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抽屉上的文化积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26:31
站在中药铺的柜子前,看着那一排排整齐的有序的药名,心里涌起的首先是无限的崇敬。这平淡的抽屉格上曾经浸染了多少代人奋斗的心血和汗水,从远古洪荒、遍尝百草的神农氏到明代的李时珍,到清代的王清任数十代中医始祖的顽强拼搏,以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才使得中医理论光耀宇宙,辉映世界,泽被后世。这中间不乏世界级的大师,从首提四诊法的扁鹊,到刮骨疗毒的华佗,坐虎诊龙的药王,再到集本草之大成的李时珍,等等,等等,这些光照千古的伟人,汲取华夏这块皇天厚土的琼浆,为我们留下许多弥足珍贵的财富。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到《千金翼方》、《本草纲目》,再到《金匮要略》、《医林改错》,这辉辉煌煌的文化积淀,足以是黄头发、蓝眼睛的老外们刮目相看,OK不已。这无疑是中药文化积淀中最为辉煌灿烂的一页。
中药文化积淀不仅表现在中医药理论的探索上的溢彩流光,而且还表现在药名的上的丰富多彩,以及由此而衍生的诗词、对联、谚语、灯谜、和歇后语和成语的优美动人上。如果细细玩味中药抽屉格子上还蛮有学问的呢。
1、单说命名就足以让人赏心悦目。黄连、红花、紫苏等以色彩名之,鲜艳动人;佛手、人参、木蝴蝶等取其形状,生动有趣;决明子、益母草、泽泻等突出性能,一目了然;半夏、夏枯草等以生长季节取名,清楚明白;炙芪、九地、炮姜等以炮制方法取名,各有千秋;其它诸如以产地命名的如川芎、西芪、甘草;以人命命名的如徐长卿、潘打马、何首乌;以动物命名的如鹿茸、全蝎、牛黄、鸡内金;以矿物命名的如雄黄、石膏、朝老等等。举凡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动物的皮、毛、骨、肉、胆,几乎都可入药。大都有个优美动人的故事,妇孺皆知的传说。真是丰富多彩,琳琅满目。此不赘述。
2、以药名入联,自古以来,是文人雅士的一大乐趣。这其中的佳联俯拾皆是。此举几联,仅供欣赏:
稚子牵牛耕熟地
将军打马过常山
红芽大戟将军府
金钱重楼国老家
红娘子坐车前头戴金银花
大将军骑海马身披穿山甲
白头翁坐常山千见独活
西洋参到熟地百部防风
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夏
灯笼笼灯纸壳原来只防风
天仙子吹螵蛸唱神曲声声龟板
大将军穿山甲执巴戟阵阵雄精
杏坛红花开常山
医林天仙唱神曲
这些对联对仗工整,富于情趣,以药名入格,自然贴切,无生搬硬套之嫌,堪称联林奇葩。
3、除以药名作对而外,巧将药名入诗词也是我国文人雅士的一大创造。这中间最有名的当首推宋代的黄山谷的《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荆州是药乡,诗人以药名入诗,生动自然,也平添了几多乡土气息。其中一首写道:
前湖后湖水,
初夏半夏凉,
夜兰乡梦破,
一雁度衡阳。
诗中暗用前胡、半夏、兰香、杜衡四味中药名,十分自然。
宋代陈亚的《闺情》写一闺中少妇的情思,其中暗用药名多达六种。原词如下:
相思已深,
白纸(白芷)书难足。
字字苦参商,
故要槟榔读。
分别记得约当归,
还至樱桃熟。何时菊花开?
犹未回乡(茴香)曲。
宋代又一位大诗人辛弃疾也有两首《定风波》,写壮志难酬的感慨,融八种药名入词,浑然天成,天衣无缝。其中一首这样写道:
山路风来草木香,
雨余凉意到胡床。
泉石膏盲五已甚,
多病,堤防风月费篇章。
孤负寻常山简醉,
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
湖海早知身汗漫,
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