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胡同——况晗铅笔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39:50
铅笔的宽线条画出代表北京市井风情的胡同、四合院门楼深浅不一的灰色,使得古老、平凡的北京胡同所散发出的浓厚历史沧桑感跃然纸上。这些铅笔画的作者况晗是北京一家出版社的美编,自画第一幅胡同画开始,十多年来一直从事这个题材的创作。
创作缘起
水彩画结冰改画铅笔画
况晗老家在江西,1989年就来北京工作。虽然他现在说话仍带有浓重的江西口音,但这丝毫不妨碍他对北京胡同的喜爱。况晗介绍,17年前刚到北京工作时,住在东城区北新胡同一座老四合院中一间9平方米的小屋。虽然老宅院已沦落为很多人家居住的大杂院,但它的气派和型制仍在。
街坊四邻的热情,也让他这个外乡人很快融入新的生活。况晗的第一幅胡同作品,画的就是他那间9平方米的小屋。屋前堆的大白菜、大杂院中生活的人们都被他收入画中。不过那时他画的是从学生时代就喜欢和擅长的水彩画。冬天天冷,刚刚画出的水彩画上竟能结出一层薄薄的冰,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发明出什么新的绘画技巧呢。
受环境限制 ,况晗逐渐放弃水彩画,而改画创作条件要求最低的铅笔画。画了一些他发现,深浅不一的灰色要比水彩能更好体现北京胡同的朴素和沧桑。
创作经历
10年画了500多条胡同
背起相机,夹上画板,况晗10余年的节假日基本都在胡同里度过。为了表现四季不同的景色,一年下来一条胡同他能去上二十几次。迄今为止, 况晗共画了大大小小500多条胡同。
在绘画风格上,况晗将其定位为写实为主,尽量不去进行艺术加工,如实再现胡同、宅院的肌理、结构。
焦点所在
烟袋斜街“上镜率”最高
在况晗众多的胡同作品中,烟袋斜街大概是“上镜率”最高的一条胡同了。从1993年到去年冬天下雪的时节,况晗几乎在同一角度、位置画了3幅作品,从没有任何门脸的居民院到挂着公用电话牌子的小卖铺,再到屋顶建起露台的酒吧,几幅作品尽现时代变化。
冬天下了大雪 ,他总是急着往胡同里跑。他知道这雪来得急,去得也快,便要赶在车辆行人碾踏雪地之前留住雪景。有时一早就钻进胡同开画,中午用一个大饼、一把花生米外加一瓶啤酒匆匆填饱肚子,又接着画。
绘画感受
铅笔画胡同如同练硬气功
用铅笔画胡同是件很费功的事,况晗把这形容为练硬气功。因为它不像国画一挥而就,细毫点睛;也不像油画,大块油彩往上抹。况晗的粗线条铅笔画笔道粗细在0.5至1厘米之间,要保证一笔之中颜色均匀,掌握好浓淡变化。通常尺幅最小的作品也得画上一周,东棉花胡同一处雕刻非常繁复、精美的大门砖雕,为了重现它昔日辉煌,况晗整整花了一个月。
由于手指、肩膀都得使劲,时间一长,况晗的中指已经磨出了黄豆大小的老茧,肩周炎更让他经常抬不起胳膊。
未来计划
画名家宅院展现名家风骨
办过几次画展后,况晗也算小有名气。现在,况晗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我不能还仅停留在画出片片斑驳的墙壁和多年风化的砖石,更还要画出胡同刻在人们心灵的故事,因为很多胡同中走出过许多名人,发生过一些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只有将这些历史信息了然于心,通过我的画让那些埋没在大杂院中的名家宅院为更多人所知,让画面带出那位名家的性格、风骨。”

