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收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11:10
连环画的收藏价值
作为任何一种收藏品,无论是邮票、字画、钱币、古董,它们本身并不是藏品,它们本身都是服务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邮票服务于邮政通讯;字画服务于思想交流;钱币服务于货币流通领域;古董就是所有具有历史年代的各种物件的统称(包括锅、瓢、碗、盏)更是服务于大众日常生活。延伸至后来,人们对它们的需求已远远超出其本身服务领域,就形成了收藏,连环画同样具有收藏品的基本属性,因此它成为了收藏品;因此它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收藏新宠。连环画作为收藏界的生力军,愚以为其前景远大。  连环画是最具大众基础的文化之一。连环画的本身是一种大众读物亦叫“连环图画”。狭义上讲,它起源于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落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匮乏,连环图由此应运而生。它摆脱了“文”、“图”的束缚,采用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结构方式,把“图”和“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意义在于更多地满足人民文化生活的需要,使大众更好的享受到接受教育的权利。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连环图画由大众读物渐渐演变成为儿童读物“小人书”,以作为儿童获取知识的启蒙。与此同时,连环画还曾经被作为重要的政治宣传手段在群众中广为普及(这在每个时期的创作题材上可以寻出端倪)。可以说,从连环画产生到如今,未看过连环画的;不知道连环画的;没有从中获取知识的人是“凤毛麟角”。如此群众基础,形成了收藏连环画的必要条件。  连环画兼具了众多收藏门类的特性。连环画的“图”不亚于“字画”。同样,连环画画功精湛,名家荟萃,程十发、刘继卣、王叔晖、沈尧伊等尽在其中;文字方面不仅有诗词歌赋,王素、曼玲、董子畏、姜维朴等文法之高绝不会低于“骂人的”;其历史之久远本身可以追溯到文字、绘画的产生;其文化内涵除图文、历史以外还包括纸张、印刷、装帧、开本、印量、价格等众多方面。无一不值得我们去研究,比之邮票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三国演义》到底有多少种版本;沪版老版和新版有何不同;新版共计发行多少;有多少种重印版等等)。因此,愚以为连环画是众多收藏门类高度浓缩之精华。  连环画存在极不平衡的供求关系。连环画是收藏品中的一匹乌黑发亮的“马”,说它潜力巨大,尤不足以形容。就收藏史而言,它不过短短十余载,存量少;需求大;起步晚;后劲足,而且同样有各种各样的题材,以利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善意的“炒作”。可以说,真正如王家龙、归琪等能称得上“家”还很少,但是我们有更多的人在向他们靠拢,这就是需求。至于连环画到底给大家带来了多少经济利益,可能每个人都心中有数,可能很多人都和我一样苦于手中“缺货”吧。  综上所述,愚以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连环画同样可以考证出它的真正起源、发展;同样可以作“连集”;同样有千古流传的“三国演义”。《山乡巨变》等精品同样可以拍出100万的天价,我们拭目以待吧!
大开本连环画行情看涨
连环画大都以60开、64开本为主,所谓大开本是指48开、32开、24开、20开本的,每面只有一幅画的大本连环画。
画法各异精品迭出
大开本连环画因篇幅较大,给予画家较大的想象与作画空间。因此极为精致与细腻加之连坛名家功底深厚,技艺娴熟,风格各异,涌现出大量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的连环画精品。如:王叔晖1958年24开本的《西厢记》,工笔绘画,人物众多,眉目清晰,用笔细腻,充满美感,堪称范本。程十发1955年30开本的《哪吒闹海》,彩色描绘、色彩鲜艳,用笔讲究,印刷上乘。林锴1958年25开本的《三岔口》,用简洁的水墨笔法作画,墨色浓淡相宜,画面自然生动,将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挥洒得淋漓尽致。
每本大开本连环画无一不是故事优美、色彩鲜艳、画法各异,皆是连环画中的精品。    印量较少价格坚挺大开本连环画因发行量较小,随着几十年的岁月流失和自然耗损,能留下品相好的已不多了。随着近年来连环画收藏的升温,大开本连环画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青睐,价格也是一路飙升。
2002年在重庆第一届连环画拍卖会上,刘继卣1963年48开的《水帘洞》、《筋斗云》市场价在500元以上。人美1958年24开王叔晖的《西厢记》,1955年24开墨浪的《石碣村》都已近1000元,张令涛1956年48开的《红楼二尤》市场价达到1300元。宋怀林1962年24开的《蓝花花》以120元起拍,最终以3500元成交。
《穆桂英》连环画卖2450元
连环画拍卖会上午举槌 233件参拍品竞相角逐 战争题材作品小幅升值———“370元……500元……800元1450元成交!”在拍卖师连珠炮似的叫拍声中,上美1966年版的《杜鹃山》被7号买家竞得。今天上午一场连环画拍卖会在报国寺文化市场进行。本次参拍品共233件。
截止到记者发稿时,起拍价为1300元的上美1962年的《穆桂英》终以2450元成交,创下最高纪录。单本英文版《金瓶梅》也以2000元成交,成为本次拍卖会上午的次高拍价。此次起拍价最高的1983年版手稿的《空降团的女翻译》和缺本《水浒传》流拍,两本书起拍价均为3000元。350元起拍的《杜鹃山》拉抬后定格在1450元。
战争题材小幅升值
本次拍卖会上,有关战争题材的连环画小幅升值。
人们耳熟能详的《地雷战》和《地道战》电影版,均以50元起拍,而于近百元终拍。其他战争主题的连环画也多以几十元至百元终拍。
辽美1985年版的《赵一曼》以300元起拍,以320元成交,是战争题材连环画成交价较高的一本。
名家作品有潜力
本次参拍的由陆俨少绘画的1955年版的《刚果的秘密》,原本起拍价280元,但只经几次加价,就上升至近千元,最终以980元成交。
同陆俨少的作品一样,由刘继卣绘画的1954年版的《东郭先生》以500元起拍,而以920元终拍。程十发的《哪吒闹海》也从250元被拍到600元。本次拍卖会上,记者注意到,不少买家较关注参拍品的绘画技巧。
报国寺文化市场的负责人黄效东告诉记者,名家的绘画技巧很被收藏家看重,“现在卡通和动漫的作品太多,像以前的画技太少了”。黄效东认为,在此种情况下,好的作品升值潜力很大。
老版作品较值钱
在233件参拍品中,记者注意到,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大多起拍价较高,有的上百元,有的则是二三百元。而买家对于这一阶段的书的争夺也较激烈。
来自沈阳的参拍者宋女士指着已拍得的十多本作品告诉记者,老版作品升值较高
连环画正在成为文物
一套单价0.94元的《山乡巨变》原版连环画,在拍卖台上扶摇直上到4900元,上涨5000倍。这样的好消息并不能让作者贺友直开心:“拍多少,跟我浑身不搭界。”   近年来连环画在收藏界知音渐多,身价日隆,但与读者渐行渐远,这才是老画家所忧虑的问题。连环画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画种,从1927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连环画三国志》算起,兴衰不满百年,是否会在21世纪划上句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李新认为,连环画从一个画种成为大众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绝无仅有,它集中了当时中国美术界的众多精英,留下了一大批精品,精品连环画完全称得上是中国的国粹。但是随着电视、网络、多媒体的兴起,传统意义上的连环画要再出现昔日的盛况,可能性很小。  在28日开幕的首届上海书展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了700多种传统连环画。李新说:“我们虽然不可能重现连环画的高峰,但是可以努力延长连环画的生命。”   将精品连环画再版,是目前出版社比较可行的策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每年都要在厚实的连环画家底里拿出70种-80种再版,可以做到100万码洋,其他连环画出版商也都采取了同样的策略。李新说,经过前几年的努力,连环画的销售已经走出市场低谷,处于平稳期。他们的营销策略就是树立连环画的精品观念,把连环画当作文物来做。  但是反复吃老本最多只能勉强维持连环画的生计,连环画要复兴异常艰难。首先应当在题材和手法上有所创新。贺友直在回忆连环画走入低谷的原因时认为,连环画一味依赖改编题材,是它的硬伤。事实上,人们熟悉的文学作品就那么几部,连环画反复炒冷饭,显然引不起读者的兴趣,只能越来越走向“文物”。   《连环画之友》编辑胡平侠提出,贺友直当年开创了单线白描的连环画技法,因此他的作品大获成功,目前连环画要走出困境,就需要有开创技法的画家。她还引用了著名画家沈尧伊创作《地球上的红飘带》时“两走长征路”的事迹,认为连环画要走出低谷,确实需要画家深入生活,发掘现实题材。(完)
盛衰荣枯的中国连环画
连环画乃中国传统艺术之一,自光绪十年(1884)《点石斋画报》刊载关于朝鲜东学党事变的连环画起,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一百年来,连环画以其通俗化、大众化,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成为民众主要的精神食粮。然而,近二十年来,充满色情、暴力的日韩卡通漫画涌进中国,对连环画造成巨大冲击,使其日渐式微,已然成了时下的一种收藏品。本版从即日起,以专文对这一传统艺术作系统梳理,以期引进人们的关注
一、中国人的连环画传统可谓久矣。宋人小说便有上图下文者,称“出相”;明清小说中有只绘书中人物者,称“绣像”,有画每回故事者,称“全图”,也谓之回回图。传播甚广的《廿四孝图》,一文一图,以图济文之穷,以文点图之睛。但这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连环画。  光绪十年(1884),《点石斋画报》刊载关于朝鲜东学党事变的连环画10幅,绘记事变发生之始末。此时连环画尚未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但早期的新闻画报却为其孕育培养了一批高水准的画师,中国近代连环画先驱,无一不是出自画报报馆。光绪三十四年(1908),上海文益书局出版了连环画《三国志》,全书二百余幅画面,这是近代石印连环画的第一部。1918年,上海丹桂第一台上演了京剧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在市民中引起关注,于是书商们从抢新闻转而抢京戏题材,连环画开始描摹舞台上的故事。这类连环画较之以新闻为内容的画幅,题材更通俗,连续性更强,但其画面人物依然保持着舞台上的扮相,花脸、髯口、旗靠、蟒袍,均是依样画葫芦。之后,其内容又扩展到了章回小说,1920年,刘伯章将《薛仁贵征东》改绘成了连环画《跨海东征》,全书20集,每集30幅,用有光纸石印,64开本,出版者为上海有文书局。  此时连环画的发展虽有了一定的规模与影响,但尚没有统一的称呼,有谓图画书者,有叫公仔书、菩萨书、伢伢书者,北方人则多称之为“小人书”。1927年3月,上海世界书局出版了陈丹旭的《连环图画三国志》。在此后的几年里,书局又系统出版了《连环图画水浒》、《连环图画岳传》、《连环图画西游记》、《连环图画封神榜》等作品。世界书局是大书局,能介入到“小书”的出版领域,自然是件引人注目的事,且所绘连环画玲珑纷华、精致考究,其影响是诸多小书商不可及的,所以冠之于书名上的“连环图画”很快成了“小人书”的学名,其他“小书”竞相仿效之。之后人们省略了“连环图画”中的“图”,简称为通常所说的连环画。  《连环图画三国志》等等的编绘形式这时依然是上文下图式的,文字约90字左右,占版面的四分之一,另还要在画面的空隙处用一句话概括所绘大要。1929年,上海开映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后,连环画作者才模仿电影,普遍在画面上用人口“冒气”,并在其中添加人物对白,时称“口白”。这种形式从此替代了上文下图的连环画旧模样。  社会的需求刺激着连环画的发展。连环画的读者多为少年儿童及没有多少文化的下层劳工,他们仅能靠租书的方式阅读之,当时许多人是把买早点的钱省下来看小书的。茅盾1932年在《连环图画小说》一文中形容上海的这类租书摊之多为“街头巷尾像卡哨似的密布着无数的小书摊”。1928年之后,连环画的编绘水平迅速提高,此时除上海外的国内其他城市及东南亚的发行网业已形成,连环画的发行量一般能达到每种两千册左右,而此前只有几百本。1932年前后,上海出版连环画的大小书局已达30余家,占到了书局总数的一半。  为提高绘制效率,同月份牌画的绘制一样,连环画家中也有了大致的分工,有专绘人物者,有善添背景者。同时还涌现出了一批丹青大家,如朱润斋、周云舫、沈曼云、赵宏本、钱笑呆、陈光镒等等,这些大家风格迥异,绘画题材各有偏重,绘画手法上更有工笔白描、泰西素描之别,所以自然也就出现了门宗派别之分,到后来漫画家、版画家们涉笔成趣也相继厕身连环画大军。商业背景下的绘画竞争同样使连环画的质量不断提升,不过今天的人们,甚至是专业人士也很少知道这批大家的名字了。现在人们耳熟能详的丰子恺、叶浅予、张乐平、张光宇、丁聪等等的大画家在30年代时都曾从事过连环画的绘制。  与此同时,来自解放区的新型“革命连环画”也于40年代形成,著名者有莫朴、吕蒙、程亚君合作的《铁佛寺》、任迁乔的《翻身》、彦涵的《狼牙山五壮士》、马达的《陶端予》、邵宇的《土地》、蔡若虹的《苦从何来》、古元的《独胆英雄》、陈兴华的《智勇双全》、米谷的《少年毛泽东》、《小二黑结婚》等。解放区连环画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政治性为解放后的连环画创作理出了清晰脉络。
