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人来疯”:我就一京油子(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4:12:03
窦文涛说,王朔说话有口腔快感。说得有道理。每隔一分钟,王朔就爆发出得意洋洋的笑。他有疾风骤雨般的口才,没有咯噔,决不忘词,决不车轱辘讲话。后一句紧赶着前一句,把他的口腔快感一直延伸到听者的耳朵里。说话显然让他兴奋:没有寒暄、客套、敷衍和渐入佳境这一套程序,劈头就是迭起的高潮。不管站着、坐着、斜躺着,都是一言堂。
这连绵不断话语的高潮让人兴奋,也容易让人疲劳,一如他2007年高调登场至今的全过程。在这个兴奋又速朽的王朔的高潮中,最后出场的是一本 27万字的书,提醒世人这滔滔不绝的中年人的身份,原来是一个最有争议的作家。是的,一个作家。他的新作甚至一改从前的语言风格,显示出突破的努力,可惜,强弩之末其势不能穿鲁缟,在盛大的发布会上,媒体将滔滔不绝的他包围在中间,几乎无人提及这本白色的书。写作的得与失,成与败,都不再重要,也无人评价。这个高度兴奋的“人来疯”,这个文学上曾经的重要人物,他的影响还在方方面面发挥余热,本人却乘着娱乐的狂潮,在口语的自我复制中,一阵阵爆发出微醺般的高亢大笑,越行越远,渐渐难辨来路与去向。(汪 伟)
“我没病,严重正常”
“我先前是想和知识分子认同,后来发现反了,人家还不和我认同呢。你说我跟谁认同去,我跟痞子认同去?后来我认同这个了,问题是这还是一个社会身份,还不是我自己啊……”


从《渴望》到《梦想照进现实》,王朔在影视圈风生水起

面对众多媒体,王朔“舌战群儒”

王朔觉得用佛和药物把世界打通了,有时候很自信,有时候又很不自信
撰稿/钱亦蕉 汪 伟
3月31日,王朔飞赴上海,准备参加第二天召开的新书发布会,当晚,他接受了《新民周刊》记者的独家专访。
一个半小时的对话,王朔的语速飞快、语音高亢,连绵不断的话语高潮让人兴奋,也容易让人疲劳,一如他2007年高调登场至今的全过程。
刚走上社会的看韩寒去吧
以前读过你的不少小说,这次的书跟以前的写法有些不一样,用北京土话写历史、写经?
完全不同。我本来想换个名字出,他们还以为一新人呢。法国有一小说家,出完名以后就没了这人,好多年以后又冒出一个小说家,特别火,大家一看原来是这哥们。我原来也想来这一套,但谁叫我太虚荣,我他妈拦不住要吹牛逼,这不就吹现了。可是现在我要假装出一个吧,这些(人)还要你改,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各出版集团就拿大钱砸了,其实我本来不想这时候出的,后来路金波也跟了好久了,出吧。加上大家不是都说我只会聊天,不会出书嘛。我哪受得了这个呀,那就出一个给他们瞧瞧呗,就这被人激了将了。
本来说要挂在网上供下载的,可现在为什么还是出了纸质的书了?
本来我想等“鲜花村”(网站)开了,挂在那上面的,所以这都是没写完的,《金刚经》也是没写完的,你要是看不惯北方话你就看《金刚经》。家里死过人吗?要是一生出来(到现在)都很满意那就没办法看了,得是家里死过人的,岁数太小不能看,太赶时髦的人不能看。北京话,其实不太多。北京话我也是掌握在即使不能全解,看大意也能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你譬如他们给我改了一个字,我就说我住在那广东,广东下的每场雨我都沦着了。北京话说沦着雨,是三点水那 “沦”,他给我改成轮换的“轮”,我一看,这你不能给我瞎改呀。我原来就说,我就是把那写作痕迹都搁那上面了,我别装完人啊,当完人我多不主动啊,留点破绽在上头。
出得挺好,但是这样的装帧是给年轻人看的,字号也有点太小了,其实我觉得这书适合年龄更大一点的人看,所以我说如果能再印的话,出大三十二开,至少要小三号字,我眼没花我能看,但我周围好多人眼都花了,里面那注释就太小了。
你觉得这书是更应该给经历过生老病死的人看的?
至少预感到这个,至少有过悲欢离合的,刚走上社会,刚开始斗情的,看韩寒去吧。我们可以孙刘斗仲,太年轻看不懂,看不到心里,当时髦赶,对不起,你还赶不上这时髦。
成功人士建议不要看,跟他们没关系。
这次的书还是保留了很多口语?
我觉得语言是从口语来的,你得与时俱进嘛,因为我是口语写作,所以我不能受它拘束,要不我说突破就是说这里突破,现在我们快变成文言文了,党八股一进来,政府公文用语接近于文言文了,他是一套官话,有一套自己的规则,你不了解你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我这个你念一遍,琅琅上口,当然写的时候没存心,写写押韵了,成唐诗了,我原来不会写诗,中间写写押韵了,什么“闪电暴露前朝事,雷鸣都是旧消息”,“游鱼无非前儿女,飞鸟尽是旧情人”……
以前你的语言从来没有这样的,一直到《看上去很美》都不是。