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或自以为是一个失败者?
4、 自卑:你是否觉得力不从心或自叹比不上别人?
5、 内疚:你是否对任何事都自责?
6、 犹豫:你是否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
7、 焦躁不安:这段时间你是否一直处于愤怒和不满状态?
8、 对生活丧失兴趣:你对事业、家庭、爱好或朋友是否丧失了兴趣?
9、 丧失动机:你是否感到一蹶不振,做事情毫无动力?
10、自我印象可怜:你是否以为自己已衰老或失去魅力?
11、食欲变化:你是否感到食欲不振或情不自禁地暴饮暴食?
12、睡眠变化:你是否患有失眠症或整天感到体力不支、昏昏欲睡?
13、丧失性欲:你是否丧失了对性的兴趣?
14、臆想症:你是否经常担心自己的健康?
15、自杀冲动:你是否认为生存没有价值,或生不如死?
测试后,请算出你的总分并评出你的抑郁程度。
◎0~4分,没有抑郁症;
◎5~10分,偶尔有抑郁情绪;
◎11~20分,有轻度抑郁症;
◎21~30分,有中度抑郁症;
◎31~45分,有严重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精神障碍,世界卫生组织的流行病学调查,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患病率大约5%~10%,约13%~20%的人一生中曾有过一次抑郁体验。如果你偶尔有抑郁情绪或有轻度抑郁症,都不要紧张,这是很正常的,如果已经为中度或严重抑郁症要立即到心理专科诊治,通过心理和药物的治疗是可以康复的。
抑郁是一种病
作者:文波
很多企业家和高级经理人是抑郁的,但他们确实也有诸多理由怀疑“抑郁是一种病”的说法是否夸大其词,比如认为抑郁只是“思想问题”。抑郁至少是病兆,而抑郁症肯定是一种病;但这种病是可控制的,甚至是可以利用的
是病还是“思想问题”?
2003年8月4日凌晨,韩国现代峨山公司董事长郑梦宪在汉城总部大楼跳楼自杀。
对于侦探来说,郑梦宪自杀原因未明,因为他们要的是直接而具体的事件--政治丑闻、巨额亏损、家族纷争。而对于心理医生来说,郑梦宪自杀的原因已足够清晰,那就是由于压力而产生的难以解脱的抑郁。郑梦宪给妻子的遗书中有这样的话:“我把家庭的重担全留给你一个人了。”
中国也不乏企业家因抑郁而自杀的例子,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1993年,广东茂名企业家冯永明割腕自杀,时年29岁。原因是因面粉厂经营不善而患上的重度抑郁症;199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优秀青年企业家陈星国在遵义开枪自杀。他领导的贵州习酒股份有限公司拖欠债务高达4亿多元,他无法接受被其他公司兼并的现实……
抑郁之于中国企业家和高级经理人,早已不是秘密。很多文章谈到这个问题,很多企业家也都知道自己很抑郁。但企业家们似乎也有诸多理由怀疑“抑郁是一种病”这种说法是否夸大其词。比如,“如果面粉厂经营得好,冯永明就不会抑郁”,“如果习酒公司没有欠那么多钱,陈星国就不会自杀”。
这种“如果……就不会……”的思维方式与侦探一样,背后的逻辑是:出了问题就去找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而问题一解决,就绝对不会再抑郁了,更不会自杀。
接下来,就顺理成章地否定了“抑郁是一种病”,而将抑郁判断为“意志力不够”,“事业心不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等,是“思想问题”。于是,克服抑郁的方法就出台了:变本加厉地工作再工作,变本加厉地加码以“磨练”自己的心理承受力。
难道上述人等抑郁自杀的原因是“思想问题”吗?要知道,54岁的郑梦宪拥有美国MBA的学历,以头脑冷静、精于谋划著称,是现代创始人郑周永从几个儿子中亲自选定的接班人;陈星国在15年时间,把一个年产值只有300多万元的县办企业,发展为年销售额达2亿多元的国家二级企业。
企业家对“抑郁是一种病”的质疑至少有七分道理,但对“以暴易暴”的抑郁解决之道就未免太冒失了。谈到该问题时,北京易普斯企业咨询服务中心首席顾问张西超博士、中国心理卫生学会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李子勋不约而同地感到无奈,又不约而同地提出这样一个劝戒:尝试以专业人士的方法解决抑郁的问题,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不能把人抑郁的直接原因消除掉,但可以帮助你对付抑郁。
抑郁源于压力。从心理学上讲,任何能影响人们心理和生理健康状况的干扰都可称之为压力。造成抑郁的压力与突如其来的打击不同,它绵绵不绝,无休无止,让人看不到前景,使人处于两难之中。
工作过重、人际沟通、角色冲突、环境污染、社会变化、公司经营、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压力无处不在。
企业家大都比常人坚强,所以他们在压力下出现初期抑郁症状,诸如性格改变、失眠、记忆力减退、食欲性欲不振时,确实不能算病。但只当作“思想问题”并采用上述解决“思想问题”的自发“疗法”,很有可能会出现狂躁、胡闹、情绪异常、酗酒等严重症状。长此以往,就是不折不扣的精神残疾了。
“事业为本”还是“以人为本”?
