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须改变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00:26

美国须改变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

2010-05-10 14:06:28

归档在 战略评论 | 浏览 5465 次 | 评论 1 条

今年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目前,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虽然得到改善,重新回到对话与合作轨道,但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要想建立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美国必须改变对中国的立场和态度,也必须改变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

国家之间的交往,相互如何打交道,不仅是一个交往方式问题,而且反映着国家的对外战略和政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两国经历了一个由相互敌对到相互和解、相互合作的过程,这期间,美国对华战略从包围、遏制逐步转变为接触与合作,美国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也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

20世纪50~60年代,中美两国互为敌人,美国对华战略的核心是包围与遏制,双方也采取了一种较为特殊的打交道方式。美国依托美日、美韩同盟和“东南亚条约组织”,形成反华包围圈,并积极支持蒋介石“反攻大陆”。对此,中国也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在台湾海峡,中国以“炮战”方式进行政治喊话,那些炮弹既是打给蒋介石看的,在很多情况下也是打给美国人看的。在越南,中国通过援越抗美斗争,间接的与美国进行政治和军事较量。同时,中美“华沙会谈”又开辟了一条对话通道,双方这种打交道方式,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情况。

20世纪70~80年代,为了共同应对苏联霸权主义威胁,中美两国化敌为友,双方结成盟友关系。此时的美国,由于在政治上有求于中国,因而对华战略发生了重大改变,在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上也有了明显不同。尼克松主动访华,打开了长期封闭的中美关系大门。随着中美建交和三个“联合公报”的先后签订,中美关系迈上一个新台阶。美国在经济、科技领域给予了中国积极的援助和支持,甚至在一些关键性技术出口方面开了“绿灯”。中美军事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中国从美国引进包括“黑鹰”直升机在内的许多先进武器装备,美国还帮助中国培训了为数不少的军事人员。这一时期,美国可谓“放下身段”,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与中国打交道,中美关系也经历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

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冷战结束和苏联霸权主义威胁的消失,美国对华战略徒然变脸。克林顿提出“超越遏制”战略,强调对中国实行新的“和平演变”,在与中国打交道时往往以“人权”、“民主”问题施压,企图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强加于中国。小布什上台后,尽管对中国改而采取“接触与对话”战略,但在台湾问题上表现出更加强硬姿态,不仅在售台武器方面走得更远,而且公然提出要“武力协防台湾”。美国的这些举动,反映了其对华战略的实质性改变,在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上,也呈现出居高临下,动辄打压,经济问题政治化,特别是蓄意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的特征。

随着美国领导人的更替,奥巴马入主白宫后,提出了“变革”的新理念,这当然也包括对华战略的相应调整。2009年11月,奥巴马首次访华,中美两国领导人确立了“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这样一个目标,美方也表达了重视中国对“核心利益”高度关切的意愿,这本应成为中美关系走上健康、稳定发展道路的良好开端。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奥巴马在北京的那些承诺言犹在耳,回去后就变了卦,不仅向台湾出售数十亿美元的武器装备,而且公开会见达赖,在贸易争端和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也转趋强硬。美国采取如此方式与中国打交道,既是政治上的背信弃义,更反映出美国对华战略的两面性。

纵观中美几十年来“打交道”的经历,除了在双方面对共同威胁而携手合作的情况下,美国能够对中国采取尊重、平等、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态度外,其它时候则要么是敌视、遏制、包围和封锁,要么是恃强自傲,指手画脚,横加干涉,恣意打压,对于这样的打交道方式,中国自然不会容忍和接受,中美关系也难免不受到影响。

美国和中国社会制度不同,价值观念不同,发展道路和发展水平也不同,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双方经历了由对抗转为合作的曲折过程,彼此联系逐步加深,共同利益也不断增多,时至今日已经不能再用简单的方法来对待两国出现的矛盾和分歧。有人认为,中美现在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也有人认为,中美关系是一种“亦敌亦友”关系;还有人认为,中美是“真敌人,假朋友”。这些看法固然见仁见智,反映了不同的政治视角,但有一点是客观存在的,即中美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也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同时双方又存在着互不信任,而美国对于中国的屡屡伤害则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

从深层次上,美国对中国抱有很强的偏见和猜疑,尤其在中国的国力日益提升的情势下,这种偏见和猜疑表现的更加突出。美国再三表示“决不当老二”,它要保持唯一超级大国和“领导世界”的地位,因而唯恐中国挑战甚至取代其地位,并视中国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尽管美国在公开场合宣称一个稳定、繁荣、强大的中国是世界的积极因素,但对中国所谓的“挑战”却耿耿于怀,戒备和防范无处不在。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是如此,依靠美日、美韩同盟制约中国也是如此,对中国频繁进行海上、空中侦察,限制关键技术向中国出口,接二连三的制造所谓“中国间谍”事件等,同样是如此。美国采取这种方式与中国打交道,如何建立双方的信任,又如何发展稳定的中美关系?

同时,美国在处理美中关系问题上,“实用主义”态度也非常明显,需要时可以和中国走得很近,一旦形势变化则故态复萌。在金融危机期间,美国高调宣扬“同舟共济”,大谈“中美共治”,甚至提出“中美国”这样让人难以置信的理念。美国为何如此“热情”?因为它需要中国“雪中送炭”,需要中国帮助它度过难关,而中国从发展中美关系大局出发,也的确对美国施以援手,双方在稳定金融形势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但是,美国逐步走出金融危机后,对华态度说变就变,其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也极大伤害了中国的感情。对于美国这种出尔反尔,毫无信誉可言的打交道方式,中国做出任何反应都不为过。

中国并不是惧怕美国,也并非因为现在还不强大而只能委曲求全,过去中国的实力远不如今天,照样能够挺直腰杆,从未对美国的遏制和打压低过头。现如今,中国无论在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方面,都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能力和影响,美国面对的中国早已不再是那个“积贫积弱”的中国。然而,在处理中美关系问题上,中国始终是从世界与地区和平发展的大局出发,从中美双方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着眼,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加强对话,平等协商,合作共赢的原则,妥善解决两国的矛盾和分歧,目的还是在于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的发展。中国对美国能够采取这样的打交道方式,美国为什么不能换位思考,对长期以来阻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那些错误方式,下决心做出必要的改变呢?

毫无疑问,中美两国在处理国际和地区事务方面,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双方经济上的联系也前所未有的紧密,以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国现在仍是美国第一大债权国,美国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美在经济领域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都难以承受关系完全搞僵的后果。面对这种情况,要想修复目前趋于恶化的中美关系,双方都需要做出努力,但美国更应当放弃制约中国的僵化思维,改变防范中国的立场和实用主义的态度,在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上,更多的注重中国对于“核心利益”的关切,更多的考虑彼此的利益需求,更多的采取平等对话、相互协商的办法,来处理业已存在的各种矛盾和磨擦,这样才有可能在中美之间逐步建立相互信任,推动中美关系朝着积极、合作、全面的方向发展。

 

    (本文发表于《理论月刊》第五期,作者对部分内容作了修改)

 

1上一篇 << 中国和朝鲜能否“殊途同归”?      下一篇 >> 用战略眼光看待中朝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