二、解放后到“文革”前的一段时期内,连环画的出版进入了又一个繁荣期。1950年,国家在文化部艺术局成立了以出版连环画、年画等美术普及读物为主的大众图画出版社。195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大众”并入其中),同年6月创办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连环画刊物——《连环画报》。1953年该社成立了连环画册编辑室,专门从事连环画的编辑出版工作。1952年,上海成立的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后改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也专门设立了连环画编辑室,以此同时,上海又将190家私营出版社整顿合并,成立了新美术出版社,专门从事连环画出版。1955年,新美术并入上海人美,成为全国最大的连环画编创出版部门,当时的东北画报社、河北大众美术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出版社也以出版连环画为主要任务。1951年,全国出版连环画册1840种,总印数为1945万册;至1957年全国共出版连环画2200种,总印数达1.06亿册。1951年至1956年全国的累计出版过万种,印数达2.6亿册。为鼓励创作,1963年文化部与中国美协共同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连环画评奖,53部作品获绘画奖。1957年,大批连环画作者被错划“右派”之后,并受三年经济困难的影响,连环画出版品种大大收缩,1960年人美社的初版只有两种,是年,《连环画报》停刊。除一些解放前便已成名的画家继续从事其创作外,大批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的学生也加入到了这支队伍中来。期间,形式上除传统白描、西洋素描外,水彩、水粉、水墨、摄影等手法也得以娴熟运用,而创作题材上更是显多样化趋势,中外文学名著及戏剧电影、童话神话、科幻科普故事此时均进入了画家们的视野。  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更是以往连环画创作所不及的。结合形势,画家们创作的大批作品,在当时起到了宣传鼓励、号召倡导的功用,如1952年的《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同志》、《葡萄熟了的时候》;1953年的《斗争得来的美满婚姻》、《婚姻法解放了杜二妮》、《她们走上了组织起来的道路》、《人民代表游苏联》;1954年的《童工》、《不能走那条路》、《让犁》;1955年的《白杨树下》、《永远活着的人》、《萧阿篮打海匪》;1956年的《初春时节》;1957年的《十五贯》、《旷野的春天》、《两社之间》、《好邻居》、《女管库员之死》;1958年的《一杆秤》;1959年的《打响第一枪》、《钢铁战线上的英雄汉》、《乡村女教师》、《党的好女儿向秀丽》、《新式结婚》;1960年的《一颗铜钮扣》、《枣木扁担》、《跟随毛主席长征》、《刘文学》、《养猪好处多》、《三个炊事员》;1961年的《元元爱劳动》、《空军英雄杜凤瑞》、《巧渡恩阳河》1962年的《朝阳沟》、《深厚友谊》、《山乡巨变》、《堵决口》、《红鹰展翅》;1963年的《胆剑篇》、《栽树苗》、《冬梅》、《春笋》;1964年的《红心》、《李双双》、《两个队长》、《夺印》;1965年的《沙家浜》、《红岩》、《白毛女》等等。  由于是应急之作,从编绘质量来看,这批作品的质量并不太高,为后人认可的并不多。而此时引人注目的作品仍是那些老画家创作的从容之作,如刘继卣的《东郭先生》、《大闹天宫》、《武松打虎》、《鸡毛信》、《穷棒子扭转乾坤》;华三川的《白毛女》、《青年近卫军》、《王孝和》、《永不消逝的电波》、《刘胡兰的小故事》;王弘力的《十五贯》、《天仙配》;刘旦宅的《李时珍》、《屈原》、《木兰从军》、《破釜沉舟》;程十发的《画皮》、《胆剑篇》、《孔乙己》、《列宁的故事》;戴敦邦的《红楼梦故事》、《陈胜吴广》;王亦秋的《杨门女将》、《兰亭传奇》;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英雄小八路》、《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黎明的河边》、《红岩》;贺友直的《山乡巨变》;王叔晖的《西厢记》、《杨门女将》、《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死牌》、《孟姜女》、《红楼梦》等。  刘继卣、刘旦宅、程十发、戴敦邦、王叔晖都是著名的国画家,连环画只是其画余之作。刘继卣以画狮虎猿犬见长,画风沉稳雄浑、坚实遒劲,其作品《鸡毛信》于1955年获中国保卫儿童委员会儿童作品一等奖,《武松打虎》获1956年世界联欢节美术奖,《穷棒子扭转乾坤》、《东郭先生》于首届连环画评奖中分获一、二等奖。王叔晖以工笔人物见长,其《西厢记》对古代闺阁小姐清雅娴淑、雍容秀丽气质的把握十分的到位,因而在首届连环画评奖中获一等奖,后还被制作成邮票、明信片广为传布。而顾炳鑫、贺友直均是具有五十余年连环画创作的艺术家,作品均在百部以上,他们的的作品细腻入微、工整流畅,运用传统白描的全部手法于小幅之间展经纶显神通,可谓篇篇上乘,幅幅精致。目前这类作品都已成了连环画收藏者追逐的目标。  这一时期还发展出了一种叫做年画连环画的品种来,即以年画的形式印刷,并供张贴之用,但内容都取自连环画,经过有序组合后成为一组叙事完整的画面,兼具连环画的故事性、连续性和年画的渲染性、吉庆性,深受群众喜爱。其多为四条屏、八条屏,也有十二条屏者,如贺友直的《李双双》、赵宏本、钱笑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
三、“文革”开始后的几年里,连环画的创作与出版同其他出版一样,进入了停滞阶段。1966年至1970年的5年间,只有几许出版,如1966年的《焦裕禄》、《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和王杰》、《挺进报》,1969年《金训华》,1971年的《消息树》等。至1972年后,连环画的出版有所恢复,1973年10月,《连环画报》复刊。1972年出版有《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共产主义战士杨水才》、《黄继光》、《阿福》;1973年有《智捕大鲟鱼》、《闪闪的红星》、《支农线上》、《渔岛怒潮》;1974年有《无产阶级的歌》、《青春火花》、《朝霞》、《小刀会》、《祝福》;1975年有《水牢仇》、《小骑手》、《夜航》、《怒捣大成殿》;1976年有《矿山新歌》、《商鞅变法》、《西门豹除巫》、《鱼鹰初试》等著名者。这一时期连环画的特色是:品种不多,但印数却不少,往往一个品种推出后各地竞相租型,反复加印,印数动辄三四十万册。目前这部分连环画因其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深刻的时代烙印而成为一个特殊历史阶段的特殊产物,成为收藏者角逐的热点。  “文革”之后,连环画出版呈多样化趋向,但这一变化是逐步的、阶梯式的。1977年的名品有《劳动创造了人》、《女英雄刘胡兰》、《洪河岸边》、《唐赛儿》等,还是一副老面孔,惯性使然也,至1978年后,这一变化渐现,对中外文学名著及电影电视的改编大量出炉,除原创外,尚有老牌新印。是年出版的著名者有《铁道游击队》、《热爱生命》、《李时珍》、《江姐》、《李自成》;1979年有《伤逝》、《药》、《郑成功收复台湾》、《逼上梁山》、《万里送礼》;1980年有《白光》、《牛虻》、《十二品正官》、《为奴隶的母亲》;1981年有《流浪者》、《第二次握手》、《逼上梁山》、《说岳全传》;1982年有《李尔王》、《神秘的大佛》、《哪吒闹海》、《唐伯虎》;1983年有《聊斋故事》、《鹰拳》;1984年有《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血写的爱情》、《马半仙》;1985年有《十二寡妇征西》等。开本则由单一的64开向大开本发展,印制由黑白向彩色发展。1980年,贺友直的《白光》便是以24开本形式出版的,大开本中的著名者还有《人到中年》、《春蚕》、《杜甫》、《蔡文姬》等。1977年至1980年,全国共计出版连环画3000余种,总印数达10亿册。
四、1983年全国出版连环画共计2100种、6.3亿多册,达到了全国年出书总数的四分之一,连环画成为了一种名副其实的大众文化形式。1980年8月,全国性的连环画理论丛刊——《连环画论》创刊。1981年1月,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77件作品获绘画奖。1980年代后期,在广大青少年阅读兴趣转移后,在已形成产业化的日韩及港台漫画业的冲击下,连环画市场逐渐被所谓的卡通画所取代,繁荣了一个世纪的连环画出版也已进入了尾声。为适应形势,河北美术出版社以中国文学及社科名著为脚本,聘请国内新锐卡通画家进行再创新演绎,于2003年上半年推出了卡通漫画精品图书,这一系列有“清末四大谴责小说”等几大部分70余册,号称首开内地卡通漫画图书大规模市场运作之先河。在2003年8月2日至17日举办的“2003年上海国际城市动漫展”上,国内只有该社以出版社的名义参展。而其他出版社因目前还没有什么成型的原创产品,所以没有参展。本土动漫出版的不成熟不仅仅是一个让读者无奈的事情,也是一个让出版界无奈的事情。  今天,连环画这门大众通俗文化形式的发展不过百年便已式微了,“小人书”时下也成了一大收藏门类,看来它真的衰老了,过时了,世界的变化真的太快了。大众通俗文化是很容易找到替代品的。年画在一夜间消失殆尽,挂历也只是昙花一现。电影院曾遍布每座城市,如今人们关注的电影已不在影院中。通俗的东西只有在零落凋敝之时才会成为高雅,年画成了博物馆的典藏,地方戏无一例外地受到财政的补贴,角儿们更是张口闭口“艺术”“艺术”,小人书不再出版时,连环画家们以非连环画的流通形态发表的连环画作品越发的张狂矜夸、怪诞诡谲、不知所云,这不能全怪责他们,他们如若还像连环画成长期的那番画家能拥有那么多的读者和那么高的知名度,出版商口袋里揣着准备预支的丰渥稿酬每天追在屁股后边面带媚态地催捉着稿子,他们肯定是不会这样的。这其中似乎隐藏着一个悖理。  为收藏所需,有些出版社陆续翻版了一些连环画精品,如华三川的《智取大盖山》和《白毛女》、罗兴的《战火中的青春》、钱笑呆的《圣手苏六郎》、罗盘的《战上海》和《草上飞》、顾炳鑫的《红灯记》、戴敦邦的《红楼梦》、李耕的《木兰辞》等,一批所谓的木函宣纸本连环画豪华装也推了出来,如钱笑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毛震耀的《骆驼祥子》、颜梅华的《白蛇传》、陈丹旭的《连环图画三国志》、贺友直的《山乡巨变》及《现代戏剧连环画》等。
抗日题材连环画升温
今年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红色收藏热浪悄然火爆起来,大批专题红色收藏者不断加盟,经典红色藏品价格在不断攀升和飙涨,其中抗日题材的连环画市场价格明显上涨,特别是一些精品老版连环画显示出巨大的升值空间。
传统连环画解放后各地出版社总计发行5万(套、册)。其中战争题材约为三分之一,记录和反映抗战时期的绘画本、摄影电影版连环画共计约4000套每册,抗日题材虽是热点,但藏者财力有限,还是要有选择地入藏。
连环画《大战临沂》,通俗出版社1938年7月出版,是一部十分具有史料价值的收藏品,它以油画形式真实记录和描绘了中国军队在战场上与日寇血战台儿庄等战斗画面。
《铁道游击队》连环画,全套10册,上海人美1956年版,丁斌曾、韩和平绘画,主要描绘了鲁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共同打击日寇的故事。它以线描绘画形式创作,是一部艺术性思想性相结合、脍灸人口的作品。它曾重印47次,发行数量创全国各类图书之冠,创造了我国图书发行史的奇迹。
连环画《地道战》、《地雷战》有绘画本和电影版多种版本。它反映了军民利用地道,采用灵活的战略战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打击敌人的成功战例。
连环画《敌后武工队》、《烈火金钢》、《平原游击队》、《平原枪声》、《雁翎队》、《战斗的青春》、《回民支队》、《大雁山》等,描绘了在平原腹地利用地理特貌环境坚持游击战术打击日寇取得胜利的典范。
东三省是日军入侵时间最早、最长的地区,自1931年始抗日联军就与侵略者展开了生死浴血的战斗,涌现了大批抗日英雄。《镜泊英雄》则是连环画家衣晓白2003年新创作描绘抗联将军陈翰章英雄事迹的作品。
在同类题材的创作中,反映儿童团、机智勇斗敌魔的连环画有《小兵张嘎》、《鸡毛信》、《石柱子智送情报》、《纸条儿和纸条儿》、《小英雄雨来》等,这是抗战中不可缺少的小英雄形象。
抗战题材连环画是战争题材连环画专题收藏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更是当今连环画收藏市场中较为难觅或影响力较大的精品之作。如1956年出版的《铁道游击队》现出售价达到万元,而且是有价无市;《地道战》、《地雷战》绘画本和电影版都超过了200元交易价,《大战临沂》拍卖已达4000元,新绘连环画《赵一曼》在2005年8月中国书店举办的拍卖会上以300元落槌。这些充分说明了抗日题材连环画的收藏热度在加温、藏品在增值。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流逝,连藏升温,其中少数精品会越走越高。
四大名著等连环画收藏商机渐显
近日,第二届连环画交易会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举办,各地藏友携带看家宝贝陆续抵京。这是近年来北方地区最大的一次连环画盛会。随着喜欢连环画的人近年明显增加,其价格也随之上涨。不过,与一般的收藏领域投机者居多不同,收藏连环画80%的藏家是因为喜好,为了回忆而收藏。纯朴的收藏动机也带热了老版翻新连环画。今年5月,在北京春季书市上,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等翻新出版的四大名著等连环画就备受欢迎。
连环画何以升温如此迅速?如果连环画是一大收藏类别的话,现在孩子们喜欢的漫画会不会在几十年后也身价倍增?
