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静心之心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1:17:09
道家静功诀-静功法诀
为了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具体的中华道家修炼法,以及修习道家功法的实际需要,特将中华道家静功之法诀,披露于此。
1.静功总说
道家修炼,从静功起步。其实修炼功夫的一切层次,都离不开静功的作用。无论是人手、了手以及中间过程,其中每一阶段的各个层次以及同一层次的不同侧面,都是静功在起主导作用。因此也可以把道家修炼总 炼之中的重要性。静功在中华道家修炼功法之中,是最 基础的起手功法。而在社会上流行的气功之中,却属于 最高级的功法。修炼与气功在层次上的差别,于此可见。
2.静功之道
道家修功,在于修炼身体内部的精、炁、神,外部的姿式动作,并不重要。只求头脊正直、舒适自然,即是最大原则。立、坐(或平坐或盘坐)、卧(侧卧为宜)均可,要求:
①双目垂帘。
垂帘即微闭之义。眼睛睁开容易滋生杂念,闭拢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于入静。此时的口诀,就是“睁三闭七”。具体做法从前皆是口传,在此公开就是双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②两耳返听。
返听即返听于内。屏除外界一切干扰,如人万籁俱寂之境,凝耳内听。内听之义,非在于听声。乃是凝其耳韵,神意内注,以便收心人静。
③口须塞兑。
兑为口,塞兑即闭口之义。要求抿口合齿,忘言默守。
④舌抵上腭。
即把舌面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住上腭。因为上腭有两个小窝,谓之“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炁。故此以舌抵往,如同婴儿哺乳之状。
⑤自然呼吸。
随着静功层次的不断深入,鼻息应当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达到以上要求之后,即可逐步锻炼“听息”的功夫。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用功,只用耳听,不加意念。但是并非要求死守耳窍,也不是听呼吸的声音。只须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似听非听的慢慢体会,这就算是得法。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等,不可用意念去强行支配。听到后来,心息逐渐相恋相依,杂念不知不觉泯灭,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了入静的境界。
3.静功的层次
道家静功,有三大层次,皆须逐步印证:
①身静。
身体不动,谓之身静。静功之时,不要穿过紧的衣服,更不要存在紧张的情绪,身心放松,自然利于入静。做得恰到好处之时,炼功时间虽然长久,自己心中并不烦躁,身上也没有难以忍受的感觉。只要能够坐得住,做得轻松,甚至感觉舒适,不愿再动,这样就是身体已经得到安静,谓之身静。身静,为静功之初层。
②心静。
念头不动,谓之心静。做到身静之后,心中的念头尚未完全清除。这时,要用上述听息的方法,做到以心听气,心气合一。此时心无杂念,万缘放下,已往事情不回忆,眼前事情不记挂,未来事情不打算,大脑神经完全进入虚无状态,这样就是内心世界得到安静了。心中不起念,即是心静。心静,为静功之中层。
③意静。
不知有我,谓之意静。心中无念之后,还有一个“我”存在,尚未彻底干净。更进一步,由心气合一,做到忘记自我,进入混混沌沌的境界。空而不空,有而不有,故曰混沌。一直做到忘我一层,才是真正的入静。做到意静,即为静功之高层。
气功家讲静功,做到身体不动就是成功,很难深入内在的念头把握,仅能维持身静。而且强调意念,更加难以做到心静,这样的做法不过达到初层而已。一般人讲静功,最多讲到念头不动,即心静的境界,只能到达中层。只有道家真正的静功之学,由身静之后,进一步培养心静,又以为心静并不彻底,还要深入修习意静,方为静功之真境界,于此可见中华道家功法之高妙。道家所谓玄之又玄,除将静功分为初层、中层、高层三阶修习之外,往上并无止境。尚有最高一层,可以顿悟直超;即身得道,但这属于“道功”一方面事,且非一般人所能悟及,兹略不述。
上述身静、心静、意静之三大层次,看似平常,并不平常。有人误认为做静功偏于性功,对于命功没有关系,其实不然。道家静功之奥妙,直指修炼真机。丹书云:“身不动日炼精,心不动日炼炁,意不动日炼神。”可见筑基静功的三大层次,已将炼精、炼炁、炼神之功,贯串在内,成为一部修炼大法。炼精就是补精,炼炁就是补炁,炼神就是补神。于是通过静功筑基,可以补足精炁神三宝之亏损,直至“精满不思欲,炁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的境地,这也正是丹道人手筑基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静功的内在法诀
(1)听息
