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进补的原理.作用.禁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25:16
中医进补的原理
无论精神补益,还是饮食补益、药物补益、按摩补益、艾灸补益,都是以中医的基本理论为指导,通过各自的方式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补益五脏和调援精神,从而保证人体的健康。
【平衡阴阳】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至今仍然在指导着中医临床。当人体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时,中医便认为属于健康的状态,如《素问·调经论》指出的“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着一,命日平人”。当病邪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相搏,斗争的结果使得阴阳平衡被打破时,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中医则称之为阴阳失调。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进补作为中医“八法”中的补法,也应当依据辨证论治的总原则,实施辨证施补。在中医的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中,阴阳系八纲之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在八纲辨证中,阴阳统帅其他六纲,其中表、热、实属阳;里、虚、寒属阴。
阴阳是互根的。明代赵养葵在其所著的《医贯·阴阳论》中对阴阳互根的理论作了说明,指出:“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意思是说阴精(指一切营养物质)是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阳气(指一切生理功能活动)必须依赖阴精的资助。如果没有阴精的资助,生理功能活动便无以产生;而阴精的生成又必须以阳气为之生化。如果没有阳气为之生化,也就不能形成阴精。阴阳之间相互依赖,互生互长。在补益当中必须根据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采取不同的方法,或滋阴、或壮阳、或阴阳双补,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调和气血】
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充盈方能满足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早在《素问·调经论》指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中医认为气在人体中有五大作用:第一,气可以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起着激发与推动作用。第二,气的运行可维持人体的正常体温,因而保证了各组织器官正常的生理活动。这种作用被称为温煦作用。第三,气能够护卫全身的肌表,防御各种外邪的侵袭,起到对疾病的防御作用。第四,气能够维持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的正常运行,营养全身各组织器官。
气还能够控制汗液、尿液等津液的分泌量,对人的津液起到固摄作用。第五,气还具有气化作用,所谓“气化”也就是气的运动所产生的变化,与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有关,比如食人的食物转化为水谷之精气,而水谷之精气又化生为气血、津液,以及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转化都是由于气化作用。
气作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它的作用是通过气的运动来实现的。而人体的气的运动变化过程也就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过程。
气的运行方式称为气机。气机表现为升、降、出、人四种形式。气的升、降、出、人正常,人体的生理活动就能正常进行;气的升、降、出、人失常,人的生理活动就会受到破坏,影响人体健康。气机失常可以表现为气虚、气滞、气逆、气都、气陷、气脱等等。结合到脏腑的病变则可以表现为脾气下陷、胃气上逆、肾不纳气等等。
血是人体脉管内循行着的红色液体,和气一样,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血主要靠脾胃消化吸收水谷精微所化生。正如《灵枢·决气》篇所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对机体有营养作用,通过血脉输布全身,为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提供物质基础,从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血还为人的精神活动提供物质基础。血液充足,则人的精力充沛,思维清晰,感觉灵敏,正如《灵枢·平人绝谷》篇所说:“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血与气之间关系密切,气能生血、行血、摄血。