专家指出,“老版连环画之所以有收藏价值,首先是因为它们的艺术价值高。它们的绘制者都为中国一级的美术大师。像朱屺瞻这样的国画大师自不必说了,还有陈逸飞、陈丹青等也都绘制过连环画。这是眼下孩子们看的漫画无法相比的。”“老版连环画的另一个卖点就是存世量少。上世纪1949年至1966年,中国17年文学时期中,全国出版了1000余种文学普及类连环画,由于成套保存下来、品相好、进入市场的并不多,所以它们是目前市场上价值最高的。”
此外,故事选题经典、纸张好、印刷好等因素也促使连环画不断升值。民国故事题材的连环画仍然是最受欢迎的。从连环画本身的艺术价值来看,戴敦邦、程十发、方增先等绘画大师的作品和曾在上世纪1963年至1991年之间举办的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中获奖的作品价值较高。而绘画版连环画要比电影版、电视剧版的价值高。
那么,哪些连环画是稀少之物呢?早期的连环画作品由于印量少、存世久,成套连环画日前在市场上开价都达成千上万元。例如上世纪20年代中期上海世界书局印刷的我国第一套左开线装连环画《三国志》以及后来陆续推出的《岳飞传》、《水浒》、《红楼梦》、《封神榜》等,这些老连环画都配有竖排的故事梗概,十分引人入胜。
另外,建国初期盛行的左开单册书,如《吕梁英雄传(一、二)》、《东海最前线》等也都成为了抢手货。因此,这些早期作品都是应重点关注的对象。初版初印的连环画,一般都是由文字、绘画作者亲自校对、审阅、把关和检查后印刷成书的,差错极少,比起初版多印、再版再印或多版多印的连环画质量和页面效果要好得多,其收藏价值自然就高。
如刘继卣绘画的《鸡毛信》,第一版的拍卖价为350元,而第二版市价20元钱还鲜有人要,相差十几倍;第一版的《铁道游击队》(1套10册)市价1600元,而第二版仅值20元,相差80倍;《格兰特船长的女儿》(3册)第一版的拍卖价为660元,而第二版在市场上花6元钱就能买到。此外,特殊年份及名家力作的连环画因为存世量稀少而价格较高。特殊年份的作品包括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史的《铁道游击队》、《红岩》, 反映抗美援朝题材的《阵地上》,尤其是“文革”期间的作品。名家力作则包括根据中外文学名著改编的连环画以及近百年来在连环画画坛上卓有建树、成名画家的精品等,这些也都是值得收藏的。
在连环画收藏和投资中,经典版、“文革”版、电影版、外文版等强势板块的升值幅度明显高于一般普通连环画,但同属于强势板块甚至于同一品种、同一名称的连环画,价格差异却很大。因此“名家名作至上”原则就非常重要。早期的名家名作以赵宏本、沈曼云、刘伯泉、李树亟等最驰名连环画画坛。领军人物赵宏本的代表作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全品相的今天已是稀罕之物,每种售价一般在5000-8000元之间。名家名作中如王叔晖的作品有《西厢记》、《生死牌》、《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木兰从军》、《杨门女将》等,都是难得的力作。其他如董天野的《孔雀东南飞》(1959年出版)、华三川的《白毛女》(1965年出版)、丁斌曾、韩和平的《铁道游击队》(1955年出版,共9本)等。
“品相至上原则”也是需要收藏者注意的。在连环画收藏和投资上,对品相问题绝不能有丝毫含糊。品相是连环画的生命。品相是指它的成色和新旧程度,同一种连环画,品相的新旧会使价格相差好多倍,而品相的缺陷将直接导致其身价一落千丈。只有达到八品或八品以上的连环画,才具有一定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漫步在潘家园第二届连环画收藏品交易会上,我们看到有根据著名乡土作家赵树理的小说改编的《罗汉钱》,还有可称为世界上最小的连环画《李时珍》和《大诗人白居易》,面积仅3个指头大小,显得小巧玲珑。连环画,作为独特的艺术收藏门类如今被越来越多的有心人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连环画如今无人画
周末举行的上海书展将推出“蓝皮书”连环画系列救市
“许文强战胜了诸葛亮、林黛玉比不上真由美”,曾经风靡一时的连环画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
“当年五元钱画一张画,我们抢着画,现在一两万一套连环画,却遍寻不到画家。”曾经参与绘制《三国演义》的卢汶老人在自己的小小一方笔墨书桌上戴着助听器高声地告诉记者。
不过,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编审庞先健透露,今年上海书展,又将再度刮起“连环画风暴”。
窘境一  销量下滑已成“古董”
还记得小时候在旧书摊花一角钱坐一个下午看整套《西游记》连环画么?还记得用香烟牌子跟大大牌泡泡糖换齐了整套《三国演义》连环画的惊喜么?
在普及文化的解放初期,连环画是普及的主角之一,一套连环画,动辄销售上百万册。“那时候连环画是大众读物,几乎全国人手一套,出版社拿到好的画稿,简直就像得到宝贝一样兴奋。”庞先健遥想当年盛况,充满怀念。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电视开始走进千家万户,连环画的销量渐渐走起了下坡路。庞先健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在日本动漫潮的影响下,我们的黑白经典连环画已经是‘老古董’,没有多少孩子要看了。
窘境二  开价两万没人肯画
曾经参与绘制《三国演义》,以其中《截江夺阿斗》为代表作的卢汶老人说起旧日光景,仍然兴致勃勃。“解放前我们画连环画,按照‘米’来算稿费,有些知名的画家能够拿到一斗米一幅画的‘高额稿费’,以每套连环画200幅计算,画一套连环画得到的米都能换几亩地了。”
解放后,卢汶的稿费变成了6个“折实单位”,相当于3.3元一幅,后来涨到5元,在大家“36元万岁”的时候,他们能够保证百多元的月收入。健在的老连环画作者,眼神和手劲都不比从前,花非常大的代价画连环画,百元一幅的稿费,一套连环画也就一两万,与单幅的国画作品完全不能比,而新生代美院专业画作者,大多投奔了回报迅速的“动漫怀抱”。
窘境三  旧作难寻无力再版
如今连环画再版,画作的收集是一个大问题。庞先健告诉记者:“当时由于收入高,许多业余美术爱好者都投奔连环画大军,画稿从没断过粮。”
当下,新作“难产”,旧作重印又无处寻觅,当年老画家的住址,早已不知迁过几回,出版社往往要查派出所的户籍登记来寻找作者,再签重印版权。“有些画家后代家属不理解我们连环画业的窘境,总觉得‘画作那么值钱,应该天价收购’,弄得我们无力再版。”庞先健说。卢汶也坦承:“我自己的画作很多都已经找不到了,只能寻找当年的书拿去复印,一辈子的心血,散轶的实在太多了。”
■上海书展 推出平价连环画
在今年上海书展上,将掀起一阵“蓝色风暴”——平价“蓝皮书”连环画系列即将隆重推出。这套“蓝皮书”连环画系列包括四大名著、《西汉演义》、《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等十三套经典连环画,以《三国演义》为例,价格从珍藏本的580元一套降到150元,平均两元多一本。
“为了让连环画更具亲和力,我们在这次书展上还特别营造了小朋友看‘小人书’的氛围。”庞先健介绍说,本次上海书展将再现旧时人们坐在老式的条凳上翻阅小人书的场景,让孩子们感悟连环画独有的魅力。如果小朋友们连续阅读15分钟,就可以当场获赠一本连环画,作为永久收藏。“这也是为了打造青少年阅读连环画的‘实验场’
连环画上涨有变数
进入2005年后,连环画收藏市场热点不断,各地连环画交流活动此起彼伏,在网上购买连环画的收藏爱好者也大量增加。从成交价格来看,2005年各种连环画价格普遍稳中有升,有的品种升幅较大。不过,收藏者此时应该保持冷静,有的连环画虽在短时间内价格不断上涨,但不能持久。
品相好的老版连环画拍卖成交价格坚挺,升幅较大。如民国老版《七擒孟获》(24册),6000元成交;《水浒》(21册)1950年版,9.5品3.1万元成交等。“文革”版连环画,特别是其中的精品,基本上是有价无市,极少数出现在连交会、拍卖会上的成交价也不菲,如《烈火红心》湖北1969年版,8.5品,成交价1850元;《杜鹃山》上海1966年版,9品,1450元成交等。“八大样板戏”连环画价格稳中有升,9品及以上的成交价250元至800元(大约上升20%至40%)间,大开本价格更高且少见。即使上世纪80年代品相好的,一般品种由以前的几元一册上升到10元左右,印数较少、绘画较好、品相好的上升到几十元。获奖连环画和大开本价格上升,其中有些精品的拍卖成交价格出乎意料,如《子夜》(上下)上海1985年版,叶雄绘画,64开9.5品的800元成交;《人到中年》人美1984年版,尤劲东绘画,24开9品,650元成交等。
此外,近一两年电影版连环画升值较大。上世纪80年代品相好的一般品种由以前的1到2元一册上升到3到6元左右;比较著名的几十元,老版电影连环画拍卖成交价格较高,如《夺印》上海1963年版,9.5品的650元;《赵氏孤儿》上海1956年版9.5品的300元等。
由于各出版社重视了再版连环画的题材、纸张、开本、印刷技术和质量,2005年的再版连环画一改过去等销售不畅、一再打折的现象。有的特别受到连环画爱好者的欢迎。如上海的32开精装本《渡江侦察记》、《永不消逝的电波》,江西的《杜鹃山》等,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不排除有人套购炒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炒到100元1册;各地新华书店连环画书柜上的上海32开和50开小精装、人美48开现代和古代画库等连环画销售较旺,有的品种已售缺。
连环画收藏“厚今薄古
防盗版三大招
从明天开始,各大拍卖公司将开始一年一度的春拍,连环画已成为图书市场和拍卖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的连环画收藏流行“厚今薄古”。
据《收藏界》杂志资深编辑王泊乔介绍,目前,全国连环画收藏者不下百万人,其中多数是中青年人,连环画已成为继瓷器、书画、钱币和邮票之后的第五大收藏。在重庆的一次连环画拍卖会上,一套《大众书库》拍出了17万元天价,但目前市面上的连环画价格大多在几百元。
据王泊乔介绍,两年前“连友”们谈起收藏连环画,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三国》、《水浒》、《红楼梦》以及《西汉》等古代题材作品。
如今,由于上述作品大都已经被重版推出,其神秘感和新鲜度已大为下降,连环画收藏出现了新走势,一度热炒的古代题材作品正在降温。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出版的“文革”题材作品以及电影连环画最近脱颖而出,成为“连友”的首选目标。在一次北京的连环画拍卖会上,一册《打倒中国的赫鲁晓夫》从100元拍到600元。
相关链接
连环画防盗版三大招
收藏圈内小有名气的赵庆伟家中藏有几千本连环画,他对淘连环画颇有心得。他今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连环画收藏一般追求三点:品相(几成新)、成套和稀缺。藏家没有一定的知识不要轻易涉足。
此外,过去一直属于收藏安全领域的连环画也出现了不少盗版,不过只要细心观察,还是能发现一些破绽的。
1.看图案和文字
盗版本全书印刷吸墨很不到位,墨色发灰,线条印刷有很多断裂或模糊;而原版本墨色很黑,线条印刷细而清晰。
2.看纸张
盗版连环画的纸张质量都非常好,有的还是双胶纸;而原版本连环画的大部分纸张都是没经过施胶的普通印刷纸。
3.看新旧
盗版本书脊装订针脚簇新,内页也非常新,散发着纸张和油墨的香气,长时间保存下来的原版本连环画气味有明显不同
价格两年涨10倍新版连环画收藏受宠