静功的目的,在于入静。入静的含义,就是指身心安静下来。为了达到入静的要求,首先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最为关键的一大原则。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做到。为了达到入静的目的,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息、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来,以道教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息”法为最好。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前面我们说了,静功要求自然呼吸。听息的方法,就是两耳内听,即屏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去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
注意: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死死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听”的意思,就是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
慢慢似听非听的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2)观光
“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空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是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有人以为道家所讲的“性”功就是道理,没有功夫,是未得明师传授性功之故。
性之根,在于两目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初先静坐片刻,用前面所讲的“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之光收回,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这个“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离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
注意:所讲“观祖窍”之法,是为了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性。许多炼气功的人士,往往就在这里进入魔境,不自觉察,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须要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的意思,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这就对了。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可能出现自已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他;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出现之后,此时以心神稍微照摄之,凝定之,即以真意照于白光中,此为聚性之功;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是则最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渐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静。光是性的表现,观光即知自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性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王重阳祖师当初描摹其圆满形状曰:“圆陀陀,光灼灼。”圆者,是言其没有不规则的形状,灼者,是言其没有黑色的漏洞,这样才能到达“性光圆满”的最高境界。进入这一境界,生死可以自主。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
观光的功夫,虽用“观”法,而其实不是在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至光大,由光弱而至光强,从波动而至光定,从片片而至光聚。亦有人修炼多日,两眼漆黑,而从未见光,故不可追求。
注意:以上所言,“听息”与“观光”之道。虽似有为,其实无为;无为之中,无所不为。虽曰听息,其实无听;虽曰观光,其实无观。听息无息,息听于无;观光无光,光观于无。无息之息,谓之真炁 ;无光之光,谓之真性。由此参悟,方入真道。
静功与日常生活
修炼成就的高低与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在日常生活之中,如何安排自己,以保障修炼的效果,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兹将其中较为主要的地方,归纳为以下十个方面:
