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刘禹锡研究述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06:44
连州刘禹锡研究述略 2005-01-12 08:33:39
文史纵横
祝国湘
连州刘禹锡研究渊源久远,《连州志》中的《刘禹锡传》是连州人研究刘禹锡的第一项成果。新中国成立后,连州人积极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文化大革命之后,原连县文化局局长黄志辉注意到了刘禹锡,着手搜集刘禹锡在连州的史料,这是解放后连州人研究刘禹锡的新萌芽,此后便进入了刘禹锡研究的新阶段。
1984年上半年,何野枫注释刘禹锡《海阳十咏》,发表在《巾峰文艺》复刊号上。复刊号并刊载了卞孝萱、吴汝煜的《刘禹锡再贬连州》一文。
1984———1985年,陈听环以连县图书馆为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期间,组织并主持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爱因斯坦与《相对论》、鲁迅与《阿Q正传》、韩愈、刘禹锡的诗风、孟宾于、黄庭坚的生平等专题的讨论会。参加者有萧怀德、关照禧、柯基、何野枫、苏耀东、郭鸣、李先现、吴兆钦、陈才禄、陈去非、陈大权、邱子怀、杨润源等人。此外,谭力行也时有参加,发言稿均整理成文,或油印传播,或抄载于图书馆橱窗。当时的研究虽然是初步的,但许多连州人知道连州有孟宾于;知道韩愈、刘禹锡来过连州,是从这些活动中开始的。
1986年,连县宾于诗社成立。社长关照禧每月组织并主持一次学习讨论会,专题除研究孟宾于之外,还研究杜甫、李白、韩愈、刘禹锡等等。
1988年,已去韶关大学任教的黄志辉编注《粤北历代名人诗选》,其中选注了刘禹锡写于连州的诗歌8首。
1989年,宾于诗社组成了以名誉社长谭力行为主编,陈听环,何野枫为副主编的10人编委会,选注连州历代诗歌,其中有刘禹锡写于连州的诗作23首。这些诗,编委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研究。该诗注文初稿由何野枫执笔。
八十年代是连州研究刘禹锡的发端阶段。
1991年,黄志辉积多年研究之所得,撰写了《刘禹锡连州之作考略》,发表在《连县文史资料》1991年11期上,对刘禹锡的连州之作,提出了初步看法,篇前责编陈听环加了数百字按语,介绍这篇文章。
同年《连州历代诗选》在宾于诗社顾问、中山大学教授邱世友的精心指导下定稿,并由花城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黄志辉建议与连州同志合作注释刘禹锡诗歌。后黄老师因为忙于其他课题,“注刘”遂由宾于诗社承担。于是,诗社兵分两路,谭力行、陈听环转入学术研究;何野枫、冯桂江等专攻诗词创作。
此后两、三年,陈听环、谭力行以高志忠的《刘禹锡诗文系年》为线索,参考黄志辉《刘禹锡连州之作考略》和各地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刘禹锡的诗文,从时间、地点、内容、诗意上逐一辨正。从而确定刘禹锡写于连州的作品,诗有六十四题七十三首、文有二十五篇,并在黄志辉副教授的指导帮助下完成校笺和《前言》的撰写工作。
1993年12月,《刘禹锡连州诗文笺注》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正文之外,前有邱世友教授的《序一》、署名县委书记张有健的《序二》、后有黄志辉副教授的《跋》及经黄副教授校订增补的《刘禹锡连州之作考略》。出版后,省内多家报刊发了消息,香港《大公报》发了评介文章。
1995年,陈听环应韶关大学《粤北文化研究》编者之约,撰写并在该刊发表了论文《刘禹锡在连州》。
同年,连州报社曹春生用小说形式写了《刘禹锡在连州》。稍后曹春生又写了刘禹锡的《赠刘景擢第》、《插田歌》等5首诗歌的赏析文章。
1996年,宾于诗社顾问邹捷中撰写了《刘禹锡的诗歌赏读》入编《晴窗诗谈》和《湟川新咏》上。
1997年,广东民族学院当届毕业生、宾于诗社社员、夏湟女青年黄梦倩在我社一位老社员的帮助下以《刘禹锡与连州教育》为题撰写了毕业论文。
1999年2月,《刘禹锡连州诗文笺注》被收入台湾交通大学潘吕棋昌教授创制的“九思亭”教学研究网站“唐代文史研究资料库”。
九十年代是连州研究刘禹锡的发展阶段。
进入新世纪后,连州研究刘禹锡的活动不绝如缕,2003年宾于诗社顾问、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苏宁撰写了长篇论文《漫话湟川文化》,对“湟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作了系统而深刻的论述,其中有一大段分析了刘禹锡对连州的巨大贡献。此文发表于《清远日报》上。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连州的刘禹锡研究,虽不很系统,但不空白。成绩初见,有一定的影响。二十多年的默默耕耘,二十多年的接力攀登,是连州刘禹锡研究的历史的第一章,也是宾于诗社刘禹锡研究的历史的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