昨天(9日),在杭州晓风书屋成立的连环画俱乐部上,一拨清一色的中年“连迷”热火朝天地交流收藏心得:最近,不少人都不约而同地玩起了新版连环画收藏,增值空间不错。浙江省收藏协会连环画委员会副主任蔡竞帆最近也瞄上新版连环画收藏的,因为旧版连环画“越来越玩不起了”。“武汉的连交会我每年都去‘淘宝’,今年11月份这次,我吓了一跳。一本上世纪50年代版、钱笑呆画的《玉堂春》起拍价到了42000元的‘天价’,而大部分60年代版、古典题材的书平均身价都在万元左右。”蔡竞帆叹气说,旧版连环画狂飙的价格,让他忘而却步,而且,要在市面上寻觅其中“品相”优良的书更难。“前两年参加交流会,我每年都要带2万元‘淘宝’资金,经常等不到拍卖会,买书的钱就花光了。今年我挑了半天,都没有喜欢的书,只用掉了5000元钱。”而胡红滨也是最早将眼光瞄向新版的“连迷”之一。他告诉记者,新版连环画增值的爆发力很强。胡红滨信手拈来一个例子:“为‘迎合’收藏的因素,出版社对每个品种的印量都控制在四五千册。一本前年出版的精装本《渡江侦察记》,现在圈子里都在疯狂求购。当时标价只有10元钱,现在涨到150多元,两年番了10多倍。”什么样的新版连环画最有“增值相”呢?胡红滨说:“名师名画能保证画的‘品格’,赵宏本、钱笑呆、戴敦邦、贺友直、华三川等一批连环画艺术家都是市场宠儿。”据介绍,目前全国大概有六七千名连环画收藏爱好者,杭州“连迷”就有百来人左右。
价涨万倍连环画成第五大藏品
《三国演义》、《红楼梦》……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最早接触四大名著都是从连环画开始的。随着时光推移,陪伴一代人长大的连环画如今成了继瓷器、书画、钱币、邮票之后的第五大收藏热点,一些原价几角钱但发行量较少的连环画,价格涨了几十万倍。行家认为:2007年,连环画的收藏势头将会更热。 收藏火爆连环画价格飙升
“自己喜欢看,顺便做做生意嘛,”何小虎一边整理着书一边说:“现在收藏连环画的人越来越多了,很多人都不愿意拿出来卖了。”在送仙桥的古玩市场,有不少专门做连环画生意的行家,何小虎的书店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家。他拿出了一套《中国诗歌故事》介绍道,原来只要一角四一本,但印量特别小,全国才8万本,现在品相好的都上千了。
他透露,现在艺术和收藏价值都很高的名家绘本,是买家不惜重金竞相追逐的首选对象。如赵宏本画的50开本的《白蛇传》,现在九五成新的版本都卖到了几万块钱一本。陈履平绘的一套32册《金台传》,去年从600元拍出21万元的天价。
但他忧虑的是,现在收藏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不愿意拿出来卖了。每当听到有人要卖连环画的消息,他就会以最快速度赶过去“淘宝”,刚刚接受完采访后,何小虎就接了个电话,听到有地方可以收书,他马上把店门关起就跑了。
潜力巨大催生职业“炒家”
在古玩市场,还有不少职业“炒家”穿梭于各个店铺间。昨天,在送仙桥古玩市场,记者碰见了一位提着大包的“炒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他说:“我家已收藏了一万多本连环画了,平时常常逛逛市场,可以将散本的卖出去,也可以买到不少散本的回来凑成套。”他来到一家店铺前,“老板,有《西游记》第16本吗?”“没有啊,你看看我这些书你要不要?”随后,他拉开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大包,里面装着的都
是成套成套的连环画。他开价后,老板价都没还,就买下了包里的一半书。
据他介绍,目前成都有不少像他这样的职业炒家,许多人最初的目的都不是投资,而是因为爱好,随着价格不断飙升,大家才发现了里面蕴藏的商机。而何小虎也透露,有不少炒家都因为连环画而成了百万富翁,“在北京,有个姓王的收藏者,他家的连环画都价值上百万了,但他不愿意卖,因为是自己的爱好。”
前景看好“筋票”价将上扬
成都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徐慧林表示,从长远看,连环画的收藏是很有前途的,特别是一些印量少的版本。据介绍,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连环画目前已成为“连藏”界公认的收藏热点,当时出版的《水浒传》、《三国演义》、《西厢记》、《红楼梦》等经典连环画都是极具升值潜力的藏品,而那些品相好、题材佳、数量少、出自名家笔下或初版初印的连环画同样也是收藏热点。
据何小虎介绍,套书连环画必须成套,然而有些套书想配齐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常常是你缺、我缺、大家缺。用集邮界常用术语称这些书为“筋票”。像《宋史》中的《王安石变法》、《靖康之乱》等,这些书目前市场上每本参考价高达几百元,仍有不少人难以获得。2007年,随着人们配齐套书欲望的加强,套书连环画中的“筋票” 价格将会上扬。
经典连环画手稿拍卖 《半夜鸡叫》插图被估价八万元
罗盛教、白毛女、《半夜鸡叫》中的周扒皮、杨子荣,这些连环画中的经典人物形象,早已深刻地印在了公众的记忆当中。而本周末,这些经典连环画的手稿,将在嘉德公司的四季拍卖会上拍卖,再次唤起人们对儿时的记忆。
随着近年来书画收藏的深入发展,连环画原稿,渐渐进入了收藏界的视线。别看是连环画的原稿,但很多都是名家创作。例如董辰生创作的《罗盛教》插图,20桢画作的拍卖估价为3.5万至4.5万元。杨永青创作的《半夜鸡叫》插图,拍卖估价为8万至9万元。 马常利创作的《列宁参加义务劳动》插图,估价为5万至6万元。
除了连环画插图外,本次拍卖中还有180余幅民国至现在的女性题材画作,值得关注。这些女性画作,反映了我国美女观念的变迁。嘉德公司四季拍卖部的郭彤经理介绍,这180余幅画涵盖的艺术家在百人以上,有晚清时期的仕女画名家改琦、费丹旭;也有任伯年、张熊等海派名家;还有京津名家徐操、陈少梅,甚至著名人物画家胡也佛创作的连环画《蔡文姬》原稿也在其中。
沈阳画家连环画《红嫂》建军80周年画展获金奖
7月31日,中国美术馆举办建军80周年大型美术展,在600余件优秀美术作品中,沈阳画家李晨创作的《红嫂》荣获连环画惟一的金奖。全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主任沈尧伊兴奋地表示:“《红嫂》荣获金奖,打破了十年来全国大型美展不设金奖的局面。不但为沈阳争得荣誉,也使连环画的创作登上一个新高度。”
抗战时期,沂河边一位年轻的母亲用自己奶水救活了八路军伤员。根据这一故事,李晨创作了一套连环画。既塑造出一位伟大的女性形象,也增添了抗战主题的人文主义色彩。当今,用铅笔画画的人非常少,李晨却是用铅笔画画的人中很特别的一个。早在1991年,李晨创作的连环画《萧萧》(沈从文著)曾获中国连环画金环奖,《你永远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著)获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铜牌。
潘家园连环画交易会开幕 小人书收藏老少通吃(图)
一度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没落的“小人书”在收藏热的推动下,重新火了起来,不但激起了那些怀旧白领们的兴趣,也吸引了年青一代的眼球。今天(16日)早上,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举办的“潘家园第四届连环画交易会”上,众多“连友”讲述了他们的收藏故事。
今年41岁的孙先生是大连人,这次专门从大连赶到北京。“我从6岁开始就喜欢上了连环画,其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是《一支驳壳枪》、《鱼岛之子》等革命题材的连环画。到了初中的时候,我一共买了300多本。后来年纪大了,一度对连环画失去了兴趣。3年前,当时我还在大连一所大学教书,有一天去大连的一家旧货市场办事,突然在一个地摊上看到了老版的《一支驳壳枪》,重新激起了我童年时的美好回忆,没有丝毫犹豫,我就把它买回家,我发现这些老版的连环画上仿佛都刻着那个时代的印记,晚上躺在床上翻看的时候,很容易就会想起很多以前的事,这大概就是一种怀旧情绪吧。”
几年来,孙先生收藏连环画的兴趣越来越大。“我现在专门收藏那些品相好、有升值潜力的连环画,尽管数量只有300本左右,但是这些书市场价值每本至少在100元以上,现在收藏连环画几乎成了我的第二职业。”孙先生笑着说。
跟孙先生的收藏目的不同,在北京一家国有企业做管理的魏先生却是一个纯粹的连环画爱好者,今年40岁的魏先生说,从7岁那一年起,自己几乎是看着连环画长大的,“小时候最喜欢《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高尔基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当时年纪小,家里给的零花钱都用来买了连环画,记得有一次,为了买到《渡江侦察记》,还把用来买参考书的钱挪用了。”尽管连环画一度没落,但是魏先生家里买的500多本连环画一直都不舍得扔,“一直到了2002年,我突然发现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又开始发行新版的连环画套书,重新燃起了我的热情,平常周末的时候,我都会去书店和旧货市场淘书。”
尽管魏先生目前家里的连环画多达3000本,但是这中间并没有很值钱的书,“我就是喜欢看,这些书都很平常,有些还很破损,但是我不介意,我是一个纯粹的连环画爱好者。”让魏先生欣慰的是,今年9岁的儿子以前对时髦的漫画很感兴趣,“但是最近突然看我的《三国演义》上了瘾,我觉得这很好,以前的那些连环画不但画得好,其中也有很多的人生道理和朴素的真理在其中,现在我们爷儿俩有空就一起看,其乐融融。”
古旧的连环画也让一些时尚青年对它情有独钟,今年25岁的陈军刚从大学毕业不久,学的是平面设计专业,今天特意请假跟女朋友来交易会“淘货”,“我以前一度很喜欢日本的漫画,后来回山东老家的时候,突然在一个抽屉中翻出我父亲以前买的几本连环画,发现这些书竟然都是当时一些书画名家的作品,画面非常精美,就跟看电影一样,从此我就成了一个连环画的粉丝,平常我们这些连友都会在‘连趣网’等网站的论坛上交流,我发现,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也都很喜欢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连环画,我只是其中的一个而已。”
成都收藏市场刮起连环画热
连环画,俗称“小人书”。这个词对现在的孩子而言太过陌生,但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人来说,它承载了无数的童年记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连环画的娱乐功能逐渐缩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与此同时,连环画却在收藏市场上悄然掀起了热潮。昨日记者在送仙桥古玩艺术城等成都收藏古玩市场上看到,连环画藏家来往穿梭于各个连环画交易摊点,其火爆程度丝毫不亚于书画等热门收藏。专家指出,现在成都的连环画收藏已经成为继瓷器、书画、钱币和邮票之后的第五大收藏热点。
四大名著连环画最走红
看球有球迷,听戏有戏迷,收藏“小人书”的也有自己的圈子,叫“连迷”(连环画迷)。在送仙桥有着专营连环画店面的冯波就是一个地道的“连迷”。冯波在送仙桥名气不小,只要来送仙桥淘连环画的人,没有不认识他的。昨日早上,他刚开店就有人登门买书,一位来自北京的“连迷”来求购一套83版30册的《水浒》。冯波一边谈生意,一边给记者介绍起了收藏“小人书”的门道。“旧书分品相,最好的就是‘十品’(十成新),没有任何破损、污渍、折痕。现在老版的十品书基本都不会拿到市面上交易。”冯波一边说,一边拿起一套《水浒》——“边角折了,封皮有污渍,而且这个版本出版挺多的,也就是七品。一般来说版本越老、品相越高越值钱,价格差距很悬殊。”他透露,现在57版、58版、60版的四大名著最为走红,一套八品的连环画都能卖五六万,还缺货,有价无市。他指着一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激动之情难掩。这本薄薄的小人书花了他3000元钱。单本尚且如此,成套的经典就更不用说了。全套1957年至1961年出版的《三国演义》,价格超过10万元!