1.环境的喧寂
凡做修炼功夫,首先应当选择环境。最好是在山海林泉之间,其次是在郊外旷野之处。闹区里面有噪音污染的地方,就不适宜。如人声、车声、吵闹声、叫卖声、机器轰鸣声、欢庆锣鼓声、音响喇叭声、戏曲歌声、小儿哭叫声等等,要一概避免。这样就使得耳根清净,听觉神经不受刺激。
2.空气的秽洁
做功周围的空气,应当十分新鲜,而且以自然气味为佳。避免一切秽浊气味,如腐烂气、发霉气、汽油气、厨房气、油漆气、化学药水气、浓重化妆品气、农药气等等,均有妨碍。屋内家具越简单越好,摆设东西太多,也容易发出不好的气味。植物茂盛的地方,没有污染,空气于人有益。这样就使鼻根清静,嗅觉神经不受刺激。
3.光线的明暗
关于室内光线一事,古代修炼家强调阴阳调和,不使偏盛,光线太明和太暗都不合适。开始做功,为了利于入静起见,只怕太明,不嫌略暗。室内油漆、粉刷、壁纸、窗帘等,皆宜用浅淡颜色,不宜用大红大绿。灯饰照明,亦不宜太亮。这样就使眼根清静,视觉神经不受刺激。
4.口味的浓淡
饮食调味,不宜过于浓厚。各种口味,均应比平时食用再加淡薄。十分鲜味,也不合适。白煮清蒸宜多.红烧煎炸宜少。烟酒之类,最好能够禁绝,这样就使舌根清静,味觉神经不受刺激。
5.气候的寒暖
气候条件,对于做功的人影响很大。太热太冷或者霉天潮湿气重时,做功皆难见效。狂风暴雨惊雷闪电之时,应停止做功,以防惊散元神。如果室内生有火炉。不可把门窗关得太紧,以便室外空气流通进来,但是又要防止冷风直接吹到身上。
6.食物的营养
含有蛋白质的各种食物,虽然对于身体有益,但也要考虑能否消化得了,否则多吃反而有害。其他一切营养品,也要搭配适宜。不卫生的零碎食物,也要禁绝,不要贪图一时口腹之欲,损害健康大事。
7.外缘的隔离
专门做功期间,应当屏绝外缘。但是家庭生活和自己经办的事情,也要预先有个安排,免得临时手忙脚乱。做功期间,亲戚朋友要减少会面,外界的事情要尽量接触,尽量少接电话、少写信件、少看电视。这样,就能够使心情安定,神经经常处于宁静的状态,做功夫也容易见效。
8.思想的寄托
多费脑筋或乏味的书籍,最好不看。带有复杂算法及许多数目字的书籍,更不宜人目。若把看书作为消遣之用,可以随意阅读前人的修炼著作、山水游记、神仙故事、笔记小说等,或近人的旅游文章、养生书籍等类。正当做功之时,思想就寄托在功法的体验上;出外散步之时,思想就寄托在周围的风景上;每次用餐之时,思想就寄托在饭菜的香味上;做太极拳之类的动功,思想就贯注在肢体的运动中。
9.用功的时间
子(半夜11时至1时)、午(中午11时至1时)、卯(早晨5时至7时)、酉(晚上5时至7时)四个正时辰,或者每天下半夜刚醒时,做修炼功夫最好,其余空闲时间随意可做。若用坐功,至少要做半个钟头,最多不宜超过两个小时(对于一般人而言)。若用卧功,则不拘时间长短。只是在饭饱之后尚未消化之时,不可马上静坐,亦不可倒下睡觉,应使身体稍微活动,过半个小时再做功夫。
10.身体的姿式
做功之时,无论何种姿式,均应保持头脊正直,勿使五脏受到压迫。另外注意全身尽量的放松,这样才利于达到完全入静的境界。
以上十个方面的内容,用在做功上,自可增益功修。即使不是专门从事修炼,如能坚持实行,亦必有祛病健身、延长寿命之效验。
静功与气功
静功着重在一个“静”字,不必要在“气”上做什么功夫;气功着重在一个“气”字,未必就能符合“静”的原则。试看社会上各处所流传的气功,多数功法都要运用意念的,或者用意念引导动作,或者用意念引导行气,或者动作、行气、意念都混在一起。可见气功的法门虽多,总是要用意念,然后加上气的动作。静功则完全是静,在气上只是顺其自然。并不用自己的意念去支配动作,如果有意念使之动作,就失去了“静”的意义。这样对比而言,静功比气功的起点要高。许多气功把静功作为本派功法的最上层功夫;而在中华道家修炼功法之中,静功只是最初下手的筑基功夫。由此可见,静功和气功在层次上存在差别。
静功和气功之利弊,亦有所不同。气功做得好的,能够去病健身;做得不好,不但旧病不愈,反会增添新病。静功做得合法,自然能够治好医药难愈的病症;做得不合法,身心也能多少得点益处;退一步说,即使没有大的效验,绝对不会又添新的毛病。可见气功是有利有弊,而静功则是有利无弊。有些气功,虽然也有静坐法。但就其本质而言,气功的静坐法,不合道家静功之原则。气功静坐,身体外表虽然坐在那里不动,但是他们的思想在身中运用,没有休息,虽然说是静坐,实际上仍然属于动的一方面,算不得真正的静功。
对于各种病症的治疗而言,气功的作用离不开静功,离开了静功,气功的效果很难保障。比如胃溃疡病和神经衰弱,如果不用静功,单靠气功很难保证能有切实的效验;假使不用气功,专做静功也完全能够痊愈。这是实际的经验,而且经验不在少数。近些年来治病效果较好的气功,实际上总是包括有静功的作用在内,于无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关系甚大。病愈之后,一般人都认为是气功的效果,不知静功在其中潜移默化地起到了恢复健康的主导作用,气功只是辅助作用。因此在治病方面,气功和静功不可分离,练过气功的人士,进一步深造修炼筑基之静功法,对于身体的健康长寿和精神境界的提高,都将会登上一个新的阶梯。
清静经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道法《静心诀》
心若冰清、天塌不惊!
万变犹定、神怡气静!
虚空甯宓、浑然无物!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份与物忘、同乎混涅!
天地无涯、万物齐一!
飞花落叶、虚怀若谷!
千般烦忧、才下心头!
即展眉头、灵台清幽!
心无挂碍、意无所执!
解心释神、莫然无魂!
水流心不惊、云在意具迟!
一心不赘物、古今自逍遥!
