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录:治病其实很简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6:42:39
郑老师曾写道:“中医里面有阴阳五行、子午流注、藏象学说,这些是中医的核心和精华……”依我说,咱们要学就学这些。有的人你别先忙着反对(中医),至少等弄清楚它们是怎么回事再开口的好。
“子午流注”怎么用,前面已作了简介。“阴阳五行”呢,也多少有些涉及。我有个小窍门,朋友们不妨试试五输穴,对这个就有体会了。至于藏象学说,在《素问》第九篇《六节藏象大论》临近结尾及第十篇《五藏生成篇》开首有所阐述。具体内容朋友们请自己找找。南宋史崧献出“家藏旧本”《灵枢》,写有一篇“叙”,中说“读而不能为医者有矣”,所以我们读医书之余,有时还得向前贤今俊学一下如何理解与使用。
就拿《求医不如求已》第一章来说,里面好几个例子,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比如这个:
一位朋友的母亲每晚腿都会抽筋,医院确诊为缺钙,可吃了大量补钙的药品和食品都毫无效果。我诊断后说:“脾经堵塞,钙无法吸引。”嘱其每天按摩脾经大都、商丘两穴各3分钟。结果3天后腿抽筋消失。(第6节)
脾经穴位多了,为什么郑老师偏偏选择这两个?我们来看一下:大都为荥火穴,火生土;商丘为经金穴,土生金。一个是本经母穴,一个是本经子穴。中医有条叫做“虚则补其母”,但不仅母虚会影响子,子虚也会累及母。所以培补脏腑之时,最好是兼顾其母与其子。在这个病例中,大都健脾补心,商丘益肺健脾。是以脾经上穴位虽有不少,皆具调整脾经及脾脏之功,多数情况下只需刺激这两穴即可。
该书第二章,郑老师首次向广大网友介绍肾经时,只讲了三个穴。原穴(太溪)之外,就是本经母穴(复溜)和本经子穴(涌泉)。
稍后一例,就涉及到藏象学说了:
那天,在朋友家碰到一个二十几岁的女孩,人长得很漂亮,就是脸上有许多痘痘,让谁见到都会有几分遗憾。我为她把脉,除心脉显得虚弱以外,其他脉象都还正常。我只让她揉太冲和行间两穴,以补足心血,这样新鲜血液才能上达头面,把痘痘运走。一周后,她又碰到我,此时脸上的痘痘已经十去六七,脸也显得白皙了许多。
和上例一样,这里也见出郑老师行医之风格:凡事务求稳妥。其实无须把脉,脸上出了状况,必与心有关:“心者……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所以治疗生效后,“脸也显得白皙了许多”。
看看所用的穴位,太冲是肝经原穴,木克土,——凡为“克”者,能调整两脏间的关系。肝属木,脾属土,两脏都好了,则脾自生血,肝解毒正常,为心脏供血顺畅。“治愈疾病的过程,就是把新鲜血液引到病灶的过程。”行间是肝经子穴,为“木生火”,更是肝心相生之意。
第7节也谈了两个例子。后一则“胆经丘墟治外脚踝隐痛及崴脚”,用的是“经脉所过,主治所症”。这个在后面第二章第3节介绍三焦经时讲到了,也非常有用。前一则是关于痛风,这里先摘录一下:
前不久,一个朋友给我打来电话,说困扰他5年的痛风,不经意间就全好了。记得他半年前还担心自己会被截肢呢。那时他的痛风非常厉害,经常大半夜就被急救车送进医院。我只告诉他要经常按摩小腿脾经,再加上肾经的复溜穴,以缓解肝脏负担,达到补肝的目的。(肝不可直接补,一补就上火,所以减少肝的负担就是补了。)而痛风就是肝脏解毒的功能弱了。什么尿酸、什么嘌呤,不过是肝脏解毒不完全的产物。不要被这些名词所迷惑,而不知真正的问题出在哪里。他告诉我,他总共自己按摩也不过5次,突然有一天后背奇痒无比,他便找人刮了痧,出了满背的黑紫痧,自那以后痛风再也没犯过。
怎么才能知道真正的问题出在哪里?这位的病总深夜发作,“夜里11点至凌晨3点乃胆经和肝经的流注时间,此时肝胆经气血最旺(胆为肝之腑)”,“所以此时若出现症状,我们通常要考虑到肝是不是有问题。”(郑老师谈肺经的,这儿借一下)
在治疗上先健脾生血,与前边痘痘那例一样;再补肾,用“虚则补其母”,肾是排毒的。而且复溜滋肾阴,平肝火(也就是补肝不上火。因肾为肝之母,水多生木,补肾即是补肝)。之所以会后背奇痒,那是治疗的结果,毒聚膀胱经。该经为“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膀胱为肾之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