饮食物化为水谷精微,水谷精微又转化为营养物质和津液,营养物质和津液再转化为血液,这当中所有的过程都离不开气的作用。血液生成后的循行和输布,也是在气的推动作用下实现的。气对血液循行的推动一方面表现为对血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气对血液的推动作用保证和促进了脏腑的正常功能,而脏腑的功能又反过来推动了血液的运行。
气不仅能使血液在血脉中正常的循行,同时保证血在血脉中不致溢出,即气能摄血。当气的功能降低或失常时,均对血产生不良的影响,气虚使脏腑功能下降,如脾胃功能减弱,则化生血的功能减弱,造血减少,导致血虚证的发生。气虚时,可导致血行缓慢,严重的会造成血液瘀阻。气对血液的固摄作用减弱时,则会导致各种出血证的发生,即所谓“气不摄血”。
各种补益方式,既补气又补血,使气血调和,促进机体对水谷精微物质的吸收,保证气血生化充足,保证了气血的正常作用,使人体的生理功能正常,从而保证人体的健康。
【补益五脏】
人体的亏虚,不论是阴阳还是气血,最终都体现在五脏上。所以中医在注重阴阳、气血补养的同时,十分注重五脏补养。所谓五脏,是指中医根据脏器的形态、功能不同而确定的五种功能器官,包括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功能正常,发挥着藏精的作用,中医谓之五脏坚固,反之则认为五脏亏虚。《灵枢·天年》说:“五脏坚固……故能长久。”《灵枢·本藏》说:“五脏皆坚者,无病。”在五脏之中,中医十分强调以脾肾为本。因为人的生长发育和衰老都与肾关系密切。所以有“肾为先天”之说。先天禀赋好,给人的一生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有了这样的基础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后天调养和资助。
后天的资助和调养主要是通过脾来实现的。脾的运化功能正常,方能保证人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脾肾之间也就是先天后天之间的关系,同样也存在着相互资助的关系。在调养后天的同时,能使先天的精气得到不断的充实并使之强壮,也就是先天不足的人可以通过后天的调养而转弱为强。正如古代医家所说:“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这就充分说明了补脾的重要性。
关于调摄精神的内容将在精神补益一节中详细叙述。
进补作用
进补通过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调整人体脏腑功能,有助人体抗御疾病,达到保证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进补对于婴幼儿能起到有助生长发育的作用,对青少年有益智健脑的作用,对新婚夫妇有助于优生的作用,对老年人则能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进补还可美容护肤,美发护发,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补充营养物质】
食补和药补,是通过食物和药物的摄人,以补充各种营养物质,对人体起到补益作用。
饮食是人生命活动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内经》在两千多年之前就比较全面地论述了饮食与人体健康和人的寿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谨和五味”、“饮食有节”等饮食养生的原则。所谓“五味”,是指苦、酸、甘、辛、咸。它们分别代表了食物的性味。这些性味不同的食物与五脏之间有着特别的关系,对人体起着不同的作用。《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味所人:酸人肝,辛人肺,苦人心,咸人肾,甘人牌。”《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是说只有饮食的五味调和才能保证人体健康,使人长寿。反之则会对人的健康有影响,正所谓“阴之五宫,伤在五味。”古人就已发现“多食咸,则脉凝泣(涩)而变色。”是说多吃咸会影响血液循环。现代研究认为长期高盐饮食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嗜糖、嗜酸、嗜辛、嗜苦等也都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
除了谨和五味,饮食有节,古人还提出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是要以谷类为主食,肉类为副食,蔬菜水果辅助、充实,饮食多样化,保证营养全面。偏食可以影响人体脏腑的功能,进而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