安迪·格鲁夫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我们理解这是格鲁夫的夸张说法,但也自然会想到这样的价值观:为了事业,一个企业家应该把自己豁出去。如果能够成功,即便成了偏执狂也在所不惜;如果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不是偏执狂的企业家要争取成为偏执狂。
这里昭示的问题是,企业家应该以事业为本?还是以人(自己)为本?
事实上我们经常听到企业家的表白:事业就是我的全部,愿为了事业我愿意肝脑涂地。
有位台湾老板,在大陆投资很多,但总打不开市场局面。钱还在不断地烧,但看不到好转迹象;如果放弃,则前功尽弃。他陷入了典型的抑郁状态,沉默不语,甚至拒绝再谈工作,企业发展就此停顿。
心理医生认为,不仅人,动物植物都可能处于抑郁状态。抑郁是为了生存,比如植物抑郁,叶子枯萎,是为了减少水分消耗;人抑郁,会不做决定,不去接触社会,减少压力。虽然是消极防御,但毕竟属于自我调节。
那位台湾老板信佛教,轻易不肯开除员工。医生的建议是,既然你已经陷入抑郁,就应该该裁员就裁员,该减少开支就减少开支。
以上事件,从心理医生的角度讲,救人是第一位的。为了摆脱抑郁,缩减事业规模,减轻事业压力是个好办法。
而从“偏执狂”来看,则属于临阵退缩,与所有企业文化都大加赞扬的“积极进取”精神决然对立,几乎不可原谅。
张西超认为,企业家的自我意识大都非常强烈,受外界的影响不是特别大。但目前流行的企业家人格定义都很狭窄,似乎你必须具有某些特质,你才会被认为是标准的企业家。这就导致很多企业家,自觉不自觉也要去做“标准化的人”;也只有这样,员工和社会才去认同他。
成功与人格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张西超的研究方向是,具有什么样的“胜任力特征”才能成为企业家,比如决策能力,亲和力,等等。而这些“胜任力特征”与人格往往没有必然关系。
张西超说,成功所需要的性格要素与精神的病态往往难以区分。成功人士中很多都属于轻躁狂。轻躁狂的表现是精力旺盛,思维活跃,非常热情,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很强,缺乏持续性。再比如偏执狂,意志极坚定,看法极顽固,他要努力实现自己的想法,不怕任何挫折。
人的情绪有五个状态:“躁狂——轻躁狂——正常情绪——心境不良——抑郁”。正常人都在中间三个情绪中波动。从有一定心理问题的人,到有人格障碍的人,再到有严重精神问题的人,界限不是那么泾渭分明。
单从企业成功这一维度看,可以说偏执狂和轻躁狂是企业所鼓励的。而从精神健康的维度看,精神问题就是精神问题。
张西超认为,成功要素与精神问题即便表现一样,但其本质是不同的。因果关系不能胡乱安排,即,不能说精神病使人成功;只能说:他是成功的,但他有精神问题。如果人真的成了扁执狂,将很少有人能够与之有效交流,也就不太可能成功。
如果一味以事业为本,太过强调奉献,对自己进行杀鸡取卵式的心理压榨,结果将事与愿违。
夜以继日地工作,人就会陷入“心理枯竭”,简单地说就是太累了,精神强直了。“心理枯竭”的人,会情绪暴躁,轻易决策,忽略复杂,倾向于一切简单化,不被远景鼓舞。意义感很差,陷入“哲学的贫困”,每天都在问:“我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个终极问题,事业和个人都将受到损害。
心理还是生理?