成都藏家钟爱网上淘宝
有意思的是,除了传统店面淘宝方式外,不少“连友”还尝试着以网络为平台进行交易,律师段兴诚便是其中一位。闲暇时间,他最大的兴趣就是躲在家里看书。他看的不是什么畅销书或专业书籍,而是连环画。“我家里有7000多种连环画,够我看一辈子了。”据介绍,这些书中有很多都是他通过互联网购买和与其他网友交换的,在成都这样的连环画收藏家还不少,段兴诚的收藏经历,很有代表性。他从小爱看连环画,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主要还是在书店里购买连环画,但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货源就很少了,他只有到古玩市场淘连环画,2000年前后,他开始通过互联网淘连环画。据悉,前两年上海一些出版社再版过少量的连环画。段兴诚称,这些连环画在网上的交易价格很快就涨到了四五百元,而它们每本的定价往往只有10元左右。段兴诚介绍说,如果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版的连环画,价格大多已飙升到上万元。
怀旧情愫捧热了连环画
从电影《变形金刚》热映及紧随其后的变形金刚热不难看出,连环画的收藏热跟人们的怀旧心理不无关系。在没有电视、网络和游戏机的那个年代,连环画成为当时许多孩子的重要娱乐项目,《三国志》、《水浒》、《西游记》……这些经典的连环画伴随了那代人的成长,是他们当时最早认识这个世界的重要启蒙老师,教他们认识了四大名著,知道了岳飞、杨家将、文天祥……如今,在书店中已经难觅连环画的踪影,但很多人怀着对连环画的留恋感情,收藏自己喜欢的连环画。怀旧情结再加上独特的收藏价值,使得连环画成为收藏市场上的热门品种。
小人书为何增值迅速
在送仙桥古玩艺术城,当初几分钱、一角多钱一本的小人书,如今也能卖到成千上万元了。小人书为什么能卖这么贵?“题材经典、绘画精美、年代久远等诸多因素都使这类不再生产的文艺载体价格飙升。”专家告诉记者,连环画的题材是最重要的,古典题材的小人书始终受欢迎。比如古代刀马战、经典才子佳人故事等,历史名人题材、四大名著等也始终抢手。此外,戴敦邦、赵宏本、顾炳鑫、陈逸飞等著名画家都曾为绘制小人书投入很多精力,使得小人书不光有好故事,还有好画面,文学性、知识性、艺术性兼备。再加上小人书收藏者大多出于爱好,并非为增值而收藏,导致进入流通领域的小人书越来越少。“现在的价格已经比去年涨了一倍,悬价而沽、悬价而购的都有。”在价格整体上涨的小人书群体中,经典套书中的著名缺本更是高价难求。很多藏家抱怨:“标价千元求购品相好的缺本,等了好几个月,也没遇到。”
专家支招
6大绝招教你挑选连环画
即使是邮票收藏的菜鸟级人物都知道,发行量、品相等是影响邮票收藏的最主要因素。连环画的收藏某种程度上跟邮票有异曲同工之处,二者皆为纸质,皆为限量发行等。昨日记者专程请教行内专家,请他们为读者开出收藏秘籍。
一看品相:主要看封面、扉页、内容提要页、画面、版权页和书脊、封底等,这几项若齐全,则为上品,品相越高则收藏价值越高。
二看年代:符合收藏规律,年代愈久就愈值得收藏。
三看作者:名家的作品收藏价值毋庸置疑,一方面名家的绘画技术比较好,另一方面名家的社会地位也使得连环画本身有一种无形的价值。
四看主题:题材要吸引人。
五看开本:一般连环画可分为64开、16开等几十种,48开以上版本的连环画绝大部分发行量比较小,比较珍稀。
六看成套:收集一套完整的连环画是投资基本要求,跟邮票一样,如果残缺破损或不能成套,那么该连环画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延伸阅读
成都连环画收藏得天独厚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民间收藏呈现出一种快速发展的良性态势,我国迎来了继北宋、康乾、清末民初之后的第四次收藏热潮。而成都作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的“收藏第三城”,昨日专家指出:在连环画收藏方面成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据了解,目前成都大约有80万名收藏爱好者,常年穿梭在全国的收藏市场。放眼成都的收藏市场,每周到成都收藏市场淘宝的人空前增多,人气十分火爆。据了解,闻名全国的杜甫草堂北大门古玩市场,每周三、周日的“赶场天”,从清晨四五点钟就已经开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贩来这里交易,数以万计的淘宝者人潮汹涌,人员涉及各行各业。
从这些场景可以看出,目前收藏已经不再是达官显贵和文人雅士的专利,渐渐地“飞入寻常百姓家”,变为众人参与的“平民游戏”。这样的收藏氛围助推了本土连环画收藏的发展。此外,成都有着丰厚的连环画出版资源,四川美术出版社等大型美术出版社在上世纪中晚期推出了大量的优秀连环画作品,在全国知名。这犹如原始股,让成都连环画藏家占尽先机。
小小连环画受到热捧
小小连环画搅动上海书展 中国连环画的前世今生
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连环画吗?在热闹街市的拐角处,在电影院门口的地摊上……都会整整齐齐地垛成一大片,《三国演义》、《红日》、《水浒》、《秋瑾》……一角钱看一本,那时,不用进电影院就可以看一场“静态电影”,这是好几代中国人藏在心底里的回忆。
但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看到连环画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现在,不知不觉中,儿时的经典图书变已成了收藏品……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中国连环画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面对日韩漫画的冲击,国产连环画的抵抗力微乎其微,除了收藏,它什么时候能重新走上现代人的书架呢?