精神补益、艾灸补益和按摩补益,间接地促进了机体的吸收功能,使人体的营养得以补充。精神补益在饮食养生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饮食养生当中就有饮食宜乐,用餐宜专致、愉悦的要求。人的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食欲和消化吸收功能。平稳的心清,良好的情绪能保持食欲正常,有助于胃肠的消化吸收;而艾灸和按摩补益通过对腹部以及脾胃经上穴位的刺激同样可以改善胃肠功能,有助于消化吸收和排泄,对人体吸收营养物质起到间接的补益作用。
【调整人体脏腑功能】
机体的衰弱往往会使脏腑的生理功能出现异常,进补能够有效的改善和调整脏腑的功能,从而对机体起到补益的作用。例如肾阳虚,我们可以用狗肉、核桃等食物温补肾阳,还可以用鹿茸、海马、肉苁蓉进行药补,也可以通过按摩和艾灸腰能部等相关的部位、经络、穴位起到温阳补肾的作用。以此类推,其他各脏腑的亏虚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方法加以补益,以保证其功能的正常发挥。
【抗御疾病】
机体的亏虚有时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些疾病,在去除了导致机体亏虚的原因以后会随之痊愈。这些疾病的发生多由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偏盛偏衰,外邪侵袭等原因所致。进补可以扶助正气,提高抵御外邪能力;迸补可以调整阴阳,使阴阳恢复平衡;进补还有助于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
进补是中医的补法,运用多种补益方式,根据治病求本的治则,可以治疗各种虚弱病证。这些补益的方法不仅可以用来治疗慢性疾病,对某些病证还能起到预防作用。
【助长发育】
对于婴幼儿,先天不足和后天养护不当,会导致小儿的营养不良,或缺钙、或消化不良,易感外邪等,进补可以补充婴幼儿的营养不足。
对婴幼儿由于饮食不节所致的脾胃虚弱,进补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可以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特别是维生素D和钙质的补充,可以较快地纠正小孩缺钙的情况。按摩可促进婴儿的发育,美国迈阿密大学按摩疗法研究所的研究已得到证实。研究所的专业人员通过按摩婴儿的头、背和四肢,每天按摩45分钟,连续按摩10天,结果被按摩的婴儿体重比没有接受按摩的增加 47%,并且显得机灵活泼,发育明显加快。随后8个月的跟踪调查发现,这些幼儿的发育速度包括智力发育仍然比其他婴儿快。他们发现按摩使得婴儿交感神经的活动增强,某些激素的分泌增加,消化腺的活力增强,体重随之增加。此外他们还发现按摩可以增强婴儿的免疫系统功能。
【益智健脑】
大脑是人生命活动的高级指挥中枢,人的一些生命活动包括精神活动都受到大脑的指挥。补脑的食物和药物(以补肾为主的食物和药物)可以营养大脑,对大脑起着直接的补益作用。补气养血的食物和药物为大脑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可使人体气血充足,流经大脑的血液增多,智力得到提高。而头部的按摩、艾灸等同样可以改善脑部的血流供应,起到与药补和食补相同的作用。
【优生优育】
进补能够促进胎儿的发育,有利于优生优育。新婚燕尔,性生活频频,肾精消耗甚多,易导致生理性的肾亏。此时怀孕有可能导致后代的先天不足。适当的补益往往可以弥补其不足。
此外,妇女怀孕期间可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妊娠反应,适当补益可以减少反应,改善脾胃功能,以保证胎儿的营养。
【延缓衰老】
企求长生不老,不仅见诸于各种神话和传说,而且为历代帝王和医家所追求。“神仙服枸杞法”中相传372岁的人宛若17~18岁的少女。虽然这样的传说夸大了枸杞的作用,但是通过食补和药补达到抗御衰老、延年益寿还是有可能的。
许多中药和食物都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有的可以延缓细胞自然衰老的过程,使细胞寿命延长;有的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衰老因子;有的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的可以改善人的内分泌;有的对神经体液有着很好的调节作用;还有的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等等,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按摩和艾灸虽然不能给人体直接补充营养物质,但可以疏通经络,改善血流供应,调节人体神经功能,促进消化道的吸收功能。艾灸还能调节机体对微量元素的吸收等等。而精神补益则可调节人的心情,改善人的精神状态,有助于延年益寿,倍受古今医家的重视。
【美容护肤】
进补对美容护肤作用明显。皮肤、毛发是内脏功能和机体强弱的晴雨表,是人体健康与否的外在表现。血虚之人面色白,脾虚之人面色黄。具有补血功能的药物和食物可以补益人体气血,使人面色红润。有的中药和食物可以抑制色素沉着,起到美容的作用。例如当归,含有大量的挥发油、维生素、糖、有机酸、微量元素等,能够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同时能有效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对治疗黄褐斑、雀斑等色素性皮肤病有很好的作用。面部按摩可以美容,主要能改变面部的血液循环,增加面部的血液供应,加速代谢产物的排泄。躯体的按摩能改善脏腑的功能,使人体各脏腑功能处于最佳状态,表现出自然美。