抑郁的危害,除了人们已经了解到的,如丧失工作乐趣,影响工作能力,诱发自杀等,还会直接造成生理的病态。
一位四川籍搞建筑的青年企业家,在北京天津承包了很多项目,结果他在北京承包的工程发生火灾,两个工人发生工伤事故,同伴携款潜逃。在他生意最兴旺、最不需要帮助的时候有很多人帮他,而在祸不单行最需要帮助时,朋友们反而都躲着他。生意的失败、同事的背叛、朋友欺骗使之身心俱疲,高度抑郁。在28岁的年龄,这位企业家就患了胃癌,事业和生命事实上都已结束。
北京安贞医院教授洪昭光说,绝大部分疾病是由心理因素导致的,这类疾病叫做心身疾病。从疾病谱的变化来看,现在导致人死亡的前几位疾病全都是慢性心身疾病,而以前则都是传染病。
抑郁的自然疗法可以说明心理与生理的关系。
李子勋说,饮食、观感等生理因素都可以影响心理状况。比如处于抑郁中的人,应该尽量生活在光明之中,不要在阴暗的房间躺着,因为光亮会使人的大脑松果体分泌使人快乐的激素。
有位老板有婚外情,女方要求与他结婚,否则给多少钱都不行。一方面是夫人和孩子,另一方面是情人。这位老板不想在任何一面扮演“坏人”的角色,最终的选择是“所有问题都自己扛”,在愧疚、两难的折磨下患上了抑郁症,丧失了性能力。
对于抑郁,很多企业家会酗酒,熬夜,赌博,并认为这是在放松。李子勋认为这绝不是什么放松,而是在增加压力。长此以往,人即便不被抑郁击溃,也会产生生理疾病,甚至会“过劳死”。
当抑郁只处于感觉层面,人只有轻微的抱怨,不满,发脾气等情绪化反应,还没影响到工作效率时,可能不会感觉到抑郁对生理的影响。而当抑郁加重,产生睡眠障碍,躯体障碍时,不仅要抵抗抑郁,还要注意生理疾病的发生。
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等心理疾病,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心身疾病的元凶。慢性心身疾病往往是骤然发作,而发作后再治疗则经常是为时已晚,纵然有妙手回春之术,也难免劳神费力伤财,所以治病不如防病。
洪昭光教授谈及生理疾病预防时尤其强调“心情愉快”的作用,心情愉快的作用超过一切其他健康保障的总和。一个人如果做到心理平衡,不但很少得病,即便得了病也会好得很快。洪教授提出一个方法——话疗,即轻松彻底的交流,尤其强调的是家庭中夫妻之间的交流。有效的“话疗”能够使人保持自信、开朗、向上的心态,从而避免“化疗”。
对付抑郁,李子勋的建议是:
首先要注重家庭关系。情感是包括老板在内的任何人的生命线。家庭是最能充分舒展人性的所在,其安全感是无可替代的;
其次要有纯私人兴趣,这种兴趣要与生意和公司没有关系,比如绘画、摄影、钓鱼;
第三是要建立一个完全与生意无关的“社会支持系统”,要交一些即便破产时也可相处的朋友。你的存在对他们就是一种安慰,他们认为你很重要,你也认为他们很重要。“天塌下来你也不必担心他们不喜欢你。”比如追求博爱、利他的正统宗教的教友关系,可以使人产生充分的归属感,是从自我冲突和自我矛盾中走出来的一个途径。
最后才是认识一个专业的心理学医生。如果没有以上三条,抑郁后找到心理医生也很难办,因为心理医生也要靠这些来进行治疗。
抑郁也是一种资源?
李子勋强调,不要过分强化对抑郁的恐惧,抑郁是可以控制的,甚至是可以利用的。虽然抑郁作为资源的概率极小,但毕竟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
张西超博士及其北京易普斯企业咨询服务中心是“抑郁可控论”的实践者,他们的方法是EAP(员工帮助计划),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职业压力管理。
EAP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EAP在全球发达国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截至1994年,世界财富500强中,有9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EAP项目。
张西超的EAP与心理医生不同的是,他的计划直接指向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在了解企业运营、企业工作特点的基础上直接服务于企业:“1997年,韩国三星集团第一次邀请我们开展心理培训,之后我们在三星陆陆续续做了至少20余次培训。中国建行北京城建支行、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北京丰台支公司、朗讯科技、可口可乐、思科等企业也陆续找到我们进行了心理培训。”
李子勋说,抑郁就象流水,解决抑郁要因势利导,不能急于求成。比如医生认定这次抑郁大概要持续三个月,那么就应考虑:如何在这三个月中既度过抑郁,又符合老板人格色彩?