静定心法 曹满良
人 生在世,认得许多人,许多物,知道的事很多,别人的事,家事,国事,惟独一个自己不认识。自己的本源心体, 认不清,认不全,就是没有自知。人如知自我之心,知心者为自知之明。究其原因,为何都不能自知呢?是因为人六根不净,眼、耳、鼻、舌、身、意的分散,再由 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搅扰,五蕴的遮蔽,真体已被隔盖。
人来自大自然,心当然也是宇宙真空理体所生之灵气,故称谓心灵。在中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称心谓真气与精神。心为人身之主宰,是人的生命之本源。自古以来儒释道医诸家无不是以人心静定锻炼为实质本源的。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古圣先贤经过自心的体悟修炼留下了经典著作,多为指心言教,以心说法。离心说法即是外道相说。儒释道三家正宗理论,宗旨皆是修心的轨道。
儒家之道讲:忠恕。宗旨:纯心养性。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道家之道讲:感应。宗旨:修心炼性。三清:太清、上清、玉清。五行:金、木、水、火、土:
佛家之道讲:慈悲。宗旨:明心见性。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五戒:杀、盗、淫、酒、妄。
儒释道三家之道,合计六字都不离心,三家宗旨:同根宗于心性;三家规范:同属人身三宝精气神;三家戒条:同是五气圆合。三家所说都是修真悟道、炼心静定的真功夫。
三位圣人留给后人的经典,说的是性理心法,可谓最上乘法,真功正法,真理真法。按此理论练功,先正心,明理,通化,大觉,克己,助人,行义、立德,待人以诚,感人以德,他难如己难,同等,互爱,至仁,至善,同乐。以上为,所有练功人必备之品德。也应该是做人之规范。
人的心可谓天地之中枢,苍生之大本,大光明之种子,智慧的源泉,修行之至善者是称谓神、圣、仙、佛。修心而成明智者可为仁德之帝王将相。行之于社会终生可 为仁人君子,行之于天下可为大光明世界,行之于国人可安居乐业、国富民强,行之于家,合和庭院共享天伦之乐,行之于身,体健心明。心灵修缮可为人生必修之 课。心修一天有一天的天真之乐,一日不修必有一日的烦恼丛生。
人身体想健康好 办法是调息和体育活动,最根本的方法是炼心静定的功夫,使自心能时时刻刻心态平衡。现时生活中,因为有很多人,由于心理上的压力过重,导致身体不健康,由 此而产生了疾患。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苦多乐少,所以又称为是苦海。例如有;人为的灾难,有自然的灾害,有能避免的,也有不可抗拒的;如水火刀兵,旱涝饥 荒,地震海啸,非典瘟疫,天灾人祸,生老病死离别苦,爱恋贪求之心得不到满足,遇事着急上火,生气发愁,悲伤恐惧等等。遇上哪样都会使人心受到伤害。
人一生中,都是在不断地消耗和折磨着自己的心灵。不论名誉地位多高,也不论穷富、老幼、无有例外。如婴儿失乳,幼年丧父母,失去父爱母爱,中年丧妻,离异 失去生活伴侣,老年丧子,白发人送走黑发人等,摧残与粉碎人心的不幸之事到处都有。另外还有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劳其筋骨,空乏其身的精神磨练。人生在 世,有悲伤,也有快乐;有成功,也有失败;有的事能按照人的主观愿望去实现,而有的则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就是人类世界的客观现实,也是自然规律。 人在世上有谁不说苦,不说活的真累,不想离开这个苦海,找一个安乐窝呢?
依佛家说法:人若想脱离苦海,到达彼岸,有这么一条修炼心灵的大道,人人只要修行都能到达,登上佛家所说的,无上正等正觉的境界即是彼岸,但必须修炼心灵静定的功夫。实际上人的幸福与痛苦,好与坏,苦与乐,全在人之一心。只要能看透:人生的幸福与贫困本属虚幻,百年之后不过是一把灰,完结了人的一生,留下的只是幻影与虚名。可是,世上人把人生看作是真实不虚之事,心都迷在形形色色的事物之中不能自拔,可叹!
作为炼心者来讲,社会、工作、家庭、是非,万事纷纭,繁多复杂,然能事过心清,心不被一切事所迷所扰为心静。心不被是非、烦恼、混乱、悲伤、恐惧、生死、所转为定;万境攻心,心不动为心定。
心为一身之主宰,这里所说的心,可不是心脏,而是人的生命之本,是觉知见闻的能源,心在人在,心去人亡。心也是天下之大本,因为人有一颗妙明心才能 应物,产生意识,才能理解万物,改造万物,才能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语言文字,文化知识,科学成果,纲常伦理,宗教等等,哪一样不是人心的产物?千功万 法,哪种功法不是产生人的心灵?一般人只知其用而不知其有,知其有而不知其源。丢失了自我,迷失了本性。
道家称心为“真常”,真常应物,又说:“三寸气在千般用,一但无常万事休。”中国古典医书《黄帝内经》称心谓“真气”又说:“天地有质,此气了无终始”。 佛家称心谓“佛性”,说“心正即佛,心邪即魔”。“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因为心是至清至静、透彻妙明之光体,应万物而清,应万事而明,所以称心 为妙觉。比如你自己左手拧胸前的肉,右手拧大腿的肉,同时用力,可感觉到不同的疼痛,妙不妙呢?