经典连环画掀起书展“蓝色风暴”
正在如火如荼举行的2007年上海书展上,有一处僻静场所,所有人都低头坐在长条板凳上专心看书,而他们旁边,则在上海石库门造型的书架上面陈列了满满一整架的经典连环画,《三国演义》、《红楼梦》、《小二黑结婚》、《红日》等等,有的人一次就拿走五六本,然后坐在凳子上细细品读,完全沉浸在读书的快乐当中。
这里没有“粉丝”们的欢呼,这里没有沸腾的掌声,但在一片安静中蕴藏的心灵风暴,绝不亚于掌声与欢呼。这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在此次书展上的“蓝色风暴”,原来,这里的经典连环画都被用靛蓝色的纸盒包好,重新成套上市。而最吸引大家的就是其中的“坐一坐,看一看,读一读,赠经典连环画”活动,只要在这里阅读连环画15分钟,就可以得到出版社赠送的一本经典连环画。
这群读书的人中,大部分是小学生和白发的老人,中青年人较少,很多人的看书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15分钟,更有些老人一坐就是一上午,来寻找和连环画“久别重逢”的感觉。
据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办主任葛振纲介绍,书展首日赠出连环画1000多册。这样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宣传,也是为了让大家重拾对连环画的感情,让国产连环画的精品之作传播更广。在这个赠书活动的同时,国产经典连环画也吸引了不少读者慷慨解囊,销量甚至超过了一些畅销书。
上海人美是国产连环画的集大成者,经典连环画中大部分出自五十年代的上海人美,所以,在这次书展上,他们打出了“蓝色风暴”的大旗,想让那些带给几代人快乐的经典作品重新回到现代人的书架上。
几起几伏小画册命运多舛
葛振纲告诉记者,我国连环画的辉煌时期在上世纪50年代,现在市场上的大部分连环画作品都诞生于那个年代。50开的小小画册是最常见的儿童读物,延续了中国绘画精致、传神的特点,每页就是一幅故事性极强的图画,配以文字说明,一本书就是一部静态电影,连环画有着广泛的读者群,题材也颇为丰富,经典著作的改编、革命题材故事等,均被纳入连环画内。那时的上海人美,汇聚了国内连环画业的“108匠”,很多还是书画名家,所以作品都极其精致。
但是到了文化大革命,连环画的辉煌时期就结束了,大批的连环画人才搁笔,直至70年代末期,连环画才迎来一次小的出版高潮,有了很多新的作品,港台影视题材的改编等,都很受欢迎,例如《霍元甲》、《陈真》等。
1984年之后,改革开放的大潮不仅带来了日本、韩国的动漫作品,还大大改变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原有的连环画创作制度让国产连环画市场每况愈下。
据了解,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连环画创作为“切黄鳝式”的分工协作,也就是说,确定好一个改编选题后,先由一个工作部门将原作分段,也就是“切成块”,下一个工作部门则完成每块“黄鳝”的文字整理,画家负责绘制画面,这几个要素整合成书的一页,最后,再将“黄鳝”联合起来,变成一本连环画。
但是到了市场经济社会,人们的价值观转向个人,像连环画这样的多人合作制度,让画家无法得到充分的个人成就感,加上连环画创作成本的提高,于是,连环画的出版遇严冬。
在本世纪初,小小的连环画又重新被人们重视起来,但大多数是有怀旧意识的收藏,并不作为普通读物。
原创欠缺连环画靠经典维系生命
上海人美每年都将一些经典连环画再版,例如《三国演义》、《成语故事》等,但印量非常小,均在5000册左右,主要是售给收藏者。有的连环画印出后,一个月之内就销售一空,因为再版成本小,印量较小的连环画也给出版社带来了一定的收益,但这,却不是国产连环画发展的正确方向。“现在日本、韩国的漫画在国内市场很好,我们并不是说他们的作品不好,客观地说,国外的作品和现代人的生活贴得很近,时代感很强,孩子们很喜欢。”葛振纲说,“但它们也和中国的国情离得远,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更有些粗制滥造的作品,有严重的色情、暴力倾向,简直就是毒草。”
他承认,目前国产连环画的市场极其萧条,才给了日韩漫画以可乘之机,而主要问题是好的、新的作品太少。就像上海人美,还在把五十多年前的作品反复出版,这不是国产连环画应该走的路,毕竟,经典作品的覆盖面是有限的,读者需要更多更新的作品。
那么没有新作品问世的原因在哪里?“首先是成本太大,担不起风险。”葛振纲算了一笔账:“按100页的书计算,一幅画稿费在50~100元,每页100字稿费10元,每本书印刷费2元,如果印5000册,每本的稿费是1元,每本的全部成本是3元,但我们现在一本连环画的售价只有2.5~3元,如果出书,出版社一定是赔本的。”“好作品少,不是现在的绘画技术下降,而是找不到人画。”葛振纲说,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现在的画家不愿意画连环画,因为国产连环画画面要求高,画家一天最多只能画1到2幅,也就是每天的稿费只有100元,很多画家觉得不划算。
而国产漫画的另一硬伤就是创作体制陈旧,画家原创作品出炉较难,在传统的国产漫画里,只有“切黄鳝式”的分工协作,没有日韩式的独立创作,而且能兼顾图、文质量的作者就更少了。
找到合适的改编题材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有些作品故事性很强,未必出画面,他们曾想出版《亮剑》的连环画版,因为考虑到投入和出版周期等问题,还是放弃了。
面对这样一个好的文化阅读载体,葛振纲说上海人美也在试图寻找突破口,让孩子们能重新回归到传统的连环画阅读上来。
藏家普遍认为连环画收藏不是越老越好
连环画是不是越老越好?藏家们普遍认为,这个问题并不绝对。连环画绘画技法最成熟的时期是在1954年前后,民国版本的连环画虽然也受到一些人的关注,但题材大多宣扬封建思想,出版不成系列,绘画风格不成章法,缺乏鲜明的整体特色,其艺术和欣赏价值并不高,现在单价最高的不过两万元。
建国后,相当一批专业画家积极投身其中,创作出一大批连环画的精品,把连环画的艺术水准推向了高峰,使建国后“17年文学”时期也成为连环画创作的高潮,全国出版了1000多种连环画。这些作品中有成套的四大文学名著,有取自革命战争题材的作品,由于成套保存下来、品相好、进入市场的并不多,因此被行家认为升值空间最大。如上世纪50年代初出版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目前已经卖到三万元一本;1960年的《学文化丛书》中的“扫盲补充读物”,也被一些藏家看好。
“文革”样板戏版本因为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深受藏家喜爱,目前《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八出样板戏的连环画总价已经达到三四千元。有些“文革”时期连环画专门由农民或工人绘制,在“绘者”一栏上就会标明“农民画家”、“工人画家”的落款,这样的连环画价格也在飙升。
“文革”之后一段短暂的时间里,还是由一批老画家在从事连环画创作,经过沧桑巨变,许多老画家的艺术创作重获新生,显示出更加精湛的技艺。老版的《西厢记》,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交易价格已经到每本上千元了;1979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三国演义》,现在价格是每套3500元,行家估计日后其价格有可能突破上万元。
连环画收藏投资有窍门
“筋书”难觅
集邮者称套票中印量最少的邮票为“筋票”,连环画收藏者称套书中印量最少的连册为“筋书”。出版较早的连环画套书版次多,印量大,每本分册都好找,没有筋书一说。后来陆续发行的套书如《中国成语故事》、《镜花缘》、《聊斋故事》等,各分册印量有多有少,出现了筋书。
印量不一的套书大多印行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很多书店出现连环画积压现象,只能打折出售。无情的现实挫伤了出版部门与作者的积极性,好多套书于出版中途夭折,一套30册的《唐代历史故事》只印行前10册;一套9册的《元史》只印行6册;一套30册的《清宫演义》也仅只印行前4册。
有些套书出版的分册也就有先有后,印量也就有多有少了,例如天津版一套20册的《宋史》,前期发行的分册《狄青夜夺昆仑关》,印量是42.3万册,后来印行的分册《靖康之乱》和《王安石变法》担心多印销不出,每本只印一万册。
我在长沙地摊上看到一册福建版套书《前后汉演义》中9品相印量2.9万册的《党锢之祸》,500元被人买走,因为这套书中印量最多的《大风歌》印量是100万册。
寻觅套书中的筋书不容易,越不容易越有人找,这也是集藏者们的一种乐趣。
连环画收藏不追名人 新版小人书价格暴涨150倍
收藏是越老越值钱,而目前在连环画收藏的市场上却出现了新版经典连环画价格暴涨的情况。记者昨天(14日)从潘家园旧货市场了解到,2003年再版的小精装连环画《穆桂英》首发售价不过10元左右,现在市场的价钱已经暴涨到了1500元,足足涨了150倍。收藏专家告诉记者,只要有眼光,新版连环画升值空间不见得会比老版本小。
新版书受连友追捧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北京、上海等地出版社重印了一批昔日深受读者欢迎的连环画册,如王叔晖绘的《西厢记》、尤劲东绘的《人到中年》、沈尧伊绘的《地球的红飘带》以及贺友直绘的宣纸本《山乡巨变》等,一上市几乎当天就卖光。著名画家顾炳鑫于解放初期创作的经典连环画作品《渡江侦察记》经过出版社重新包装推出,定价36元,限量印刷的4000本在短短三天内便销售一空,在连环画市场上价格竟一路飙升至150元。
连环画价钱“强者恒强”
问及新版连环画为何涨价?陈功法告诉记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版连环画资源日益枯竭,许多出版社存有以前名家画稿的纷纷拿出再版,点燃了市场激情。在连环画市场上,价格基本是“强者恒强”,老版本的价高者新版也能持续走强。
不过,并非所有的新版连环画都能像《穆桂英》那么值钱。专家告诉记者,才子佳人的《桃花扇》、《白蛇传》、《三言二拍》以及一些古战场故事。此外,名家绘制的四大名著等也有不少人追捧。但一些非名家绘制的现代故事版本价值就弱一些,价钱也不会涨得很快。
连环画没有名人效应
“连环画的藏友比较奇怪,只认自己认定的名家,而一些书画界知名人士绘制的连环画却不被看好。”在问到著名画家程十发近日去世,其连环画作品是否升值时,收藏家杨东福这样告诉记者,书画界的名人绘制的连环画不被追捧。
包括陆严少、程十发、刘旦宅以及陈逸飞等许多书画界名人的作品在拍卖会上屡创新高,但其所绘制的连环画却并不被藏家看好。这是因为,许多画家绘制连环画是在其画风不成熟时为生计所为,绘画风格不是最好状态。相反,受藏家欢迎的连环画名家顾炳鑫、刘继侑等人在书画界也很少有成就。因此,收藏连环画没有一般收藏所谓的名人效应,藏家不用盲目追捧。(记者傅洋)
京城古玩市场攻略
北京,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某种意义上,北京还是一座古物汇聚的超级大市场。 在北京的古玩、旧物、收藏品市场中,不计其数的古旧艺术品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地体现了我国过去几十个世纪的传统文化特色,见证了华夏文明史的演变过程,潘家园、报国寺、琉璃厂、卢沟桥……不一而足。坦言之,北京的古玩艺术品收藏品市场无论规模大小,还是完善程度,亦或是场所的数量、级别,都处在全国领先地位,且特色独具,其中就不乏一些休闲雅致的好去处。倘若把北京的古玩艺术品市场穿成“串儿”,当个休闲游和购物线路,邀请喜欢收藏的外地和外国朋友走一遭,既陶冶了情操,还可增添旅行情趣,一定会给其北京之行加分不少!当然,如果打算从这些地方淘换到有真实价值的古玩艺术品,那就不仅得多长些心眼儿,还要擦亮您那双慧眼,时时提防“打眼”!
古玩,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物品,由于其独有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的特征,使其成为一种特殊商品。自打北京和平解放算起,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北京的古玩市场仍旧保留着解放以前的局面。古玩商们大多集中在琉璃厂、隆福寺、老东安市场一带。古玩商品,在过去的特殊历史时期还处于“禁限”状态,“公私合营”的行业政策让许多私人古玩店铺逐渐淡出了市场,散落在民间的珍品文玩均被冠以“三统一”的政策之下,即由国家统一收购、统一定价、统一销售,形成了国有文物商店一统天下的局面。而当时北京城算得上正规的古玩收藏品市场也仅仅是十几家文物商店而已,如:北京市文物商店,专门经营古董珍品;中国书店,专营古籍字画旧书等。
毫无疑问,在国内古玩收藏品流通中,国有文物商店占据过主要沟通渠道的地位,在防止文物流失、抢救珍贵文物、获取外汇等方面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得不看到,这种特殊的“渠道”,也处于“闭门自营”的状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常常只对外宾开放,国人则不能成为买家,这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文玩市场的整体健康发展。当时,国内一些激进的古玩收藏爱好者,只有甘冒“违法”之险,独自到民间去收购。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席卷、各项市场政策的放宽,和文物收藏品市场政策的深入调整,北京专营古玩的私营业主也渐渐多了起来,古玩商店也渐渐扩大了经营。现如今的北京,除了早期几处颇具规模的传统古玩交易市场以外,更多的古董古玩、旧物用品、古家具等交易市场和专营店也随着北京城区的不断扩大而遍地开花,争奇斗艳。
潘家园市场“深水捡漏儿”
在北京,潘家园古玩旧货市场的名气最大,即便在全国范围内,其知名度也列三甲。基本上,来中国搜罗古玩珍品的老外,对潘家园市场都比较“门儿清”,即便没亲身到过潘家园的,也对它略知一二。来潘家园逛市场的客人,图得是其货品齐全,开眼长见识,毕竟潘家园在国内古物市场上算个份儿!但真正打算淘换到正品,那就得靠买家的眼力和运气了。在外行人的眼里,潘家园那儿具有得是正宗传统特色文玩器物,多到古玩字画、居家用什、古典家具、文房四宝、饰品、陶瓷、金银细软、票证钱币……一应俱全,凡是涉及历朝历代的古玩珍品,潘家园市场基本都囊括了,但一般卖家给出的叫价也会相对较高。
最早的潘家园旧货市场,出现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文化背景下。早期这一带是民间自发聚集形成的地摊儿市场,后逐渐发展成今日规模。即便现在,潘家园市场看上去也是棚挡夹杂着地摊,类似于批发市场的模样。不过好东西确实也很多,无论数量还是品种,你见过的没见过的、想到想不到的,基本都有。比如为了迎合某些外地和外国旅京者的心理,旧时的“三寸金莲”鞋在市场中随处可见,至于是否是从老太太脚上扒下来的,还是找农村大婶现做仿旧的,这来路就不好说了。
关于潘家园市场,还有不少口口相传的故事。如“谁谁谁在这儿拣了个大‘漏’,500块钱抱了件宋代官窑瓶回去。”诸如此类,数不胜数。最经典的,据说是上世纪曾八十年代,有个省级博物馆的馆长在潘家园市场发现了不少殉葬用的汉代陶俑,经研究认定是真品,于是大量收购。谁知卖家的陶俑越来越多,源源不断,老馆长这才起了疑心,千方百计打听到了货源地,然后扮成买家,亲自前去探访,最后终于证实这一大批陶俑根本就是赝品,但其仿造手法之高明,确也让这位老专家栽了个大跟斗。归根结底,潘家园古玩市场的“水”太深,在这儿谁也别说自己是行家,专家如何,不也照样能看走眼嘛。而普通人去逛潘家园“捡货”,则更要报以平和的心态,瞧个新鲜、学学门道、长长见识,千万别指望去趟潘家园就能花小钱拣大漏,还得时时防着让卖家拣了您的漏儿。
潘家园“鬼市”之说
“凌晨出货有盘算,是真是赝看修行。”真正懂行的买家很少在光天化日之下光顾潘家园市场。平日里白天的摊位前多空空荡荡、买卖无多,偶有买家搭讪,小贩们多也爱答不理。难道他们没生意可做?若你细心留意就会发现,潘家园市场大门前的营业时间表是“周一至周五早8:00到下午18:00,而周六、周日却是早上4:30便开市营业。”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玄机吗?
