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20多,失什么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21:56
以下是署名为“杯具的求职失败者”的经历:
我硕士毕业于南方外国语类前三的大学,毕业半年有余,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之前在广告公司实习,确实感觉很有激情和动力,然而恰逢毕业的时候,金融海啸伴随着公司对于实习生转正态度的模棱两可,我很知趣地离开了,后来找了一家本土的公关,发现不适合又离职了。自己对广告工作是很矛盾的:a. 待遇属于差的(4A一般2200-2800/月税后),相比较我同学来说也确实如此;b. 我有蛮多地方不太符合这个行业的,太过粗心太急躁;c.发展前景未明,我的职位也类似于替代性强的,因为做客户的话,门槛低而且很容易被替代。然而我对于这个行业还是很有激情的(我知道激情是不够的)。另外,我在寻找的其他工作也一直没有消息(主要投的是一些外企和国企的MT),现在时间所剩无多,朋友同学家人都觉得这样靠着兼职翻译生活不是办法,我也很着急,但是却不知道应该怎样。是继续努力寻找到机会进入这个行业然后努力踏实地工作还是去换其他类型的工作,或者去考公务员?
说实话,我觉得这个求职经历只是很平常,谈不上什么失败。对于刚从大学校门里出来的本科生或者硕士生,我不觉得在职业上有什么可以叫做失败的,最多叫挫折吧。谁没有点挫折呢?但是在这个看上去很平常的经历中,却有两个典型而普遍的矛盾:
一、
重点大学毕业生的自我评价和用人单位对重点大学生的评价之间的矛盾。在用人单位看来,重点大学的学历就像超市里做电视广告比较多的商品,知道的人多,虽然没尝过没用过,但人家既然花了那么多钱做广告,坑蒙拐骗的成本会比较高,感觉有保证些。非重点的大学呢,就像那些不知名的商品,只要价格公道,大多数人还是愿意试一试的。而对于所有这些知名或不知名的商品,第一次购买的人都是一种“尝尝看、试试看”的心态,好不好吃,好不好用,都得尝试过再说。这肯定与“天之骄子”们的自我评估有不小的出入。
二、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我昨天还刚刚与一个朋友交流,我们都觉得,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理想其实没那么重要。举个例子,理想的工作月薪是2200元,不理想的工作是3200元。那么拜拜吧,理想。啊,原来理想的价值小于1000元/月。我不会劝这位硕士生卧薪尝胆呆在那个让她有激情的广告公司,直到公司给她offer,因为我不确定她的“激情”是否值得她这么做。
另外,父母朋友同学该说什么就让他们说去吧。此后你的生活一辈子都有人在评点,每个都在意的话,忙得过来吗?还有,不要妄想“不可替代”,这是地球人都做不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