心主宰一身的功能,眼、耳、鼻、舌、身、意,能源即心,大脑不是思维能源,乃是思维器官之机,眼、耳、鼻、舌、身之主导者,传导各器官之主机,不是包罗万 象之心体。因大脑神经细胞是血肉之质,心中所记载的万象,数字,文章及有生以来回忆之万象,肉质不能含。如同电视机显象管不能含象,停电源无象也无声了。 对于电器设备,能源是电。对于人体,功能是心。
眼能看物,耳能听声,鼻能嗅,舌能味,身能觉,意能知,统一为心之功能。如同电器设备不同功能皆源于电,心在人身为万物灵机,六种器官,六种功能,用哪个 哪个灵,同时用,同时灵,所以妙明心又叫“六根之性”。比如人用眼看物:眼只是条件,看是心看,就象人坐在屋内通过窗户看屋外之物,窗比作眼,屋内之人比 作心,窗不能看,人能看,眼不能看,心才能看,所以把眼睛叫做“心灵之窗”。
听的功能也是一样:是心非耳,耳与眼一样也是条件,是人的器官之一。没有心什么都听不见,比如人的心高度集中在某一事物上,对其他的事物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集中精神看书时,对电视机里演的是什么节目,说的什么事情就不清楚,不是没听见,是没用心去听。
老子说;修道先观其心,观心之妙,在灵关一窍,自受生之初,秉天地一点元阳化生此窍,以藏元神,其中空空洞洞,至虚至明,乃吾人生主宰,所谓有之则生,无 之则死,生死盛衰皆由这个。儒曰灵台,道曰灵关,佛曰灵山。三教同一法门,总不外此灵明心窍。佛家言:“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你心头,人人有个灵山 塔,好向灵山塔下修。”真可谓:大道根茎识者希,常人日用孰能知,为君指出神仙窟,一窍弯弯似月眉。
人欲体悟大道,莫若观照本心。欲照本心,莫如外息诸缘,内绝诸妄,二六时中,(就是在子、丒、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每一个时 辰相当于两个小时。)运用施为,念念不离此窍,行立、坐卧心心常在此窍。这就是《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独立守神的功夫。心如明镜连天净,性似寒潭止水 同,十二时中常觉照,休教昧了主人翁。心不动而神自守,此乃智者上根人之炼法。
炼心定之功,六识不伏不能炼至极地。此六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无论男、女、老、幼、智、愚、贤,眼无不喜色,耳无不喜声,鼻无不 喜香,舌无不喜味,身无不喜逸,意无不喜欲。六识也为六贼。修功者欲求大道,莫若用返识为智之法;观照本心,定中生慧照,合眼光而不视,凝耳鼓而不听,调 鼻息而不嗅,缄舌根而不尝,束身体而不动,冥意念而不驰,依照这样六识净了。然此六识与生俱来,有气血之躯既有此六识,到气血之躯还空,而六识仍在,是不 能去。只有伏之一法,调制之使为我用而已。《西升经》本文说:“我不视,不听,不知,神不出身,与道同久。”道经说:“我命在我,不在天地。所患人不能知 其道,复知而不行。知者,但能虚心绝虑,保气养精,不为外境爱欲所牵,恬淡以养神气,即长生之道毕矣。”
道者,是觉悟的大路,使人走上觉悟路而出迷途,然都是由静心入手。“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下功夫”,又必须锁心猿而拴意马。所谓心猿意马是说;人心如猿猴之狡,意如烈马之驰,故心拴之锁之,使猿无能施其狡,马无所逞其驰,以便归于静定。
今世上修炼者多有“人心”不灭,道心不澈,人心不灭者,是不能够看淡俗情,总觉得衣服恐其不华丽,饮食恐其不鲜美,声名恐其不张扬,才华恐其不显露,银钱 货物恐其不多,田园屋宇恐其不广,一切不能看淡。时而有求福之心,时而有欲安之意,时而有贫苦之叹,时而有奢侈之思,满怀私欲,此即所谓的人心。不灭者, 不能看淡世俗,认假为真,而使道心不澈。
所谓“道心”,是能淡有,淡无,淡美,淡醜,淡得,淡失,淡毁、淡誉,淡生,淡死,能看淡一切便是道心。
