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多年里没人看的书:《史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0:09:17

史记笺证(全九册)——2005年5月重印的评论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史记》问世之初,备受冷落,从汉晋至隋末的四百多年里“传者甚微”。入唐以后,才为史学家和文学家所看重和推崇。此后,注家蜂起,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史记》研究渐成显学。据统计,《史记》自存世两千余年来,为《史记》全书作注释的人不下数十家。但至今为治《史记》者所器重的只有“三家注”,就是南朝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及张守节的《史记正义》。然而这些著作毕竟都是一千多年以前编就的经典,已远不能适合今人阅读、使用和研究《史记》的需要。因此在20世纪,一些名家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为《史记》作新的注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学者泷川资言于上世纪30年代编著的《史记会注考证》,集此前《史记》研究成果于一书,代表了一个时期《史记》研究的水平。泷川氏是书一出,即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史记》的必读本,中国学者要研究《史记》也离不开此书。这曾令中国学人备感羞惭。
  而该《考证》也有诸多局限,且又过去了七十多年,其间新文献、新文物陆续出土,新资料陆续发现,新的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因而有必要也有可能对《史记》作出新的注释。
  在此背景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中国《史记》研究会名誉会长韩兆琦历时12年编撰成《史记笺证》,并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在2005年5月出版。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安平秋认为,《史记笺证》有六大长处:“一,全书约580万字,而《史记》一书的原文为五十多万字,新作的注释为原文的10倍,可见注释之详尽、收集资料之宏富;二,该书对当前通行本(包括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史记》原文的字句讹误和一些重要的标点失当做了校正,多达两百多处;三,在有依据地尊重传统解释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近百年来新的研究成果,对传统解释中的不当之处做出辩正,对过去解释模糊不清之处提出了有见地的新说;四,运用王国维所倡导的治学‘二重证据法’来为《史记》做注,该书注重运用百余年来在中国新发现、新出土的文献和文物为《史记》做注释,以考订、验证《史记》原文所叙述的史实;五、收集、引证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对《史记》中有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论,使注释更坚实、更鲜活;六,该注释非常重视《史记》的文学性,充分收集、引证有关资料证实《史记》的文学性。此书堪称《史记》注释新经典。”
  
  《史记笺证》与一般古籍书最大不同是,版式为横排,简体字,不过字号很大,看着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