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宥》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段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46:52

《在宥》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段解

原文: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迁其德也。天下不淫其性,不迁其德,有治天下者哉!昔尧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焉人乐其性,是不恬也;桀之治天下也,使天下瘁瘁焉人苦其性,是不愉也。夫不恬不愉,非德也。非德也而可长久者,天下无之。

简解:

天下指人身,也可指某物、事。人身、物事皆有道物,道物就在其内,不离人身,不离物体之范围,故曰“在宥天下”。这是易、老早已言明的事。道与身、与物之体是统一为一体的,是互相协同一致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

而“治天下”不同,所谓治是第三者强加予的,不与人身、物体为统一的整体,是外来者,故不协同一致,原本就无此之事,所以曰不闻。不闻,是过去不曾有过。

因为道在人身这个天下里,道物决定物的一切,如生长旺衰,性质功能,形态变化等等,而非是物决定道,道在则物在性在,该物种种功能性情不会发生变化,所以曰“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天下指其物之外一切,因为其道在其内,其外一切就不能影响改变它;宥,有范围限制义,是道物在物内的某种限制因素,所以道物不会无缘故地随便逃脱。

什么能限制道物不能逃脱呢?那就是德。德能管制控制道,因此,道多则德大,道少则德小,德、道随运化而不断变化。但是,变化只是表现为大小、多少上,而在其本然之性上却不会变化的,故曰“宥之也者,恐天下之迁其德也”。限制功能即是德,有德在,其物的本然之性就不会改变。

德不迁,性不变,道物本就在物内,互为一体,怎可言治?治天下,非是道物去治,而是第三者的人通过为道之功来治道,然后再由道物的变化去最终影响与改变天下人身的变化。

“昔之”以下,言人身在先后两个时期的“非德”情形。在先为上德时期,比为尧之治天下,道充德备,“欣欣焉”精神昂然,昂然欣喜耗道故为“非德”;在后为下德时期,比为桀之治天下,道寡德缺,“瘁瘁焉”精力大衰,神衰气疲亦耗道故也为“非德”。非德,不利于德,对德有损毁。

德被损坏,人身、万物必然终有毁亡,不能长久,所以自然状态下的人与万物皆生而必死,无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