事实上,常在潘家园走动的老主顾和摊贩都清楚,只有周末那两天才是正儿八经的出活日。由于古玩交易这一行的“水”太深,想在潘家园淘换到有价值的旧物,必须在周末“鬼市”时来。每周就这两天的行家才多,好藏品也多。小贩们自然能买上价钱,买家自然也能淘到真货。若平时来逛,真货相对较少,基本是瞎耽误功夫。而小贩们平日出摊也只是把高仿、高赝摆出来当做纪念品做做游客和外国人的生意,说白了就是懵买懵卖。
潘家园市场的“鬼市”之名其实也是老人们的一种说法。旧社会,因为开市很早,天不亮,买卖双方就在这一带穿梭游走,如鬼影一样飘忽不定。为了抓货、出货,穷人打燃火石,富人提着灯笼(今持手电照明)。于是远观四周星星点点,忽明忽暗,如“鬼火”一般,市场就成了“鬼市”;而且拿到“鬼市”上交易的东西多是些来路不清不白东西的,于是这更增加了古玩交易的神秘性。由于过去的北京官僚世家和臣商富豪很多,失势败落或破产后靠变卖家中旧物糊口的没落贵贾比比皆是。但是,这些“北京爷”又偏偏放不下架子,只好在天亮前去兜售,久而久之,此地便成一市。换言之,过去的潘家园“鬼市”实质上就是一个半公开的销赃场所。
(潘家园市场的买家卖家各怀鬼胎,难怪这里有"鬼市"之说.)
报国寺的“周四古玩集市”
初来北京淘古旧文玩的游客,大凡来过报国寺古玩市场的,多半会喜欢上这里,在有文化背景的环境氛围下逛古玩摊,淘旧物、捡漏儿,有时是种莫大的精神享受,即便是逛一天也没有相中或成交。报国寺古玩市场就位于广内大街的文保单位“报国寺”内,这里不但是个交易市场,而且还是收藏界内最集中的民间文玩字画博物馆汇集之地,如票证馆、火花烟花馆、玉石馆、钱币馆、扑克牌馆等等。
报国寺始建于辽天祚帝乾统三年(1103年),明代塌毁,成化二年(1466年)重修,遂改名慈仁寺,俗称报国寺。1984年,报国寺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若从报国寺建成算起,距今约九百年。而将这座古寺开辟成收藏品交易市场则才是近十几年的事情。报国寺古玩市场就设在报国寺内的三进大殿院里,多是地摊,犄角旮旯也有部分门脸摊铺。寺内三大殿的东西配房和后部正殿均为古色古香的传统寺庙建筑,但多被各类民间收藏博物馆所占据,如:陶瓷博物馆、玉器博物馆、连环画收藏馆、扑克收藏馆、钱币票证博物馆、烟标火花博物馆等等,馆内藏品多为交流和交易性质,故而均不收取门票。报国寺里的这些博物馆,给那些真正喜爱收藏的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空间。
论场面、名气和资格,报国寺古玩市场比不了潘家园市场,后者似乎更像是中国特色浓郁的海量级批发市场,每天迎来送往着不同肤色不同口音的客人;而报国寺古玩市场则更像个古玩“交流”场所,专业玩家、业余爱好者聚在这里品评珍奇、交流心得。如今,报国寺市场的摊位店铺林林总总也有二三百档的样子,买的卖的都以本地人为主,不像潘家园、亮马桥等古玩市场海内外人士“共济一堂”。这里面有不少专业玩家坦言:青睐报国寺市场的原因很简单,竞争对手少一些,“拣漏”的机会多一些。如今,每每在节假日时,人气都十分兴旺。与潘家园不同的是,无论何时,来逛报国寺的总是以本地人为主,相比之下,交易环境明显规矩了许多。
对于古玩爱好者来说,逛潘家园市场有“周六、日早逛出精品”的说法,同样,逛报国寺市场也有特定的好日子——周四。每当周四来临,都是报国寺市场人气超旺的“大集”。据说过去每周实行一天公休制度的时候,北京市不少单位进行轮休,而宣武区的企业单位休息的周四最多,而报国寺恰恰位于宣武区,故周四逛报国寺的人也就最多,如今依然如此。每到周四,报国寺市场的大门都会比平时提早半个小时开门营业。常常天将亮时,寺庙朱红大门前就已人头攒动。此刻,买货的、卖货的都心怀期待:买主希望“撞大运、拣个漏”,而卖主则期望今儿能多碰上几个来“缴学费”的。
前几年仅报国寺院里的百十个摊位,就能满足古玩市场的交易需要,即便在每周四买卖最红火的那一天也完全可以应付,但这两年,随着行业不断扩充,来报国寺市场做这行的商贩也越来越多,寺庙内的那点摊位就越来越显得不够用了。渐渐的,寺庙里面摊位饱和了以后,新加入的只能在寺外设摊。久而久之,报国寺门前的路两边满是无照地摊,由于办不出经营执照就成了不法游商,成天和城管玩着“藏猫儿”游戏。
自由市场总归是自由市场,市场中的经营法则也就介乎有无之间。平日里暂且不论,但在“周四集市”时,一定会有许多有怀揣宝贝的卖家便蜂拥而至,其中一些卖家就是来自山西的一伙农民。他们通常是周三坐火车从山西将货运来北京,就在十里河一带的小旅馆住下。等周四一大早天不亮就赶到报国寺市场。但这类山西商贩并非是印象中朴实的三晋百姓,倒是与奸商相仿,个个滑得很,没两下子的买家常常被这帮“老西儿”玩得团团转;市场里还有一类卖家是京城本地的“老顽主”。他们几乎从报国寺市场一开张就驻扎在这儿,每天不紧不慢地经营着“小本”生意,生计显然不是问题。在生意清淡时,摊主们就三五成群地在寺庙古树的浓荫下或饮茶,或对弈,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漫无边际地扯闲篇儿,日子过得相当自在惬意。跟这些“老顽主”交易,应了古玩行业里的一句老话“古玩市场是考场,考眼力、考智力。”如果在报国寺市场的卖家手里拿了打眼货,买家通常还可以和卖家商量,将货退还,但要付出货款约三分之一的‘学费’才算了事;另外,数量可观的一群卖“工艺品”的地摊商贩,也是“周四集市”的一支队伍,如电影中的群众演员一般,虽不可缺少,但主角却轮不到他们。行家来逛时,往往只从他们摊位前匆匆扫上一眼,然后便去寻找那些被称为“百分之一”的亮点。
由于报国寺市场内经营的古旧物品奇异古怪、包罗万有,所以,在近几年,出于开眼、捡漏、观光游览的各色人等也逐渐多了不少,使原本纯粹的古物交易场所变得多少有些流气了。市场经济的威力就是如此,只要有需求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供给,即便如此,报国寺古玩市场仍旧没有潘家园那么浓郁的贸易市场气息。在这儿摆摊的摊主有很多自己就是玩家、“虫”,即使你不买他任何东西,只要投缘,也照样可以和掌柜聊上半天。
今天徜徉在琉璃厂文化商业街古色古香的街巷内,力图唤起游者对老北京从前的些许追忆。说到京城古玩市场,就不得不提及被业内人士誉为“九市精华萃一衢”的琉璃厂商业街。早在元朝时,朝廷为了建造大都城,便在海王村(今琉璃厂地区)设置了专门为宫廷烧制彩色琉璃砖瓦的琉璃厂。后延至清中期,从官府到民间盛兴考据之学(又称考证学或朴学,主要的工作是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辑佚等。),加之古器物收藏、古玩应酬交往频繁,这些亦成为当时文人的时尚行为,在这样的社会趋势下,琉璃厂古玩字画街便应运而生。朝廷内一些隐退的官宦们携带着大量传世古董、古籍、拓帖等珍宝来此定居。于是,琉璃厂便开始吸引大批时尚的文人雅士们前来求借书籍、或欣赏古董、或购买文玩,此处便逐渐形成了古玩街市,并有多家古玩商在琉璃厂设店经营,这便是琉璃厂终其为古玩、古书字画市场的最早成因。为宫廷烧制琉璃砖瓦的琉璃厂也逐渐失去了原本的用途,成为了古籍文玩字画的交易场所。到了清中后期,琉璃厂便逐渐形成了相当的商业规模。
无论从其历史沉积、还是商业文化来讲,琉璃厂本该成为京城古玩与字画交易市场的典范,无奈,今天的琉璃厂已远非旧时那个熙熙攘攘,生意兴隆,文化气息浓厚的古玩珍品交易市场,失去了古玩字画市场常见的“本真”气氛,今日的琉璃厂俨然已是一条既规矩又规范的老北京文化商业街,与潘家园和报国寺市场的形态有所差别,更多地代表着老北京风情游的特性,成为大众化旅行团的必到之处。清中叶以来,先后在琉璃厂开业的古玩店有百余家,其中经营时间较长的有博古斋、德宝斋、笔彩斋、论古斋、美古斋等古玩字画专营店。许多店主眼力专业、学识渊博,多与当时的金石古物学家往来密切。十九世纪重要的出土文物西周毛公鼎,就是在琉璃厂德宝斋发现而闻名文物界的。
无论在古时,还是在今日,琉璃厂地区都是京城文人儒士和古玩商贩、收藏家聚集的地方,尤以古书字画、碑帖、文房四宝为最。早在老北京时期的琉璃厂,就是一条狭长的街道,密集地排列着百余家古旧书画店、古玩店和南纸店。集天下古今图书、字画、文房四宝、古玩珍宝之所在,为历代文人经常光顾的文化宝地。来者若是有兴致,即便在这里的书画店待上一天,却什么都没购买,经营者依然会对顾客友善客气;若是有任何书画或书籍版本目录方面的问题,店主照样会谦恭地给客人以专业、耐心的讲解。
在这数百年间,不知有多少旷世奇珍曾充斥街头,就在琉璃厂的古玩商迎来送往的应酬中,许多传世国宝惊鸿乍现,又转瞬即逝。不知有多少国宝通过琉璃厂的集散进入大藏家的密室和博物馆的目录甚至流落到海外。到解放初期“公私合营”以前,又有大量国宝珍品失而复得,这其中就包括西周青铜重器《毛公鼎》、晋人顾恺之的《洛神赋》、晋人陆机的《平复帖》、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等。到新中国成立时,琉璃厂的古玩店尚有120家之多,而今多已不复存在了。
如今的琉璃厂,没有地摊风景、没有露天市场、没有“口袋价”交易……失去了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市井气息,取而代之的则是拥有浓郁北京建筑特色的旅游景点——琉璃厂文化商业街。街内依旧有古玩字画店铺百余家,经营范围多是古今字画、古旧书籍、古碑拓本、古玩玉器、金石篆刻、文房四宝、刻版印刷,以及珍宝、玉石、瓷器、木器、乐器等各类古董古物。
今天,对于来北京的游客或是外国友人,可以去琉璃厂探寻一下老古董街的依稀风貌,找寻那几乎消失殆尽的老北京街市印象,买一些具有北京特色的工艺品。如果您真的有眼力,也说不定在走进琉璃厂的哪家老店时,或许就能撞见绝世珍品。
著名的荣兴艺廊旧货市场也在琉璃厂,位于琉璃厂西街19号,是一个综合工艺品、古董、古玩市场,大约有120多家摊位的样子。摊主们多经营一些名人字画、金石篆刻、湖笔徽墨、端砚古陶、古钱古印、翠玉牙雕、古旧钟表、剪纸泥人、金银首饰、美术用品等。荣兴艺廊旧货市场的交易环境相对比较规范,所以总能赢得国内外艺术品爱好者的青睐,在北京各个市场中是上客率最高的市场,也是北京不多的几个摊位满租的古玩市场之一。
(琉璃厂东西街的明清建筑风格是我所喜欢的,但地摊却很少见.)
