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岂为稻粱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39:49
王龙《 人民日报 》( 2010年06月08日   20 版)

  前不久举行的成都书博会上,一位出版人告诉我,易中天走红前,其一本学术专著才卖出5000册,而现在一本《品三国》,正版、盗版加起来恐怕超过千万册。可见不光娱乐圈有追星族,读书领域也亦然。这还只是选择对象上的“功利性”,内容选择上的功利性更不待言:公务员们津津乐道的多是《市长秘书》,都市白领滔滔不绝的是《杜拉拉升职记》,至于形形色色的《营销三十六计》、《商战孙子兵法》等,更不知被多少人奉为圭臬。2009年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显示,在今天购买文学名著的人比重只占约1/3。

  本应是精神交流和心灵共鸣的阅读,在不少人那里却逐渐沦为谋取现实利益的工具。阅读是否该如此功利化?是否真如有的人所提出的,这个时代深度的阅读、有思想意义的阅读已经不再重要?

  正如鲁迅所言,读书本来就有职业的和嗜好的两种,可见阅读并不排斥功利性。但是,功利不应等于肤浅,实用不应等于庸俗,智慧也不应等于权谋。可惜当下的国民阅读在实用性、物质性和身体性迅速增加之同时,审美性、人文性、精神性则日益萎缩,它面向现实的生活而不是超越的理想,停留于身体表层而未能触及灵魂。这种目标指向性极强的“功利性阅读”,对读者而言其实是一种南辕北辙的误导。

  真正有质量的阅读是“长×宽×高”之积,三者应该是统一的整体,三者的结合决定了阅读的价值。所谓长,即指专长阅读,是对一个专门领域的了解认识;所谓宽,是指博览群书,它衡量一个人知识面的宽窄;所谓高,是指阅读中的心灵感知能力,对世界的洞悉程度和对生命的提纯、升华能力。好的阅读,不仅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能使人们的心灵永远充满诗意,能坚守文化感受性、道德同情心和对于人类终极精神价值的追求。

  过于功利化的阅读,是阅读的敌人,它折射了世风浮躁、人心浮华,又助长了这份浮躁与浮华。阅读传统的丢失,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国人将失去重要的精神滋养。当然,我们不能仅仅责备读者的阅读过于功利,而应认真反思我们的写作为何不能满足读者需求,为何不能书写真正反映这个“艰难而伟大”的时代的作品。也许,如何破解“阅读危机”,已经成为一个需要社会、著书人和读者共同关心的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