进补常识
◆进补的分类
从方法分,进补分为精神补益、饮食补益、药物补益、按摩补益和艾灸补益等。
虚证有不同性质和表现,从气血、阴阳方面分,虚证可以有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和阴阳两虚;从脏腑分,又各有不同。针对虚证补益的不同作用,分为补阳(又称壮阳)、补阴(又称滋阴)、阴阳双补,补气(又称益气)、补血(又称养血)汽血双补等;针对脏腑的不同虚证,有益肾、健脾、补肺、养心、养肝等之分。在实际运用中,由于虚证往往不只表现为一种,虚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传变,所以补法也就不完全一样,但总还是离不开对气血、阴阳、脏腑的补益。
在药物、饮食补益中,根据食物和药物的性质,又可分为温补、清补、平补等;从补益作用的大小和强弱,又可分为峻补和缓补。一般饮食补益比较平和,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到效果;而药物补益作用较强,见效较快,但比较难掌握。一般补益多采用食补,即可取得好的效果。用于平补和清补的食物主要包括谷类、豆类、鱼、蔬菜、水果等(详见表1)。
表1 常见补益类食物
性味
食  物
平补(性味甘平为主,或稍偏温或稍偏凉)
粳米、小米、糯米、高粱、玉米、大麦、小麦、养麦、红薯、山药、芋艿、薏苡仁、芡实、土豆大豆、毛豆、蚕豆、赤豆、扁豆、、豌豆、豇豆、豆制品、豆浆豆油、菜油、花生油白砂糖、葡萄糖、冰糖、橘子、金橘、苹果、花红、批把、杨梅、鲜荔枝、椰子、山楂、梅子、李子、橄榄、银杏、桑椹、香榧子、菠萝、鲜葡萄、莲子、花生、芝麻、葵花于、南瓜子、松子、海棠果、无花果、小核桃南瓜、丝瓜、黄瓜、青菜、卷心菜、大白菜、豌豆兹、花菜、大头菜、香椿头、(黑)木耳、银耳、燕窝猪肉、猪肝、猪腰、鸽肉、野鸡、兔肉、鸡肉鲤鱼、青鱼、鳗鲡、海鳗、白鱼、鲥鱼、鲳鱼、鲈鱼、墨鱼、鱿鱼、虾、干贝、甘蔗、生梨、生菱、生藕、袖子、荸荠、慈姑、香蕉、百合、西瓜、冬瓜、苦瓜、菜瓜、生瓜、香瓜莴苣、竹笋、芦笋、茄子、莼菜、苋菜、紫菜、海带、石花菜、龙须菜、芹菜、苜蓿、萝卜、金针菜、马兰头、枸杞头、荠菜、蘑菇、油菜、菠菜、番茄、茭白、雍菜、菊花、薄荷绿豆、绿豆芽、豆鼓、蜂蜜、西瓜子仁、茶叶甲鱼、乌龟、鸭子、鸭蛋、野鸭、黑鱼、海蜇、蚌肉、蛤肉、蛏子、田螺、螺蛳、海螺、螃蟹、蛇胆、蚯蚓、蜗牛、黄泥螺
在药补和食补的形式上可以分为单味进补,如人参切片服用,冬虫夏草打粉服用,拘粑子泡茶等。
有的制成复方或者混合使用,如各种补益的方剂,如生脉饮,则是根据。心气虚和心阴虚所设置的;四君子汤,则既可以健脾又可以补气;六味地黄丸,对肾阴虚有很好的作用等等。除了药物之间的配伍之外,有的还将食物和药物加以配合,如虫草炖鸭、当归生地羊肉汤等等。
药物补益可制成各种剂型,如泡茶、用炮制、煎煮,也可以制作成药丸、膏滋等。食物补益则可制成各种药膳,最常见的是熬制成各种药粥。
◆进补方法的选用
选用合适的进补方法,对于进补的效果关系密切。五种补益方法对于成人来说几乎都可以选用,但是对于婴幼儿来说,就不一定完全适用。对于某些人群来说可能使用这种方法,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可能需要选用另外几种方法。艾灸、按摩补益虽然不需要花费,但需要每天坚持,对于上班族可能难以做到,而对于老年人来说,就比较容易。市售的补益中成药,价格相对较高,对于经济收人较低者,亦难以承受。所以,补法的选用,不仅要根据各自的生理特点、年龄特点等,还要根据自身的各种条件和工作性质等,选用适合自己的补益方法。
人的胖瘦不同,补益的方法也不相同。对没有明显疾病而体型较瘦的人,通过进补,增强了脾胃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增加体重。这些人应以食补为主。对于形体消瘦,能食善饥,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的人,出现舌红苦少,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大便秘结等津液亏耗,阴血不足的症状,应采用滋阴补血的方法。常选用沙参、玉竹、牛奶、鸭肉、龟肉、鳖肉、猪肉等,炖服以滋阴降火,应忌食辛辣燥热之品,以免耗损津液,加重病情。
肥胖之人常出现动则气喘,心跳加快,心慌汗出,容易疲倦等一系列气虚的症状。中医认为肥胖多为气虚,痰湿内蕴所致,因此有“胖人多气虚”之说。肥胖者以补气为主,脾健则水道畅通,水湿运化正常,痰湿不生。依据这一道理,对于肥胖之人,在补气的同时要注意健脾,采用益气健脾的补益方法。
可选用党参、白术、薏苡仁、菱角、猪肉、茯苓等以及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方剂。也可用补气利水的药物与粳米等煮粥服用。按摩补益则以按摩关元穴、旋摩全腹等,艾灸补益可以艾灸足三里、气海等穴,以益气健脾助运,起到利水减肥的作用。还要注意节制饮食,避免过食膏粱厚味之品,增加蔬菜等食物的摄人。
因情至虚者,药物、食物补益以及按摩、艾灸补益常常难以奏效,故应当使用精神补益的方法加以治疗。对于情志太过而致虚者,应调息养神;虚损较甚者,因病程较长并出现反复多变,难以治愈,以致思想苦闷,意志消沉,原本体虚,又复忧思疾苦,对于此类患者,在施用药物、饮食补益的同时,要注重精神补益,方能取得好的效果。