古玩城·“聚宝盆”
古玩,亦称古董,它显示着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和灿烂的历史文化,昭示着人世间的悲欢,诉说着先民的故事。在古色古香、充裕着浓浓艺术气息的北京古玩城市场里,交易似乎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更重要的则是,人们更愿意在满是文玩艺术品的环境中享受由珠光宝器、锦盒玉匣所带来的心灵愉悦。
北京古玩城在如今国内的文玩界已是名满天下,无时不给艺术市场与藏人相当大的诱惑。早在2004年中国十大古玩市场排行榜中“北京古玩城”便已名列头首,由此,窥一斑便知全貌。坐落在东三环南路华威桥西侧的北京古玩城是目前北京最大的古玩旧货及民间艺术品交易中心,同时也是国内首第一家可以经营文物监管范围的旧货、文物集散市场。
一万多平方米营业面积的北京古玩城,不仅在北京,即使在全国同业市场中也是较大的集散地。目前,北京古玩城大楼内有近500家古玩店铺,主要经营着古旧陶瓷、珠宝钻翠、古旧家具、中外字画、古旧钟表、玉器骨雕、地毯刺绣、金属工艺、奇石根雕、纸墨笔砚、景泰蓝、文革文物、钟表等十几个类别几千个品种的各式收藏品,是个名副其实的古玩“聚宝盆”。置身于北京古玩城内,市场内古朴风格的场内环境装饰和精湛丰富的古董货品、琳琅满目的工艺品,仿佛身处艺术世界,给人以高雅的艺术享受。
在古玩城的数百个店铺小老板中,不乏大量古玩收藏家和鉴赏家。他们的存在,使古玩城不仅是个文玩物品的交易场所,更成为了专业玩家竞技、交流的演绎舞台,更给普通百姓和游客造就了一处欣赏中国传统艺术品的公众博物馆。走进古玩城,精致的文玩器物呈现在面前:寿山石润,羊脂玉洁;青龙老杖,白燕玉钗;金盘银缸,宝烛玉盏;苍头犀角带,绿鬓象牙梳;金花板,玉镜台;石鼎龙头缩,银筝雁翅排……满眼的文玩古董、珠光宝气充斥着整个北京古玩城大楼的每个角落。
北京古玩城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古玩市场之一,今天作为新北京的一景,它吸引着无数的中外古玩收藏爱好者,其规模、影响、经营者以及销售额都堪称全国前茅。在这儿,每天进进出出的人群中,外宾占了很大一部分,他们着迷于这一汇集中华民族瑰宝的“聚宝盆”,了解其蕴含的华夏民族精华也许更令他们感到意义非凡。恰如资深古玩商宋建文先生坦言:收藏古玩,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寻求乐趣,开阔视野,振兴民族文化。而在收藏与交易古玩的过程中,快乐总是无处不在,而北京古玩城这只“聚宝盆”正时时散发着艺术收藏所触发的迷人魅力。
虚虚实实的卢沟桥古玩市场
相对于潘家园、报国寺、北京古玩城等古玩市场的排场和资历,卢沟桥的古玩市场可谓小字辈,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无论从规模、人气、货品种类都比前者低了一“格”,这是人所共知的。不过,类似卢沟桥古玩市场的小型文玩市场也确是北京古玩市场上一类不能小看的群体,卢沟桥市场堪称其中代表,这类古玩市场的共同特点就是“小”。当然,也有人认为小也没什么不好。比如,在那些成体统的知名古玩市场找不到的边缘玩意儿,在卢沟桥市场,保不齐就有;再从“捡漏儿”的中签率来说,大型古玩市场也不一定比小市场就高出多少。这是实话,常在圈子里走动的玩家都深谙此道。简言之,卢沟桥古玩市场的确是个“查漏补缺”的好地界,当您看腻了大场子里的物件,去卢沟桥转转,没准也能淘换到心仪的稀罕宝贝呢。
在卢沟桥称得上古玩市场的只有一家,就在卢沟桥景区内的“卢沟晓月”碑南侧。早先的卢沟桥古玩旧货市场设在卢沟桥西端的村庄里,人气也还可以,但不知是哪位地区领导的眼光独到,非要把古玩市场搬进卢沟桥景区里面,美其名曰:加大市场化力度。自从古玩市场大桥西搬进景区里面以后,确实古玩商贩的生意比以前红火了一些,主要的客人便是来卢沟桥、宛平城的国内外游客,由于来逛市场的客人都需要购买卢沟桥门票才可以进入景区,久而久之,以前常来逛桥西老市场的老主顾逐渐少了很多,购买人群发生了“质”的变化。游商小贩们面向国内外游客兜售着各种仿旧工艺品、纪念品以及大批明显人为做旧的“古玩”。每逢游人如织的节假日,卢沟桥景区内的古玩市场总能热闹一把。这样一来,新卢沟桥古玩市场渐渐形成了假货、纪念品泛滥的趋势。真不知其中一些贩假的小商贩如何混入景区,名正言顺地摆摊设点?长此以往,卢沟桥古玩市场的传统声誉终将难以维计。
(卢沟桥永远都是那么悠远和深沉,此处的古玩市场却已非昨日.)
北京的古玩、艺术收藏品市场十数家,风格、货品、商贩、主顾千差万别,今无法一一给予详细介绍,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些引人而独特的“卖”点。在北京,发现有景致的古玩市场不难,只要游者全情投入其中,三五日的光景便会悄然发现它们代表的正是数百年京味文化,代表这座古都的恒久魅力。这,便是我眼中的国都、今日的北京,一个硕大的古玩艺术品市场。古玩文化街市:琉璃厂
今天徜徉在琉璃厂文化商业街古色古香的街巷内,力图唤起游者对老北京从前的些许追忆。说到京城古玩市场,就不得不提及被业内人士誉为“九市精华萃一衢”的琉璃厂商业街。早在元朝时,朝廷为了建造大都城,便在海王村(今琉璃厂地区)设置了专门为宫廷烧制彩色琉璃砖瓦的琉璃厂。后延至清中期,从官府到民间盛兴考据之学(又称考证学或朴学,主要的工作是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辑佚等。),加之古器物收藏、古玩应酬交往频繁,这些亦成为当时文人的时尚行为,在这样的社会趋势下,琉璃厂古玩字画街便应运而生。朝廷内一些隐退的官宦们携带着大量传世古董、古籍、拓帖等珍宝来此定居。于是,琉璃厂便开始吸引大批时尚的文人雅士们前来求借书籍、或欣赏古董、或购买文玩,此处便逐渐形成了古玩街市,并有多家古玩商在琉璃厂设店经营,这便是琉璃厂终其为古玩、古书字画市场的最早成因。为宫廷烧制琉璃砖瓦的琉璃厂也逐渐失去了原本的用途,成为了古籍文玩字画的交易场所。到了清中后期,琉璃厂便逐渐形成了相当的商业规模。
无论从其历史沉积、还是商业文化来讲,琉璃厂本该成为京城古玩与字画交易市场的典范,无奈,今天的琉璃厂已远非旧时那个熙熙攘攘,生意兴隆,文化气息浓厚的古玩珍品交易市场,失去了古玩字画市场常见的“本真”气氛,今日的琉璃厂俨然已是一条既规矩又规范的老北京文化商业街,与潘家园和报国寺市场的形态有所差别,更多地代表着老北京风情游的特性,成为大众化旅行团的必到之处。清中叶以来,先后在琉璃厂开业的古玩店有百余家,其中经营时间较长的有博古斋、德宝斋、笔彩斋、论古斋、美古斋等古玩字画专营店。许多店主眼力专业、学识渊博,多与当时的金石古物学家往来密切。十九世纪重要的出土文物西周毛公鼎,就是在琉璃厂德宝斋发现而闻名文物界的。
无论在古时,还是在今日,琉璃厂地区都是京城文人儒士和古玩商贩、收藏家聚集的地方,尤以古书字画、碑帖、文房四宝为最。早在老北京时期的琉璃厂,就是一条狭长的街道,密集地排列着百余家古旧书画店、古玩店和南纸店。集天下古今图书、字画、文房四宝、古玩珍宝之所在,为历代文人经常光顾的文化宝地。来者若是有兴致,即便在这里的书画店待上一天,却什么都没购买,经营者依然会对顾客友善客气;若是有任何书画或书籍版本目录方面的问题,店主照样会谦恭地给客人以专业、耐心的讲解。
在这数百年间,不知有多少旷世奇珍曾充斥街头,就在琉璃厂的古玩商迎来送往的应酬中,许多传世国宝惊鸿乍现,又转瞬即逝。不知有多少国宝通过琉璃厂的集散进入大藏家的密室和博物馆的目录甚至流落到海外。到解放初期“公私合营”以前,又有大量国宝珍品失而复得,这其中就包括西周青铜重器《毛公鼎》、晋人顾恺之的《洛神赋》、晋人陆机的《平复帖》、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等。到新中国成立时,琉璃厂的古玩店尚有120家之多,而今多已不复存在了。
如今的琉璃厂,没有地摊风景、没有露天市场、没有“口袋价”交易……失去了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市井气息,取而代之的则是拥有浓郁北京建筑特色的旅游景点——琉璃厂文化商业街。街内依旧有古玩字画店铺百余家,经营范围多是古今字画、古旧书籍、古碑拓本、古玩玉器、金石篆刻、文房四宝、刻版印刷,以及珍宝、玉石、瓷器、木器、乐器等各类古董古物。
今天,对于来北京的游客或是外国友人,可以去琉璃厂探寻一下老古董街的依稀风貌,找寻那几乎消失殆尽的老北京街市印象,买一些具有北京特色的工艺品。如果您真的有眼力,也说不定在走进琉璃厂的哪家老店时,或许就能撞见绝世珍品。
著名的荣兴艺廊旧货市场也在琉璃厂,位于琉璃厂西街19号,是一个综合工艺品、古董、古玩市场,大约有120多家摊位的样子。摊主们多经营一些名人字画、金石篆刻、湖笔徽墨、端砚古陶、古钱古印、翠玉牙雕、古旧钟表、剪纸泥人、金银首饰、美术用品等。荣兴艺廊旧货市场的交易环境相对比较规范,所以总能赢得国内外艺术品爱好者的青睐,在北京各个市场中是上客率最高的市场,也是北京不多的几个摊位满租的古玩市场之一。
(琉璃厂东西街的明清建筑风格是我所喜欢的,但地摊却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