今之修学心源内功者,当立自心为学道之根苗,身在尘,心不染,功在凡,心达圣,身为世俗纲常伦理之模范,尽人情事理之标杆。心达离尘之清静宝珠为目的。
定心功夫始于止念,对境能不迷,逢缘能不动。佛家最上乘经典著作《金刚经》 有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意思就是说:炼心不住一切相,不住一切法,不住前念,今念、后念。应;是指真常之心应物,心有意生,真常之心无所执著,即是 心无所住;无所住即是自性真空;自性真空即是妙明本心。应无所住,清静无为,即真心现前。此就是说;让人不要执著一切见闻觉知到的东西,心坦然不动如真 空,心灵才能直接觉悟自然。
人如果不能认知心,就不能使心静,也就不能认知“道”。练功者不以炼心为本,而是在肉体上或自心外求丹,是以砖磨镜,以沙团饭,苦死无成。本错,果也错。修外道者,所得的各种功能和幻觉,是水中影,镜中花,到头来如同竹篮打水一场空。
怎样才是真正的定静功夫呢?那就是一个人生活在人类社会中,从出生到死所遇到的,种种不同的环境或遭遇及顺逆的事情,喜、怒、哀、忧、悲、恐、惊等,对心灵的最大创伤和最大享受,在一生中都不为之所动摇,这才达到了初步定静的功夫。
不是用某种形式和手段,人为地站桩,打坐,来达到的定静功夫,也不是刻意去清除思想中的意识来达到定静的功夫。真正做到定静的功夫;只有不怕思想上的乱,不怕所有外界环境的于扰,不怕苦与乐、顺与逆和所有烦心的乱,思想平静,自在自如,自心如如不动,这才是真正进入到定静的功夫。
静是思维的高度修养。美女坐怀而不乱;泰山崩前而不惊,就是能看空世界,看透人生。置生死于度外,破得一个死字,方可为不死之人。炼心达上乘者,虚无守 静,无挂无碍,一尘不染,如皓月当空,万里无云,只一点灵根能夺天地之造化,参阴阳之正理,使有归于无,其无又能生有,能与天地同老,与日月同修。
修心之人,贵能除去心上的病根,此去病不是去风寒湿热之病,要去贪、嗔、痴之病,此病一去,百病不生,可延年益寿。必先除去酒、色、财、气、外感。古人云,酒是穿肠毒药,色乃刮骨钢刀,钱是惹祸的根苗,气是无烟火炮。贪、嗔、痴,佛教指此为三毒心。病根拔除,病体自愈。
断根之法儒释道诸家都有;儒家讲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动,见如不见,闻如未闻。佛家讲要:忘人、忘我、忘众生。道家讲要: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之说,此语都可以除酒色病根,正人的心念,能醒,能觉,能悟。
养心护神之诀,密固有三要;闭塞勿发通,其法是以眼观眼,以耳听耳,以鼻调鼻,以口缄口,在正一心,外无声色,嗅味之牵,内无意念固我这累,自然方寸虚明,万缘澄寂。
要说学问大,没有大过性命的。关于性命的学说,在现时社会上,好象已很久隐而不见了,其实是人们没有重视。
什么称谓性?就是宇宙形成时,即已存在的永恒不变的实性,是那明晃晃的灵光。什么称谓命?就是先天的极为精纯的气,是那弥弥漫漫的元气。 然有性就有命,有命就有性,性命原本是不能分开的;在天就叫做命,在人就叫做性。性命实际上并非是两个,只有贤人的学说主张,存心养性,修身之命,圣人的 学说主张,尽性至命。性命双修之法要;内外俱有,缺外功则德行不全,缺内功则本源不清。平日居心言必谨,行必慎,不使亏心。守心如执玉,道德胜似金。
修炼心静定内功,不可以色见,不可以相求,不可能会意外地、舒适地达到什么境界。掃去色相,无色身便空,心亦空,静而生定,定而生慧。保持一个永恆的平衡 心态,恢复心灵的真空纯至静的清静自然本然,与大自然真空纯至静的自然本然合而为一,是为天人合一的大圆觉者,这是心灵能量达到的最高成果。
有的人信心不够坚定,理不明,心不通,而求速成,工夫未到,机巧贪谋,自认请高,认幻为金,迷自本真,会使他误入邪偏之路,不达正途。
吾自灵光道上来,只因逐妄堕尘埃,
君今寻见还乡路,悟得心源道眼开。
原吾心境本无尘,因尘难见本来真,
心净镜明无一物,自然现出真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