脑力劳动者的特点是体力劳动相对较少,脑力劳动较多,作息缺少规律,工作节奏紧张,睡眠较少,造成思虑太过而劳伤心脾,起居失常而致心肾两亏等。其进补要注意补养心、脾、肾三脏。症状较轻者,可选用粥养的形式。在粥内加人养心、补脾、益肾的食物和药物,既可以有利于吸收,又可以起到三脏同补的作用。对于病情较重者,可以服用养血安神丸、归脾汤等。按摩和艾灸对于健脾益肾有较好的作用。脑力劳动者,在工作当中抽时间,进行自我按摩补益,以调节。心、脾、肾三脏的功能,也让肢体小劳,使自己情绪放松,精力更旺盛。如能长期坚持,其效果可能比药补和食补更佳。
体力劳动者需要有坚强的筋骨、持久的耐力。
中医认为筋的营养来源和筋的活动能力都是由肝主宰的。筋和肝的关系十分密切。肝虚可使筋衰,筋衰可使人无力,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顺说:“肝气衰,筋不能动。”肾主骨,“肾气平均”,则“筋骨坚”。
“筋骨劲强”;脾主肌肉,耐力持久与否,与牌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体力劳动者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多进食健脾、养肝、益肾的食物,以保证机体的需要。
进补的禁忌
进补的禁忌主要包括病证的禁忌和配伍的禁忌:
【病证的禁忌】
体质强壮的人不宜进补,以免导致阴盛或阳亢,破坏人体的阴阳平衡。
形体消瘦,面色憔悴,目眩耳鸣,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质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等为阴虚证,这类病证的人不宜服用温热类的补品和补药,如红参、鹿茸、桂圆、核桃仁等。
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少气懒言,形寒肢冷、蜷卧自汗、口淡乏味、小便清长,大便稀搪、舌质淡、胖嫩、苔闩润、脉迟无力等为阳虚证,这类病证的人不宜服用寒凉性质的补品和补药,如西瓜、龟肉、鳖肉、生地、麦冬等。
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呼吸喘促,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舌苔厚腻,脉实有力等为实证,这类病证的人不宜服用补品和补药,以免留邪不出,延长病程。
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痛,肢体酸痛,苔薄,脉浮等为表证,这类病证的人不宜服用补品和补药,以免诱邪深人,延长病程。
发热不恶寒,面红目赤,口唇干燥,口渴饮冷,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等为热证,这类病证的人不宜服用温热性质的补品和补药,如羊肉、狗肉桂圆、核桃等,以免助热耗阴。
恶寒喜暖,面色苍白,口淡不渴,手足逆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迟等为寒证,这类病证的人不宜服用寒凉性质的补品和补药,如蚌肉、龟肉、鳖肉、西洋参、蜂蜜等,以免助寒伤阳。
唇焦舌燥,咽干,口渴少津或天津,皮肤于燥或枯瘪,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舌质干红,脉细数等为燥热证,这类病证的人不宜服用燥热性质的补品和补药,如羊肉、狗肉、虾、以免更灼津液。
头重而昏,胸闷,脘痞,腹胀,肢体沉重酸困,甚至水肿,小便混浊,大便溏泄,妇女带下,舌苔厚腻,脉儒等为湿证,这类病证的人不宜服用滋腻性质的补品和补药,如大枣、蜂蜜、老鳖等,以免助湿生痰。
【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是指在药物和药物、食物和食物、药物和食物相互配合服食时,会产生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因此不能同时服用。配伍禁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相反
藜芦反人参、党参、丹参、沙参、细辛、赤芍、白芍。
2.服食药忌
猪肉反乌梅、桔梗、黄连。
猪血忌地黄、何首乌。
猪心忌吴茱萸。
猪肉反半夏、菖蒲,忌铜、醋及丹砂。
狗肉反商陆,忌杏仁。
鲫鱼反厚朴,忌麦门冬、养麦、猪肝。
鸭蛋忌李子、桑椹子。
3.服药食忌
服白术时勿服桃、李子、雀肉、芫荽、蒜等。
服茯苓时勿服苋莱。
服天门冬时勿服鲤鱼。
4.食物相反
猪肉反牛肉。
羊肝反椒、猪肉。
兔肉反姜。
牛肉反栗子。
羊肚反小豆、梅子。
羊肉反鱼脍酪。
鸡肉反鱼汁。
野鸡肉反养麦、鲫鱼、猪肝。
鸡蛋反龟肉、生葱、生蒜。
鸡肉反兔肉。
鸭肉反猪肉。
杨梅反生葱。
柿子、李子反蟹。
李子反鸡蛋、蜜。
生葱反蜜。
关于配伍的禁忌,有相当多的是有其科学道理的,比如富含钙质的食物和富含草酸的食物直接放在一起烧煮加工会形成不容易被人体吸收的草酸钙,从而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等等。上述配伍禁忌在古书中均有记载,虽没有经过全面的科学论证,但这是前人实践的总结,在进补的过程当中,应尽可能避免。
您好:欢迎您光临衔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