法源寺

麻线胡同

梁启超故居

礼士胡同129号

朱启铃故居

寿逾百胡同

东羊管胡同

香饵胡同87号

秀洁胡同

红线胡同

花市四条

大沟沿胡同

王佐胡同

煤市口

銮庆胡同

烟袋斜街

绵宜之宅

前拐棒胡同

大门砖雕

宁郡王府

购买冬储菜

银闸胡同

烟袋斜街之四

鸦儿胡同

校场五条

西兴隆街

魏家胡同

前孙公胡同

潘家胡同

南柳巷

墨河胡同

銮庆胡同

琉璃厂

灵光胡同

烂漫胡同

国子监

鼓楼西大街

恭王府

豆腐池胡同

东小栓胡同15号

东四十三条

东打磨厂街

东北园胡同95号

顶银胡同

大百顺胡同

北新仓二巷

北锣鼓巷

北海北夹道

北池子

银锭桥畔

东直门内大街

朝阳门内大街

东直门内大街鬼街

鼓楼北大街

鼓楼东大街

北长街

东直门桥

一支铅笔留住胡同
李耀林
随着摧毁原生态四合院、胡同的北京老城区建筑现代化运动加速,画家况晗倾全心创作的铅笔素描胡同风景画越显弥足珍贵的价值。
胡同是北京建筑、环境、城市、人文、文化的鲜明特色,承载无数人生悲欢故事的四合院就排列在数不清的胡同中。在北京建筑的原生态中,除了紫禁城、天坛等皇家建筑外,就是布满全城胡同里的灰砖四合院。从元代以来,一代代北京人在胡同和四合院里走进走出,形成了独特的四合院生存方式,积淀了深厚的胡同文化。一场前所未有并持续近60年的城市建筑现代化运动,使胡同越来越少,逐渐消失在摩天的高楼大厦之中,消失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的汪洋大海之中。一座有850年建都史的古城建筑原生态,在过度商业化、意识形态化面前已面目全非。与大多数现代化人群贪求大屋豪宅,无度开发的简单住宅文化不同,胡同和四合院一旦拆除,北京古都的生态原形、文化实存、文化证据、历史年轮就不见了。这是不能再生、不能复制、不能逆转的无价财富。
在古城建筑现代化的狂潮中,15年前,况晗意识到胡同文化已经走到消亡的边沿。况晗热爱古都,热爱胡同,热爱四合院,他背着相机、画夹,一条条胡同串,用铅笔、用绘画艺术记录了北京20世纪最后10年到现在不断锐减的胡同形象。况晗与推土机竞赛,随着城市大规模拆建的加速,况晗也加快了速度,他抢拍了5000多幅胡同照片。现在,照片中的很多胡同已经被钢筋玻璃大厦所取代,而成为画中永久的记忆。况晗的照片今天成了珍品,他的铅笔素描胡同风景画更成了具有史实价值的稀有艺术品。从城市文化原生态保护的角度看况晗的绘画艺术,他的画在艺术价值之外,还有文化抢救的意义,他把胡同保存在绘画中,用铅笔刻录了城市的文脉和变迁。况晗的一次次胡同素描画展举办、一本本胡同素描风景画集出版、一次次媒体专访传播,吸引的观众、读者、收藏家越来越多,大家认识了他,认识了他的画。况晗的胡同素描风景画已经成为有特殊价值的艺术品,况晗也成为当代很有影响力的画家。
况晗握着铅笔在画纸上与胡同交谈的15年里,他在追求绘画艺术的道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不是一个简单的纪实风景画家,他在艺术思想的表达、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表现技巧,都有很深的探索和成就。况晗开始确立自己绘画主题和风格的时候,特别注重把握历史原貌、建筑的精神内涵、环境气氛的真实,画中可见人的生活、人的情感、人的情绪、人的思想、人的精神,绝不流于外在形式的简单构建。近年来,华丽炫目的色彩塞满了城市的空间和人们的视觉,铅笔画已成了稀有画种。况晗却选择用铅笔。他认定铅笔素描虽不色彩夺目,但有自己纯粹、雅致、静谧、高洁的独特魅力,铅笔朴素的线条,稳重厚实的灰色调,更适合表现古老朴素的北京胡同韵味和气质。况晗手中同时握着粗细两支铅笔,画出片片残墙的斑驳,画出砖石多年风化的质感,画出老槐树的光阴,画出胡同的年轮,画出刻在人们心灵里的故事。因此,况晗的画文化含量很充沛,风格基础很坚实,画面有整体的气势和精神的满足。
况晗的艺术观察非常细微,他笔下的景物都是沉默的老屋和平淡无奇的木窗石阶,人们对这些景物早已漠然了,但在况晗的画中,他们都变成了有视觉感染力的艺术情节。况晗对景物细节的刻画非常深入、肯定、精确,丰富而不琐碎,这赖于他艺术表现技巧的高超和纯熟。况晗的画法是有很高难度的,用宽面铅笔画画,手臂的姿态和运动受到很大限制。况晗的画法因特别讲究笔触的排列和节奏,在极其丰富的灰调子中,不允许层次紊乱和随意乱涂,用铅笔的力量要求十分准确均衡,要求把握色阶变化很准确而又生动。他很好地解决了两个难于处理的关系和矛盾,一个是细部深入刻画与整体感、完整感的关系,一个是艺术表达的精准、理性与艺术表现的松弛、自然、活跃的矛盾。由此可见况晗在绘画方法和技巧上研究的深度和取得的成就。而这正是今天被很多追求功利速成的画家所忽视的。
从细部到整体每一个层次的秩序感,是况晗美学观的一个重要部分。他创造的这种秩序感,这种秩序所产生的优雅视觉,深深感动了观众,也得到了学术界很高的评价。况晗专注于对一砖一瓦一枝一叶一光一影细节的精心描绘和有秩序的组合,从不放过有价值的细节,这些细节是况晗绘画中最有力的语言,这些细节构成了极其丰富的视觉信息含量,成为人们进入况晗视觉艺术世界的强大引力。况晗不仅善于集纳大量的视觉信息,更善于运用这些信息,他在画面中总能给人留有感受、停留、思考、品味的空间,表现了他善于处理多与少、疏与密、虚与实的艺术修养。
在况晗的近作中,画面更强调明暗、层次、笔触排列的秩序感和节奏感,建筑气度更大,视觉更强烈,艺术表现更主题化、主观化、精神化,他在创造美的劳作中也更自信了。令人看到他艺术探索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