有位省级干部人选,在权力重新分配中被任命为某外地企业领导。怀着满腔的不情愿到任后,该企业又非常排外。这位企业家在当地没有亲人,没有社会支持系统,不要说改革,就是任务也很难按部就班地完成。他想撒手走人,但以他的身份地位,又无处可去。抑郁发生了,他开始失眠健忘,吃不下饭,憔悴消瘦,甚至整天躲着人,不出门。最终是太太硬把他拉到心理医生处。
医生的劝告是,暂时离开岗位休假,尝试把抑郁当做朋友相处一段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体验家庭的温暖和私人的快意。这位企业家脱离抑郁比医生预料得要快,而此时医生却鼓励他,不妨在抑郁状态中再停留一段时间。
李子勋说,抑郁的好处,首先是适当的抑郁可以通过情绪变换来释放躯体疾病。甚至有心理学家认为,适当的抑郁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自我调整,只有智商和情商高到一定程度的人,才会通过抑郁释放压力。确实有一种人,永远都不允许自己抑郁,他认为抑郁就是示弱,最后的结果就是通过躯体变换释放压力。
其次,抑郁还可以消除人的狂妄,使其回到现实的情境。人甚至还可以从抑郁中获益,比如获得大家的谅解和关心。
对抑郁因势利导的方法,企业的“HOPDAY”(发泄日)算是一个极致。在日本企业,因为企业文化较为压抑,企业会设置“发泄室”,员工可以在里面对 “模型老板”任意拳打脚踢,发泄心中不满与怨气。HOPDAY是日本企业发泄室的一种变形,在这个日子里,员工和老板相互开玩笑,说具有侵犯性和攻击性的话语,任何人不得动怒。
中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设立了发泄室,室内色调血红,墙壁、地板都可以用头撞击。屋子里堆满的由塑料制成的假榔头、假棍棒等“凶器”。在心理医生的诱导下,人们对自己的敌人尽情叫骂、殴打……山西太原也出现了发泄吧,发泄项目有拳击、陪练、陪哭、陪骂、散打、摔东西等。
如果心中块垒难消,发泄一下也未尝不可,只要不再抑郁就好。毕竟,严重的抑郁是一种病。
减压阀
1、 让办公室亮起来,空气流通起来,摆几盆绿植,挂几幅色彩明快的油画。
2、 保持桌面整洁,抽屉空空,文件夹干净。扔掉过期杂志、无用文档等一切杂物,那些东西只在原理上“可能有用”,而在事实上“看着闹心”。
3、 处理并行工作的能力很重要,但你无法同时做好数件重要而有难度的事。不要以千手观音的标准要求自己,否则你将极度失落,倍感挫折。
4、 学会说“不”,学会放手,学会暂停。一场足球比赛持续90分钟,高手高就高在善于保存体力、控制节奏,到紧要关头才倾尽全力,一击致命。
5、 善于“切换”状态,在两种身份、两件事情、两个场合之间游刃有余,不要耗费两个小时去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6、 游山玩水,亲近自然。随便一座山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比任何事业更永恒,旅游会让你轻松起来。
7、 假日一定要与工作日有差异:着便装,睡懒觉,跟孩子一起放风筝。
8、 力所能及,多做善事。善事助人,更助己——会让你睡得踏实。
9、 多去没人看重你的集会场合——无论你是否喜欢音乐,都不妨到音乐厅坐一坐;不论你信教与否,都不妨到教堂走走。
10、锻炼身体。你适合从事游泳、跳绳、骑自行车、慢跑、快走、爬山等“有氧运动”。这些运动能够让血液循环起来,让肾上腺素的分泌旺盛起来,让大脑活跃起来,从而使身心松弛起来。
数字
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口比例只有9.5%。
2、我国正常人群存在心理障碍的比率高达20%左右。
3、我国有1600万精神残疾人,抑郁症成第5大疾病。
4、自杀已经成为中国第五大死因。抑郁症是自杀的第一大因素,85%以上的抑郁症患者有自杀倾向,10%到15%的抑郁症患者会实施自杀。
5、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数据表明,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已有1200多名企业家因以抑郁症为主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而自杀。
6、易普斯企业咨询服务中心调查显示,中国企业有超过20%的老板或高级经理人“职业压力很大或极大”。
7、我国有抑郁症征兆的企业家或高级经理人,90%以上不会觉察自己已经患病;即便已经察觉,仍有90%以上的人不愿去看心理医生。
8、深圳白领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全国最低,近八成存在中度心理障碍,表现包括强迫、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等。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强迫、偏执、忧郁三种症状。
9、据美国职业压力协会估计,压力以及其所导致的疾病,比如缺勤、体力衰竭、神经健康问题等等,每年带来的损失高达3000多亿美元。业内人士初步估计,中国每年因职业压力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至少上亿元人民币。
10、几家美国公司宣称,通过为高级经理人和员工进行压力咨询,公司整体工作效率提高了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