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厅昨日全面解释高中课程改革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00:50
教育厅昨日全面解释高中课程改革
(2006-06-10 05:23:25)
三年后高考方式多元化鼓励学生学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今年9月,浙江省高中课程改革全面推行。新升入高一的学生将第一批接受全新的教育。为什么要改?改哪些?对学生、老师有哪些影响?今后高考怎么考?都是学生、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昨天,省教育厅召开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会议,对改革方向进行了全面解释。
改革成败的首要标志是学生负担(学业、心理)有没有减轻,其次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有没有加强。
问:为什么要改,有什么背景?
答:现行的高中课程体系还存在着许多明显不足:课程缺乏多样性和选择性;课程内容陈旧,脱离实际,忽视学生生活经验;教学观念落后,方法单一,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创新和实践的机会;应试倾向严重,追求考试结果,忽视学生的发展,学习负担沉重;评价的手段、内容、方式、目标单一;管理方式过度集中等。
2004年,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四个省区率先实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2005年江苏省实行。教育部经调查论证,对课程改革实验的方式作了较大调整,最后确定浙江、福建、辽宁、安徽四省和天津市于2006年进入全国普通高中课程实验。
问:与现在的课程体系比,新课程有哪些变化?
答:课程功能———改变以往教学内容“繁、难、偏、旧”的情况,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需要;
课程结构———建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组成的课程结构,领域下面设科目,每个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共设八大领域,12-14个科目。
课程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
课程设置———新增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艺术三门课程。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课程的可选择程度大大提高,研究性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并占15学分,是所有科目中学分最多的。
课程实施———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新课程更强调校本资源建设,保障高中课程更有个性。
课程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给学生更大的成长空间。
课程管理———新课程实行国家三级课程政策,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统一的课程管理制度。新课程实行学分管理,规定学生高中三年总学分必须达到144个最低学分方可毕业,包括116个必修学分,28个选修学分(其中至少6个选修Ⅱ学分)。
问:现阶段怎么部署?
答:教材———现在的高中教科书是一个课程标准,多套版本。第一阶段全省将相对统一教科书的版本。
个性化选课(走班)———第一阶段,暂不要求全省所有学校实行学生完全的自由选课,但要保证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获得一定的学分,有限度体现学生选课自由。对必修和限定选修的课程,全省统一设置,“限定选修”的是选修中必选的模块,将列入高考范围。对非指定的选修模块课程,可由各学生自由选择,暂不列入高考范围。省里规定,八大领域中除文理必修模块外,每学年至少要提供两个模块供学生选择。同时,各地各校要认真研究和实施学分制管理,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成长记录档案———规范地记录学生成长档案,并与电子学籍管理建立必要的关联,能为综合素质评价提供较为真实可信的证据,能用于高校招生。省里将改进电子学籍管理软件,研究建立学生成长记录的内容和格式,实行统一记录的内容和格式。
模块化教材———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包括综合实践活动和技术、艺术);按规定的教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技术和效率,不能因课改而增加学业负担。
学校课程———学校要重视和加强学校课程建设。第一阶段学校至少应向学生提供6学分(108课时)的学校课程,满足学生发展多样性的需要。
问:这次课改,对老师、学生、家长都有哪些影响,需要做什么准备?
答:课改涉及的教师,必须先培训,后上岗,不得走过场。学生得改变死记硬背、被动接受、题海战术的学习方法。选课时,家长不要太功利,应该了解孩子的发展潜质、长处,尊重他们的需求和选择。
问:将来的高考招生制度有变化吗?
答:2007年初尽可能出台新高考改革方案,考试形式可以不变,仍旧是“3+X”,但考试内容和高考升学的方式可以多元化。可以考虑通过加试或面试,让一部分学习能力优异的学生保送上大学;通过会考,让另一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孩子直升高职院校;其余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要通过高考,进入高等院校。
(记者邹滢君通讯员杨志刚 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